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统计从业《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预习试题(4)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题干中所抽取的200人构成一个(  )。

  • A.总体
  • B.样本
  • C.总体单位
  • D.样本单位
3

题干中所进行的调查中,调查对象是(  )。

  • A.北京市2010年所有统计从业资格考试试卷
  • B.北京市2010年所有参加统计从业资格考试的人员
  • C.北京市2010年每一份统计从业资格考试试卷
  • D.北京市2010年每一个参加统计从业资格考试的人员
4

抽中的200人中有人考试成绩为80分,则应归入(  )。

  • A.第三组
  • B.第四组
  • C.第三组或第四组均可以
  • D.第三组或第四组均不可以
5

题干中北京市统计局所采用的抽样方式属于(  )。

  • A.简单随机抽样
  • B.系统随机抽样
  • C.分层随机抽样
  • D.整群随机抽样
6

题干中的变量是(  )。

  • A.分数
  • B.人数
  • C.分数的具体数值
  • D.人数的具体数值
7

题干中各组的频率分别为(  )。

  • A.18 52 73 44 13
  • B.0.18 0.52 0.73 0.44 0.13
  • C.0.09 0.26 0.365 0.22 0.065
  • D.9 26 36.5 22 6.5
8

题干中的人数是(  )。

  • A.变量
  • B.频数
  • C.变量值
  • D.频率
10

题干中的数列属于(  )。

  • A.单项式数列
  • B.品质数列
  • C.不等距数列
  • D.等距数列
11

两企业工人平均月产量标准差分别为(  )。

  • A.σ甲=14.07件 σ乙=11.24件
  • B.σ甲=12.24件 σ乙=14.07件
  • C.σ甲=11.24件 σ乙=12.24件
  • D.σ甲=14.07件 σ乙=12.24件
12

两企业工人平均月产量标准差系数分别为(  )。

  • A.V甲=20% V乙=17%
  • B.V甲=21% V乙=17%
  • C.V甲=20% V乙=21%
  • D.V甲=21% V乙=18%
13

对比两企业工人平均月产量代表性,则正确的选项有(  )。

  • A.甲大乙小
  • B.乙大甲小
  • C.无法判断
  • D.代表性相同
14

两企业工人平均月产量分别为(  )。

  • A.甲企业72件 乙企业67件
  • B.甲企业67件 乙企业70件
  • C.甲企业75件 乙企业85件
  • D.甲企业67件 乙企业72件
36

统计整理的基本方法包括(  )。

  • A.分组
  • B.汇总
  • C.编制统计图表
  • D.计算机录入
  • E.计算指标值
37

下列属于统计指标的有(  )。

  • A.生活质量
  • B.2001年一2005年原煤产量87.4亿吨
  • C.某家庭年收入5万元
  • D.2005年末发电装机容量比2000年末增加1.8亿千瓦
  • E.空气污染
38

执行会计标准类别分为(  )。

  • A.企业会计制度
  • B.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 C.行政单位会计制度
  • D.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
  • E.其他
40

基本单位统计中,联系方式包括(  )。

  • A.固定电话
  • B.单位地址
  • C.移动电话
  • D.邮政编码
  • E.网站地址
41

下列指标中,属于同一总体内部之比的相对指标有(  )。

  • A.2008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3%
  • B.2008年全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20.56
  • C.2007年工业产品销售率98.14%
  • D.2005年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104680元/人年
  • E.我国2007年每万人口医院、卫生院床位数为26.3张
42

下列各项中属于离散变量的有(  )。

  • A.全国总人口
  • B.年龄
  • C.平均工资
  • D.钢铁产值
  • E.某市三资企业个数
43

下列数列中,属于时期数列的有(  )。

  • A.全国四次人口普查数
  • B.某省近5年钢铁产量
  • C.某市近5年企业数
  • D.某商场各季末商品库存量
  • E.某商场1990年一2006年商品销售额
44

统计调查按组织方式的不同可分为(  )。

  • A.全面调查
  • B.专门调查
  • C.非全面调查
  • D.经常性调查
  • E.统计报表
45

制定一个周密的统计调查方案,应包括的内容有(  )。

  • A.确定调查目的
  • B.确定调查对象
  • C.确定标志性质
  • D.确定资料的使用范围
  • E.确定调查项目
46

各项统计调查的基础是(  )。

  • A.工业统计
  • B.农业统计
  • C.人口统计
  • D.基本单位统计
49

指数划分为综合指数和平均指数的依据是(  )。

  • A.按指数所反映的对象的范围不同
  • B.按指数所反映的现象特征不同
  • C.按总指数计算方法不同
  • D.按确定同度量因素原则的不同
50

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为246619亿元;2002年全国金融、保险业增加值为5948.9亿元;2003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55566.61亿元;2003年全国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为103617.7亿元。以上总量指标依次为(  )。

  • A.时期指标、时点指标、时点指标、时期指标
  • B.时期指标、时期指标、时点指标、时点指标
  • C.时期指标、时期指标、时期指标、时点指标
  • D.时点指标、时期指标、时点指标、时期指标
51

下列指标中属于质量指标的是(  )。

  • A.工资总额81.6亿元
  • B.2004年全省总人口6808.75万人
  • C.期末库存量
  • D.人均GDP
53

在分组时,如遇到某单位的标志值刚好等于相邻两组上下限数值时,一般是(  )。

  • A.将此标志值单列一组
  • B.将此值归入作为上限的那一组
  • C.将此值归入作为下限的那一组
  • D.将此值归入作为上限的组或下限的组均可
54

无论用工单位是否直接支付劳动报酬,劳务派遣人员的填报单位均为(  )。

  • A.劳务派遣单位
  • B.订立劳动合同的单位
  • C.户籍所在地行政单位
  • D.实际用工单位
55

在实际应用中,统计的涵义是指(  )。

  • A.统计理论与统计实践
  • B.统计设计、统计调查与统计整理
  • C.统计工作、统计资料与统计学
  • D.统计分析报告与统计预测模型
57

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可分为(  )。

  • A.长期指标和短期指标
  • B.当期指标和远期指标
  • C.长期指标、中期指标和短期指标
  • D.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61

下列属一次性调查的是(  )。

  • A.全国实有耕地面积
  • B.职工家庭收入与支出的变化
  • C.商品购销季节变化
  • D.单位产品成本变动
62

某企业有职工1000人,职工年工资总额为2846.4万元,要研究该地区40个企业的状况,则(  )。

  • A.1000人为总体单位总量、2846.4万元为总体标志总量、40个企业为总体单位总量
  • B.1000人为总体标志总量、2846.4万元为总体标志总量、40个企业为总体标志总量
  • C.1000人为总体标志总量、2846.4万元为总体单位总量、40个企业为总体单位总量
  • D.1000人为总体标志总量、2846.4万元为总体标志总量、40个企业为总体单位总量
63

机构改革中,有些单位虽然名称有变化,但其基本职能未变,成立时间要填写(  )。

  • A.最早成立时间
  • B.名称改变时间
  • C.改革开始时间
  • D.改革结束时间
67

构成总体,必须同时具备(  )。

  • A.总体性、数量性与同质性
  • B.总体性、同质性与差异性
  • C.社会性、同质性与差异性
  • D.同质性、大量性与差异性
68

总量指标(  )。

  • A.能从无限总体中计算出来
  • B.数值大小与总体的范围无关
  • C.与数学中的绝对数是一个概念
  • D.反映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某种经济现象的总规模或总水平
69

统计指标体系是由(  )。

  • A.若干个相互联系的统计指标组成的整体
  • B.若干个相互矛盾的指标组成的整体
  • C.若干个相互联系的数量指标组成的整体
  • D.若干个相互限制的数量指标组成的整体
72

区别重点调查与典型调查的标志是(  )。

  • A.调查单位的多少不同
  • B.搜集资料的方法不同
  • C.确定调查单位的标准不同
  • D.确定调查单位的目的不同
73

统计分组的关键在于确定(  )。

  • A.组中值
  • B.组距
  • C.组数
  • D.分组标志和分组界限
75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按年度计算的变动率通常被用来反映(  )。

  • A.经济水平
  • B.消费能力
  • C.通货膨胀程度
  • D.收支差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