- A.木制一次性筷子
- B.单价20000元以上的高档手表
- C.高档护肤品
- D.游艇
- A.房屋的各种附属设施不应计入房屋价值缴纳房产税,比如,电梯、中央空调
- B.已交付使用但未办理竣工决算的房屋暂不申报纳税
- C.房产税的计税依据是房产原值
- D.对出售前房地产开发企业已使用或出租、出借的商品房应按规定征收房产税
- A.级别管辖
- B.管辖权的转移
- C.移送管辖
- D.指定管辖
- A.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
- B.创业投资企业从事国家需要重点扶持和鼓励的创业投资项目
- C.企业综合利用资源,生产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规定的产品
- D.企业安置残疾人员及国家鼓励安置的其他就业人员所支付的工资
- A.企业通过价格折扣、折让方式向个人销售商品,对个人取得的商品不征收个人所得税
- B.企业在业务宣传、广告等活动中,随机向本单位以外的个人赠送礼品,对个人取得的礼品所得,按照“其他所得”项目,全额适用20%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
- C.企业在向个人销售商品(产品)和提供服务的同时给予赠品,对个人取得的赠品不征收个人所得税
- D.企业对累积消费达到一定额度的个人按消费积分反馈礼品,按照“偶然所得”项目缴纳个人所得税
- A.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
- B.出租国有土地使用权
- C.转让国有土地使用权
- D.与其他单位交换国有土地使用权
- A.有固定经营场所的个体户
- B.名为国有企业实为私营经济业户
- C.个人租赁企业
- D.个人承包企业
- A.资源税中的应税产品包括开采原油和煤炭同时生产的天然气
- B.资源税的应税产品中的煤炭,是指原煤,不包括洗煤、选煤
- C.资源税的应税产品中的铁矿石,属于黑色金属矿原矿
- D.资源税的应税产品中包括卤水
- A.外汇、有价证券、非货物期货买卖业务,以卖出价减去买入价后的余额为营业额
- B.纳税人将承揽运输业务分给其他单位,以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支付给其他单位的运费后的余额为营业额
- C.旅游企业组织旅游团在境内旅游,以收取的旅游费减去替旅游者支付给其他单位的代付费用后的余额为营业额
- D.纳税人将工程分包给其他单位,以其取得的全部价款和价外费用扣除其支付给其他单位的分包款后的余额为营业额
- A.印花税和契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均为纳税人签订房屋权属转移合同的当天
- B.契税由当事人向房屋所在地征收机关办理纳税申报
- C.印花税和契税均一律不得适用核定征税方式
- D.买卖双方均要负担印花税
- A.纳税人所在地为市区的,税率为7%
- B.由受托方代收、代扣“三税”的纳税人按扣缴义务人缴纳“三税”所在地的规定税率就地缴纳城市维护建设税
- C.流动经营等无固定纳税地点的纳税人可按纳税人缴纳“三税”所在地的规定税率就地缴纳城市维护建设税
- D.纳税人所在地不在市区、县城或建制镇的,税率为3%
- A.各银行总行、各保险总公司和全国性的集团公司集中缴纳的营业税
- B.中央企业缴纳的所得税
- C.地方银行、非银行金融企业缴纳的所得税
- D.海洋石油企业缴纳的所得税、资源税
- A.销售货物的,增值税起征点为月销售额5000—20000元
- B.销售应税劳务的,增值税起征点为月销售额5000—20000元
- C.销售折扣方式销售货物,不得从计税销售额中扣减折扣额
- D.按次纳税的,增值税起征点为每次(日)销售额500—1000元
- A.鱼塘用地
- B.茶园、果园用地
- C.用于建房占用的花圃、苗圃用地
- D.种植经济林木的土地
- A.律师事务所收取的咨询费收入
- B.个人转让著作权
- C.福利养老院收取的生活费收入
- D.残疾人员个人提供的劳务
- A.18.4万元
- B.40万元
- C.30万元
- D.40.4万元
- A.税法上企业重组,是指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以外发生的法律结构或经济结构重大改变的交易
- B.资产收购,受让企业收购的资产不低于转让企业全部资产的85%,转让企业取得受让企业股权的计税基础,可以以被转让资产的原有计税基础确定
- C.企业债务重组,以非货币资产清偿债务,应当分解为转让相关非货币性资产、按非货币性资产公允价值清偿债务两项业务
- D.企业重组的税务处理区分不同条件,分别适用一般性税务处理规定和特殊性税务处理规定
- A.1500元
- B.1505元
- C.1700元
- D.1800元
- A.车船税的征税范围包括依法不需要在车船管理部门登记、在单位内部场所行驶或者作业的机动车辆和船舶
- B.按照规定缴纳船舶吨税的机动船舶,一律免征车船税
- C.拖船按照发动机功率每2马力折合净吨位1吨计算征收车船税
- D.挂车按照货车税额的50%计算缴纳车船税
- A.11189.74元
- B.26184元
- C.22379.49元
- D.20085.47元
- A.14万元
- B.11.2万元
- C.2.8万元
- D.1.3万元
- A.1.79万元
- B.1.80万元
- C.2.03万元
- D.2.04万元
- A.妻子A无需缴纳契税
- B.独子B无需缴纳契税
- C.孤儿C无需缴纳契税
- D.共应缴纳的契税是2.4万元
- A.税务机关拒绝颁发税务登记证、发售发票
- B.税务机关委托扣缴义务人作出的代扣、代收税款行为
- C.税务机关对纳税人少缴税款的行为作出罚款的处罚决定
- D.税务机关不予退还税款
- A.企业销售商品收入
- B.企业提供中介代理收入
- C.企业购买国债取得的利息收入
- D.企业提供非专利技术收入
- A.20%
- B.30%
- C.50%
- D.100%
- A.71.25万元
- B.33.75万元
- C.56.25万元
- D.48.25万元
- A.收缴发票和暂停供应发票
- B.没收非法所得
- C.停止出口退税权
- D.注销税务登记
- A.77.14万元
- B.73.24万元
- C.76.14万元
- D.74.24万元
- A.700元
- B.1040元
- C.1280元
- D.1428元
- A.96000元
- B.150000元
- C.56880元
- D.160000元
- A.海关审定的租金
- B.海关审定的留购价格
- C.货物的成交价格
- D.一般进口货物估定的完税价格
- A.土地增值税以国家有关部门审批的房地产开发项目为单位进行清算,对于分期开发的项目,以分期项目为清算单位
- B.取得销售(预售)许可证满三年仍未销售完毕的,由税务机关进行判断是否进行清算
- C.应进行土地增值税清算的项目,纳税人应当在满足条件之日起30日内到主管税务机关办理清算手续
- D.纳税人按规定预缴土地增值税后,清算补缴的土地增值税,在主管税务机关规定的期限内补缴的,不加收滞纳金
- A.2.10万元
- B.4.20万元
- C.5.30万元
- D.9.20万元
- A.14.30万元
- B.48.20万元
- C.33.80万元
- D.27.80万元
- A.电动汽车
- B.高尔夫车
- C.中轻型商务客车
- D.企业购进货车改装生产的商务车
- A.税法是引起税收法律关系的前提条件,税法可以产生具体的税收法律关系
- B.税收法律关系中权利主体双方法律地位并不平等,双方的权利义务也不对等
- C.代表国家行使征税职责的各级国家税务机关是税收法律关系中的权利主体之一
- D.税收法律关系总体上与其他法律关系一样,都是由权利主体、权利客体两方面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