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新颖性
- B.富有美感
- C.创造性
- D.具有经济价值
- E.实用性
- A.能够清晰反映政府财政收支全貌
- B.便于分类控制预算收支平衡
- C.便于编制,易于操作
- D.便于政府对复杂的财政活动进行分析、管理和监督
- E.便于政府灵活运用资本性投资和国债手段,调控宏观经济运行
- A.不宜采用几何平均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
- B.不需要结合水平指标进行分析
- C.速度指标数值与基数大小有密切关系
- D.时间序列指标值出现负数时不宜计算速度
- E.时间序列指标值出现0时不宜计算速度
- A.储蓄动机
- B.交易动机
- C.投资动机
- D.预防动机
- E.投机动机
- A.利率
- B.货币供给量
- C.政府购买
- D.税收
- E.生产成本
- A.审查和批准中央预算
- B.监督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
- C.审查和批准中央预算调整方案
- D.决定本级政府预备费的动用
- E.审查和批准中央决算
- A.行政单位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
- B.行政单位应收账款不计提坏账准备
- C.行政单位不编制资产负债表
- D.行政单位编制收入支出表
- E.行政单位固定资产应计提折旧
- A.国际储备总量
- B.经济开放程度
- C.政府干预程度
- D.经济规模
- E.国内金融市场的发达程度
- A.比较不同组别数据的离散程度
- B.消除变量值高低不同对离散程度测度值的影响
- C.对比率和指数进行平均
- D.计算平均发展速度
- E.消除计量单位不同对离散程度测度值的影响
- A.总量指标
- B.分类指标
- C.顺序指标
- D.相对指标
- E.平均指标
- A.扩大购买性支出的比重
- B.扩大转移性支出的比重
- C.严控一般性行政消费支出
- D.扩大竞争性生产投资支出规模
- E.保障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和民生支出需要
- A.提供企业盈利能力方面的信息
- B.提供企业所拥有或控制的经济资源及其分布和构成情况的信息
- C.提供企业财务状况、偿债能力和支付能力的信息
- D.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结果
- E.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内现金的流动情况
- A.利用有奖销售手段推销质次价高的商品
- B.采用谎称有奖的欺骗方式进行有奖销售
- C.采取不正当手段故意让内定人员中奖
- D.故意将带有不同奖金金额或奖品标志的商品,奖券按不同时间投放市场
- E.最高奖额为4500元的抽奖式的有奖销售
- A.投资
- B.再贷款
- C.转账结算
- D.财产信托
- E.代理发行国债
- A.在控制条件下进行试验并在试验过程中搜集数据
- B.听过电话询问被调查者
- C.要求当事人到相关机构进行登记
- D.购买公开出版的统计年鉴
- E.与原调查单位合作获知未公开的内部调查资料
- A.缩小政府预算规模
- B.减少税收优惠政策
- C.降低政府投资水平
- D.减少财政补贴支出
- E.鼓励企业和个人扩大投资
- A.财政汲水政策是一种短期的财政政策
- B.财政汲水政策以市场经济的自发机制为前期,是一种诱导经济复苏的政策
- C.财政汲水政策以扩大公共投资规模为手段,启动和活跃社会投资
- D.当社会投资恢复活力,经济实现自主增长后,政府就不再投资或缩小投资
- E.财政汲水政策是一种可以长期使用的财政政策
- A.同行业各个企业生产的同一产品不存在任何差别
- B.买卖双方对市场信息有充分的了解
- C.企业可以自由进入或退出市场
- D.同行业只有少数的生产者
- E.每个生产者都是价格的决定者
- A.合同法律关系
- B.维护公平竞争关系
- C.消费者权益保护关系
- D.产品质量管理关系
- E.物权法律关系
- A.城乡居民购买的生活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的变动趋势和程度
- B.通货膨胀情况
- C.股票市场的价格变动趋势
- D.货币购买力变动状况
- E.价格变化对职工实际工资的影响
- A.厂房折旧
- B.原材料费用
- C.管理人员工资
- D.设备折旧
- E.生产工人工资
- A.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
- B.资产账户余额合计等于负债账户余额合计
- C.全部账户本期借方发生额合计等于全部账户本期贷方发生额合计
- D.全部账户借方期末余额合计等于全部账户贷方期末余额合计
- E.收入账户本期发生额合计等于费用账户本期发生额合计
- A.实收股本
- B.资产重估储备
- C.普通准备金
- D.公开储备
- E.呆账准备金
- A.资产必须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资源
- B.资产必须是预期能够直接或间接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 C.资产必须是应于未来某一特定时期予以清偿的现时义务
- D.形成资产的交易必须已经发生
- E.资产必须能以货币计量
- A.保护价格总是低于均衡价格
- B.保护价格总是高于均衡价格
- C.保护价格有可能导致市场过剩
- D.保护价格有可能导致市场短缺
- E.保护价格会导致变相涨价现象
- A.摩擦性失业
- B.周期性失业
- C.二元经济结构失业
- D.结构性失业
- E.体制性失业
- A.集中存款准备金
- B.最后贷款人
- C.货币发行
- D.保管外汇和黄金储备
- E.清算业务
- A.该种商品的生产自然条件状况
- B.该种商品替代品数量和相近程度
- C.该种商品的生产周期
- D.该种商品的重要性
- E.该种商品的用途
- A.国际金本位制
- B.牙买加体系
- C.金银复本位制
- D.银本位制
- E.布雷顿森林体系
- A.自愿出口限制
- B.出口信贷
- C.歧视性公共采购
- D.卫生检疫标准
- E.反倾销税
- A.货币
- B.实物
- C.知识产权
- D.个人劳务
- E.土地使用权
- A.物权法定原则
- B.诚实信用原则
- C.平等自愿原则
- D.一物一权原则
- E.物权公示原则
- A.单务合同
- B.要式合同
- C.从合同
- D.单方合同
- E.有名合同
- A.以支定收
- B.统筹使用
- C.以收定支
- D.专款专用
- E.结余结转下年继续使用
- A.实收资本
- B.事业基金
- C.固定基金
- D.未分配利润
- E.事业结余
- A.公司章程
- B.股东会会议记录
- C.公司会计账簿
- D.股东名册
- A.总固定成本曲线和总可变成本曲线的变动规律是一致的
- B.平均总成本曲线和总固定成本曲线的变动规律是一致的
- C.平均固定成本曲线和平均可变成本曲线的变动规律是一致的
- D.总成本曲线和总可变成本曲线的变动规律是一致的
- A.全面增税
- B.全面减税
- C.结构性减税
- D.结构性增税
- A.搭便车
- B.道德风险
- C.逆向选择
- D.负外部性
- A.记账凭证
- B.历史成本
- C.复式记账
- D.会计报告
- A.限制进口
- B.实施最高限价
- C.实施保护价格
- D.增加政府库存
- A.101%×106%×109%一1
- B.1%×6%×9%
- C.1%×6%X9%+1
- D.101%×106%×109%
- A.土地使用税
- B.城市维护建设税
- C.增值税
- D.房产税
- A.乘数
- B.时滞
- C.停滞
- D.预期
- A.民商法、经济法主导,其他部门法辅助模式
- B.民商法主导模式
- C.行政法主导模式
- D.经济法主导模式
- A.绩效预算
- B.经常预算
- C.地方预算
- D.资本预算
- A.财政赤字规模过大
- B.信贷供给过度
- C.定期存款余额过大
- D.国际收支长期保持顺差
- A.比较法
- B.公众评价法
- C.因素分析法
- D.成本效益分析法
- A.营业外收入
- B.营业外支出
- C.所得税
- D.财务费用
- A.需求曲线和平均收益曲线是完全重合的
- B.需求曲线和边际收益曲线是完全重合的
- C.边际收益曲线和平均收益曲线是完全重合的
- D.边际收益曲线位于平均收益曲线上方
- A.资产一支出=负债+净资产+收入
- B.资产=负债+净资产一支出
- C.资产+支出=负债+净资产+收入
- D.资产+收入=负债一支出+净资产
- A.假冒行为
- B.虚假宣传行为
- C.诋毁商誉行为
- D.侵犯商业秘密行为
- A.道德风险
- B.优胜劣汰
- C.逆向选择
- D.外部性
- A.定期存款
- B.银行活期存款
- C.储蓄存款
- D.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
- A.就调查标志值来说在总体中占绝大比重的单位
- B.有典型意义的单位
- C.主动参与调查的单位
- D.随机抽取的单位
- A.从“从紧”转向“适度宽松”
- B.从“稳健”转向“适度从紧”
- C.从“适度从紧”转向“从紧”
- D.从“稳健”转向“适度宽松”
- A.商业票据市场
- B.银行承兑汇票市场
- C.同业拆借市场
- D.债券市场
- A.工资福利支出
- B.环境保护支出
- C.商品和服务支出
- D.对企事业单位的补贴
- A.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大于1
- B.需求收入弹性系数大于1
- C.需求收入弹性系数小于1
- D.需求价格弹性系数小于1
- A.59.2%
- B.15.6%
- C.115.6%
- D.159.2%
- A.提存
- B.混同
- C.抵销
- D.免除
- 62
-
流动比率反映的是( )。
- A.企业用可以短期内变现的流动资产偿还到期流动负债的能力
- B.企业用可在短期内变现的资产偿还短期内到期债务的能力
- C.企业立即偿还到期债务的能力
- D.企业利用债权人提供的资金进行经营活动的能力
- 63
-
财政幻觉是指( )。
- A.民众通常更关心减轻税收负担,却忽视了可能享受的公共服务水平也会降低
- B.民众通常相信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食品问题会越来越少,政府支出规模会保持稳定
- C.民众通常相信财政支出数量会随着不同时期财政支出作用的变化而变化
- D.民众通常更关心扩大公共支出能给自己带来好处,却忽视了税收负担也有可能同时增长
- A.利润
- B.费用
- C.收入
- D.资产
- A.向左平移
- B.向右平移
- C.向上旋转
- D.向下旋转
- A.算数平均数
- B.众数
- C.极值
- D.几何平均数
- A.一贯性
- B.客观性
- C.谨慎性
- D.重要性
- A.企业规模的大小
- B.市场失灵
- C.管理成本的高低
- D.信息的不完全性
- A.土地所有权
- B.学校的教育设施
- C.被扣押的财产
- D.建设用地使用权
- A.重要性
- B.谨慎性
- C.真实性
- D.清晰性
- A.定量数据
- B.分类数据
- C.顺序数据
- D.定性数据
- A.适用的时间序列类型不同
- B.计量单位不同
- C.基期确定方法不同
- D.报告期确定方法不同
- A.抽取出来的3000户家庭
- B.50万户家庭
- C.每一户家庭
- D.抽取出来的每一户家庭
- A.具有人身性质的债权不能转让
- B.债权人转让权利,应当经过债务人同意
- C.债权人转让权利的通知不得撤销,但经受让人同意的除外
- D.双方订立合同时约定不得转让的权利不能转让
- A.10.5%
- B.4.5%
- C.6.0%
- D.8.0%
- A.完全竞争
- B.垄断竞争
- C.寡头垄断
- D.完全垄断
- A.会计主体
- B.持续经营
- C.货币计量
- D.会计分期
- A.巴黎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
- B.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
- C.伦敦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
- D.东京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
- A.市场风险
- B.信用风险
- C.流动性风险
- D.操作风险
- A.60%和40%
- B.75%和25%
- C.50%和50%
- D.25%和75%
- A.替代效应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动,收入效应与价格呈同方向变动,但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
- B.替代效应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动,收入效应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动
- C.替代效应与价格呈同方向变动,收入效应与价格呈反方向变动,但收入效应小于替代效应
- D.替代效应与价格呈同方向变动,收入效应与价格呈同方向变动
- A.全体
- B.占份额二分之一以上的
- C.占份额三分之二以上的
- D.占人数三分之二以上的
- A.中国银行
- B.交通银行
- C.中国人民银行
- D.国家外汇管理局
- A.单式预算制度
- B.复式预算制度
- C.部门预算制度
- D.绩效预算制度
- A.流通中的通货
- B.外汇储备
- C.国库及公共机构存款
- D.商业银行存款
- A.简单随机抽样
- B.整群抽样
- C.分层抽样
- D.等距抽样
- A.该商品自身的价格
- B.该商品的成本
- C.该商品的税率
- D.消费者偏好
- A.监事会
- B.股东大会
- C.职工代表大会
- D.董事会
- A.劳动报酬
- B.试用期条款
- C.劳动合同期限
- D.工作时间
- A.高档品
- B.边际商品
- C.低档品
- D.必需品
- A.黄金
- B.枪支
- C.房屋
- D.麻醉品
- A.直接投资收益
- B.货币性黄金
- C.外汇储备
- D.特别提款权
- A.贴现率
- B.利息率
- C.存款结构比率
- D.货币结构比率
- A.只有商品的购买者、使用者或服务的接受者可以作为求偿权主体
- B.非消费者的第三人在事故现场受到损害,不能享有依法求偿权
- C.消费者可以要求人身损害赔偿,既包括生命健康损害赔偿,也包括精神损害赔偿
- D.消费者可以要求财产损害赔偿,但只包括直接损失
- A.定类尺度
- B.定距尺度
- C.定序尺度
- D.定比尺度
- A.消费者偏好
- B.消费者收入
- C.所购买商品的价格
- D.相关商品的价格
- A.分类变量
- B.顺序变量
- C.变量值较多的连续变量
- D.变量值较少的离散变量
- A.2010年1月1日
- B.2011年1月1日
- C.2012年1月1日
- D.2013年1月1日
- A.0.57
- B.0.48
- C.1.10
- D.2.08
- A.税收销转
- B.税收资本化
- C.税收前转
- D.税收后转
- A.变卖固定资产收回的现金
- B.支付经营租赁费用付出的现金
- C.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
- D.取得银行借款收到的现金
- A.4.6%
- B.17.6%
- C.127.6%
- D.72.4%
- A.固定资产
- B.长期投资
- C.存货
- D.货币资金
- A.3.0%
- B.4.2%
- C.4.0%
- D.7.0%
- 105
-
市盈率是反映企业( )的指标。
- A.偿债能力
- B.发展能力
- C.营运能力
- D.盈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