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广播电影电视业
- B.仓储及邮电通讯
- C.社会福利业
- D.科学研究业
- E.卫生、体育以及文化艺术
- A.销售商品取得的收入
- B.对外提供劳务取得的收入
- C.固定资产出租取得的收入
- D.固定资产出售取得的收入
- E.政府补贴收入
- A.资源配置职能
- B.收入分配职能
- C.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
- D.综合平衡职能
- E.货币发行职能
- A.会计主体假设
- B.持续经营假设
- C.会计分期假设
- D.货币计量假设
- E.会计对象假设
- A.经济核算
- B.信息提供
- C.资源分配
- D.咨询
- E.监督
- A.生产法
- B.产量法
- C.产值法
- D.支出法
- E.收入法
- A.债权人有要求参与发债企业经营管理的权利
- B.债券利率不受银行利率变动的影响
- C.债券只是期满后还本付息,规定持有期内不具有变现能力
- D.债券可获得固定的、高于银行同期储蓄存款的利息
- E.债权人在一定条件下,有要求债券发行单位偿还债券本金的权利
- A.经济增长目标与就业目标之间存在一致性
- B.经济增长目标与就业目标之间存在矛盾与冲突
- C.经济增长、就业目标与价格稳定目标之间存在一致性
- D.经济增长、就业目标与价格稳定目标之间存在矛盾与冲突
- E.经济增长、价格稳定目标与国际收支平衡目标之间存在一致性
- A.国债依存度
- B.财政偿债率
- C.国债负担率
- D.国债的利率
- E.累积国债发行额
- A.提高中央银行再贴现率
- B.设立外汇平准基金
- C.采取奖入限出的进出口政策
- D.使本国货币适度贬值
- E.放宽对外外汇管制
- A.负责租船订舱,支付运费
- B.负责办理货物出口手续并支付货物出口税
- C.负责货物装上船以前的一切费用
- D.负担货物到达目的港后的卸货费用
- E.负担货物进口税
- A.信用风险
- B.利率风险
- C.市场风险
- D.非正常情况风险
- E.破产风险
- A.保险展业
- B.保险承保
- C.保险理赔
- D.防灾防损
- E.保险期限
- A.简单综合法
- B.简单算术平均法
- C.简单调和平均法
- D.加权算术平均法
- E.移动平均法
- A.2003年10月发行的3年期企业债券
- B.2003年8月向银行借入的5年期贷款
- C.2004年6月向银行借入的2年期贷款
- D.2005年6月向银行借入的1年期贷款
- E.已欠甲公司1年的购货款
- A.经营决策表决权优先
- B.剩余资产分配权优先
- C.股息率固定
- D.股息收益大大高于普通股
- E.股息分配优先
- A.负债业务
- B.资产业务
- C.中间业务
- D.资产负债业务
- E.发行业务
- A.汇率是实现国内外市场价格对接或接轨的关键因素
- B.关税是对接国内外市场价格的一个手段
- C.出口退税是国内外市场价格对接的另一个手段
- D.国内外市场价格完全接轨
- E.奖出限入的奖励政策
- A.参考价格
- B.外贸统计价格
- C.实际成交价格
- D.合同价格
- E.开标价格
- A.预算
- B.购买性支出和转移性支出
- C.税收
- D.公债
- E.公开市场业务
- A.调节财政收入的结构
- B.调节财政支出的结构
- C.调节国民收入的使用结构
- D.调节国民经济得产业结构
- E.调节社会资金供求
- A.基本条款
- B.附加条款
- C.特约条款
- D.保证条款
- E.违约责任条款
- A.议价发行
- B.溢价发行
- C.平价发行
- D.市价发行
- E.折价发行
- A.收款凭证
- B.付款凭证
- C.转账凭证
- D.收付凭证
- E.税收凭证
- A.随机观察法
- B.抽签分组法
- C.综合指标法
- D.统计模型法
- E.统计推断法
- A.收购价格指数
- B.批发价格指数
- C.零售价格指数
- D.外贸进出口价格指数
- E.商品差价指数
- A.贸易汇价
- B.金融汇价
- C.电汇汇价
- D.信汇汇价
- E.票汇汇价
- A.库存现金
- B.银行存款
- C.购买的2个月内到期的债券
- D.购买的6个月内到期的债券
- E.3个月内到期的应收票据
- A.9月1日至同年9月30日
- B.1月31日至次年1月31日
- C.7月1日至同年12月31日
- D.1月1日至同年3月31日
- E.4月1日至同年6月31日
- A.生产成本
- B.流通费用
- C.税金
- D.利润
- E.管理费用
- A.0.81
- B.0.84
- C.1.13
- D.1.88
- A.[(外汇牌价-退税后换汇成本)/退税后换汇成本]×100%
- B.[出口商品净收汇(美元)/出口商品总成本(人民币)]×100%
- C.[(进口销售收入-进口成本)/进口成本]×100%
- D.(出口商品盈亏额/出口总成本)×100%
- A.商品流转额
- B.人均消费额
- C.商品流转量
- D.人均消费量
- A.完全竞争条件下企业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水平直线
- B.完全垄断市场条件下企业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 C.垄断竞争条件下,需求曲线与平均收益曲线重叠,边际收益曲线位于平均收益曲线的左下方
- D.寡头垄断条件下企业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折弯曲线。
- A.统计分组法
- B.综合指标法
- C.统计模型法
- D.统计推断法
- A.8%
- B.10%
- C.12%
- D.16%
- A.金融产品
- B.期货合约
- C.实物商品
- D.外汇
- A.品种单一、规格标准的产成品
- B.品种单一、规格多样的产成品
- C.品种繁多、规格标准的初级成品
- D.品种单一、规格标准的初级成品
- A.外汇担保
- B.进出口结算
- C.咨询服务
- D.外汇放款
- A.周期性通货紧缩
- B.外部影响性通货紧缩
- C.结构性通货紧缩
- D.收入分配性通货紧缩
- A.单方转移
- B.官方储备
- C.错误与遗漏
- D.分配的特别提款权
- A.全部资产减去全部收入后的净额
- B.全部资产减去全部成本后的净额
- C.全部资产减去全部利润后的净额
- D.全部资产减去全部负债后的净额
- A.商品价格和服务价格
- B.服务价格和盈利价格
- C.盈利价格、保本价格、亏损价格
- D.商品价格、生产要素价格、服务价格
- A.分项定率、分项扣除
- B.统一定率、统一扣除、分项征收
- C.统一定率、统一扣除、统一征收
- D.分项定率、分项扣除、分项征收
- A.产品是同质的,无差别的
- B.企业的数目比较多,彼此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这种竞争不是完全竞争,也不是完全独家垄断
- C.产品具有差别性,卖者即是垄断者、竞争者
- D.进入与退出市场比较容易
- A.贴水
- B.升水
- C.顺差
- D.逆差
- A.补偿贸易
- B.证券投资
- C.政府援助贷款
- D.长期出口贷款
- A.再贷款业务
- B.再贴现业务
- C.对政府贷款业务
- D.证券买卖业务
- A.53200
- B.61600
- C.71200
- D.79600
- A.0.81
- B.0.84
- C.1.13
- D.1.88
- A.平均成本
- B.边际成本
- C.平均社会成本
- D.边际社会成本
- A.资产业务
- B.负债业务
- C.中间业务
- D.监督业务
- A.导致企业未来经济利益的流出
- B.预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 C.使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增加经济利益
- D.代表企业所有者的权益
- A.6.7455
- B.6.8894
- C.9.2876
- D.9.6989
- A.国际技术组织协议
- B.国际条约
- C.政府间协议
- D.许可证贸易
- A.全部资产数额
- B.全部流动资产数额
- C.对公司的出资额
- D.持有公司股票的市值
- A.借贷记账法
- B.增减记账法
- C.收付记账法
- D.复式记账法
- A.许可贸易
- B.咨询服务
- C.技术协助
- D.合作生产
- A.1.5625
- B.0.64
- C.0.44
- D.0.36
- A.中国工商银行
- B.中国银行
- C.中国发展银行
- D.华夏银行
- A.资产负债比例管理
- B.资产负债对称管理
- C.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资产负债对称管理
- D.资产负债不对称管理
- A.消费税
- B.车辆购置税
- C.非银行金融企业所得税
- D.契税
- A.自然失业率
- B.城镇失业率
- C.城乡失业率
- D.结构失业率
- A.优先分配剩余资产
- B.优先行使经营决策表决权
- C.优先分配股息
- D.股息率固定
- A.基本统计指标体系
- B.高层设计指标体系
- C.中间层次指标体系
- D.专题统计指标体系
- A.固定税率
- B.累进税率
- C.差别比例税率
- D.浮动比例税率
- A.9600
- B.21600
- C.22400
- D.33500
- A.会计凭证
- B.会计账簿
- C.记账凭证
- D.原始凭证
- A.增值税
- B.社会保障税
- C.资本利得税
- D.城乡维护建设税
- A.两国货币单位含金量之比
- B.两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比较
- C.两国综合国力的强弱之比
- D.两国签订的外汇汇价协议
- A.100%的就业水平
- B.99%以上的就业水平
- C.98%以上的就业水平
- D.达到了某一社会认可的比率
- A.统计工作
- B.统计资料
- C.统计学
- D.统计工作、统计资料和统计学
- A.8.7455
- B.10.4364
- C.9.2876
- D.9.6989
- A.成本的优越性
- B.价格优先性
- C.成本的劣加性
- D.价值的劣加性
- A.优先股票
- B.份额股票
- C.高风险股票
- D.增值股票
- A.生产车间的管理费用
- B.厂部的管理费用
- C.报废固定资产的清理费用
- D.原材料的采购费用
- A.换汇成本
- B.出口总成本
- C.盈亏额
- D.出口退税
- A.环比价格指数
- B.基期价格指数
- C.年距价格指数
- D.定期价格指数
- A.税收
- B.国家投资
- C.扶贫
- D.预算
- A.财政收入
- B.国家需要
- C.社会公共需要
- D.私人需求
- A.1.5625
- B.0.64
- C.0.44
- D.0.36
- A.200
- B.500
- C.1500
- D.12500
- A.66.58%
- B.85.21%
- C.86.61%
- D.95.80%
- A.生产法
- B.收入法
- C.消费法
- D.支出法
- A.外来原始凭证
- B.自制原始凭证
- C.付款凭证
- D.转账凭证
- A.弥补财政赤字
- B.筹集建设资金
- C.调节货币流通
- D.调节国民经济的发展
- A.自动稳定机制
- B.相机抉择机制
- C.自动稳定机制和相机抉择机制
- D.自动稳定机制和收入调节机制
- A.比例相对指标
- B.结构相对指标
- C.强度相对指标
- D.动态相对指标
- A.应当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
- B.可以选择其中一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
- C.可以选择任意两种以上的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
- D.可以选择人民币和其中一种外币共同作为记账本位币
- A.依股东持有股票实际数量的多少递减
- B.依股东持有股票时间的先后递减
- C.依股东持有股票期限的长短递减
- D.是相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