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初级统计师考试试题《统计学与统计法基础知识》章节练习(7)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有决定权的机关对涉案责任人可以作出何种处分?(  )

  • A.罚款
  • B.撤职
  • C.调离原工作岗位
  • D.行政记过
2

本案中受到行政处分的人员若不服从处分决定,可以通过何种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

  • A.向县政府申请复议
  • B.提起行政诉讼
  • C.向上级申诉
  • D.向市统计局申请复议
6

被追究责任人员若不服从处分,可以采取何种措施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

  • A.申请行政复议
  • B.向工商局申诉
  • C.向上级申诉
  • D.提起行政诉讼
7

县统计局对该统计员和该乡政府的统计违法行为可以作出的处罚有(  )。

  • A.对乡政府罚款
  • B.对乡政府通报批评
  • C.撤销该统计员的职务
  • D.建议县政府或有关纪检监察部门对涉案责任人给予行政处分
8

如果该企业在3日仍然没有报送其产值报表,那么该单位的行为属于什么行为?(  )

  • A.瞒报统计资料
  • B.迟报统计资料
  • C.屡次迟报统计资料
  • D.拒报统计资料
10

如果该厂对有关部门所作出的行政复议决定仍然不服,它应当通过什么途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

  • A.向国务院提起诉讼
  • B.向国家统计局申请复议
  • C.向人民法院提起仲裁
  • D.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19

统计法律责任的种类主要有(  )。

  • A.行政处分
  • B.行政处罚
  • C.通报批评
  • D.刑事责任
  • E.民事责任
21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或者有关部门在组织实施统计调查活动中有下列(  )行为之一的,由本级人民政府、上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或者本级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责令改正,予以通报;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任免机关或者监察机关依法给予处分。

  • A.未经批准擅自组织实施统计调查的’
  • B.未经批准擅自变更统计调查制度内容的
  • C.伪造、篡改统计资料的
  • D.要求统计调查对象或者其他机构、人员提供不真实的统计资料的
  • E.未按照统计调查制度的规定报送有关资料
22

下列各项中,属于行政处罚的有(  )。

  • A.拘役
  • B.罚款
  • C.责令改正
  • D.暂扣或者吊销执照
  • E.行政拘留
23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中所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是指(  )。

  • A.国家机关
  • B.国家统计局
  • C.国家统计局派出的调查机构
  • D.监督检查机关
  • E.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统计机构
24

根据《统计法》和《行政处罚法》的规定,统计行政处罚的原则主要有(  )。

  • A.统计行政处罚法定原则
  • B.公正的原则
  • C.公开的原则
  • D.公平的原则
  • E.“过罚相当”的原则
25

统计行政处罚与行政处分是两种不同的行政行为,在统计法律责任形式中也是两种不同的法律责任。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  )。

  • A.主体不同
  • B.对象不同
  • C.属性不同
  • D.针对的统计违法行为不同
  • E.行政处罚的范围要比行政处分广
27

统计行政处罚作为一种具体的统计行政行为,其特点是(  )。

  • A.实施统计行政处罚的主体是特定的国家统计行政机关
  • B.统计行政处罚属于行政处分的范畴
  • C.被处罚的行为是违反统计行政法律规范的行为
  • D.统计行政处罚属于行政制裁范畴,只适用于统计行政违法
  • E.被处罚的行为是一种统计行政违法行为,部分行为构成犯罪
28

统计法律责任中行政处分的特征是(  )。

  • A.一般以上下级的隶属关系为前提
  • B.只能以干部管理权限和隶属关系为前提的
  • C.只能通过统计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来解决
  • D.监察机关对国家各类公务员的违法行为,不可以直接给予撤职以下的行政处分
  • E.只能针对有统计违法行为的国家工作人员
29

根据《统计法》规定,个体工商户有下列(  )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计机构责令改正,给予警告,可以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

  • A.迟报统计资料
  • B.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统计资料的
  • C.拒绝答复或者不如实答复统计检查查询书的
  • D.拒绝、阻碍统计调查、统计检查的
  • E.转移、隐匿、篡改、毁弃或者拒绝提供原始记录和凭证、统计台账、统计调查表及  其他相关证明和资料的
30

下列行为中,属于统计违法行为的有(  )。

  • A.自行修改统计资料、编造虚假数据
  • B.伪造、篡改统计资料
  • C.违反国家有关规定,造成统计资料毁损、灭失
  • D.提供不真实或者不完整的统计资料
  • E.非法提供、泄露在统计调查中获得的能够识别或者推断单个统计调查对象身份资料
31

我国现行的统计法律规范对统计违法行为的规定中,构成统计违法行为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

  • A.统计违法行为是违反统计法律规定的行为
  • B.统计违法行为是危害社会的行为
  • C.统计违法行为是行为人有过错的行为
  • D.统计违法行为的主体对是否具有法定责任能力没有要求
  • E.统计违法行为的主体是具有法定责任能力或行为能力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32

在统计工作实践中,地方、部门、单位的领导人对统计人员进行打击报复的行为,主要包括(  )。

  • A.故意进行人身伤害的
  • B.对统计人员提供的统计报表拒不签署的
  • C.侮辱、诽谤统计人员的
  • D.擅自修改真实的统计资料
  • E.滥用职权、假公济私、侵犯统计人员合法权益的
33

按照《统计法》的规定,下列行为中,应依法追究行为人统计法律责任的有(  )。

  • A.虚报、瞒报统计资料的行为
  • B.伪造、篡改统计资料的行为
  • C.迟报统计资料的行为
  • D.拒报统计资料的行为
  • E.屡次迟报统计资料的行为
34

在实践中,下列行为中,属拒报统计资料行为的有(  )。

  • A.明确表示不履行提供统计资料的义务且拒绝报送统计资料
  • B.拒不参加年报会议,也不领取统计报表的
  • C.不按期据实答复《统计检查查询书》,
  • D.在《统计报表催报通知单》规定的期限内报送了统计资料
  • E.在《统计报表催报通知单》规定的期限内仍未报送统计资料
35

(  )属于《行政处罚法》规定的处罚范畴。

  • A.责令改正
  • B.记过
  • C.拘役
  • D.没收违法所得
37

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属于(  )。

  • A.行政处分
  • B.行政处罚
  • C.刑事处罚
  • D.民事处罚
39

根据《统计法》规定,企业事业单位拒绝、阻碍统计调查、统计检查的,对于情节严重的,可处(  )的罚款。

  • A.1万元以下
  • B.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
  • C.5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
  • D.5万元以上20万元以下
40

行政处分的适用对象是(  )。

  • A.国家工作人员
  • B.全体公民
  • C.企事业组织
  • D.企事业组织的工作人员
41

对知悉国家秘密的统计机构、统计人员故意或过失泄露国家秘密,情节严重的,应依  法(  )。

  • A.给予行政处分
  • B.给予统计行政处罚
  • C.追究刑事责任
  • D.给予通报批评
45

根据统计法律、法规的规定,统计法律责任一般可以分为三种处理方式,分别是(  )。

  • A.刑事责任、民事责任、行政责任
  • B.刑事责任、行政处分、行政责任
  • C.行政处分、行政处罚、民事责任
  • D.刑事责任、行政处罚、暂停营业或吊销营业执照
46

当事人对其所受的行政处分不服的,只能通过(  )来解决。

  • A.行政诉讼
  • B.统计行政复议
  • C.申诉程序
  • D.向有关部门控告
49

利用统计调查窃取国家秘密的行为,侵犯的客体是(  )。

  • A.国家主权
  • B.社会公共利益
  • C.国家的安全和利益
  • D.公民的合法利益
50

伪造统计资料的行为区别于篡改统计资料行为的主要特征是(  )。

  • A.无根据地凭空捏造
  • B.主观上故意
  • C.加码多报
  • D.擅自修改真实的统计资料
52

某企业统计员赵某,因未按厂长的意图上报统计资料,被厂长调到工厂车间做一线工作,该厂长的行为属于(  )。

  • A.行使自主经营权的合法行为
  • B.侵犯统计人员独立行使《统计法》规定的职权行为
  • C.打击报复行为
  • D.不重视统计工作的行为
56

在统法执法实践中,对被检查单位的领导人及有关责任人员不按期据实答复《统计检查查询书》的行为视为(  )

  • A.篡改统计资料的行为
  • B.迟报统计资料的行为
  • C.伪报统计资料的行为
  • D.拒报统计资料的行为
59

某企业的统计员王某因计算错误,致使上报的单位年产值情况的统计数据发生了多报现象。这种行为属于(  )。

  • A.虚报统计资料的统计违法行为
  • B.一般工作失误,不构成统计违法
  • C.瞒报统计资料的统计违法行为
  • D.统计误差
63

虚报统计资料区别于瞒报统计资料的最基本的特征是(  )。

  • A.以少报多
  • B.以多报少
  • C.凭空捏造
  • D.故意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