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现金比率越高,说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越强,获利能力较高
- B.产权比率越高,说明企业获得财务杠杆利益越多,偿还长期债务的能力较强
- C.净资产利润率越高,说明企业所有者权益的获利能力越强,每股收益较高
- D.存货周转天数越多,说明企业存货周转速度越慢,存货管理水平较低
- A.17.47
- B.18.49
- C.19.53
- D.19.88
- A.2.50
- B.2.99
- C.4.50
- D.5.00
- A.-100.00
- B.-6.26
- C.6.26
- D.100.00
- A.流动比率
- B.资产负债率
- C.产权比率
- D.总资产周转率
- E.利息保障倍数
- A.销售的现金收入
- B.付现的成本费用
- C.用现金支付的所得税
- D.原有固定资产的变价收入
- E.固定资产上的投资
- A.年金的第一次支付发生在若干期以后
- B.没有终值
- C.年金的现值与递延期无关
- D.年金的终值与递延期无关
- E.现值系数是普通年金现值的倒数
- A.风险报酬率+无风险报酬率
- B.风险报酬率×标准离差率+风险报酬率
- C.无风险报酬率×标准离差+无风险报酬率
- D.无风险报酬率+风险报酬系数×标准离差率
- E.无风险报酬率+风险报酬系数×经营收益期期望值÷标准差
- A.流动比率
- B.速动比率
- C.应收账款周转率
- D.存货周转率
- E.现金比率
- 11
-
国际贸易政策主要包括:
- A.调节性政策
- B.自由贸易政策
- C.关税政策
- D.非关税壁垒政策
- E.汇率变化政策
- A.政府机构交往的收支
- B.投资所引起的利润
- C.旅游服务的收入和支出
- D.贸易收支
- E.外汇储备
- A.社会基础设施投资支出
- B.农业支出
- C.能源支出
- D.通讯支出
- E.教育支出
- A.衡量系统
- B.预警系统
- C.平衡量系统
- D.分析系统
- E.评估系统
- A.内部产生的商誉应确认为无形资产
- B.计提的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在该资产价值恢复时应予转回
- C.使用寿命不确定的无形资产账面价值均应按10年平均摊销
- D.以支付土地出让金方式取得的自用土地使用权应单独确认为无形资产
- 16
-
对垄断的干预方法有:
- A.价格控制
- B.配给
- C.税收
- D.补贴政策
- E.实施反垄断法
- A.90
- B.100
- C.190
- D.200
- A.资本公积
- B.营业外收入
- C.其他业务收入
- D.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 A.可变现净值等于存货的市场销售价格
- B.可变现净值等于销售存货产生的现金流入
- C.可变现净值等于销售存货产生现金流入的现值
- D.可变现净值是确认存货跌价准备的重要依据之一
- A.预付账款
- B.长期股权投资
- C.短期借款
- D.存出投资款
- A.负债的特征之一是企业承担潜在义务
- B.资产的特征之一是预期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 C.利润是企业一定期间内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
- D.收入是所有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 A.维持举债能力
- B.追求稳定收入
- C.担心控制权稀释
- D.规避所得税
- A.14.45%
- B.6%
- C.11%
- D.11.3%
- A.日销售额
- B.变动成本率
- C.固定成本率
- D.资金成本率
- A.认股权证有固定的股息
- B.认股权证可以单独发行
- C.发行认股权证可以为公司筹集额外的现金
- D.认股权证是一种买入期权
- A.发行债券筹资
- B.长期借款筹资
- C.融资租赁筹资
- D.发行股票筹资
- A.零基预算法
- B.增量预算法
- C.固定预算法
- D.弹性预算法
- A.公司总部人员工资
- B.仓库及厂房险费
- C.计件工资下的直接人工费
- D.直线法下的折旧费
- A.6元
- B.16元
- C.12.5元
- D.12.6元
- A.平衡项目
- B.经常项目
- C.资本项目
- D.货币项目
- A.1.25
- B.1.85
- C.2.05
- D.2.25
- A.专业金融
- B.非专业金融
- C.直接金融
- D.间接金融
- A.资本项目
- B.货币项目
- C.经常项目
- D.平衡项目
- A.外部性
- B.逆向选择
- C.道德风险
- D.不完全竞争
- A.扩张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
- B.紧缩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
- C.紧缩性财政政策和紧缩性货币政策
- D.扩张性财政政策和扩张性货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