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审阅截至审计工作完成日甲公司历次董事会纪要和股东大会会议记录
- B.向销售经理进行询问
- C.向被审计单位的法律顾问和律师进行函证
- D.检查甲公司产品销售合同中附带的产品质量保证条款
- A.根据审计抽样推断的错报
- B.根据分析程序推断的错报
- C.根据审计经验推断的错报
- D.在样本中实际发现的错报
- A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中发现甲公司存在下列会计处理,A注册会计师应当提请甲公司管理层进行调整的包括( )。
- A.甲公司工厂在生产过程中造成了对周边土地的污染,由于没有相应的环境污染整治法规,甲公司多年来始终没有对污染进行整治,临近审计年度终了时,地方政府公布了环境污染整治法规的征求意见稿,甲公司借口正式法规尚未颁布没有进行任何的会计处理
- B.甲公司2年前为P公司向银行贷款提供了担保,由于2年来P公司财务状况一直良好,甲公司仅在财务报表附注中披露了这一事项,最近P公司的财务状况突然恶化,甲公司在附注中说明了这一情况
- C.甲公司涉嫌专利权侵权被原告诉上法庭,在财务报表日案件还在审理之中,律师认为甲公司败诉的可能性很大,一旦败诉甲公司需要支付巨额赔偿金,甲公司根据律师估计的赔偿金确认了预计负债
- D.甲公司销售产品附带的质量保证条款规定一年内对产品生产问题免费维修,甲公司按照以往的返修率和修理费计提了准备金
- A.票据贴现
- B.未决诉讼
- C.债务担保
- D.财务承诺
- A.项目总体风险较低
- B.项目总体风险较高
- C.经常性审计,以前年度审计调整较多
- D.经常性审计,以前年度审计调整较少
- A.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
- B.针对特定账户使用的审计方法
- C.特定账户的重要性程度
- D.特定账户被管理层操纵的可能性
- A.处理本身就错误的数据
- B.数据的非授权访问
- C.数据丢失或无法访问
- D.处理大流量交易和数据
- A.对程序开发实施过程的控制软件包的选择
- B.对程序变更请求的规范、授权与跟踪
- C.对所有凭证设置预先连续编号
- D.对输入的数据进行合理性检验
- A.要求被审计单位寄发函证信
- B.要求被询证者将函证回函直接寄给事务所
- C.要求被审计单位对询证函进行授权
- D.随函证信附上注明事务所地址并贴好邮票的空信封
- A.被询证者同意询证函列示信息时是否必须回函
- B.被询证者不同意询证函列示信息时是否必须回函
- C.被询证者是否在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回函
- D.被询证者是否在任何情况下都不需要回函
- A.对系统环境的了解与评估
- B.验证手工控制
- C.验证系统应用控制
- D.了解、验证系统一般控制
- 20
-
A注册会计师发现甲公司年报中的其他信息与财务报表中的信息之间存在重大不一致, 经确定重大不一致是由于其他信息中的错报导致的,如果甲公司管理层拒绝修改其他信息,A注册会计师可以采取的恰当措施包括( )。
- A.在审计报告中增加其他事项段说明重大不一致
- B.发表保留意见或否定意见
- C.拒绝提交审计报告
- D.解除业务约定
- A注册会计师应将下列账户的函证对象确定为被审计单位顾客的包括( )。
- A.应收账款
- B.预收账款
- C.应付账款
- D.预付账款
- A.了解被审计单位业务流程及其内部控制
- B.确定被审计单位的交易流程和内部控制是否与之前通过其他程序所获得的了解一致;
- C.确定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是否得到执行
- D.确定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执行是否有效
- A.上期财务报表未经审计
- B.上期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
- C.上期导致非无保留意见的事项仍未解决
- D.上期财务报表由其他注册会计师审计
- A.导言段、管理层责任段、范围段、说明段、意见段、强调事项段
- B.导言段、管理层责任段、范围段、强调事项段、意见段、其他事项段
- C.导言段、管理层责任段、范围段、意见段、强调事项段、其他事项段
- D.导言段、管理层责任段、范围段、意见段、说明段、强调事项段
- A.高估主营业务收入
- B.高估主营业务成本
- C.低估主营业务成本
- D.低估期末存货
- A.治理层
- B.参与生成、处理或记录复杂或异常交易的员工
- C.内部审计人员
- D.内部法律顾问
- A注册会计师运用风险评估程序的下列顺序安排中恰当的是( )。
- A.观察、分析程序、检查、询问
- B.询问、观察、分析程序、检查
- C.询问、分析程序、观察、检查
- D.检查、观察、分析程序、询问
- A.检查2011年12月的支票存根和银行存款日记账
- B.检查2011年12月31日的银行对账单
- C.检查2011年12月31日的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
- D.函证2011年12月31日的银行存款余额
- A.应收账款明细账与总账记录不符
- B.截留现金收款
- C.循环挪用货款
- D.应收账款明细账记录出现串户错误
- A.625 000
- B.635 000
- C.575 000
- D.595 000
- A注册会计师在2012年2月15日对甲公司全部现金进行监盘,确认实有现金数额为 2 798.08元,2012年1月1日至2月1 5日现金收入总额为8 943.27元、现金支出总额为6 743.91元,则推断2011年12月31日库存现金余额应为( )。
- A.4 997.44
- B.2 798.08
- C.598.72
- D.2 199.36
- A.在测试控制运行的有效性时,A注册会计师获取的证据可能表明相关控制在被审计期间并未有效运行
- B.A注册会计师发现仅通过实质性程序获取的审计证据无法将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降至可接受低水平的风险
- C.在实施实质性程序后,A注册会计师可能发现错报的金额和频率比在风险评估时预计的金额和频率要高
- D.A注册会计师通过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获取的审计证据与初始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时获取的审计证据相互矛盾
- A.控制环境对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都有影响
- B.内部控制对重大错报风险具有抵消和遏制作用’
- C.内部控制与认定的关系越间接,对防止或发现并纠正认定层次错报的效果就越小
- D.单个的控制活动本身并不足以控制重大错报风险
- A.短期股票投资在结账日的收盘价小幅上升
- B.将应收票据向银行办理了贴现
- C.存货在期后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出售
- D.长期股权投资中包含对一家持股比例超过50%的子公司的投资
- A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了解到甲公司的主要竞争对手开发的新产品已经上市,A注册会计师应当确认存在重大错报风险的财务报表项目和认定是( )。
- A.主营业务收入的发生认定
- B.存货的计价认定
- C.主营业务成本的完整性认定
- D.销售费用的完整性认定
- A.测试该项控制在结账日运行的有效性
- B.测试该项控制在期中审计时运行的有效性
- C.测试该项控制在每个月末运行的有效性
- D.测试甲公司对该项控制活动的监督
- A.控制运行的有效性
- B.控制活动的特性
- C.与特定认定直接相关的控制
- D.与特定认定间接相关的控制
- A.了解控制活动的执行情况
- B.留有书面痕迹的控制活动
- C.没有留下书面痕迹的控制活动
- D.复核控制活动执行的有效性
- A注册会计师在确定拟实施的进一步审计程序时,不应当实施控制测试的情形是( )。
- A.在评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时,预期控制的运行是有效的
- B.基于成本效益原则考虑总体审计方案
- C.没有识别出与认定相关的任何控制活动
- D.仅实施实质性程序不足以提供认定层次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
- A.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争取审计工作主动
- B.对重要审计事项进行把关
- C.确认审计工作已达到会计师事务所的工作标准
- D.消除妨碍注册会计师判断的偏见
- A.将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列在流动负债项下
- B.在应付账款项目中反映预付账款
- C.未对市价下跌的存货计提减值准备
- D.在试用期尚未结束之前确认发出商品的销售收入
- A.账项调整分录汇总表
- B.重分类调整分录汇总表
- C.试算平衡表工作底稿
- D.业务执行复核工作核对表
- A注册会计师确定被审计单位存在一项超过重要性水平的审计差异,针对该项审计差异,A注册会计师应当首先采取的措施是( )。
- A.建议被审计单位进行调整
- B.对甲公司财务报表进行调整
- C.与甲公司治理层进行沟通
- D.出具非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