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营业收入
- B.营业成本
- C.营业外收入
- D.营业外支出
- A.流动比率上升
- B.速动比率下降
- C.资产负债率增加
- D.资产负债率下降
- A.引起当月资产负债表中“银行存款”项目的减少
- B.引起当月资产负债表中“长期借款”项目的减少
- C.引起当月资产负债表中“货币资金”项目的减少
- D.引起当月资产负债表中“流动负债(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项目的减少
- A.A.借:固定资产 200 000
- B.B.贷:实收资本—B企业 100 000
- C.C.贷:累计折旧 100 000
- D.D.贷:资本公积—资本溢价 100 000
- A.增加了2160元
- B.增加了2010元
- C.减少了2160元
- D.减少了2010元
- A.减少了830元
- B.减少了652元
- C.增加了830元
- D.增加了652元
- A.减少了1508元
- B.减少了1330元
- C.增加了1508元
- D.增加了1330元
- A.128.54%
- B.128.39%
- C.130.48%
- D.127.45%
- A.A.13.99%
- B.B.46.35%
- C.C.13.86%
- D.D.14.20%
- A.0.3元
- B.0.1元
- C.0.2元
- D.0.5元
- A.8000元
- B.5200元
- C.8420元
- D.5060元
- A.5200
- B.3600
- C.8000
- D.6800
- A.A.
- B.B.
- C.C.
- D.D.
- A.0.96
- B.0.95
- C.0.97
- D.0.98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实地盘点法
- B.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法
- C.往来账款调节表法
- D.函证核对法
- E.技术推断法
- A.转账凭证
- B.原始凭证
- C.收料凭证
- D.收款凭证
- E.付款凭证
- A.长期股权投资
- B.主营业务收入
- C.应收账款
- D.资产减值损失
- E.其他业务收入
- A.原材料
- B.在途物资
- C.应收票据
- D.应付票据
- E.应付账款
- A.如果发生国际收支顺差,会使本币贬值
- B.一国利率提高,会导致该国货币升值
- C.一般而言,通货膨胀会导致本币贬值
- D.在浮动汇率制度下,汇率变动主要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
- E.购买力平价是决定短期汇率水平的基础
- A.历史成本
- B.公允价值
- C.统计净值
- D.现值
- E.可变现净值
- A.增加的货币供应量不会再引起利率的下降
- B.整个宏观经济处于经济过热之中
- C.消费者对未来持悲观态度
- D.货币需求利率弹性趋向0
- E.利率刺激投资的杠杆作用失效
- A.该国的GDP缺口为正
- B.该国存在经济过热
- C.该国的资源没有被充分利用
- D.该国存在失业
- E.该国存在通货膨胀
- A.在垄断条件下,消费者支付了较高的价格,消费了较少的产品数量
- B.在垄断条件下,垄断者的生产能力未得到充分利用,因此没有实现利润最大化
- C.在垄断条件下,价格高于边际成本,因此资源配置无效率
- D.垄断者可以投入雄厚的人力与物力进行科技创新
- E.垄断者有可能具有更强的国际竞争力
- A.肯定大于100%
- B.肯定小于100%
- C.可能大于100%,也可能小于100%
- D.若该月份为销售旺季则小于100%,若为淡季则大于100%
- E.若该月份为销售旺季则大于100%,若为淡季则小于100%
- A.为了支持某些产业的发展,政府会制定产品的最低价格
- B.为了限制垄断,政府会制定产品的最高价格
- C.如果政府制定的支持价格高于市场均衡价格,会产生需求过剩
- D.如果政府制定的限制价格低于市场均衡价格,会产生供给不足
- E.政府对市场价格的管制会提高经济效率
- A.总体方差已知还是未知
- B.双侧检验还是单侧检验
- C.显著性水平的大小
- D.用于进行检验的是大样本还是小样本
- E.总体和样本的方差是否相等
- A.两变量之间因果的数量关系
- B.两变量的相关方向
- C.两变量相关的密切程度
- D.因变量的实际值与估计值的变异程度
- E.当自变量增加一个单位时,因变量的平均增加值
- A.用标准差说明平均数代表性的大小
- B.用平均数说明标准差的代表性大小
- C.以标准差为基础,用平均数说明经济活动的均衡性
- D.以平均数为基础,用标准差说明经济活动的均衡性
- E.以平均数为基础,用标准差说明研究总体的离散程度
- A.是一种非全面调查
- B.按随机原则抽取部分调查单位
- C.抽样推断的误差可以计算并加以控制
- D.抽样推断的结果缺乏可靠性
- E.其目的是要推断所要了解的总体
- A.3.54
- B.2.02
- C.4.72
- D.2.58
- A.反映企业一定会计期间生产经营活动的成果
- B.评价企业的经营绩效
- C.预测企业未来的利润发展趋势及获利能力
- D.报告企业当年以现金流量为基础计算的利润
- A.收料单
- B.发料凭证汇总表
- C.限额领料单
- D.增值税专用发票
- A.1000元
- B.800元
- C.500元
- D.300元
- A.一致性
- B.重要性
- C.持续经营
- D.可比性
- A.预付账款
- B.所得税费用
- C.预收账款
- D.累计折旧
- A.应交消费税金4800+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336+应交教育费附加1440=6576
- B.应交消费税金4800+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336+应交教育费附加144=5280
- C.应交消费税金4800+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3360+应交教育费附加1440=9600
- D.应交消费税金4800+应交城市维护建设税3360+应交教育费附加144=8304
- A.①会计确认、②会计记录、③会计报告、④会计计量
- B.①会计计量、②会计记录、③会计确认、④会计报告
- C.①会计报告、②会计确认、③会计计量、④会计记录
- D.①会计确认、②会计计量、③会计记录、④会计报告
- A.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 B.资产是企业未来的经济资源
- C.资产是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
- D.资产是由于过去的交易或事项所产生的结果
- A.该国的经济增长率会提高10个百分点,即30%-20%=10%
- B.该国的经济增长率会降低10个百分点,即30%-20%=10%
- C.该国的经济增长率会提高2个百分点,即(30%-20%)÷5=2%
- D.该国的经济增长率不变
- A.由于0.3+0.6<1,因此该国货币贬值可以改善贸易收支
- B.由于0.3+0.6<1,因此该国货币贬值对改善贸易收支无影响
- C.由于0.3+0.6<1,因此该国货币贬值反而导致贸易收支恶化
- D.由于0.6<1,因此该国货币贬值反而导致贸易收支恶化
- A.爬行的通货膨胀
- B.温和的通货膨胀
- C.飞奔的通货膨胀
- D.恶性的通货膨胀
- A.政府投资支出
- B.政府消费支出
- C.财政信用
- D.转移支付
- A.进口
- B.向国外投资者支付投资收入
- C.引进外国直接投资
- D.购买外国政府债券
- A.货币需求高于货币供给
- B.人们对货币有过度需求
- C.人们开始把多余的货币用来购买债券
- D.有人不得不以低价出售债券
- A.边际消费倾向越低,投资乘数就越大
- B.政府购买乘数与投资乘数相等
- C.税收乘数大于0
- D.在比例税制下,平衡预算乘数通常等于1
- A.C=200+2Yd
- B.C=200-2Yd
- C.C=200+0.6Yd
- D.C=200-0.6Yd
- A.对污染严重企业,征收适度的税负
- B.向被污染的居民提供财政补贴
- C.给予污染严重企业排污的权利
- D.给予污染严重企业周边居民不受污染的权利
- A.100+20+30+400+150+50+55=805
- B.100+20+30+400+150+50-55=695
- C.100+20+30+400+150=700
- D.100+30+400+50-55=525
- A.该市场存在商品过剩,将导致价格下降
- B.该市场存在商品过剩,将导致价格上升
- C.该市场存在商品短缺,将导致价格下降
- D.该市场存在商品短缺,将导致价格上升
- A.正外部性
- B.自然垄断
- C.价格管制
- D.信息不完全
- A.r = 0
- B.r = 1
- C.-1< r< 1
- D.0< r< 1
- A.逐年增加
- B.逐年减少
- C.保持不变
- D.不能确定
- A.不变
- B.变小
- C.变大
- D.不能确定
- A.左侧检验
- B.右侧检验
- C.双侧检验
- D.左侧或右侧均可
- A.小于101%
- B.大于105%
- C.在102%—104%之间
- D.在101%—105%之间
- A.样本量的平方根成反比
- B.样本量的大小成反比
- C.样本量的大小成正比
- D.总体的标准差成反比
- A.平均数大的代表性大
- B.平均数小的代表性大
- C.平均数大的代表性小
- D.两平均数的代表性相同
- A.直方图
- B.条形图
- C.饼图
- D.环形图
- A.各组的单位数
- B.总体单位数
- C.各组的单位数占总体单位数的比重
- D.各组的单位数与标志值的乘积
- A.统计调查
- B.实验法
- C.观察法
- D.公开媒体
- A.普查
- B.抽样调查
- C.统计报表
- D.重点调查
- A.下限不在内的原则
- B.上限不在内的原则
- C.上下限都可以在内的原则
- D.上下限都不在内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