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统计从业《统计基础知识与统计实务》预习试题(3)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价格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程度和金额分别为(  )。

  • A.由于价格的变动,使销售额增长5.67%,增加13万元
  • B.由于价格的变动,使销售额增长8.04%,增加18万元
  • C.由于价格的变动,使销售额下降9.72%,减少22万元
  • D.由于价格的变动,使销售额下降5.38%,减少12万元
2

销售量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程度和金额分别为(  )。

  • A.由于销售量的变动,使销售额增长16.35%,增加34万元
  • B.由于销售量的变动,使销售额增长7.69%,增加16万元
  • C.由于销售量的变动,使销售额下降7.14%,减少14万元
  • D.由于销售量的变动,使销售额下降9.44%,减少19万元
3

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  )。

  • A.105.67%
  • B.108.04%
  • C.90.28%
  • D.94.62%
5

抽取农村的调查住户时,采取的方法为(  )。

  • A.重点抽样
  • B.多阶段抽样
  • C.对称等距
  • D.随机抽样
6

该被抽中的居民家庭提供农村居民生产、收入、消费、积累和社会活动方面的数据时,可采用的方式包括(  )。

  • A.农村居民家庭统计报表
  • B.农村居民家庭现金收支日记账
  • C.农村居民家庭实物收支台账
  • D.农村居民家庭现金收支月记账
7

该调查户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为(  )。

  • A.14650元
  • B.25650元
  • C.11720元
  • D.10200元
8

该公司下列员工中,不应该计入在岗职工总数的是(  )。

  • A.外籍职工
  • B.实习学生
  • C.兼职人员
  • D.内部退养人员
33

概率抽样的特点包括(  )。

  • A.按照随机原则抽取样本
  • B.根据样本资料推断总体数值
  • C.是唯一可选择的调查方法
  • D.费用相对较低
  • E.时效性较差
35

下列指标中,属于两个总体之间对比的相对指标有(  )。

  • A.2008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1.3%
  • B.2008年全国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20.56
  • C.2007年工业产品销售率98.14%
  • D.2005年国有及规模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104680元/人年
  • E.我国2007年每万人口医院、卫生院床位数为26.3张
36

根据统计调查项目的不同,统计报表制度分为国家统计报表制度和(  )。

  • A.部门统计报表制度
  • B.单位统计报表制度
  • C.企业统计报表制度
  • D.地方统计报表制度
  • E.机关统计报表制度
37

资料的使用需要进行选择,选择要求包括(  )。

  • A.选择容易搜集、整理的资料
  • B.选择最能说明情况、阐明观点的资料
  • C.选择真实可靠的资料
  • D.选择时效性高的资料
  • E.选择典型的有代表性的资料
39

平均指数(  )。

  • A.是个体指数的加权平均数
  • B.是计算总指数的唯一形式
  • C.是计算总指数的一种形式
  • D.可以作为一种独立的指数形式
  • E.可作为综合指数的变形形式来使用
40

下面按品质标志分组的有(  )。

  • A.工厂按产值计划完成程度分组
  • B.学生按健康状况分组
  • C.企业按所有制分组
  • D.职工按工龄分组
  • E.职工按文化程度分组
41

三种商品的综合价格指数为105%,其绝对影响为68万元,这表明(  )。

  • A.三种商品的价格平均上涨5%
  • B.由于价格上涨使销售额增长5%
  • C.由于价格上涨使居民在维持一定生活水准的情况下多支出68万元
  • D.由于价格上涨使商店在一定销售量条件下多收入68万元
  • E.报告期价格与基期价格的绝对差额为68万元
42

总体的基本特征有(  )。

  • A.同质性
  • B.大量性
  • C.差异性
  • D.相对性
  • E.绝对性
43

总量指标按其反映的内容不同,可分为(  )。

  • A.总体指标和个体指标
  • B.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
  • C.总体单位总量指标和总体标志总量指标
  • D.总体单位总量指标和标志单位指标
44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的发布单位是(  )。

  • A.国家统计局
  • B.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 C.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 D.国务院
47

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  )。

  • A.身高
  • B.工资
  • C.年龄
  • D.文化程度
48

对国民经济生产活动的总体统计一般称为国民经济核算,其主要指标是(  )。

  • A.国民生产总值
  • B.国内生产总值
  • C.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 D.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
49

调查期限是指(  )。

  • A.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
  • B.进行调查登记工作开始到结束的时间
  • C.调查工作登记的时间
  • D.调查资料的报送时间
50

利用企业发展现状的各项指标数据整理而成的数列称为(  )。

  • A.纵向数列
  • B.截面数列
  • C.时期数列
  • D.时点数列
52

在计算从业人员平均人数时,公休日与节假日的人数应(  )。

  • A.按期初人数计算
  • B.按期末人数计算
  • C.按前一天的人数计算
  • D.按后一天的人数计算
56

工业总产值计算的依据是(  )。

  • A.现行价格
  • B.期初价格
  • C.期末价格
  • D.平均价格
60

对1990年6月30日24时的全国人口进行逐一调查,这是(  )。

  • A.定期调查方式
  • B.统计报表制度
  • C.普查
  • D.典型调查
61

已知各时期发展水平之和与最初水平及时期数,要计算平均发展速度,应采用(  )。

  • A.水平法
  • B.累计法
  • C.两种方法都能采用
  • D.两种方法都不能采用
62

统计报告分为一产、二产、三产,其划分标准是(  )。

  • A.所分析的范围
  • B.所分析的部门
  • C.所分析的深度
  • D.所分析的时间
63

企业一套表的报送单位是(  )。

  • A.经营活动单位
  • B.产业活动单位
  • C.法人单位
  • D.事业单位
64

统计调查所搜集的资料包括原始资料和次级资料两种,原始资料与次级资料的关系是(  )。

  • A.次级资料是从原始资料过渡来的
  • B.二者不相干
  • C.原始资料就是次级资料
  • D.次级资料质量上次于原始资料
65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情况如下:

以2000年作为基期,则历年投资的发展速度为(  )。

  • A.113.05% 132.15% 168.8%
  • B.13.05% 32.15% 68.8%
  • C.113.05% 116.89% 127.74%
  • D.13.05% 16.89% 27.74%
66

调查对象是指(  )。

  • A.所要调查的总体
  • B.进行调查的标志承担者
  • C.提供调查资料的单位
  • D.组成统计总体的基本单位
67

统计工作的基础是(  )。

  • A.统计设计
  • B.统计调查
  • C.统计整理
  • D.统计分析
69

对某市工业企业职工的收入情况进行研究,总体是(  )。

  • A.每个工业企业
  • B.该市全部工业企业
  • C.每个工业企业的全部职工
  • D.该市全部工业企业的全部职工
70

在分配数列中,频数是指(  )。

  • A.各组单位数与总单位数之比
  • B.各组分布次数的比率
  • C.各组单位数
  • D.总单位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