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模拟分析
- B、最大最小法
- C、敏感程度法
- D、情景分析
- A、该企业具有财务风险
- B、该企业联合杠杆系数大于1
- C、该企业息税前利润增加时,每股收益增长率大于息税前利润增长率
- D、该企业不一定存在优先股
- A、在中间产品存在完全竞争市场时,市场价格减去对外销售费用是理想的转移价格
- B、在使用剩余收益指标时,不同的部门的资本成本必须是统一的
- C、标准成本中心不对生产能力的利用程度负责
- D、如果采用全额成本法,成本中心需要对固定成本的全部差异承担责任
- A、材料运输保险费率提高
- B、运输过程中的合理损耗增加
- C、加工过程中的损耗增加
- D、储存过程中的损耗增加
- A、直接材料
- B、变动制造费用
- C、销售费用
- D、合理利润
- A、直接人工费用和制造费用的在产品约当产量为50件
- B、完工产品负担的直接材料费用为45 600元
- C、完工产品负担的直接人工费用为7 680元
- D、在产品负担的制造费用为2 400元
- A、产品因存在缺陷而错失的销售机会
- B、产品制定标准发生的费用
- C、由于产品不符合质量标准而产生的返工成本
- D、质量管理的教育培训费用
- A、看涨期权也可以称为“卖权”
- B、看跌期权也可以称为“买权”
- C、期权的购买成本称为期权费
- D、期权未被执行,过期后的价值等于期权费
- A、“销售收入”项目的数据,来自销售收入预算
- B、“销售成本”项目的数据,来自产品成本预算
- C、“借款利息”项目的数据,来自现金预算
- D、“所得税费用”项目通常是根据“利润总额”和所得税税率计算出来的
- A、都可以给投资主体带来现金流量
- B、现金流量都具有不确定性
- C、寿命都是无限的
- D、都具有增长的现金流
- A、风险不影响公司资本成本
- B、公司的资本成本仅与公司的投资活动有关
- C、公司的资本成本与资本市场有关
- D、可以用于营运资本管理
- A、资金成本较高
- B、易变现率较高
- C、举债和还债的频率较高
- D、蒙受短期利率变动损失的风险较高
- A、经营负债销售百分比
- B、可动用的金融资产
- C、股利支付率
- D、预计营业净利率
- A、设计质量
- B、生产质量
- C、销售质量
- D、符合性质量
- A、剩余股利政策下,股利分配额=净利润-新增投资需要的权益资金,结果为正数表示发放的现金股利额,结果为负数表明需要从外部筹集的权益资金
- B、固定股利政策下,本年股利分配额=上年股利分配额
- C、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下,股利分配额=净利润×股利支付率
- D、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下,股利分配额=固定低股利+额外股利
- A.相关系数为1时,不能抵消任何风险
- B.相关系数在-1~0之间变动时,相关系数越小,分散风险的程度越小
- C.相关系数在0~1之间变动时,相关程度越小,分散风险的程度越大
- D.相关系数为0时,可以分散部分系统风险
- A、传统成本法下间接成本的分配路径是“资源→产品”
- B、传统成本法下间接成本的分配路径是“资源→部门→产品”
- C、作业成本法下间接成本的分配路径是“资源→作业→产品”
- D、作业成本法下间接成本的分配路径是“作业→资源→产品”
- A、该租赁的租赁费可以抵税
- B、该租赁的租赁费不可以抵税
- C、该租赁属于经营租赁
- D、该租赁属于融资租赁
- A、流动性风险溢价
- B、通货膨胀溢价
- C、违约风险溢价
- D、期限风险溢价
- A、期末应收账款=本期销售额×(1-本期收现率)
- B、期末应付账款=本期采购额×(1-本期付现率)
- C、期末现金余额=期初现金余额+本期销货现金收入-本期各项现金支出
- D、期末未分配利润=期初未分配利润+本期利润-本期股利
- A、普通股股数都会增加
- B、每股收益都会下降
- C、假定盈利总额和市盈率不变,每股市价都会上升
- D、资本结构不变
- A、产品成本预算
- B、销售收入预算
- C、销售费用预算
- D、现金预算
- A、借入短期借款
- B、偿还部分借款利息
- C、出售短期有价证券
- D、购入短期有价证券
- A、边际贡献=销售收入-变动成本
- B、边际贡献即为企业销售产品取得的利润
- C、边际贡献率+变动成本率=1
- D、边际贡献率可以理解为每1元销售收入中边际贡献所占的比重
- A、该企业的经营杠杆系数为3
- B、当单价下降幅度超过62.5%时,企业将转为亏损
- C、当固定成本的上升幅度超过40%时,企业将转为亏损
- D、上述影响税前利润的因素中,单价是最敏感的,固定成本是最不敏感的
- A、平衡计分卡有利于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 B、平衡计分卡对专业技术的要求不高
- C、平衡计分卡能使整个组织行动协调一致
- D、平衡计分卡在不同层级及各层级不同指标之间的权重是一样的
- A、敏感系数等于目标值与参量值的比值
- B、敏感系数提供了各因素变动百分比和利润变动百分比之间的比例,并且可以直接显示变化后利润的值
- C、敏感系数是反映敏感程度的指标
- D、敏感系数提供了各因素变动百分比和利润变动百分比之间的比例,但不能直接显示变化后利润的值
- A、如果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单利计息),按年复利折现,则债券价值=1 500×(P/F,12%,4)
- B、如果每年付息一次,则债券价值=120×(P/A,12%,4)+1 500×(P/F,12%,4)
- C、如果每年付息两次,则债券价值=60×(P/A,6%,8)+1 500×(P/F,6%,8)
- D、如果每年付息两次,则债券价值=60×(P/A,6%,8)+1 500×(P/F,12%,4)
- A、存货周转天数越小越好
- B、在评估存货管理的业绩时,存货周转率的计算应使用“营业成本”
- C、在财务分析时可以忽视变化不大的项目
- D、一般情况下,销售增加不会引起存货周转率的明显变化
- A、附带认股权证债券的承销费用低于债务融资
- B、附带认股权证债券的承销费用高于债务融资
- C、认股权证的执行价格一般比发行时的股价高
- D、灵活性较大
- A、会计报酬率
- B、投资报酬率
- C、边际贡献
- D、责任成本
- A、13 750
- B、13 500
- C、13 000
- D、10 000
- A、公司资本成本是公司募集和使用资金的成本
- B、公司资本成本是公司投资人要求的必要报酬率
- C、不同公司之间资本成本的差别取决于无风险利率、经营风险溢价和财务风险溢价三个因素
- D、公司新投资项目风险与现有资产平均风险相同,项目资本成本等于公司资本成本
- A.50 000
- B.70 000
- C.80 000
- D.100 000
- A.现金流量理论是关于现金、现金流量和自由现金流量的理论
- B.价值评估理论是关于内在价值、净增加值和价值评估模型的理论
- C.投资组合是投资于若干种证券构成的组合,它能降低系统性风险
- D.资本结构是指公司各种长期资本的构成及比例关系
- A、收款法
- B、贴现法
- C、加息法
- D、补偿性余额法
- A、5 225
- B、5 725
- C、5 525
- D、5 600
- A、管理会计报告是对外报告
- B、管理会计报告没有统一的格式和规范
- C、管理会计报告的主要报告格式是边际贡献格式
- D、管理会计报告的对象是一个组织内部对管理会计信息有需求的各个层级、各环节的管理者
- A、股利宣告日
- B、股权登记日
- C、除息日
- D、股利支付日
- A、预收账款
- B、应付票据
- C、短期借款
- D、应付账款
- A、在中间产品存在完全竞争市场的情况下,市场价格减去对外的销售费用是理想的转移价格
- B、以协商价格作为内部转移价格时,部门获利能力大小与谈判人员的谈判技巧有很大关系
- C、以全部成本转移价格作为内部转移价格是最优的选择
- D、以变动成本加固定费转移价格作为内部转移价格时,总需求量不能超过供应部门的生产能力,但需求量也不能很少
- A、认股权证的执行不存在稀释问题
- B、认股权证的执行价格,一般比发行时的股价低20%至30%
- C、通过发行附有认股权证的债券,是以潜在的股权稀释为代价换取较低的利息。
- D、认股权证的发行人主要是有实力的大公司
- A、资本公积
- B、任意盈余公积
- C、法定盈余公积
- D、上年未分配利润
- A、预计留存收益增加=预计营业收入×基期营业净利率×(1-预计股利支付率)
- B、融资总需求=基期净经营资产×营业收入增长率
- C、融资总需求=基期营业收入×营业收入增长率×(经营资产销售百分比-经营负债销售百分比)
- D、融资总需求=增加的营业收入×净经营资产占销售的百分比
- A、12%
- B、7.5%
- C、10%
- D、9%
- A、经营租赁中,出租人购置、维护、处理租赁资产的交易成本通常低于承租人
- B、融资租赁的租赁费不能作为费用税前扣除
- C、融资租赁最主要的特征是租赁资产的成本可以完全补偿
- D、以经营租赁方式租入固定资产发生的租赁费支出,按照租赁期均匀扣除
- A、促使股票价格上涨
- B、用来吸引投资者购买票面利率低于市场要求的长期债券
- C、避免原有股东每股收益和股价被稀释
- D、作为奖励发给本公司的管理人员
- A、2.42%
- B、2.50%
- C、2.56%
- D、5.65%
- A、能够降低承租方的交易成本
- B、能够降低出租方的交易成本
- C、能够使租赁双方得到抵税上的好处
- D、能够使承租人降低加权平均资本成本
- A、期初现金余额
- B、现金收支
- C、现金筹措和运用
- D、产品成本预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