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6%
- B.9%
- C.10%
- D.12%
- A.特有风险
- B.宏观经济形势引致的风险
- C.非系统性风险
- D.政治因素引致的风险
- A.3%
- B.6%
- C.9%
- D.11%
- A.3%
- B.5%
- C.6%
- D.9%
- A.顺差2259
- B.顺差2213
- C.逆差221
- D.逆差597
- A.5313
- B.4884
- C.2457
- D.4716
- A.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和资源性”产品出口
- B.取消406个税号产品的出口退税
- C.鼓励企业有序开展对外投资
- D.支持成套设备出口
- A.顺差2625
- B.顺差3054
- C.逆差221
- D.逆差597
- A.集合竞价
- B.连续竞价
- C.投标竞价
- D.招标竞价
- A.融资或称卖空
- B.融资或称买空
- C.融券或称卖空
- D.融券或称买空
- A.1
- B.3
- C.10
- D.20
- A.承销商
- B.交易商
- C.经纪商
- D.做市商
- A.以浮动利率条件借入长期资金后利率下降而受到的损失
- B.以固定利率的条件借入长期资金后,利率下降,蒙受相对于下降后的利率水平而多付利息的经济损失
- C.以浮动利率的条件借入长期资金后利率上升,蒙受相对于期初的利率水平而多付利息的经济损失
- D.连续不断地借入短期资金,而利率不断上升,蒙受不断多付利息的经济损失
- A.贷出资金的收益不变
- B.贷出资金的收益增多
- C.贷出资金的收益减少
- D.无法确定
- A.上升
- B.不变
- C.下降
- D.无法确定
- 16
-
根据下面资料,回答5-8题
赵某从某商业银行以固定利率的形式获得一笔贷款,贷款利率为6%,之后不久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下调至5%。根据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赵某因为利率的下调而受到的损失属于()。
- A.投资风险
- B.利率风险
- C.经济风险
- D.系统风险
- A.贷款损失准备缺口
- B.资产证券化销售利得
- C.直接或间接持有本银行的股票
- D.超额贷款损失准备
- A.1.24%
- B.1.33%
- C.1.57%
- D.2.56%
- A.6.7%
- B.2.46%
- C.4.83%
- D.2.18%
- A.现金
- B.股票
- C.1年以内的定期存单
- D.1年以内的央行票据
- E.可转换债券
- A.现金(Cash)
- B.偿还能力(Capacity)
- C.资本(Capital)
- D.经营环境(Conditions)
- E.担保品(Collateral)
- A.2900
- B.2800
- C.1700
- D.3100
- A.信托登记的内容大体可分为信托产品登记、信托文件登记和信托财产登记三类
- B.信托文件登记是信托登记的核心
- C.所有信托都要进行登记
- D.动产信托需要登记
- E.上地使用权和房屋所有权需要进行信托登
- A.银行存款
- B.买卖债券
- C.投资动产
- D.买卖股票
- E.买卖证券投资基金份额
- A.资本充足性
- B.资产质量
- C.负债质量
- D.盈利水平
- E.流动性
- A.提前赎回风险
- B.通货紧缩风险
- C.通货膨胀风险
- D.利率风险
- E.信用风险
- A.全价
- B.净价
- C.利息
- D.肮脏价格
- E.溢价
- A.进行久期管理
- B.对借款人进行信用的“3C”“5C”分析
- C.建立审贷分离机制
- D.保持负债的流动性
- E.做货币衍生产品交易
- A.稳定的国际环境
- B.健全的经济体系
- C.稳定的宏观经济环境
- D.稳健的金融体系
- E.弹性的汇率制度
- A.贝塔值
- B.基金分红
- C.已实现收益
- D.净值增长率
- E.持股数量
- A.债券市场的主体是银行间债券市场
- B.债券市场以人民币债券为主
- C.债券市场的主体是交易所债券市场
- D.上市商业银行可以在交易所债券市场进行交易
- E.外资金融机构经批准可以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进行交易
- A.集合理财,专业管理
- B.组合投资,分散风险
- C.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 D.严格监管,信息透明
- E.统一托管,保证安全
- A.物价的相对变动
- B.国际收支差额的变化
- C.利率差额
- D.市场预期的变化
- E.政府干预汇率
- A.技术风险
- B.信用风险
- C.操作风险
- D.系统性金融风险
- A.通货膨胀所指的物价上涨并非个别商品或劳务价格的上涨,而是全部商品和劳务的加权平均价格的上涨
- B.通货膨胀物价水平上涨是一定时间内的持续的上涨,不是一次性的
- C.部分商品因季节性或自然灾害等原因引起的物价上涨也叫做通货膨胀
- D.通货膨胀所指的物价上涨必须超过一定幅度
- A.经营资格
- B.法人资格
- C.存款资格
- D.贷款资格
- A.流动性原则
- B.政策性原则
- C.盈利性原则
- D.安全性原则
- A.证券交易所
- B.柜台市场
- C.第三市场
- D.第四市场
- A.英格兰银行
- B.法兰西银行
- C.美国联邦储备体系
- D.中国人民银行
- A.损失类贷款
- B.可疑类贷款
- C.关注类贷款
- D.次级类贷款
- A.一元式中央银行
- B.二元式中央银行
- C.跨国的中央银行
- D.准中央银行
- A.营运资本的100%
- B.普通资本的100%
- C.实收资本的100%
- D.核心资本的100%
- A.吸收存款
- B.国家拨款
- C.发行股票和债券
- D.员工集资
- A.外汇汇率下跌
- B.通货紧缩
- C.本币汇率上升
- D.通货膨胀
- A.民事信托和商事信托
- B.自益信托和他益信托
- C.私益信托和公益信托
- D.单一信托和集合信托
- A.以任何方式(Anyhow)
- B.对任何人(Anybody)
- C.任何金融产品(AnyfinancialProducts)
- D.任何条件(Anyconditions)
- A.金融产品
- B.价格
- C.渠道
- D.客户
- A.货币对内可兑换
- B.资本项目可兑换
- C.经常项目矿兑换
- D.完全可兑换
- A.融资租赁合同是要式合同
- B.融资租赁合同是诺成合同
- C.融资租赁合同是有偿合同
- D.融资租赁合同是单务合同
- A.经济监管论
- B.公共利益论
- C.社会选择论
- D.特殊利益论
- A.货币数量论
- B.古典利率理论
- C.可贷资金理论
- D.流动性偏好理论
- A.9:25~9:30
- B.9:00~9:10
- C.9:15~9:25
- D.9:20~9:30
- A.存款准备金率通常被认为是货币政策最猛烈的工具之一
- B.中央银行对存款准备金政策具有完全的自主权
- C.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上升,信用即将扩张,利率随之下降
- D.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上升,信用即将收缩,利率随之上升
- A.活期存款准备金率
- B.定期存款准备金率
- C.超额存款准备金率
- D.提现率
- A.中国
- B.新加坡
- C.韩国
- D.德国
- A.金融远期
- B.金融期货
- C.金融互换
- D.金融期权
- A.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买进证券,证券市场价格上升,随之货币供应扩大
- B.中央银行若买进商业银行的证券,则可直接增加商业银行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准备金
- C.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卖出有价证券,证券市场下降,货币供应缩小,利率上升
- D.中央银行采取公开市场操作的作用会很猛烈
- A.非常强调货币供给量的作用
- B.非常强调利率的作用
- C.非常强调通货膨胀的作用
- D.非常强调汇率的作用
- A.保险公司与投保人之间的权利义务法律关系
- B.被保险人与受益人之问的权利义务法律关系
- C.保险公司与保险代理人之间的权利义务法律关系
- D.保险监管机构与保险人之间的法律规范关系
- A.贷款管理
- B.证券投资管理
- C.存款管理
- D.准备金管理
- A.10%
- B.20%
- C.30%
- D.50%
- A.借款成本效果
- B.宣示效果
- C.结构调节效果
- D.对货币乘数的影响
- A.法定准备金
- B.基础货币
- C.超额准备金
- D.准备金
- A.基金
- B.信托
- C.证券
- D.期权
- A.以竞争为导向
- B.以产品为导向
- C.以价格为导向
- D.以渠道为导向
- A.失业率
- B.物价水平
- C.通货膨胀率
- D.经济增长率
- A.开放式基金
- B.商业票据
- C.封闭式基金
- D.股指期货
- A.中国人民银行
- B.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 C.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
- D.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
- A.转移风险
- B.主权风险
- C.政治风险
- D.国际风险
- A.4%,8%
- B.4%,10%
- C.8%,4%
- D.10%,4%
- A.流动性风险指标
- B.信用风险指标
- C.市场风险指标
- D.操作风险指标
- A.最高买进申报与最低卖出申报相同
- B.价格优先,时间优先
- C.收益最大化
- D.边际成本与边际收益相等
- A.契约型基金、公司型基金
- B.封闭式基金、开放式基金
- C.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
- D.股票基金、债券基金、货币市场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