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
-
A注册会计师负责对甲公司2012年度财务报表进行审计。甲公司从事小型机电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主要原材料均在国内采购,产品主要自营出口到美国。
资料一:A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工作底稿中记录了所了解的甲公司情况及其环境,部分内容摘录如下:
(1)2012年7月,由于发生重大施工安全事故,甲公司于2012年1月开工建设的x生产线被有关部门勒令停建整顿。2012年末,有关部门同意甲公司重新开工,但受宏观经济影响,x生产线拟生产产品的市场前景不佳,甲公司董事会决定暂不启动x生产线的建设,并于2012年末按期向银行归还了l年期、年利
率为7%的l000万元专项借款。
(2)2012年12月,甲公司决定淘汰一批账面价值为98万元的旧检验设备,并与受让方签订了不可撤销的转让协议,转让价格为15万元。2013年1月,甲公司向受让方移交该批检验设备,并收讫转让款。
资料二:A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工作底稿中记录了所获取的甲公司财务数据,部分内容摘录如下(金额单位:人民币万元):
项 目
2012年
年初数
(已审数)
本年增加
(未审数)
本年减少
(未审数)
2012正
年末数
(未审数)
在建工程一×生产线
O
962
O
962
减:在建工程减值准备
O
O
0
0
在建工程账面价值
O
962
0
962
其中:利息资本化
O
70
0
70
固定资产原价
其中:房屋建筑物
5370
340
217
5493
机器设备
8912
160
73
8999
小计
14282
500
290
14492
减:累计折旧
其中:房屋建筑物
2933
170
126
2977
机器设备
3465
901
65
430l
小计
6398
1071
19l
7278
减:同定资产减值准备
183
65
70
178
固定资产账面价值
7701
7036
资料三:A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工作底稿中记录了拟实施的实质性程序,部分内容摘录如下:(1)获取暂时闲置固定资产的相关证明文件,并观察其实际状况,检查是否已按规定计提折旧。
(2)获取持有待售固定资产的相关证明文件,检查对其预计净残值的调整是否恰当、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3)查阅资本支出预算、公司相关会议决议等,检查本年增加的在建工程是否全部得到记录。
要求:
(1)针对资料一第(1)项、第(2)项,结合资料二,假定不考虑其他条件,逐项判断资料一所列事项是否可能表明存在重大错报风险。如果认为存在,简要说明理由,分别说明该风险属于财务报表层次还是认定层次。如果认为属于认定层次,指出相关事项主要与哪些 账户(仅限于:存货、在建工程、固定资产和资产减值损失)的哪些认定相关。
(2)针对资料一第(1)项、第(2)项,结合资料二,假定不考虑其他条件,逐项判断资料三所列实质性程序对发现根据资料一识别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是否直接有效。如果直接有效,指出资料三所列实质性程序与资料一的第几个事项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直接相关, 并简要说明理由。
- 7
-
A注册会计师负责审计甲公司2012年财务报表。A注册会计师了解和测试了甲公司与应账款相关的内部控制,并将控制风险评估为高水平。A注册会计师取得甲公司2012年12月31日的应收账款明细表,并于2013年1月15日采用积极式函证方式对甲公司所有重要客户寄发了询证函。A注册会计师将与函证结果相关的重要异常情况汇总于下表:
异常事项
函证编号
客户名称
询证金额(元)
回函日期
回函内容
(1)
22
A
30
2013年1月22日
购买甲公司30万元货物属实,但款项已于2012年12月25日用支票支付
(2)
56
B
50
2013年1月19日
因产品质量不符合要求,根据购货合同,于2012年l2月28日将货物退回甲公司
(3)
64
C
64
2013年1月l9日
2012年12月10日收到甲公司委托本公司代销的货物64万元,尚未销售
(4)
134
D
60
因地址错误,
被邮局退回
要求:
针对上述各种异常情况,请问A注册会计师应分别相应实施哪些重要审计程序?
- A.含有缺少充分依据的陈述或信息
- B.含有严重虚假或误导性的陈述
- C.含有错报甚至舞弊的财务报表
- D.存在遗漏或含糊其辞的信息
- A.修改审计计划
- B.聘请专家协助甲公司2012年财务报表审计
- C.请审计项目组以外的其他注册会计师复核 老王已做的工作
- D.向审计项目组委派经验更丰富的人员
- A.重大和异常交易的会计处理方法
- B.新颁布的财务报告准则、法律法规,以及被审计单位何时采用、如何采用这些规定
- C.会计政策的变更
- D.在缺乏权威性标准或共识、有争议的或新兴领域采用重要的会计政策产生的影响
- A.分析程序
- B.风险评估程序
- C.重新计算
- D.重新执行
- A.控制在所审计期间的相关时点是如何运行的
- B.控制是否得到一贯执行
- C.控制由谁执行
- D.控制以何种方式执行
- A.如果甲公司的要求合理,则应当实施替代审计程序
- B.如果甲公司的要求合理,且无法实施替代审计程序,则应视为审计范围受到限制
- C.如果甲公司的要求不合理,可以不实施替代审计程序,并将其视为审计范围受到限制
- D.如果甲公司的要求不合理,且无法实施替代审计程序,则应视为审计范围受到限制
- A.ABC事务所关键审计合伙人强调审计项目组成员应当维护公众利益
- B.ABC事务所应当实施项目质量控制复核,监督业务质量
- C.如果ABC事务所向甲公司提供与审计业务不冲突的非鉴证业务时,应当指派审计项目组以外的其他合伙人和项目组,并确保审计项目组和非鉴证业务项目组分别向各自的业务主管报告工作
- D.ABC事务所应当建立惩戒机制,保障相关政策和程序得到遵守
- A.盈利能力受到经济环境恶化的影响
- B.管理层为满足外部预期而承受过度的压力
- C.被审计单位所从事行业的性质提供了财务信息作出虚假报告的便利
- D.管理层受到治理层对财务指标过高要求的压力
- A.在与客户沟通中说明注册会计师发表专业意见的局限性
- B.向前任注册会计师提供第二次意见的副本
- C.出具非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 D.征得客户同意与前任注册会计师沟通
- A.2010年6月1日至2013年3月5日
- B.2010年.6月1日至2013年5月1日
- C.2010年1月1日至2013年3月5日
- D.2010年1月1日至2013年5月1日
- A.其他近亲属尽快处置全部经济利益
- B.会计师事务所终止该业务
- C.将该成员调离审计项目组
- D.由审计项目组以外的注册会计师复核该成员已执行的工作
- A.集团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
- B.集团财务报表实际执行的重要性
- C.集团财务报表各认定的重要性
- D.集团财务报表各项目的重要性
- A.通常情况下,拟沟通的管理层应当比涉嫌舞弊人员的级别要低
- B.如果认为被审计单位的风险评估过程存在重大缺陷,注册会计师应当就此类内部控制缺陷与治理层沟通
- C.如果注册会计师注意到的可能表明管理层对财务信息做出虚假报告的行为,应当尽早告知适当层次的治理层
- D.如果发现在内部控制中承担重要职责的员工以及其舞弊行为可能对财务报表产生重大影响的其他人员,注册会计师应当尽早将此类事项与治理层沟通
- A.注册会计师的父亲
- B.注册会计师的姐姐
- C.注册会计师的孙子
- D.审计客户的财务总监
- A.仅以纸质形式存在
- B.应当以纸质或电子形式存在
- C.可以以纸质、电子或其他介质形式存在
- D.不能以纸质和电子形式以外的形式存在
- A.从甲公司销售发票中选取样本,追查至对应的发货单,以确定销售的完整性
- B.实地观察甲公司固定资产,以确定固有资产的所有权
- C.对已盘点的甲公司存货进行检查,将检查结果与盘点记录相核对,以确定存货的计价正确性
- D.复核甲公司编制的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以确定银行存款余额的正确性
- A.在承接业务时首先要识别对独立性的不利影响
- B.评价已识别不利影响的重要程度
- C.消除不利影响或将其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
- D.消除对独立性的所有不利影响
- A.管理层按照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编制财务报表并使其实现公允反映,如果财务报表存在舞弊不能由注册会计师替代管理层责任
- B.管理层对与财务报表相关内部控制的设计运行与维护承担完全责任
- C.如果管理层不认可并理解编制财务报表的责任,注册会计师只能考虑出具非无保留意见
- D.注册会计师能够接触与编制财务报表相关的所有信息,能够合理预期获取审计所需要的信息
- A.合理保证已获取的审计证据是充分、适当的,为其发表审计意见提供了基础
- B.评价管理层选用会计政策的恰当性和作出会计估计的合理性
- C.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以对财务报表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提供有限保证
- D.对其签署的审计报告负责
- A.选定某基准乘以适当百分比
- B.财务重大性乘以适当百分比
- C.评估的特别风险乘以恰当百分比
- D.评估的重大错报风险乘以恰当百分比
- A.已对甲公司财务报表舞弊迹象提出警告并在审计报告中予以指明
- B.甲公司示意A注册会计师出具不实报告,A注册会计师未予以拒绝
- C.明知甲公司的财务报表的重要事项有不实内容,A注册会计师未予指明
- D.明知甲公司对重要事项的财务会计处理与企业会计准则相抵触,A注册会计师未予指明
- A.计算该类存货2012年12月的毛利率,并与 以前月份的毛利率进行比较
- B.进行销货截止测试
- C.将该类存货列入监盘范围
- D.选择2012年12月大额销售客户寄发询证函
- A.实质性方案
- B.综合性方案
- C.仅通过实质性程序无法应对的审计方案
- D.以控制测试为主的审计方案
- A.B事务所应当征得甲公司同意后与A事务所进行沟通
- B.B事务所在与甲公司沟通函件中阐述注册会计师意见的局限性
- C.B事务所直接与A事务所进行沟通,并向A事务所提供第二次意见的副本
- D.B事务所向A事务所提供第二次意见的副本
- A.由负责应收账款记账的职员负责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 B.编制销售发票通知单的人员不能开具销售发票
- C.在销售合同订立前,由专门人员就销售价格、信用政策、发货及收款方式等具体事项与客户进行谈判
- D.应收票据的取得、贴现和保管和审批由某一会计人员专门负责
- A.底稿应当能够清晰地显示其生成、修改及复核的时间和人员
- B.会计师事务所应当能够保护底稿信息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 C.未经授权不能改动底稿
- D.非审计项目组成员不能接触底稿
- A.舞弊动机或压力
- B.舞弊机会
- C.舞弊过程
- D.舞弊借口
- A.会计师事务所不得从非银行或类似金融机构审计客户中取得贷款或获得担保。
- B.如果会计师事务所从非银行或类似金融机梅的审计客户中取得贷款或获得担保,则应当按照正常的程序、条款和条件取得
- C.会计师事务所不得向审计客户提供贷款或担保
- D.会计师事务所不得在非银行或类似金融机构的审计客户开立存款或交易账户,即使按照正常的商业条件开立也不允许
- A.准确性
- B.发生
- C.截止
- D.完整性
- A.合理保证已获取的审计证据是充分、适当的,为其发表审计意见提供了基础
- B.评价管理层选用会计政策的恰当性和作出会计估计的合理性
- C.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以对财务报表是否不存在重大错报提供有限保证
- D.对其签署的审计报告负责
- A.重新计算
- B.分析程序
- C.检查
- D.重新执行
- A.核对每张发运凭证是否都有与之对应的销售单,与营业收入“准确性”认定相关
- B.将销售发票的单价与经批准的商品价目表核对,与营业收入“准确性”认定相关
- C.验算销售发票单价、数量和合计金额的正确性,与营业收入“准确性”认定相关
- D.核对发运凭证的商品总数与销售发票上的商品总数,与营业收入“准确性”认定相关
- A.连续审计、以前年度审计调整较少
- B.处于低风险行业
- C.首次承接的审计项目
- D.市场压力较小
- A.检查存货明细表比询问企业仓库管理员关于已销售存货的口头表述可靠
- B.银行对账单比银行询证函回函可靠
- C.应收账款询证函原件比传真件可靠
- D.不同部门和人员对同一问题回答一致的口头证据在得到不同信息的证实后其可靠性大大提高
- A.2814700
- B.2819800
- C.3001100
- D.3283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