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20224万元
- B.20324万元
- C.20624万元
- D.20'724万元
- A.2000万元
- B.2900万元
- C.2924万元
- D.5824万元
- A.0
- B.7500元
- C.15000元
- D.39000元
- 4
-
某商业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企业,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20×8年有关资料如下:
(1)资产负债表有关项目年初、年末余额和部分账户发生额如下(单位:万元)
(2)利润表有关账户本年发生额如下(单位:万元):账户名称 年初余额 本年增加 本年减少 年末余额 应收账款 3000 2800 应收票据 600 650 存货 2500 2200 应付账款 900 800 应交增值税 100 5100(销项) 2000(已交) 2924(进项)
276 应交所得税 30 1000 900 130
(3)其他有关资料如下:账户名称 借方发生额 贷方发生额 主营业务收入 30000 主营业务成本 17000 ①应收、应付款项均以现金结算;
②应收账款变动数中含有本期计提的坏账准备5万元;
③存货本期减少额中含有工程项目领用本企业商品500万元,该批产品计税价格为600万元。不考虑该企业本年度发生的其他交易和事项。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从备选答案中选出下列8~10题的正确答案。
现金流量表中“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项目的金额是( )。
- A.34945万元
- B.34955万元
- C.35245万元
- D.35255万元
- A.7400元
- B.7450元
- C.10000元
- D.25000元
- A.5000
- B.2500
- C.10000
- D.7500
- A.公司章程
- B.上市保荐书
- C.公司最近三年财务会计报告
- D.持公司股份最多前10名股东名单
- A.25000元
- B.32500元
- C.87025元
- D.94525元
- A.刘某违规操作,所得500万元利润应该归国库所有
- B.刘某买卖股票间隔3个月以上,没有违反法律的规定,所得500万元归个人所有
- C.刘某可以买卖公司股票,但收益500万元归蓝天公司所有
- D.刘某有权自由买卖股票,500万元归个人所有
- A.国务院
- B.证券交易所
- C.证券监督管理机构
- D.国务院授权部门
- A.“应收票据”科目年末余额
- B.“应收账款”科目年末余额
- C.“预付账款”科目年末余额
- D.“其他应收款”科目年末余额
- E.坏账准备提取比例
- A.与外国投资者合作经营
- B.国家机关所属的事业单位创办企业
- C.破产
- D.实行股份制改造
- E.与集体企业联营
- A.材料销售收入
- B.包装物出租收入
- C.无形资产出租收入
- D.无形资产出售收入
- E.自制半成品销售收入
- A.支付短期借款利息
- B.向投资者分派现金股利300万元
- C.收到投资企业分来的现金股利500万元
- D.发行股票收到的现金
- E.购买专利权发生的现金支出
- A.警告
- B.罚款
- C.行政拘留
- D.拘役
- E.开除
- A.刺激出口
- B.刺激进口
- C.抑制出口
- D.抑制进口
- E.改善国际收支状况
- A.维持或缩小投资规模
- B.大量支付股利
- C.缩小对外筹资
- D.股份回购同时借人大量贷款
- E.发行股票同时偿还贷款
- A.对商品和劳务的需求增加
- B.社会总需求增长
- C.市场价格水平上升
- D.市场价格水平下降
- E.企业扩大生产规模
- A.直接汇率制度
- B.间接汇率制度
- C.固定汇率制度
- D.浮动汇率制度
- E.平衡汇率制度
- A.货币政策的对外影响一般大于其对内的影响
- B.财政政策对国内的影响往往大于其对国外的影响
- C.首先确定政策实施的目标,明确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 D.用一种政策去抵消另一种政策的副作用
- E.不用考虑政治因素
- A.货币资金收支业务的全部过程分工完成,各负其责
- B.货币资金收支业务的会计处理过程制度 化
- C.货币资金收支业务与会计记账可以由同 一人担任
- D.货币资金收入与货币资金支出分开处理
- E.内部稽查人员对货币资金实施制度化的检查
- A.以盈余公积补亏
- B.提取盈余公积
- C.分配给投资者利润
- D.转入的本年净利润
- E.转入的本年净亏损
- A.存货资金占用费
- B.仓库折旧费
- C.存货残损
- D.仓库管理人员固定工资
- E.存货保险费
- A.甲企业直接或通过子公司间接拥有被投资单位半数以上的表决权
- B.甲企业拥有被投资单位半数或以下的表决权,但是根据公司章程或协议,有权决定被投资单位的财务和经营政策
- C.甲企业拥有被投资单位半数或以下的表决权,但是有权任免被投资单位的董事会或类似机构的多数成员
- D.甲企业拥有被投资单位半数或以下的表决权,但是在被投资单位的董事会或类似机构中占多数表决权
- E.甲企业拥有被投资单位半数或以下的表决权,但是能够对被投资单位实施重大影响。
- A.进出口贸易风险
- B.外汇储备风险
- C.经常项目风险
- D.外债风险
- E.内债风险
- A.支付外购材料的货款
- B.支付外购材料的增值税
- C.结转外购材料成本节约额
- D.入库材料计划成本
- E.结转外购材料成本超支额
- A.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设立的企业法人
- B.具有稳定的偿债资金来源,最近两个会计年度盈利
- C.发行融资券募集的资金用于本企业生产经营
- D.近三年没有违法和重大违规行为
- E.流动性良好
- A.比较财务报表法
- B.比较百分比财务报表法
- C.比较财务比率法
- D.沃尔比重评分法
- E.杜邦分析法
- A.持有公司百分之五以上股份的股东
- B.证券监督管理机构工作人员
- C.发行人控股的公司的工作人员
- D.公司的实际控制人
- E.保荐人
- A.充分就业与经济增长的矛盾
- B.充分就业与分配公平的矛盾
- C.充分就业与稳定物价的矛盾
- D.稳定物价与经济增长的矛盾
- E.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的矛盾
- A.美元为中心的
- B.欧元为中心的
- C.英镑为中心的
- D.人民币为中心的
- A.40%
- B.60%
- C.30%
- D.50%
- A.净现值最高的项目组合
- B.内部报酬率最高的项目组合
- C.利润最高的项目组合
- D.使用的资金量正好等于资金限额的项目组合
- A.请求李某返还汇票
- B.请求李某返还10万元现金
- C.请求从李某处受让汇票的第三人返还汇票
- D.请求付款人停止支付票据上的款项
- A.无形资产
- B.累计摊销
- C.管理费用
- D.其他业务支出
- A.财务风险
- B.发展创新
- C.资产质量
- D.盈利能力
- A.16%
- B.16.5%
- C.17%
- D.17.5%
- A.预付的备用金
- B.应收的政府补贴款
- C.应收的各种赔款、罚款
- D.应向职工收取的各种垫付款项
- A.本企业与债务企业之间的财务关系
- B.本企业与债权企业之间的财务关系
- C.本企业与受资企业之间的财务关系
- D.本企业与投资企业之间的财务关系
- A.税前利润
- B.税后利润
- C.可供分配的利润
- D.可供股东分配的利润
- A.20%
- B.25%
- C.30%
- D.35%
- A.高于面值
- B.低于面值
- C.等于面值
- D.与面值无关
- A.股票发行价格必须等于票面金额
- B.股票发行价格既可以大于也可以等于票面金额,但不得低于票面金额
- C.股票发行价格不能超过票面金额
- D.股票发行价格可以小于也得以等于或大于票面金额
- A.16万元
- B.24万元
- C.40万元
- D.60万元
- A.85124.40元
- B.91077.90元
- C.92564.56元
- D.92700.10元
- A.国务院
- B.本级人大常委会
- C.共同的上一级行政机关
- D.级别较高的行政机关
- A.32000元
- B.320000元
- C.40000元
- D.400000元
- A.被投资单位实现净利润
- B.被投资单位实现净亏损
- C.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股票股利
- D.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现金股利
- A.Y=C+I+G+NX
- B.Y=C+I+G+M
- C.Y=C+S+T+X
- D.Y=C+S+T+M
- A.1%~3%
- B.3%~5%
- C.5%~8%
- D.1%~2%
- A.所得税
- B.流转税
- C.财产税
- D.行为税
- A.收入过高的人承担更多的税收,收入低的人承担较少的税收
- B.收入高的人承担较少的税收,收入低的人承担更多的税收
- C.纳税人承担的税收与其收入的高低无关
- D.纳税人承担的税收与其收入有时呈同方向、有时呈反方向变化
- A.公允价值法
- B.历史成本法
- C.可变现净值法
- D.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
- A.责令停产停业
- B.限制人身自由
- C.吊销企业营业执照
- D.没收违法所得
- A.县级人大
- B.县级人大常委会
- C.县级政府
- D.县级政府财政部门
- A.省、自治区人民政府
- B.该派出机关
- C.县级人民政府自身
- D.国务院
- A.调整法定准备金率
- B.公开市场业务
- C.再贴现政策
- D.直接干预
- A.实物资本
- B.货币资本
- C.人力资本
- D.财务资本
- A.10日内
- B.15 日内
- C.20日内
- D.30日内
- A.决策时滞
- B.行动时滞
- C.外部时滞
- D.内部时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