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2.500万元
- B.2 400万元
- C.4 100万元
- D.3 900万元
- A.系统选样法
- B.属性抽样法
- C.随机数表选样法
- D.发现抽样法
- A.监盘时间安排在当日营业终了后
- B.监盘时要求会计主管、出纳员在场
- C.提前一天告知出纳员有关监盘要求
- D.审计人员亲自清点现金和相关票据,并填制库存现金盘点表
- A.业务批准与执行相分离
- B.资产保管与账实核对相分离
- C.各种会计责任之间相分离
- D.资产保管与会计记录相分离
- A.国家有关政策
- B.具体行业标准
- C.审计人员的观点
- D.国家法律法规
- E.被审计单位编制的预算
- A.文件传输
- B.数据验证
- C.直接拷贝和直接读取
- D.开放数据互连
- E.平行模拟
- A.审计报告是对审计过程和结果的总结,是体现审计成果的主要形式
- B.国家审计报告是审计机关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收支、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发表审计意见的书面文件
- C.国家审计机关和内部审计机构在实施审计后,通常要撰写简式审计报告
- D.社会审计报告可分为标准审计报告和非标准审计报告
- E.国家审计报告具有法律效力,社会审计报告和内部审计报告不具有法律效力
- A.单位均值估计法
- B.差异估计法
- C.比率估计法
- D.属性抽样法
- E.发现抽样法
- A.账目基础审计直接从会计资料的审查人手
- B.制度基础审计从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的测评人手
- C.风险基础审计是制度基础审计的发展
- D.风险基础审计融合了风险控制方法与传统审计方法
- E.账目基础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不存在审计风险
- A.通知被审计单位接受审计
- B.制订年度审计项目计划的依据
- C.审计组执行审计任务的依据
- D.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依据
- E.审计机关质量控制的依据
- A.不同来源且能相互印证的审计证据比单独来源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 B.从外部独立来源获取的审计证据比从内部获取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 C.从复印件获取的审计证据比从原件获取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 D.直接获取的审计证据比推论得出的审计证据更可靠
- E.内部控制有效时生成的内部证据比内部控制薄弱时生成的内部证据更可靠
- A.详细审计
- B.抽样审计
- C.全部审计
- D.局部审计
- E.就地审计
- A.审计人员执行任务时,不得隐瞒或者曲解事实
- B.审计人员履行职责时,应保持合理的职业谨慎
- C.审计人员应当保持专业胜任能力
- D.审计人员对于在执业过程中得知的商业秘密,负有保密责任
- E.审计人员在执业时应将委托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 A.审计管理要服从审计目标
- B.审计管理要注重对审计人员的管理
- C.审计管理主要在审计实施和审计报告阶段执行
- D.审计管理的目的是提高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 A.测试数据法
- B.平行模拟法
- C.图形描述法
- D.虚拟实体法
- A.依法申请行政复议
- B.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 C.提请审计机关的上级审计机关裁决
- D.提请审计机关的本级人民政府裁决
- A.评分法
- B.标杆法
- C.目标成果法
- D.目标评价法
- A.审计结果公告
- B.审计结果报告
- C.审计工作报告
- D.审计决定书
- A.信赖过度风险
- B.误拒风险
- C.误受风险
- D.信赖不足风险
- A.300 500元
- B.302 500元
- C.303 000元
- D.347 500元
- A.客户赊销限额的批准
- B.表账证之间的定期核对
- C.原材料采购和会计记录职责的分离
- D.财产物资的专人保管制度
- A.查阅被审计单位的各项管理制度和相天文件
- B.询问被审计单位的管理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
- C.检查内部控制过程中生成的文件和记录
- D.审查财务报表项目余额
- A.财务报表审计必须执行实质性测试程序
- B.实质性测试必须采用详查法
- C.分析性复核是实质性测试中必须使用的方法
- D.审汁人员只有在实质性测试时才需要编制审计工作底稿
- A.询问
- B.听证
- C.函证
- D.监盘
- A.审计证据应与审计事项的某一具体审计目标密切相关
- B.审计证据的相关性是指审计证据的数量要足以证明审计事项的真相以及支持审计意见和审计决定
- C.审计证据与证实某一审计目标的其他证据有相互印证关系时,能够产生联合证明力
- D.审计证据与审计目标或其他证据的内在联系越强,审计证据的质量越好
- A.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分级复核
- B.对审计人员进行定期培训
- C.对审计报告进行复核
- D.对被审计单位提出完善内部控制的建议
- A.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
- B.进行内部控制测试
- C.进行实质性测试
- D.确定重要性水平
- A.对未来事项可实现程度做出保证
- B.代行被审计单位的部分管理职能
- C.验证企业资本,出具验资报告
- D.对被审计单位违反会计准则的事项进行处罚
- A.经济监督
- B.经济鉴证
- C.经济评价
- D.经济服务
- A.从抽样审计变为详细审计
- B.从财务审计扩展到效益审计
- C.从报送审计变为就地审计
- D.主要实施效益审计,财务审计全部由社会审计组织承担
- A.2010年3月1日
- B.2010年5月1日C 2010年6月1日
- C.2011年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