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公司是原告
- B.作出处罚决定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是被告
- C.公司有权提起诉讼的最后期限是2012年10月15日
- D.作出处罚决定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上级机关是被告
- A.无效民事行为
- B.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
- C.效力未定的民事法律行为
- D.可变更、可撤销的民事行为
- A.甲企业不得参加表决
- B.乙企业不得参加表决
- C.该事项可以由A公司董事会决议
- D.该事项必须经A公司股东大会决议
- A.200万元
- B.250万元
- C.300万元
- D.350万元
- A.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由甲、乙、丙三企业于2010年4月1日共同投资成立,注册资本为1000万元。其中,甲企业投资600万元,乙企业投资300万元,丙企业投资100万元。 A公司成立三个月后,其股东甲企业作为买方与A公司的另一股东乙企业签订一份设备买卖合同,双方约定待甲企业获得银行贷款时,合同开始生效。当月,甲企业获得银行贷款,A公司为此笔贷款提供了担保。 2012年7月15日,A公司因发布虚假广告被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处以罚款。A公司对此处罚决定不服,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二)要求:根据
- B.实物
- C.信用
- D.知识产权
- E.土地使用权
- A.400000元
- B.520000元
- C.700000元
- D.1200000元
- A.使资产增加74000元
- B.使资产增加234000元
- C.使营业利润增加39500元
- D.使营业利润增加40000元
- A.6200元
- B.7200元
- C.8200元
- D.9000元
- A.7700元
- B.11550元
- C.12000元
- D.16000元
- A.存货的增加会减少企业的资金占用
- B.良好的存货管理可以合理控制存货水平,降低存货成本
- C.ABC分类管理法是存货管理的方法之一
- D.存货管理应保证企业生产经营的正常进行
- A.10.67次
- B.12.8次
- C.16次
- D.32次
- A.6000件
- B.12000件
- C.24000件
- D.48000件
- A.2900000元
- B.3100000元
- C.3200000元
- D.3400000元
- A.A材料的储存成本最低
- B.A材料的订货成本最低
- C.A材料的缺货成本最低
- D.A材料的储存成本和订货成本总和最低
- A.支付的各项税费
- B.偿还长期债务支付的现金
- C.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
- D.取得投资收益收到的现金
- E.支付给职工以及为职工支付的现金
- A.具有重大影响的被投资公司
- B.拥有其60%表决权的被投资公司
- C.与其他企业共同控制的被投资公司
- D.有权任免其董事会多数成员的被投资公司
- E.根据公司章程有权决定其财务和经营政策的被投资公司
- A.职工工资
- B.养老保险费
- C.职工福利费
- D.职工差旅费
- E.职工教育经费
- A.发放现金股利
- B.盈余公积补亏
- C.交易性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 D.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
- E.发行股票实际收到的价款大于股票面值的差额
- A.如果市场利率为3%,则该债券应当溢价发行
- B.如果市场利率为6%,则该债券应当溢价发行
- C.如果市场利率为3%,则该债券应当折价发行
- D.如果市场利率为6%,则该债券应当折价发行
- E.如果市场利率为5%,则该债券应当平价发行
- A.对合营企业的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
- B.对子公司的投资在个别报表中采用权益法核算
- C.权益法下,对被投资企业宣告发放的现金股利,投资企业应作为投资收益
- D.权益法下,对被投资企业除净损益以外的所有者权益变动,投资企业应将按持股比例计算享有的该变动额的份额计入资本公积
- E.当不存在其他实质上构成对被投资企业净投资的长期权益时,投资企业确认的投资损失应以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减计至零为限
- A.负债水平
- B.债务成本
- C.固定资产规模
- D.货币资金总额
- E.资本结构变动
- A.贝塔系数通常用来测量不可分散风险
- B.利率变化所带来的风险是一种可分散风险
- C.投资风险越高,投资者要求的风险报酬率就越高
- D.投资报酬率可表达为无风险报酬率与风险报酬率之和
- E.投资风险报酬是指投资者因承受风险而期望获得的额外报酬
- A.发放福利
- B.增加注册资本
- C.发放职工奖金
- D.弥补企业亏损
- E.向投资者分配利润
- A.贸易收支
- B.国际储备
- C.无偿转让
- D.短期资本
- E.服务收支
- A.普通股
- B.优先股
- C.长期借款
- D.长期债券
- E.留存收益
- A.大量资源有待开发
- B.劳动力就业不足
- C.企业开工不足,设备闲置
- D.需求膨胀,物价迅速上升
- E.经济出现过热现象
- A.消费性支出
- B.投资性支出
- C.购买性支出
- D.债务支出
- E.转移性支出
- A.3个月
- B.6个月
- C.1年
- D.2年
- A.政治稳定
- B.物价稳定
- C.充分就业
- D.保护环境
- E.经济增长
- A.就业
- B.通货膨胀
- C.财政政策
- D.企业利润
- E.国内生产总值
- A.人民法院
- B.仲裁机构
- C.公安机关
- D.人民检察院
- A.财政部
- B.国务院
-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 D.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 A.法律
- B.行政法规
- C.地方性法规
- D.部门规章
- A.5日
- B.10日
- C.15日
- D.20日
- A.应收账款
- B.预收账款
- C.应付账款
- D.预付账款
- 37
-
某企业2011年的营业收入为80万元,营业成本为55万元,销售费用为2万元,管理费用为9万元,投资收益为1万元,营业外支出为0.5万元,所得税费用为3万元。则该企业2011年利润表中的利润总额为:
- A.11万元
- B.12万元
- C.11.5万元
- D.14.5万元
- A.库存股
- B.应付股利
- C.少数股东权益
- D.未分配利润
- A.按实际利率计算的本期利息减去本期应摊销的溢价
- B.按实际利率计算的本期利息加上本期应摊销的溢价
- C.按票面利率计算的本期利息减去本期应摊销的溢价
- D.按票面利率计算的本期利息加上本期应摊销的溢价
- A.借记“销售费用”科目、贷记“预计负债”科目
- B.借记“销售费用”科目、贷记“其他应付款”科目
- C.借记“销售费用”科目、贷记“专项应付款”科目
- D.不进行会计处理,仅作为或有负债在报表附注中批露
- A.房屋增加楼层的支出
- B.设备加装自动化装置的支出
- C.机器日常修理的支出
- D.仓库更新改造的支出
- A.印花税
- B.所得税
- C.增值税
- D.营业税
- A.期末存货较低,当期利润较低
- B.期末存货较低,当期利润较高
- C.期末存货较高,当期利润较高
- D.期末存货较高,当期利润较低
- 44
-
某企业从二级市场购入200万股股票并将其划定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每股价格4元(含已宣告但尚未发放的现金股利0.5元),计800万元;另支付交易费用0.48万元。该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初始入账金额是:
- A.700万元
- B.700.48万元
- C.800万元
- D.800.48万元
- A.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
- B.存货发出计价方法不可随意变更
- C.交易性金融资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
- D.融资租入固定资产视同自有固定资产
- A.法律因素
- B.股东因素
- C.债务契约因素
- D.公司自身因素
- A.10%
- B.18%
- C.20%
- D.30%
- A.8.25%
- B.8.4%
- C.9%
- D.9.6%
- A.9.6万元
- B.25.6万元
- C.38.4万元
- D.64万元
- A.租金总额较低
- B.租赁期限较短
- C.融资与融物相结合
- D.可任意中止租赁合同
- A.1
- B.1.1
- C.1.4
- D.2
- A.风险较大,收益较高
- B.风险较低,收益较低
- C.风险较大,收益较低
- D.风险较低,收益较高
- A.先付年金
- B.后付年金
- C.延期年金
- D.永久年金
- A.固定预算和弹性预算
- B.固定预算和滚动预算
- C.定期预算和滚动预算
- D.定期预算和零基预算
- A.6%
- B.6.03%
- C.6.09%
- D.12%
- A.保护贸易政策
- B.自由贸易政策
- C.自动稳定器
- D.有管理的自由贸易政策
- A.调整利率
- B.调整再贴现率
- C.公开市场业务
- D.调整法定准备金率
- A.购买性支出
- B.转移性支出
- C.政府投资性支出
- D.社会消费性支出
- A.粗放型增长
- B.集约型增长
- C.发散型增长
- D.收敛型增长
- A.正向激励
- B.道德风险
- C.逆向选择
- D.不完全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