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U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委托对x公司20×2年度财务报表实施审计,并指派A注册会计师担任该上市公司审计业务的项目合伙人。x公司的主营业务为研发、生产和销售A、B两类手机。其中A类手机为中、低档产品,B类手机为高档产品。其他相关资料如下:
资料一:
A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工作底稿中记录了所了解的x公司情况及其环境,部分内容摘录如下:
(1)20×2年初,竞争对手Y公司宣布对A类产品降价5%。为保持销售收入10%的增长率,x公司决定对A类产品降价6%。作为配套措施,x公司20×2年大幅提高了参加展销会的频率与规模,并对各地专卖店按统一规格进行了装修。
(2)为确保销售收入的增长目标,x公司20×2年度生产规模和销售量分别比上年度扩大和提高了17%。因受到原材料涨价等因素的拖累,产品的年度平均成本比上年有所上升。
(3)经董事会批准,x公司于20×2年3月初取得了年利率为8%的三年期长期借款3000万元,用于开发高端智能手机。
(4)20 X 1年12月,x公司引进一套B产品专用高科技生产设备。该套设备的原值为45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5年,预计净残值为零。x公司按年数总和法对该套设备计提累计折旧。
(5)20×2年12月,竞争对手2公司推出了新款智能手机,受到高端产品消费者的青睐,导致x公司在年末销售旺季B类产品销售收人反而出现大幅下降的不利局面。
(6)为奖励并推动智能手机的研发,x公司于20×2年年末向参与智能手机研发的主要科研人员发放高额奖金。
(7)20×3年3月,x公司董事会收到检举信,称基建部门负责人在已投入使用的办公大楼建设过程中收取了巨额回扣,导致使用大量劣质建材。董事会已就此展开调查。
资料二:
A注册会计师在工作底稿中记载的x公司20×2年度未审财务数据摘录如下(货币单位:万元)。
(1)
年度
20×2年度
20×1年度
产品
A产品
B产品
小计
A产品
B产品
小计
营业收入
59800
39800
99600
54400
36200
90600
营业成本
53000
32700
85700
48900
29000
77900
销售费用
3500
2050
管理费用
1200
900
财务费用
550
500
(2)
B产品专用设备
20×2年l2月31日
账面余额
4500
减:累计折旧
900
账面价值
3600
(3)
年度
20×2年12月31日
20×1年12月31日
产品
A产品
B产品
小计
A产品
B产品
小计
存货账面余额
4980
4820
9800
4530
3020
7550
减:存货跌价准备
50
80
130
45
60
105
存货账面余额
4930
4740
9670
4485
2960
7445
资料三:
A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作底稿中记录了实施的相关实质性程序,部分内容摘录如下:
(1)计算20×2年度毛利率,并与20×1年度毛利率比较;
(2)从20×2年度营业收人明细账中选择大额的销售业务,检查是否符合收入确认条件;
(3)估计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并与账面价值比较,确定计提的减值准备是否适当;
(4)监盘库存存货并从存货汇总表追查到存货实物;
(5)从营业收入明细账选取记录,追查到营业成本明细账;
(6)选择账面余额较大的固定资产,重新计算累计折旧。
资料四:
A注册会计师根据职业判断从应收账款明细表中选取特定项目作为样本实施函证。相关工作底稿部分内容摘录如下:
总体与样本构成
应收账款年末余额29880万元,包括666个客户。按下列条件选取客户作为样本:
(1)应收账款余额90万元以上;
(2)年购买200万元以上;
(3)应收账款余额45万元以上且账龄超过2年。
函证结果
客户数量
函证金额(万元)
审计说明
回函确认无误
26
1190
(1)
存在时间性差异
1
137
(2)
难以收回货款
1
47
(3)
没有收到回函
1
798
(4)
资料五:
20×3年3月15日,多家新闻媒体报道了X公司在售后服务方面违反国家有关产品“三包”等售后服务的规定、严重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x公司在沉默数日后针对公司与媒体沟通不足发表了道歉声明,但媒体与消费者认为该道歉声明并未涉及售后服务的实质性内容。至审计结束时,该事项不但没有平息,反而引起更多媒体与消费者的不满。
要求:
(1)针对资料一(1)至(7)项,结合资料二,假定不存在其他情况,逐项指出资料一所列事项是否可能表明存在重大错报风险。如果认为存在,简要说明理由,并说明该风险主要与哪些报表项目(仅限于应收账款、存货、固定资产、营业收入、营业成本、销售费用、财务费用资产减值损失)的哪些认定相关。将答案填入答题卷的相应表格内。
(2)针对资料三所述(1)至(6)项实质性程序,假定不存在其他情况,逐项指出上述实质性程序与根据资料一(结合资料二)识别的重大错报风险是否直接相关。如果直接相关,指出与根据资料一(结合资料二)识别的哪一项重大错报风险直接相关,并简要说明理由,将答案直接填入答题卷的相应表格内。
(3)针对资料四中审计说明(1)至(4),逐项指出A注册会计师的审计结论是否存在不当之处,简要说明理由。
(4)针对资料五中所述事项,不考虑其他情况,指出A注册会计师在了解违反法律法规行为的性质及其发生的环境之后,还应当从哪些方面获取进一步的信息,以评价对财务报表可能产生的影响。
- A.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对诸如关联方交易、管理层和治理层的薪酬等特定项目计量或披露的预期
- B.与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相关的关键性披露
- C.管理层对会计估计作出不合理的判断
- D.财务报表使用者可能特别关注财务报表中单独披露的业务的特定方面
- 8
-
A注册会计师负责对x公司20×2年度财务报表实施审计。A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工作底稿中记载了所了解的x公司及其环境。其中,与关联方及其交易相关的部分内容摘录如下:
(1)20×2年11月,x公司与A公司草签了为期三年的财务支持协议,包括为A公司20×3年年初的一笔长期借款提供担保。A公司不在x公司提供的关联方清单中。
(2)根据20 X2年5月到期的房屋租赁协议,x公司以市场价格将部分厂房出租给关联企业B公司。20×2年2月,双方在协议中增加了自3月份起降低租金60%的补充条款。
(3)X公司与Y公司草签的长期销售合同无法获得控股股东c公司的最终批准,导致x公司销售经理频繁更换,仅20×2年下半年就更换三次。
(4)董事会会议记录显示,由于管理层担心按规定披露关联方可能会泄露某些重要管理层人员家庭成员的信息,董事会同意本年暂不披露部分关联方关系。
(5)X公司将与D公司发生的一笔大额关联方交易披露为公平交易。注册会计师能够确定交易是按照市场价格执行的,但不能确定交易的其他条款和条件是否与非关联方之间通常达成的交易条款相同。
(6)由于管理层拒不提供A注册会计师认为所需的资料,项目组无法识别x公司的最终控制方。
要求:
(1)逐一针对情况(1)~(4),指出是否表明或可能表明x公司存在由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导致的特别风险,简要说明理由,并将答案直接填列在下表中。
事项序号 是否表明或可能表明存在由关联
方关系及其交易导致的特别风险(是/否)
理由
(1)
(2)
(3)
(4)
(2)分别指出注册会计师应当针对事项(5)和(6)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
- A.金额超过财务报表层重要性水平的
- B.金额介于财务报表层重要性水平与认定层重要性水平之间的
- C.性质重要的但金额不超过认定层重要性水平的
- D.性质不重要且金额不超过认定层重要性水平的
- A.被审计单位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财务报表,并使其实现公允反映
- B.被审计单位设计、执行和维护必要的内部控制,以使财务报表不存在由于舞弊或错误导致的重大错报
- C.被审计单位允许注册会计师接触与编制财务报表相关的所有信息
- D.被审计单位允许注册会计师在获取审计证据时不受限制地接触其认为必要的内部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
- A.销售合同和销售发票
- B.股东会和治理层的会议纪要
- C.超出正常经营过程的重要合同和协议
- D.与关键管理层或治理层成员签订的合同和协议
- A.确定审计业务的特征,以界定审计范围
- B.明确审计业务的报告目标,以计划审计的时间安排和所需沟通的性质
- C.确定执行业务所需资源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
- D.根据职业判断,考虑用以指导项目组工作方向的重要因素
- A.异常诉讼或监管行动的未来结果存在不确定性
- B.在允许情况下提前应用对财务报表有广泛影响的新会计准则
- C.存在对被审计单位财务状况产生重大影响的特大灾难
- D.因市场需求变化导致销售预测的不确定性上升
- A.分析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通过研究财务数据与非财务数据之间的内在关系,评价非财务信息
- B.风险评估程序中运用分析程序的主要目的在于识别财务报表层次的重大错报
- C.在总体复核阶段实施的分析程序主要目的在于判断财务报表项目自上个会计期间以来发生的重大变化,以证实财务报表中列报的所有信息与注册会计师对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了解是否一致,与注册会计师获取的审计证据是否一致,如果不一致则应当考虑是否有必要追加审计程序
- D.在运用分析程序进行总体复核时,如果注册会计师识别出以前未识别的重大错报风险,则应当重新考虑出具审计报告
- A.每一项未更正错报的金额不得超过明显微小错报的临界值
- B.判断错报是否重大,应当从金额和性质两个方面来考虑
- C.被审计单位应当更正所有错报
- D.即使某些错报明显低于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但因与这些错报相关的某些情况,在将其单独或连同在审计过程中累积的其他错报一并考虑时,注册会计师也可能将这些错报评价为重大错报
- A.财务报告的性质
- B.精心策划的舞弊可能导致注册会计师很难识别
- C.管理层与第三三方串通伪造文件可能导致注册会计师很难识别
- D.注册会计师没有被授予特定的法律权力,无法获取有说服力的审计证据
- A.财务报表日
- B.财务报表批准日
- C.审计报告日
- D.财务报表公布日
- A.审计意见无需专门强调对应数据不存在错报
- B.如对应数据不存在错报,但与上期财务报表存在重大差异,审计报告应当指出
- C.无论对应数据是否存在错报,审计意见都应指明
- D.如对应数据依据的上期财务报表未经审计,应在其他事项段中说明
- A.对每张销售发票,都要注意盖章是否清晰可见,有无异常
- B.除非有迹象表明发票的盖章是伪造的,一般不必要求x公司送检发票
- C.如果常规检查没有发现明显的不可靠迹象,一般就认为盖章是真实的
- D.凡大额销售发票,都送交权威鉴定机构鉴定盖章的真实性
- A.从销售发票存根中选取样本,追查至发出存货对应的出库单和装运凭证,以确定营业收入的完整性认定是否存在错报
- B.从主营业务收入明细账中选取样本,追查至销售发票存根,以确定营业收入的发生认定是否存在错报
- C.从固定资产明细账中选取样本,追查至其对应的实物,以确定期末固定资产的存在认定是否存在错报
- D.对已盘点的期末产成品存货进行实地检查,将检查结果与盘点记录相核对,以确定存货的计价认定和分摊是否存在错报
- A.如果在期末实施实质性程序未发现某项认定存在错报,说明与该项认定相关的控制是有效的,不需要再对相关控制进行测试
- B.如果某一控制在剩余期问内发生变动,在评价整个期问的控制运行有效性时,无需考虑期中测试的结果
- C.对某些自动化运行的控制,可以通过测试信息系统一般控制的有效性,获取控制在剩余期问运行有效的审计证据
- D.如果某一控制在剩余期间内未发生变动,不需要补充剩余期间控制运行有效性的审计证据
- A.按照超出正常经营过程的交易条款和条件提供服务
- B.债权和债务关系
- C.与其他机构或人员组成不具有法人资格的合伙企业
- D.担保和被担保关系
- A.重大错报风险分为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
- B.检查风险与注册会计师通过实施实质性程序有关
- C.审计风险是预先设定
- D.审计风险是基于满足注册会计师能够合理保证财务报表不存在重大错报要求下的可接受的低水平
- A.将相关信息向项目组其他成员通报
- B.要求管理层识别与新识别出的关联方之间发生的所有交易
- C.对新识别出的关联方或重大关联方交易实施恰当的实质性程序
- D.重新考虑可能存在管理层以前未识别出或未向注册会计师披露的其他关联方或重大关联方交易的风险,如有必要,实施追加的审计程序
- A.复核专家的工作底稿和报告
- B.与具有相关专长的其他专家讨论
- C.与管理层讨论专家的报告
- D.检查已公布的权威渠道的数据
- A.需要累积的错报可以区分为事实错报、判断错报和推断错报
- B.如果管理层与注册会计师对会计估计值的判断存在差异,这种错报属于判断错报
- C.注册会计师通过测试样本估计出的总体的错报减去在测试中发现的已经识别的具体错报,这种错报属于推断错报
- D.需要累积的错报包括明显微小错报
- A.不符事项可能表明被审计单位与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存在缺陷
- B.不符事项表明注册会计师要求调整财务报表
- C.不符事项可能是函证程序的时间安排导致
- D.不符事项的存在意味着注册会计师需要实施进一步调查
- A.应付账款的完整性
- B.应收账款的计价和分摊
- C.银行存款的存在
- D.资产减值损失的准确性
- A.不符事项可能表明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存在缺陷
- B.不符事项表明财务报表存在错报
- C.不符事项意味着注册会计师要实施进一步调查
- D.某些不符事项并不能表明一定存在错报
- A.询问仓库管理员比检查已结转存货明细表所获得的关于已销产产品存货真实性的审计证据可靠
- B.银行询证函回函比银行对账单更可靠
- C.应收账款询证函的回函的原件比传真件更可靠
- D.连续编号一式多联的销售单在销售部门、信用管理部门、仓储部门、物流部门以及财务部门流转后得到了无争议的印证后,其可靠性大大提高
- A.直接获取组成部分的财务信息的审计证据
- B.参与组成部分项目组的工作
- C.对组成部分财务信息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
- D.实施追加的风险评估程序
- A.盘点保险柜内的库存现金实有数
- B.编制库存现金监盘表,分面值列示盘点金额
- C.将盘点金额调整至资产负债表日的金额
- D.在库存现金监盘表中注明未提现支票等
- A.在强调事项段中说明
- B.发表保留意见
- C.出具标准的审计报告
- D.发表否定意见
- A.《劳动法》
- B.《会计法》
- C.《税法》
- D.《公司法》
- A.告知被审计单位管理层
- B.询问管理层如何应对该经营风险
- C.了解管理层是否也意识到这些风险
- D.评估该经营风险对财务报表的影响
- A.营业外支出
- B.固定资产累计折旧
- C.借款利息支出
- D.房屋租金收入
- A.2013年1月12日,甲公司一在建项目发生塌方,直接损失近1000万元
- B.2013年2月10日,甲公司收到法院传票,当地居民要求甲公司赔偿污水损失1000万元
- C.2013年3月1日,甲公司接到法院通知,甲公司的债务人乙公司已经破产,甲公司应收乙公司2012年的一笔销货款100万无法收回
- D.2013年3月2日,甲公司兼并丙公司获得董事会表决通过
- A.抽取20×3年初的验收单,追查到应付账款明细账的贷方记录
- B.抽取20×2年末大额应付账款的借方记录,追查到银行对账单
- C.抽取20×2年末入账的应付账款,追查到卖方发票及验收单
- D.抽取20×2年末应付账款明细账的贷方记录,向供应商函证
- A.注册会计师决定在审计报告中提及前任注册会计师对对应数据出具的审计报告
- B.当财务报表列报对应数据时,上期财务报表未经审计
- C.对审计报告使用和分发的限制
- D.在审计报告日前发现含有已审计财务报表的文件中的其他信息与财务报表存在重大不一致,并且需要对财务报表作出修改,但管理层拒绝修改
- A.导致控制失去了一贯性
- B.导致获取新的报告
- C.引起数据累积发生改变
- D.引起计算发生改变
- A.难以界定、预计或预测的错误的情况
- B.大量或重复发生的交易
- C.大额、异常或偶发的交易
- D.监督自动化控制的有效性
- A.销售费用的完整性及营业收入的发生
- B.销售费用的完整性
- C.销售费用的发生及营业收入的完整性
- D.营业收入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