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存货年需用量增加
- B.一次订货成本增加
- C.单位缺货成本增加
- D.单位缺货成本降低
- A.企业财务状况
- B.企业产品销售情况
- C.贷款人和信用评级机构的影响
- D.所得税税率的高低
- A.利润中心边际贡献总额
- B.利润中心负责人可控利润总额
- C.利润中心可控利润总额
- D.企业利润总额
- A.资产负债率
- B.流动比率
- C.存货周转率
- D.应收账款周转率
- A.在借款合同中加入某些限制性条款
- B.参与企业的经营决策
- C.对企业的经营活动进行财务监督
- D.收回借款或者停止借款
- A.其组合中,成长型的股票比较多,低风险、低收益的股票不多
- B.其组合的随意性强,变动频繁
- C.收益高
- D.风险大
- A.最优质量既不在质量最高时,也不在质量最低时
- B.返修损失属于内部质量损失成本
- C.如果产品质量处于改善区,说明产品质量较低,损失成本高
- D.如果产品质量处于至善区,说明产品质量很高,此时是可取的
- A.固定利率
- B.浮动利率
- C.基准利率
- D.套算利率
- A.采购原材料
- B.销售商品
- C.购买国库券
- D.支付利息
- A.在重组日债务人应将或有支出包含在将来应付金额中,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余额与含有或有支出的将来应付金额进行比较,其差额作为资本公积或营业外支出
- B.在重组日债务人不应将或有支出包含在将来应付金额中,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余额与应付金额进行比较,大于部分作为资本公积。
- C.在或有支出实际发生时,应减少债务的账面价值
- D.未支付的或有支出,待结算时应转入资本公积或营业外收入
- A.22.00%
- B.23.05%
- C.24.74%
- D.23.47%
- A.32.4
- B.33.33
- C.35.28
- D.36
- A.侦查性控制
- B.预防性控制
- C.补偿性控制
- D.指导性控制
- A.发行股票
- B.吸收直接投资
- C.发行债券
- D.留存收益
- A.销售预算
- B.生产预算
- C.制造费用预算
- D.财务费用预算
- A.弹性预算只是编制费用预算的一种方法
- B.弹性预算是按一系列业务量水平编制的
- C.弹性预算的业务量范围可以历史上最高业务量或最低业务量为其上下限
- D.弹性预算的编制关键是进行成本性态分析
- A.宏观经济状况变化
- B.世界能源状况变化
- C.发生经济危机
- D.被投资企业出现经营失误
- A.静态投资回收期
- B.投资利润率
- C.内部收益率
- D.获利指数
- A.资产保值增值
- B.资金使用的时间价值
- C.企业资产的账面价值
- D.资金使用的风险
- A.及时性
- B.实质重于形式
- C.谨慎性
- D.可理解性
- A.收到的税费返还款
- B.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
- C.分配股利支付的现金
- D.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
- A.技术投入比率是反映企业的发展能力的指标
- B.资本保值增值率和资本积累率均能反映企业发展能力
- C.资本积累率小于100%,说明企业的资本受到侵蚀
- D.资本保值增值率越高,表明企业资本保全状况越好
- A.当预期收益率相同时,风险回避者偏好于具有低风险的资产
- B.当预期收益率相同时,风险追求者会偏好于具有高风险的资产
- C.对于同样风险的资产,风险回避者会钟情于具有高预期收益的资产
- D.如果风险不同,则风险中立者要权衡风险和收益的关系
- A.风险因素
- B.风险事故
- C.风险损失
- D.风险收益
- A.筹资风险大
- B.能增加公司的信誉
- C.筹资限制较少
- D.容易分散控制权
- A.10%
- B.5%
- C.10.25%
- D.10.75%
- A.现金折扣
- B.应收账款机会成本
- C.收账费用
- D.坏账损失
- A.投资行为的介入程度
- B.投资的对象
- C.投资的方向
- D.投资的领域
- A.成本控制
- B.利润控制
- C.财务控制
- D.收入控制
- A.-400
- B.-450
- C.-600
- D.-200
- A.无法事先预知投资收益水平
- B.投资收益率的稳定性较强
- C.投资收益率比较高
- D.投资风险较大
- A.公式法
- B.列表法
- C.百分比法
- D.因素法
- A.存货的减少
- B.递延税款贷项
- C.预提费用的增加
- D.待摊费用的增加
- A.企业与受资者的财务关系体现所有权性质的投资与受资的关系
- B.企业与政府间的财务关系体现为强制和无偿的分配关系
- C.企业与职工之间的财务关系属于债务与债权关系
- D.企业与债权人之间的财务关系属于债务与债权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