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在非竞争性市场买卖的可能性
- B.买卖双方有权自行决定是否买卖
- C.完整的组织单位之间的成本转移流程
- D.最高管理层对转移价格的适当干预
- A.盈余的稳定性
- B.资产的流动性
- C.超额累积利润
- D.控制权的稀释
- A.股票价值5.775元
- B.股票价值4.4元
- C.股票预期报酬率为8%
- D.股票预期报酬率为9%
- A.正常营业的损益
- B.买卖证券的损益
- C.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变更造成的累计损益
- D.重大事故造成的损益
- E.已经或将要停止的营业项目的损益
- A.流动比率提高
- B.速动比率提高
- C.流动比率不变
- D.流动比率降低
- A.随着产量的增加而增加;
- B.约束性固定成本不受管理当局决策的影响;
- C.总额不随产量的增减而变化;
- D.单位固定成本随产量增加而减少。
- A.10[(P/A,10%,15)-(P/A,10%,5)]
- B.10(P/A,10%,10)(P/S,10%,5)
- C.10[(P/A,10%,16)-(P/A,10%,6)]
- D.10[(P/A,10%,15)-(P/A,10%,6)]
- A.市场竞争加剧,企业收益的稳定性减弱
- B.市场销售不畅,企业库存量持续增加
- C.经济增长速度减慢,企业缺乏良好的投资机会
- D.为保证企业的发展,需要扩大筹资规模
- A.没有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
- B.没有考虑风险因素
- C.只考虑自身收益而没有考虑社会效益
- D.没有考虑投入资本和获利之间的关系
- A.自利行为原则的依据是委托一代理理论
- B.自利行为原则的依据是理性的经济人假设
- C.自利行为原则的一个应用是机会成本的概念
- D.自利行为原则的一个应用是沉没成本概念
- A.10 x [(P/A,10%,16)一(P/A,10%,6)]
- B.10 x(P/A,10%,10)×(P/S,10%,6)]
- C.10 x[(P/A,10%,17)-(P/A,10%,7)]
- D.10 x[(P/A,10%,16)-(P/A,10%,7)]
- A.公司总价值最大时的资本结构是最佳资本结构
- B.公司综合资本成本最低时的资本结构最佳资本结构
- C.若不考虑风险价值,销售量高于每股盈余无差别点时,运用负债筹资实现最佳资本结构
- D.若不考虑风险价值,销售量高于每股盈余无差别点时,运用股权筹资可实现最佳资本结构
- A.税后经营利润率为19%
- B.净经营资产周转次数为1.67次
- C.净财务杠杆为0.5
- D.杠杆贡献率为13.6%
- A.总体经济环境变化对资本成本的影响体现在无风险报酬率上
- B.如果通货膨胀水平发生变化,资本成本会发生变化
- C.如果证券的市场流动性好,则其资本成本相对会低一些
- D.企业的融资规模大,资本成本较低
- A.平价债券利息支付频率的变化对债券价值没有影响
- B.折价债券利息支付频率提高会使债券价值上升
- C.随到期时间缩短,折现率变动对债券价值的影响越来越小
- D.在债券估价模型中,折现率越大,债券价值越低
- A.计提折旧方法
- B.存货计价方法
- C.成本计算方法
- D.间接费用分配方法
- A.该方案贴现后现金流人大于贴现后现金流出
- B.该方案的内含报酬率大于预定的贴现率
- C.该方案的现值指数一定大于1
- D.该方案一定为可行方案
- A.分散行业
- B.分散品种
- C.分散公司
- D.分散期限
- A.所有投资者均可以无风险利率无限制地借入或贷出资金
- B.没有税金
- C.所有投资者均为价格接受者
- D.所有资产的数量是给定的和固定不变的
- A.降低成本、纠正偏差
- B.格外关注例外情况
- C.要关注所有的成本项目,不能忽略数额很小的费用项目
- D.控制系统具有灵活性
- A.提高债务比例导致的所得税降低
- B.利用现金折扣获取的利益
- C.利用债务筹资给企业带来的额外收益
- D.降低债务比例所节约的利息费用
- A.应收账款占用资金=日销售额×平均收现期×变动成本率
- B.应收账款占用资金=销量增加×边际贡献率
- C.应收账款占用资金=应收账款平均余额×资金成本
- D.应收账款占用资金=应收账款占用资金×资本成本
- A.42.86%
- B.50%
- C.28.57%
- D.25%
- A.本期到期的流动负债
- B.本期到期的长期负债
- C.本期到期的长期债务和本期应付票据
- D.本期到期的应付账款和应付票据
- A.在产销量的相关范围内,提高固定成本总额,能够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
- B.在相关范围内,产销量上升,经营风险加大
- C.在相关范围内,经营杠杆系数与产销量呈反方向变动
- D.对于某一特定企业而言,经营杠杆系数是固定的,不随产销量的变动而变动
- A.243.75
- B.406.25
- C.195
- D.455
- A.风险偏好
- B.竞争
- C.风险反感
- D.比较优势
- A.8%
- B.8.24%
- C.8.16%
- D.10%
- A.降低
- B.升高
- C.不变
- D.无法确定
- A.耗费差异
- B.效率差异
- C.闲置差异
- D.能量差异
- A.销售预算
- B.生产预算
- C.产品成本预算
- D.资本支出预算
- A.4%,1.25
- B.5%,1.75
- C.1.25%,1.45
- D.5.25%,1.55
- A.购置设备
- B.兴建工厂
- C.开办商店
- D.购买政府公债
- A.折旧额×所得税率
- B.折旧额×(1-所得税率)
- C.(税后净利润+折旧)×所得税率
- D.(税后净利润+折旧)×(1-所得税率)
- A.投资所带来的未来利得
- B.基金净资产的现在价值
- C.基金净资产的未来价值
- D.未来现金流量
- A.398.6691
- B.498.3564
- C.413.7931
- D.432.7685
- A.使用套期保值等办法可以减少通货膨胀造成的损失
- B.自利行为原则的依据是理性的经济人假设
- C.现货市场是指买卖双方成交后,当场买方付款、卖方交出证券的交易市场
- D.股价高低反映了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程度
- A.调整现金流量法
- B.风险调整折现率法
- C.净现值法
- D.内含报酬率法
- A.越高
- B.越低
- C.不确定
- D.为零
- A.生存
- B.发展
- C.盈利
- D.筹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