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纳税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申报办理税务登记、变更或者注销登记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可处以2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以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
- B.纳税人未按照规定使用税务登记证件,或者转借、涂改、损毁、买卖、伪造税务登记证件的,处以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以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 C.对纳税人偷税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50%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 D.以假报出口或者其他欺骗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骗取的退税款,并处骗取税款50%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 A.董事长因故不能出席会议,会议由董事长指定的副董事长甲主持
- B.通过了有关公司董事报酬的决议
- C.通过了免除乙的经理职务,聘任副董事长甲担任经理的决议
- D.决定了公司内部管理机构的设置方案
- A.监事会成员不得少于3人,公司规模较小的公司,可以设1至2名监事
- B.监事会成员包括股东代表和适当比例的公司职工代表,职工代表的比例不得低于1/3
- C.监事会主席和副主席由全体监事的过半数选举产生
- D.监事会每6个月至少召开一次会议,监事可以提议召开临时监事会会议
- A.本公司董事
- B.本公司经理
- C.本公司副经理
- D.本公司财务负责人
- A.2万元
- B.3万元
- C.8万元
- D.5万元
- A.发起人为2人以上200人一下,其中须有半数以上的发起人在中国境内有住所
- B.以发起方式设立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起人首次缴纳出资后,应当选举董事会和监事会,由董事会依法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设立登记
- C.以发起方式设立股份有限公司的,公司全体发起人的首次出资额不得低于注册资本的20%,其余部分由发起人自公司成立之日起两年内缴足
- D.股份有限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人民币1000万元
- A.22万元
- B.27万元
- C.30万元
- D.40万元
- A.10.7万元
- B.11万元
- C.11.3万元
- D.15万元
- A.28.5万元
- B.37万元
- C.40万元
- D.45.5万元
- A.投资回收期为3.2年
- B.投资收益率为12.5年
- C.净现值为29.29
- D.内含收益率为11%
- A.资产负债率
- B.流动比率
- C.资产周转率
- D.市盈率
- A.它介于银行借款和债券资金成本之间
- B.它是一种机会成本
- C.它取决于股东所要求的必要报酬率
- D.它可以采用现金流量折现法计算
- A.0
- B.60万元
- C.100万元
- D.160万元
- A.第1年的现金净流量为20万元
- B.第2年的现金净流量为20万元
- C.第4年的现金净流量为50万元
- D.第5年的现金净流量为60万元
- A.优先股股利
- B.优先股总额
- C.优先股筹资费率
- D.企业所得税税率
- E.预计的股利增长率
- A.政府购买
- B.政府转移支付
- C.税收
- D.公债
- E.利率
- A.企业因账簿超过法定保存期限而销毁,引起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无法确定
- B.企业账簿因不可抗力而毁坏引起累积影响数无法确定
- C.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能够确定,但法律或行政法规要求对会计政策的变更采用未来适用法
- D.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能够合理确定,国家相关制度规定应追溯调整
- A.政府支出减少时会右移
- B.价格水平上升时会左移
- C.税收减少时会左移
- D.名义货币供给增加时会右移
- A.由于被投资企业发生严重亏损改变长期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
- B.由于银行提高了借款利率,当期发生的财务费用过高,故该公司将超出财务计划的利息暂作资本化处理
- C.由于产品销路不畅,产品销售收入减少,固定费用相对过高,该公司将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由原年数总和法改为平均年限法
- D.由于客户财务状况改善,该公司将坏账准备的计提比率由原来的5%降为1%
- A.按期履行报告年度签订的商品购销合同
- B.企业不重要股东更换
- C.出售重要的子公司
- D.火灾造成重大损失
- E.发生重大诉讼案件
- A.应计算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
- B.应调整期初留存收益
- C.应调整会计报表相关项目的期初数或上年数
- D.不需要重新编制以前年度会计报表
- A.前期差错的性质
- B.各个列报前期财务报表中受影响的项目名称和更正金额
- C.无法进行追溯重述的,说明该事实和原因以及对前期差错开始进行更正的时点、具体更正情况
- D.本期发生的差错的更正金额
- A.因固定资产改扩建而将其使用年限由5年延长至10年
- B.将发出存货的计价由先进先出法改为加权平均法
- C.将坏账准备按应收账款余额3%计提改为5%计提
- D.将某一已使用的电子设备的使用年限由5年改为3年
- A.因原采用的会计政策不能可靠地反映企业的真实情况而改变会计政策
- B.国家法律法规要求变更会计政策
- C.因更换了董事长而改变会计政策
- D.投资企业因被投资企业发生亏损而改变股权投资的核算方法
- A.法定盈余公积
- B.应付股利
- C.任意盈余公积
- D.未分配利润
- A.低值易耗品核算由五五摊销法改为分期摊销法
- B.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由12年改为10年
- C.无形资产的摊销年限由8年改为5年
- D.投资性房地产由成本计量模式改为公允价值计量模式
- A.按债券面值记入应付债券---面值
- B.面值与实际收到的款项的差额记入应付债券---利息调整
- C.面值与实际收到的款项的差额记入应付债券---溢折价摊销
- D.按实际利率计算的利息记入应付债券---应计利息
- A.可转换公司债券到期必须转换为股份
- B.可转换公司债券在未转换成股份前,要按期计提利息,并摊销折溢价
- C.可转换公司债券在转换成股份后,仍然要按期计提利息,并摊销折溢价
- D.可转换公司债券转换为股份时,按债券的账面价值结转,不确认转换损益
- A.用银行存款购买工程物资
- B.支付在建工程人员工资
- C.工程项目领用本企业生产的产品
- D.发生的业务招待费支出
- A.应付经营租赁款
- B.应付融资租赁款
- C.应付补偿贸易引进设备款
- D.具有融资性质的购买固定资产未支付的款项
- A.与施工方发生质量纠纷导致的中断
- B.与工程建设有关的劳动纠纷导致的中断
- C.资金周转发生困难导致的中断
- D.工程用料没有及时供应导致的中断
- A.辅助费用不需要结合资产支出的发生额来确认其资本化额
- B.筹建期内借款费用应先计入“长期待摊费用”而后在开始生产经营当月一次摊完
- C.只有在连续非正常停工长达三个月或以上时,才能暂停资本化
- D.如果当期计算的利息费用资本化额超过了本期实际利息费用,应以实际利息费用额作为当期资本化额
- A.借款手续费用
- B.发行公司债券发生的利息
- C.发行公司债券发生的溢价
- D.发行公司债券发生的溢折价摊销
- A.为对外投资而发生的借款利息支出
- B.为购建固定资产而发生的长期借款利息支出
- C.为开发房地产发生的长期借款利息支出
- D.清算期间发生的长期借款利息支出
- A.县级人大
- B.县级人大常委会
- C.县级政府
- D.县级政府财政部门
- A.凡我国一般设立五级预算
- B.对于不具备设立预算条件的乡、民族乡、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政府确定,可以暂不设立预算
- C.地方各级总预算由本级预算和汇总的下一级总预算组成
- D.中央预算包括地方向中央上解的收入数额,但不包括中央对地方返还或者补助的数额
- A.上级人大
- B.上级人大常委会
- C.上级政府
- D.上级政府与下级政府协商
- A.当日
- B.2日内
- C.5日内
- D.10日内
- A.同级人大
- B.同级人大常委会
- C.同级人民政府
- D.上一级人民政府
- A.本级人民政府
- B.本级财政部门
- C.上一级人民政府
- D.上一级国有资产管理机构
- A.20%
- B.30%
- C.50%
- D.60%
- A.60%
- B.70%
- C.80%
- D.90%
- A.国务院
- B.地方人民政府
- C.国务院和地方人民政府
- D.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 A.核准制
- B.备案制
- C.核准制和备案制
- D.审批制
- A.作为2006年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调整事项
- B.作为2006年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非调整事项
- C.作为2007年差错更正事项
- D.作为2007年当期正常事项
- A.发现2006年少计财务费用300万元
- B.发现2006年少提折旧费用0.10万元
- C.为2006年售出的设备提供售后服务发生支出50万元
- D.因客户资信状况明显改善将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比例由20%改为5%
- A.谁投资,谁拥有所有权
- B.谁投资,谁拥有经营权
- C.谁投资,谁拥有管理权
- D.谁投资,谁拥有产权
- A.对固定资产净残值率由3%改为8%
- B.估计应收账款坏账损失的比例由10%提高到20%
- C.将坏账核算的直接转销法改为备抵法
- D.将某电子设备的折旧年限由5年调整为2年
- A.不做处理,待分清后再作处理
- B.按会计政策变更处理
- C.按会计估计变更处理
- D.在会计政策变更、会计估计变更的处理方法中任选
- A.会计估计变更
- B.会计政策变更
- C.重大会计差错
- D.一般会计差错
- A.计算会计政策变更对当年净利润的影响
- B.计算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并调整期初留存收益
- C.计算会计政策变更对以后年度净利润的影响
- D.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有关会计政策变更的情况
- A.法定盈余公积
- B.未分配利润
- C.应付利润
- D.留存收益
- A.已证实某项资产发生了减损
- B.已确认销售的货物被退回
- C.外汇汇率发生较大变动
- D.已确定将要支付赔偿额大于该赔偿在资产负债表日的估计金额
- A.会计政策变更
- B.会计估计变更
- C.会计差错更正
- D.以前年度损益调整事项
- A.作本年度事项处理
- B.修改以前年度的账表
- C.不作处理
- D.调整本年度会计报表的年初数和上年数
- A.会计政策变更
- B.会计估计变更
- C.本期差错更正
- D.前期差错更正
- A.420、80
- B.410、90
- C.420、90
- D.430、80
- A.2.25
- B.15.75
- C.10
- D.0
- A.1000
- B.906.62
- C.500
- D.943.40
- A.7500
- B.8055
- C.7980
- D.8325
- A.3月5日
- B.3月9日
- C.3月12日
- D.3月31日
- A.0
- B.0.2
- C.20.2
- D.40
- A.外币借款发生的汇兑损失
- B.借款过程中发生的承诺费
- C.发行公司债券发生的折价
- D.发行公司债券溢价的摊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