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抽取存货盘点日前的存货验收报告,追查至购货发票和账簿记录
- B.抽取存货盘点日前的账簿记录,追查至购货发票和存货验收报告
- C.抽取存货盘点日后的存货验收报告,追查至购货发票和账簿记录
- D.抽取存货盘点日后的账簿记录,追查至购货发票和存货验收报告
- A.相对于被审计单位,两者的独立性不同
- B.两者在监督性质上不同
- C.两者在实施手段上不同
- D.两者在依据的准则上不同
- A.属性抽样可了解非会计信息,而变量抽样用来了解会计信息
- B.属性抽样往往用于控制测试,而变量抽样往往用于实质性测试
- C.属性抽样要依据非统计抽样,而变量抽样的依据是统计抽样
- D.属性抽样误差单位为百分比,而变量抽样的误差单位为金额
- A.询问P公司的有关人员,并查阅相关内部控制文件
- B.检查内部控制生成的文件和记录
- C.选择若干具有代表性的交易和事项进行穿行测试
- D.观察P公司的业务活动和内部控制的运行情况
- A.在审计报告意见段后增加对重大不一致事项的说明
- B.签发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 C.拒绝出具审计报告或解除业务约定
- D.在被审计单位股东大会等重要会议上的陈述
- A.对按照国际会计准则编制的会计报表进行审计
- B.验资
- C.在对会计报表进行审计时,由于持续经营假设不再合理,被审计单位已按其他基础重新编制了会计报表
- D.贷款合同所涉及的财务会计遵循情况的审计
- A.原审计报告日期
- B.更改后的审计报告日期
- C.双重审计报告日期
- D.多重审计报告日期
- A.内部审计工作范围是否适当
- B.相关内部审计工作程序是否适当
- C.审计工作底稿是否充分记录了执行的工作
- D.相关内部审计工作对有关情况的结论是否适当
- A.内部审计是单位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 B.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在工作上具有一致性
- C.利用内部审计工作成果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 D.利用其全部或部分工作成果可以节约审计费用
- A.有关法规对被审计单位财务会计的要求
- B.被审计单位的经营规模及业务性质
- C.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的评估结果
- D.会计报表各项目的金额及其波动幅度
- A.获悉在审阅过程中所获取的信息有不正确、不完整
- B.有理由相信所审阅的财务报表可能存在重大错报
- C.如果在扩大询问范围和获取额外解释之后仍然存在重大疑问,且该疑问可能显示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
- D.有理由相信财务报表不存在重大错报
- A.所有交易是否均已记录
- B.财务报表是否按照指明的编制基础编制
- C.被审阅单位业务活动、会计政策和行业惯例的变化
- D.所有的业务均已记录在适当的会计期间
- A.注册会计师对审阅后的财务报表提供有限保证
- B.执行财务报表审阅业务时,注册会计师通常无须对内部控制进行测试
- C.注册会计师对审阅后的财务报表提供合理保证
- D.执行财务报表审阅业务时,注册会计师通常无须对应收款项实施函证
- A.如果管理层对财务报表做了适当修改,并采取适当措施使所有收到原财务报表和审计报告的人士了解这一情况,可以出具标准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
- B.应要求被审计单位在公司注册地的新闻媒体上公布相关的事实,以保证财务报表使用者知悉相关情况
- C.在新的审计报告中增加强调事项段,提请财务报表使用者注意财务报表附注中对修改原财务报表原因的详细说明,以及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原审计报告
- D.如果管理层既没有采取必要措施确保所有收到原财务报表和审计报告的人士了解这一情况,又没有在需要修改的情况下修改财务报表,注册会计师可以考虑在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指定的媒体上刊登公告,指出审计报告日已存在的、对已公布的财务报表存在重大影响的事项及其影响
- A.相关事项的错报金额和性质强弱
- B.前任确定的财务报表重要性水平
- C.相关事项是否影响本期财务报表
- D.后任所出具报告的具体意见类型
- A.3月25日发生火灾,损失重大
- B.4月5日,H公司因质量问题全部退回了上月21日自Y公司购买的大额商品
- C.3月28日,法院判决Y公司因上年的技术侵权而应向K公司支付巨额赔款
- D.3月31日,Y公司以比上年末暂估价略高的价格向供应商支付了设备款
- A.5%.
- B.5.67%.
- C.5.8%.
- D.6%.
- A.长期待摊费用
- B.在建工程成本
- C.营业外支出
- D.财务费用
- A公司从银行专门借入一笔款项,于2006年2月1日采用出包方式开工兴建一栋办公楼,2006年10月5日,工程按照合同要求全部完工,10月31日工程验收合格,11月10日办理工程竣工决算,11月20日完成全部资产移交手续,12月1日办公楼正式投入使用。则公司专门借款利息停止资本化的时点应当为2007年( )。
- A.10月5日
- B.10月31日
- C.11月10日
- D.12月1日
- A.固定资产毁损后未作及时的账务处理
- B.赊购原材料并验收后未登记应付账款
- C.收回应收账款后未及时贷记应收账款
- D.偿还银行借款后未及时借记银行借款
- A.存在大额现金被经手或处理的情形
- B.不相容职务的分离不充分,或独立审核不力
- C.对外勤审计工作的完成或审计报告的出具提出不合理的时间限制
- D.对高层管理人员的差旅费、业务招待费等财务支出审查薄弱
- A.P公司对并未收到货物的采购业务支付款项
- B.编表时未对计入应收账款的预收账款计提坏账准备
- C.材料明细账余额合计数与总账余额不符
- D.编制财务报表时处理数据产生了差异
- A.核实被审计单位持有的目的和能力,检查本科目核算范围是否恰当
- B.向相关金融机构发函询证持有至到期投资期末数量,并记录函证过程
- C.检查持有至到期投资划转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会计处理是否正确
- D.结合投资收益科目,复核处置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损益计算是否准确,已计提的减值准备是否同时结转
- A.当有客观证据表明持有至到期投资发生减值的,应当复核相关资产项目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并与其账面价值进行比较,检查相关准备计提是否充分
- B.检查债券投资票面利率和实际利率有较大差异时,被审计单位采用的利率及其计算方法是否正确
- C.确定持有至到期投资的披露是否恰当,注意一年内到期的持有至到期投资是否已重分类至一年内到期的流动资产项目
- D.对期末结存的持有至到期投资资产,核实被审计单位持有的目的和能力,检查本科目核算范围是否恰当
- A.长期股权投资
- B.交易性金融资产
- C.可供出售金融资产
- D.持有至到期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