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增加营运公交车辆
- B.降低公交车辆的技术速度
- C.提高公交车辆的营运速度
- D.增加公交线路上某一断面的车辆通过量
- E.在公交线路上某一断面设定两种行车频率某市汽车运输公司
- A.提前发车
- B.绕道行驶
- C.跨线行驶
- D.分段行驶
- E.缩短行驶路线
- A.0.42
- B.0.55
- C.0.92
- D.0.83
- E.1.67
- A.0.6
- B.1.0
- C.1.2
- D.1.8
- E.2.4
- A.2
- B.3
- C.4
- D.6
- E.8
- A.车辆完好率=(完好车日/总车日)×100%
- B.完好车日=工作车日
- C.车辆完好率=车辆工作率
- D.该运输公司2014年的车辆完好率为97.3%
- E.完好车日不包括停驶车日
- A.13000000
- B.13140000
- C.13500000
- D.14200000
- E.14600000
- A.65000
- B.65700
- C.67500
- D.71000
- E.73000
- A.65000
- B.65700
- C.67500
- D.7100
- E.73000
- A.65000
- B.65700
- C.67500
- D.71000
- E.73000
- A.车吨期产量=
- B.平均总吨位=
- C.平均总吨位=(额定吨位×总车日数)/日历天数
- D.平均总吨位=平均车数×额定吨位
- E.平均总车吨位=平均车数X平均吨位
- A.635
- B.645
- C.656
- D.667
- E.678
- A.180
- B.190
- C.200
- D.210
- E.220
- A.18000
- B.19000
- C.20000
- D.21000
- E.22000
- A.5900
- B.6000
- C.6100
- D.6200
- E.6300
- A.1.1
- B.1.2
- C.1.4
- D.1.5
- E.1.6
- A.该市的公交网长度将增大
- B.该市的公交线网密度将增大
- C.该市的公交线网密度将减小
- D.该市公交线路的重复系数将增大
- E.该市公交线路的重复系数将减小
- A.1.1
- B.1.2
- C.1.4
- D.1.5
- E.1.6
- A.3.0
- B.3.I
- C.3.2
- D.3.5
- E.4.0
- A.班车客运
- B.城市客运
- C.包车客运
- D.农村客运
- E.旅游客运
- A.汽车周转量
- B.挂车周转量
- C.车辆工作率
- D.营运速度
- E.车辆完好率
- A.1.825
- B.2.735
- C.2.750
- D.3.125
- E.3.750
- A.空间上的灵活性
- B.时间上的灵活性
- C.规模上的灵活性
- D.运行条件上的灵活性
- E.运输对象的灵活性
- A.甲种运输方式的价格变动将引起乙种运输方式需求量呈反方向变动
- B.乙种运输方式需求量变动将引起甲种运输方式的价格呈反方向变动
- C.两种运输方式存在相互替代性
- D.两种运输方式存在互补性
- E.两种运输方式相互独立,互不相关
- A.高价值商品运输需求派生弹性一般很小
- B.高价值商品运输需求派生弹性一般很大
- C.低价值商品运输需求派生弹性一般较大
- D.低价值商品运输需求派生弹性一般较小
- E.低价值商品运输需求无弹性
- A.小事故
- B.一般事故
- C.大事故
- D.重大事故
- E.综合事故
- 27
-
属于联合运输的是( )。
- A.货物运输全程中所涉及的货物生产、供应、运输、销售企业运输的运输协作组织
- B.货物全程运输中使用同一种运输工具两程或两程以上运输的衔接
- C.货物全程运输中使用一种运输方式多家经营和多种运输方式联合经营的组织衔接
- D.货物全程运输中必须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运输方式的运输
- E.货物全程不同运输企业、不同运输方式、不同运输环节、不同运输区段间的衔接和协调组织
- A.运输需求的派生性
- B.运输需求替代性强弱
- C.货物种类
- D.旅客种类
- E.运输需求的时效性
- 29
-
运输生产的特点有( )。
- A.运输生产的派生性
- B.生产过程与消费过程的同一性
- C.运输生产的增值性
- D.运输生产的可储存性
- E.运输产品的无形性
- A.成本加成定价法
- B.固定成本定价法
- C.变动成本定价法
- D.边际成本定价法
- E.联合成本定价法
- A.重点货物
- B.普通货物
- C.一般货物
- D.灌注货物
- E.特种货物
- A.年平均日旅客发送量
- B.企业承受能力
- C.旅客最高聚集人数
- D.城市现代化水平
- E.汽车客运站级别
- A.实载率
- B.劳动牛产率
- C.单车期产量
- D.车吨(座)期产量
- E.车千米产量
- A.运量结构
- B.区域结构
- C.技术结构
- D.市场结构
- E.运力结构
- A.运输工具的技术速度不大于营运速度
- B.始建投资是指运输设施设备的初始建造价值
- C.当产业结构以资源密集型为主时,应选择运量大、批量大的运输方式
- D.公路运输方式的显著特点是机动灵活
- E.各种运输方式都有其最有利的应用范围
- A.货物托运的数量
- B.货物到达地点
- C.货物起讫地点
- D.运输时间
- E.收货人
- A.以教育为主、处罚为辅的原则
- B.实事求是、依法惩罚原则
- C.判别责任、分别处罚原则
- D.维护社会利益原则
- E.保护当事人权利原则
- A.国家定价
- B.企业定价
- C.国家指导价
- D.行业协会指导价
- E.市场调节价
- A.不可存储性
- B.不平衡性
- C.不可替代性
- D.时空差异性
- 40
-
物流的基本效用有( )。
- A.形态效用
- B.场所效用
- C.时间效用
- D.占用效用
- E.速度效用
- A.线路类型
- B.线网密度
- C.线路长度
- D.非直线系数
- E.线路重复系数
- A.走向
- B.运量
- C.高程
- D.技术速度
- A.某类线路
- B.某一地区
- C.某类货物
- D.某一时期
- A.运输总体需求和个别需求
- B.竞争需求和非竞争需求
- C.市场实现需求与自我实现需求
- D.货运需求与客运需求
- A.250
- B.333
- C.500
- D.1000
- A.客车基本运价
- B.里程基本运价
- C.等级基本运价
- D.座席基本运价
- A.企业方
- B.中介方
- C.用户方
- D.监管方
- A.商品经济
- B.产品经济
- C.自然经济
- D.技术经济
- A.基础设施特性
- B.产业促进特性
- C.生产特性
- D.服务特性
- A.空间效用
- B.时间效用
- C.经济效用
- D.社会效用
- A.垄断运输市场
- B.垄断竞争运输市场
- C.竞争运输市场
- D.寡头垄断运输市场
- A.活劳动
- B.盈利
- C.物化劳动
- D.运输消耗
- A.旅客上客地点至下客地点
- B.旅客上客地点至到达站
- C.旅客乘车站至下客地点
- D.旅客乘车站至到达站
- A.汽车运输
- B.铁路运输
- C.水路运输
- D.航空运输
- A.放射环形线网
- B.直线型线网
- C.复线型线网
- D.环形型线网
- A.燃料成本
- B.资源成本
- C.养护成本
- D.运营成本
- A.高峰小时最大断面客流量
- B.全日和全年最大断面客流量
- C.全日最大断面客流量
- D.高峰小时和全日最大断面客流量
- A.25
- B.30
- C.50
- D.100
- A.大河出海口
- B.特大城市
- C.多种运输方式的衔接点上
- D.边境贸易地区
- A.二种运输方式
- B.三种运输方式
- C.四种运输方式
- D.五种运输方式
- A.调线法
- B.调站法
- C.调向法
- D.调程法
- 62
-
普货运输市场( )。
- A.垄断性程度较高
- B.垄断性程度较低
- C.垄断性程度高于特种货物运输市场
- D.竞争性程度低于危险品运输市场
- A.滞后于
- B.同步于
- C.适当超前于
- D.大幅超前于
- A.生产量/运量
- B.生产量/周转量
- C.运量/生产量
- D.周转量/生产量
- A.总体效益最优
- B.充分满足需求
- C.衔接便利顺畅
- D.可持续发展
- A.促进运输体系结构合理化的作用
- B.信息传递的功能
- C.促进技术进步的功能
- D.资源优化配置功能
- A.运输距离
- B.运输时间
- C.客货运量
- D.运输行为
- A.固定设施成本
- B.移动设备拥有成本
- C.运营成本
- D.折旧成本
- A.公安交通管理部门
- B.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 C.道路运输管理部门
- D.税务部门
- A.载运系数
- B.运量不平衡系数
- C.回运系数
- D.产品运输系数
- A.25%
- B.40%
- C.50%
- D.75%
- A.多样性
- B.同步性
- C.分散性
- D.非固定性
- A.运行阻力越小
- B.单位燃料消耗量越高
- C.车辆保险费越高
- D.载重量越大
- A.两个及以上
- B.三个及以上
- C.四个及以上
- D.五个及以上
- A.经济性
- B.可达性
- C.安全性
- D.舒适性
- A.运量小、规模大
- B.运量大、规模小
- C.运量大、规模大
- D.运量小、规模小
- A.安全性出行和消费性旅行同步增长
- B.生产性出行比重上升
- C.消费性旅行比重下降
- D.消费性旅行比重增长
- A.人口结构
- B.产业结构
- C.资源环境
- D.技术结构
- A.辅助服务功能
- B.运输组织功能
- C.多式联运功能
- D.运输服务功能
- A.区段站
- B.综合站
- C.机务站
- D.通信站
- A.运输需求不变,运输量变
- B.运输需求与运输量均变
- C.运输需求变化,运输量不变
- D.运输需求与运输量均不变
- A.经营活动的性质及服务对象不同分类
- B.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分类
- C.运输对象分类
- D.运输方式分类
- A.运价会降低,运输需求会增加
- B.运价会降低,运输需求也会降低
- C.运价会上升,运输需求会增加
- D.运价会降低,运输需求不变
- A.运输企业
- B.实现位移的愿望
- C.运输行为
- D.实现位移的货币支付能力
- A.海运
- B.公路运输
- C.管理运输
- D.铁路运输
- A.本源性
- B.广泛性
- C.派生性
- D.替代性
- A.拖运率
- B.工作率
- C.实载率
- D.完好率
- A.专业港
- B.河口港
- C.综合港
- D.避风港
- A.车辆出车时间
- B.车辆执勤时间
- C.车辆运行时间
- D.客货在途时间
- A.5%
- B.10%
- C.15%
- D.20%
- A.航空运输
- B.铁路运输
- C.水路运输
- D.公路运输
- A.包装
- B.仓储
- C.搬运
- D.配送
- A.出厂价
- B.批发价
- C.销售价
- D.零售价
- A.综合运输
- B.多式联运
- C.联合运输
- D.直达运输
- A.派生性
- B.同一性
- C.开放性
- D.无形性
- A.边际贡献定价法
- B.成本导向定价法
- C.边际成本定价法
- D.成本加成定价法
- A.高度优先阶段
- B.“点”阶段
- C.“线”阶段
- D.“网”阶段
- A.不同方向货物的运量
- B.不同方向货物的周转量
- C.不同类别货物的运量
- D.不同类别货物的周转量
- A.劳动创造价值
- B.运输效用最夫纯
- C.完全竞争市场
- D.垄断竞争市场
- A.水路运输
- B.铁路运输
- C.公路运输
- D.管道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