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系统风险
- B.经营风险
- C.管理运作风险
- D.声誉风险
- A.增长型基金
- B.收入型基金
- C.股票基金
- D.私募基金
- A.股票基金
- B.债券基金
- C.货币市场基金
- D.混合基金
- A.当投资充分组合时,可以分散掉所有的风险
- B.投资组合的风险包括公司特有风险和市场风险
- C.公司特有风险是可分散风险
- D.市场风险是不可分散风险
- A.增长型基金
- B.收入型基金
- C.货币市场基金
- D.私募基金
- A.甲股票所含系统风险大于甲、乙、丙三种股票投资组合风险
- B.乙股票所含系统风险大于甲、乙、丙三种股票投资组合风险
- C.丙股票所含系统风险大于甲、乙、丙三种股票投资组合风险
- D.甲、乙、丙三种股票投资组合可以消除政治因素引起的风险
- A.4%
- B.9%
- C.11.5%
- D.13%
- A.0.15
- B.0.8
- C.1.0
- D.1.1
- A.用现金购买资产
- B.用现金购买股票
- C.用股票交换股票
- D.用股票购买资产
- A.投资银行会帮助并购企业上市
- B.投资银行作为专业中介机构和专家去完成目标企业的前期调查、项目评估
- C.投资银行作为专业中介机构和专家去完成目标企业的方案设计、条件谈判、重组规划
- D.并购案中不涉及投资银行的业务
- A.同源并购
- B.善意并购
- C.恶意并购
- D.混合并购
- A.同源并购
- B.纵向并购
- C.横向并购
- D.混合并购
- A.投放流动性
- B.收回流动性
- C.降低商业银行信贷投放能力
- D.提高商业信贷投放能力
- A.作用猛烈,缺乏弹性
- B.政策效果很大程度受超额准备金的影响
- C.主动权在商业银行,而不在中央银行
- D.从政策实施到影响最终目标,时滞较长
- A.发行央行票据1.43万亿元
- B.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 C.正回购8930亿元
- D.对特定票据优先办理再贴现
- A.商业银行存款限制
- B.结构调整
- C.消费者信用控制
- D.贷款限制
- A.2
- B.2.75
- C.3
- D.3.25
- A.3000
- B.4500
- C.5500
- D.6000
- A.减少
- B.不变
- C.不确定
- D.增加
- A.通货
- B.存款准备金
- C.货币供给量
- D.存款货币
- A.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
- B.依法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
- C.向各级政府部门提供贷款
- D.承担最后贷款人职责
- E.包销国债
- 22
-
金融工具的性质包括()。
- A.安全性
- B.风险性
- C.期限性
- D.流动性
- E.收益性
- A.策性原则
- B.财政性原则
- C.安全性原则
- D.盈利性原则
- E.保本微利原则
- A.投资银行
- B.证券经纪和交易公司
- C.商业银行
- D.金融公司和投资基金
- E.信用合作社
- 25
-
证券经纪业务的特点有()
- A.业务对象的广泛性和价格波动性
- B.证券经纪商的中介性
- C.证券发行商的专业性
- D.客户资料的保密性
- E.客户指令的权威性
- A.浮动汇率合法化
- B.黄金非货币化
- C.扩大特别提款权的作用
- D.扩大发展中国家的资金融通且增加会员国的基金份额
- E.取消对经常账户交易的外汇管制
- A.定期存单的收益率
- B.股票的收益率
- C.恒常收入
- D.债券的收益率
- E.人力资本比重
- A.网上银行
- B.余额宝
- C.电话银行
- D.手机银行
- E.自助终端
- A.证券经济活动中介类业务
- B.用自己的资本金或以自身为主体借来资金后进行的证券相关投资活动
- C.以自身的专业机构优势接受客户委托,帮助客户进行相关投资
- D.开发理财产品
- E.销售理财产品
- A.要有一个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
- B.要推动整个金融产品与服务价格体系的市场化
- C.需要进一步完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 D.需要进一步完善公共财政体制
- E.需要自由的汇率制度
- 31
-
金融期货包括()。
- A.个股期货
- B.股指期货
- C.货币期货
- D.金属期货
- E.利率期货
- A.外汇
- B.通货发行
- C.国库存款
- D.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存款
- E.国际储备
- A.收入性不均衡
- B.经常账户不均衡
- C.货币性不均衡
- D.结构性不均衡
- E.周期性不均衡
- 34
-
通货紧缩的标志有()。
- A.价格总水平持续下降
- B.经济增长率持续下降
- C.物价的上涨幅度必须超过5%
- D.长期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
- E.长期实施紧缩性财政政策
- A.个别商品或劳务价格的上涨
- B.一定时间内物价的持续上涨
- C.物价一次性的大幅上涨
- D.全部商品及劳务的加权平均价格的上涨
- E.季节性因素引起的部分商品价格的上涨
- A.稳定的国际环境
- B.健全的经济体系
- C.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
- D.稳健的金融体系
- E.弹性的汇率制度
- A.利率
- B.货币供应量
- C.投资
- D.总支出
- A.法定升值(Revaluation)
- B.法定贬值(Devaluation)
- C.升值(Appreciation)
- D.贬值(Depreciation)
- A.5%
- B.8%
- C.10%
- D.80%
- A.注册制
- B.核准制
- C.审批制
- D.审查制
- A.通货膨胀
- B.通货紧缩
- C.货币贴水
- D.货币升水
- A.3.6
- B.19.5
- C.21.7
- D.25.3
- A.基金监管机构
- B.基金份额持有人
- C.基金管理人
- D.基金托管人
- A.证券承销
- B.证券发行
- C.证券私募
- D.证券公募
- A.需求拉上
- B.成本推动
- C.经济结构改变
- D.超货币发行
- A.高能货币量取决于中央银行的行为
- B.银行存款与其准备金的比率取决于银行体系
- C.存款与通货的比率取决于货币当局的行为
- D.存款与通货的比率受银行存款服务水平和利率的影响
- A.通货膨胀是由总需求引起的
- B.通货膨胀是由总供给方面的生产成本上升引起的
- C.通货膨胀的根源是总需求过度和供给减少
- D.通货膨胀是由经济结构变化引起的
- A.储藏手段功能
- B.交易手段功
- C.资产功能
- D.价值尺度功能
- A.一元式中央银行制度
- B.二元式中央银行制度
- C.跨国的中央银行制度
- D.准中央银行制度
- A.风险预防
- B.风险转移
- C.风险分散
- D.风险补偿
- A.中国人民银行
- B.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 C.中闰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 D.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A.久期分析
- B.压力测试
- C.缺口分析
- D.敏感性分析
- A.现金账户
- B.保证金账户
- C.结算账户
- D.证券账户
- A.税费
- B.经营管理费用
- C.补偿性
- D.营业外
- A.首次公开发行
- B.股权再融资
- C.定向非公发行
- D.定向募集
- A.5000
- B.4000
- C.4546
- D.3704
- A.信用风险
- B.市场风险
- C.操作风险
- D.法律风险
- A.交易风险
- B.结算风险
- C.经济风险
- D.会计风险
- A.110
- B.120
- C.115
- D.135
- A.现金余额说
- B.费雪方程式
- C.剑桥方程式
- D.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
- A.监管资本
- B.会计资本
- C.经济资本
- D.名义资本
- A.再贴现
- B.货币供应量
- C.存款准备金率
- D.国际收支
- A.1年
- B.2年
- C.3年
- D.4年
- A.银行体系
- B.中央银行
- C.非银行公众
- D.公众
- A.提高盈利能力
- B.规避利率上升的风险
- C.规避利率下降的风险
- D.加快远期利率协议流通
- A.市场需求
- B.价格促销
- C.竞争
- D.客户满意度
- A.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
- B.中国华融资产管理公司
- C.中国长城资产管理公司
- D.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
- A.股票市场
- B.同业拆借市场
- C.商业票据市场
- D.回购协议市场
- A.本票
- B.汇票
- C.支票
- D.同业存单
- A.35%
- B.25%
- C.10%
- D.20%
- A.财产管理功能
- B.融通资金功能
- C.风险隔离功能
- D.社会投资功能
- A.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
- B.经济增长与稳定物价
- C.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
- D.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
- A.直接租赁
- B.委托租赁
- C.转租赁
- D.回租
- A.实际利率
- B.变现所需
- C.名义利率
- D.交易方式
- A.退休基金
- B.养老基金
- C.保险公司
- D.投资银行
- A.规模效益高
- B.竞争力强
- C.易于监管
- D.降低了营业成本
- A.长期利率的波动高于短期利率的波动
- B.未来短期利率可能上升
- C.未来短期利率可能下降
- D.长期债券的利率等于一定时期内人们预期的短期利率的平均值
- A.投资风险
- B.利率风险
- C.汇率风险
- D.流动性风险
- A.商务部
- B.全国人大常委会
- C.国家发改委
- D.国家外汇管理局
- A.套期保值者
- B.套利者
- C.投机者
- D.经纪人
- A.贷款管理
- B.存款管理
- C.证券投资管理
- D.法定准备金管理
- A.德尔塔
- B.维伽
- C.鞣
- D.斯塔
- A.是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的最后贷款人
- B.监管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
- C.通过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调节货币供应量
- D.为政府提供贷款
- A.商业银行的激励约束机制
- B.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机制
- C.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机制
- D.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机制
- A.负债率偏高
- B.短期债务率偏高
- C.债务率偏高
- D.偿债率偏高
- A.紧缩性
- B.宽松性
- C.进攻性
- D.防御性
- A.10%
- B.20%
- C.30%
- D.50%
- A.优先股股东
- B.普通股股东
- C.自然人股东
- D.蓝筹股股东
- A.发放企业贷款
- B.发放涉农贷款
- C.吸收公众存款
- D.从商业银行融入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