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提高售票熟练程度
- B.强化员工责任意识
- C.完善行包作业管理制度
- D.提高行包运送速度
- E.改善行包托运设施
- A.托运行包数量过多
- B.售票员工作失误
- C.行包受理工作失误
- D.车辆装载行包的空间有限
- E.行包交付工作失误
- A.6‰
- B.7‰
- C.13‰
- D.27‰
- E.40‰
- A.99%
- B.98%
- C.97%
- D.96%
- E.95%
- A.线路过短会增加乘客的换乘次数,使车辆营运速度下降
- B.线路过长会影响行车的准点,导致运能利用不平衡
- C.该城市的线路长度与城市面积、乘客平均乘距无关
- D.公共交通网密度应与城市道路网相适应
- E.该城市的公交线网密度偏低
- A.0.0125‰
- B.0.0250‰
- C.0.0500‰
- D.0.075‰
- E.0.1000‰
- A.12
- B.20
- C.25
- D.30
- E.35
- A.适当提高车辆的载客量
- B.提高车辆的营运速度
- C.提高行车频率
- D.增大行车间隔
- E.提高非直线系数
- A.2100
- B.1500
- C.1450
- D.1300
- E.1280
- A.3.75
- B.4.0
- C.4.25
- D.5.25
- E.6.20
- A.选择两地人流集中的客运站发车
- B.制定合理的班车时刻表
- C.选择技术速度高的客车投入运营
- D.制定较高的客运票价
- E.为旅客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 A.28
- B.35
- C.40
- D.43
- E.50
- A.定线运行方式
- B.定线包乘运行方式
- C.大循环运行方式
- D.小循环运行方式
- E.循环包乘运行方式
- A.294000
- B.336000
- C.420000
- D.480000
- E.486000
- A.17
- B.21
- C.25
- D.30
- E.60
- A.70%
- B.75%
- C.80%
- D.90%
- E.100%
- A.客流量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不均衡
- B.车辆的新旧
- C.货流量在时间上的分布不均衡
- D.货流量在空间上的分布不均衡
- E.车辆运行调度
- A.50%
- B.55%
- C.60%
- D.65%
- E.70%
- A.13000
- B.14400
- C.15000
- D.15400
- E.15800
- A.50%
- B.60%
- C.70%
- D.80%
- E.90%
- A.客车正班率
- B.行包正运率
- C.发车正点率
- D.旅客意见处理率
- E.定点停靠率
- A.出行性质
- B.消费者收入水平
- C.消费者对出行服务的基本要求
- D.运输服务品质与价格的匹配程度
- E.交换标的在预期价格的约束下允许发生运输成本的限度
- A.原材料
- B.设备劳动力
- C.产品位置转移
- D.能源
- E.资金
- A.旅客运量的持续增长性
- B.客运比重结构渐趋合理
- C.客流地区间分布不均衡性
- D.各运输方式平均运距变化不一
- E.时间上强烈的季节性和方向上的不平衡性
- A.单证纠纷
- B.货物灭失纠纷
- C.货损、货差纠纷
- D.货物的延迟交付纠纷
- E.蓄意纠纷
- A.运输速度
- B.运输距离
- C.运输难度
- D.运输责任
- E.运输时间
- A.柔性集装袋运输
- B.硬性集装箱运输
- C.集装箱运输
- D.托盘运输
- E.多式联运
- A.监督检查的内容要合法原则
- B.监督检查的主体要合法原则
- C.监督检查采取的措施要合法原则
- D.监督检查的程序要合法原则
- E.不接受监督原则
- A.货物流线
- B.车辆流线
- C.货主流线
- D.信息流线
- E.资金流线
- A.运输设备质量
- B.运输过程质量
- C.运输设施质量
- D.运输服务质量
- E.运输工作质量
- A.管理职能
- B.管理规则
- C.管理机构
- D.管理组织
- E.管理人员
- A.智能化
- B.信息化
- C.大型化
- D.环保化
- E.专门化
- A.货运站
- B.综合站
- C.中间站
- D.编组站
- E.客运站
- A.货运及时率
- B.货差率
- C.货运事故赔偿率
- D.货运质量事故频率
- E.货运合同履约率
- A.生产要素适应运输需求的范围
- B.调整运力的难易程度
- C.运输市场上供需的相对状况
- D.运输市场的范围
- E.运输成本的增加程度
- A.夜车旅客运价
- B.座席基本运价
- C.卧铺基本运价
- D.大型客车运价
- E.中型客车运价
- A.综合物流服务功能
- B.联运和中介代理功能
- C.货物交易功能
- D.运输组织功能
- E.市场调节功能
- A.运输工具的技术速度小于运送速度
- B.始建投资是指运输设施的初始建造价值
- C.当产业结构以资源密集型为主时,应选择运量大、批量大的运输方式
- D.公路运输方式的显著特点是机动灵活
- E.各种运输方式都有其最有利的应用范围
- A.货运站运营管理
- B.货运站设施设备管理
- C.货运站服务管理
- D.货运站安全管理
- E.货运站经营许可管理
- A.环境污染轻的运输方式再次引起人们的重视
- B.向规模经济发展
- C.运输工具的驾驶更多地转向依靠仪表、信号和辅助驾驶系统
- D.环境污染较严重的运输方式放慢了发展的速度
- E.环保型交通工具赢得了人们的青睐
- A.班车客运
- B.包车客运
- C.出租车客运
- D.直达客运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
- B.《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
- C.《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
- D.《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
- A.公交化运营模式
- B.城市公交与农村客运有效对接模式
- C.农村客运网络化推进模式
- D.城市客运网络化推进模式
- A.客运量
- B.交通量
- C.客流量
- D.客流强度
- A.57.2
- B.80.1
- C.110.3
- D.142.8
- A.车辆数量
- B.行车间距
- C.发车时间
- D.营运速度
- A.年货物总吞吐量
- B.年换算货物吞吐量
- C.年货物总吞吐量净值
- D.年换算货物吞吐量净值
- A.系统性
- B.协调性
- C.开放性
- D.动态发展性
- A.发售客票
- B.行包受理
- C.候车服务
- D.车辆运行前维修组织
- A.综合运输体系
- B.成组运输体系
- C.联合运输体系
- D.协作运输体系
- A.个人收入
- B.无形资产
- C.劳务收入
- D.产品或成本
- A.定挂运输
- B.甩挂运输
- C.载驳运输
- D.多班运输
- A.精简物流系统环节
- B.集成物流系统要素
- C.推动物流系统快速响应
- D.构造物流系统无缝接口
- A.公共线路数目
- B.线路重复系数
- C.公共交通网长度
- D.公共线路长度
- A.所有权
- B.空间场所
- C.使用权
- D.物理属性
- A.运输需求量
- B.运输供给量
- C.运输市场价格
- D.运输供求平衡状况
- A.系统维护
- B.数据处理
- C.数据查询
- D.统计图表
- A.富有弹性
- B.单位弹性
- C.缺乏弹性
- D.完全无弹性
- A.汽车货(客)运站
- B.机关职能部门
- C.车队
- D.汽车维护场
- A.一次性运输合同和道路货物运单
- B.道路货物运单和定期运输合同
- C.定期运输合同和一次性运输合同
- D.定期运输合同、一次性运输合同和道路货物运单
- A.寿命周期费用与系统效率
- B.系统效率与寿命周期费用
- C.寿命周期与系统效率
- D.系统效率与寿命周期
- A.里程利用率
- B.吨位利用率
- C.实载率
- D.拖运率
- A.运输产品
- B.司乘人员
- C.运输工具
- D.运输对象
- A.行程
- B.时间
- C.利用率
- D.完好率
- A.高速公路
- B.一级公路
- C.二级公路
- D.三级公路
- A.运输强度
- B.运输总量
- C.货物数量
- D.线路长度
- A.定线定站的运行方式
- B.不定线不定站式
- C.定线不定站式
- D.不定线定站式
- A.运输货物的情况
- B.运输条件
- C.运输质量
- D.货物装卸
- A.运输成本
- B.运输供求关系
- C.国家有关经济政策
- D.各种运输方式之间的竞争
- A.30%
- B.40%
- C.50%
- D.60%
- A.0.2
- B.1.6
- C.0.5
- D.1.2
- A.营运车辆
- B.非营运车辆
- C.完好车辆
- D.工作车辆
- A.方格型线网
- B.直线型线网
- C.复线型线网
- D.环形型线网
- A.较高的固定成本
- B.较低的运营成本
- C.较低的固定成本
- D.较低的公共成本
- A.物流成本管理
- B.物流成本
- C.服务成本
- D.库存成本
- A.行驶里程
- B.使用时间
- C.合同里程
- D.出车时间
- A.客车
- B.起讫点
- C.运行时间
- D.运行线路
- A.线路数目
- B.线路长度
- C.非直线系数
- D.公共交通网密度
- A.劳动对象的位置变化
- B.劳动工具的位置变化
- C.劳动者的位置变化
- D.货物和旅客空间位置的变化
- A.多班运输
- B.定挂运输
- C.甩挂运输
- D.驮背运输
- A.客运基本运价
- B.里程基本运价
- C.等级基本运价
- D.卧铺基本运价
- A.快件货物基本运价
- B.集装箱基本运价
- C.成组货物基本运价
- D.危险品货物基本运价
- A.危险货物货源管理
- B.危险货物生产管理
- C.危险货物运输管理
- D.危险货物储存管理
- A.旅游性客运
- B.消费性客运
- C.工作性客运
- D.公务性客运
- A.总体效益最优
- B.充分满足需求
- C.衔接便利顺畅
- D.可持续发展
- A.车站服务方式
- B.车站位置
- C.车站经济属性
- D.车站规模
- A.普通运价、特定运价和优待运价
- B.国际运价、国内运价和地方运价
- C.货物运价、旅客运价和行李包裹运价
- D.集装箱运价、零担运价和整批运价
- A.信息传递功能
- B.资源优化配置功能
- C.促进技术进步功能
- D.收入调整功能
- A.系统稳定性高
- B.速度快
- C.道路利用率高
- D.停靠能力强
- A.派生效用和波动性
- B.空间效用和普遍性
- C.时间效用和派生性
- D.空间效用和经济性
- A.运输方式
- B.服务形式
- C.货物类型
- D.运输路途
- A.15
- B.20
- C.24
- D.40
- A.整车货物运输
- B.零担货物运输
- C.特种货物运输
- D.集装箱货物运输
- A.运价=运输成本+运输成本×社会平均成本盈利率
- B.运价=运输成本+运输业职工的工资×平均工资利润率
- C.运价=运输成本+运输成本×社会平均工资利润率
- D.运价=运输成本+运输业职工的工资×社会平均成本盈利率
- A.自用过程运输
- B.流通过程运输
- C.营业性运输
- D.非营业性运输
- A.降低车辆运输成本
- B.扩大车辆使用范围
- C.延长车辆使用寿命
- D.减少车辆维修费用
- A.运输
- B.仓储
- C.包装
- D.搬运装卸
- A.财务费用
- B.车辆费用
- C.维修费用
- D.场站费用
- A.客运代理费
- B.车辆停放费
- C.延误脱班费
- D.行包装卸费
- 100
-
运输最基本的效用是()。
- A.改变运输对象的属性
- B.对运输对象进行临时性储存
- C.改变运输对象的本质特征
- D.克服生产和需求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