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生产价格总额等于价值总额
- B.全社会的利润总额等于剩余价值总额
- C.生产价格的变动,归根结底取决于商品价值的波动
- D.全社会的价值总额等于剩余价值总额
- E.生产价格总额等于全社会利润总额
- A.对冲平仓
- B.实物交割
- C.现金交割
- D.买入保值
- E.卖出保值
- A.单式预算
- B.复式预算
- C.增量预算
- D.零基预算
- E.差量预算
- A.低成本企业领先的价格领先制
- B.统治型企业领先的价格领先制
- C.晴雨计价格领先制
- D.高价格企业领先制的价格领先制
- E.分散型企业领先的价格领先制
- A.进价金额核算法
- B.约当产量比例法
- C.定额比例法
- D.售价金额核算法
- E.按年初固定数计算在产品成本法
- A.扩大社会总需求
- B.扩大社会总供给
- C.实现充分就业
- D.稳定物价水平
- E.国际收支平衡
- A.季节性失业
- B.摩擦性失业
- C.结构性失业
- D.周期性失业
- E.非常情况失业
- A.保险人
- B.被保险人
- C.投保人
- D.保险经纪人
- E.受益人
- A.2003年10月发行的3年期企业债券
- B.2003年8月向银行借入的5年期贷款
- C.2004年6月向银行借入的2年期贷款
- D.2005年6月向银行借入的1年期贷款
- E.已欠甲公司1年的购货款
- A.期货价格
- B.敲定价格
- C.期权到期时间
- D.期货价格的波动性
- E.期权的权利
- A.简单综合法
- B.简单算术平均法
- C.简单调和平均法
- D.加权算术平均法
- E.移动平均法
- A.合同价格
- B.开标价格
- C.参考价格
- D.交易所价格
- E.外贸统计价格
- A.经营决策表决权优先
- B.剩余资产分配权优先
- C.股息率固定
- D.股息收益大大高于普通股
- E.股息分配优先
- A.吸引外资入境,控制资本输出
- B.采取奖入限出的贸易政策
- C.提高中央银行再贴现率
- D.动用国家黄金外汇储备
- E.实现本国货币升值
- A.凡由纳税人负担,不发生转嫁关系的税称为直接税
- B.财产税属于直接税
- C.所得税属于直接税
- D.消费税属于直接税
- E.增值税属于间接税
- A.汇率是实现国内外市场价格对接或接轨的关键因素
- B.关税是对接国内外市场价格的一个手段
- C.出口退税是国内外市场价格对接的另一个手段
- D.国内外市场价格完全接轨
- E.奖出限入的奖励政策
- A.经营活动引起的现金流量
- B.投资活动引起的现金流量
- C.筹资活动引起的现金流量
- D.不直接影响现金的投资、筹资活动
- E.利润形成活动
- A.增加货币量
- B.减少货币量
- C.增加政府购买
- D.减少政府购买
- E.降低税收
- A.商品的销售价格
- B.产品的性质
- C.推销费用
- D.管理费用
- E.财务费用
- A.描述指标
- B.评价指标
- C.数量指标
- D.质量指标
- E.预警指标
- A.资源配置职能
- B.收入分配职能
- C.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
- D.综合平衡职能
- E.货币发行职能
- A.保险主体
- B.保险客体
- C.内容
- D.保险责任条款
- E.保险事务的善后事宜
- A.规范微观经济主体的活动
- B.为市场机制的有效有序运行提供法律保证
- C.通过立法为其他调控手段的实施提供规范和保证
- D.政府对产品的行政调拨
- E.运用一切有利因素,团结一切力量打击违法犯罪活动,规范市场秩序
- A.承兑业务
- B.信用证业务
- C.票据业务
- D.汇兑业务
- E.证券业务
- A.消费的竞争性
- B.消费的非竞争性
- C.消费的排他性
- D.消费的非排他性
- E.消费的不可分性
- A.9月1日至同年9月30日
- B.1月31日至次年1月31日
- C.7月1日至同年12月31日
- D.1月1日至同年3月31日
- E.4月1日至同年6月31日
- A.生产成本
- B.流通费用
- C.税金
- D.利润
- E.管理费用
- A.收入分配
- B.市场监管
- C.汇率稳定
- D.资源配置
- E.经济稳定和发展
- A.期初余额
- B.本期增加额
- C.本期减少额
- D.期末余额
- E.期末余额方向分析
- A.基本条款
- B.附加条款
- C.特约条款
- D.保证条款
- E.违约责任条款
- A.金融产品
- B.期货合约
- C.实物商品
- D.外汇
- A.短期借款
- B.应付票据
- C.应付债券
- D.应交税金
- A.国际收支状况
- B.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
- C.进出口商品结构和规模
- D.国家外汇储备状况
- A.保险承担
- B.保险理赔
- C.保险展业
- D.防灾防损
- A.营业费用
- B.制造费用
- C.预提费用
- D.待摊费用
- A.商品流转额
- B.人均消费额
- C.商品流转量
- D.人均消费量
- A.导致企业未来经济利益的流出
- B.预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 C.使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增加经济利益
- D.代表企业所有者的权益
- A.导致企业未来经济利益的流出
- B.预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 C.使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增加经济利益
- D.代表企业所有者的权益
- A.在税率固定不变的条件下,导致政府税收收入增加
- B.在税率固定不变的条件下,导致政府税收收入减少
- C.导致持有货币性资产的金额不变,但购买力降低
- D.导致持有货币性负债的金额不变,但在偿还时可获取更多收益
- A.平行于纵轴的曲线
- B.平行于横轴的曲线
- C.反“L”形的曲线
- D.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 A.全部资产减去全部收入后的净额
- B.全部资产减去全部成本后的净额
- C.全部资产减去全部利润后的净额
- D.全部资产减去全部负债后的净额
- A.统收统支体制
- B.统一领导、分级管理
- C.分税制
- D.民主集中制
- A.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
- B.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总指数
- C.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
- D.工农产品生产者价格总指数
- A.印花税
- B.城镇维护建设税
- C.城市房地产税
- D.契税
- A.借方记录的内容
- B.贷方记录的内容
- C.账户记录的内容
- D.账户余额所在的方向
- A.外来原始凭证
- B.自制原始凭证
- C.付款凭证
- D.转账凭证
- A.主营业务利润+投资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 B.主营业务利润-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 C.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 D.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营业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 A.66.58%
- B.85.21%
- C.86.61%
- D.95.80%
- A.0.81
- B.0.84
- C.1.13
- D.1.88
- A.事业单位
- B.国家
- C.企业
- D.财政部门
- A.金融债券
- B.企业债券
- C.国债
- D.地方政府债券
- A.收付记账法
- B.平衡记账法
- C.借贷记账法
- D.增减记账法
- A.议价发行
- B.平价发行
- C.折价发行
- D.溢价发行
- A.期权是一种选择权,期权的买方向卖方支付一定数额的权利金后,就获得了在一定时间内以一定的价格出售或购买一定数量的标的物的权利
- B.期权的买方拥有执行期权的权利,同时也有执行的义务
- C.按执行时间的不同,期权主要分为欧式期权和美式期权
- D.看涨期权是指,期权的买方享有在规定的有效期限内按某一具体的协定价格买进某一特定数量相关商品期货合约的权利,但不同时负有必须买进的义务
- A.生产车间的管理费用
- B.厂部的管理费用
- C.报废固定资产的清理费用
- D.原材料的采购费用
- A.价格统计分析,是通过对价格指数变动的研究,分析价格变动程度和趋势及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程度,以进一步说明价格变动的规律性及其合理状况
- B.价格涨跌率是市场价格上升或下降的幅度,通过涨跌率分析可以了解市场价格水平的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
- C.涨跌率=100%-价格指数
- D.价格变动商品范围的分析能从广度上表明价格变动的普遍程度。
- A.辅助性
- B.决定性
- C.基础性
- D.先导性
- A.会计凭证
- B.会计账簿
- C.记账凭证
- D.原始凭证
- A.200
- B.500
- C.1500
- D.12500
- A.装运港货舱门
- B.装运港码头
- C.运输船船舷
- D.目的港货舱
- A.职工的性别
- B.工种
- C.产品的等级
- D.职工的年龄
- A.国家财政收支计划通过一个统一的计划表来反映
- B.国家财政收支计划通过两个以上表格来反映
- C.能够明确地反映收支的结构性
- D.能够反映经济建设工程效益的具体情况
- A.议价发行
- B.平价发行
- C.折价发行
- D.溢价发行
- A.贴水
- B.升水
- C.顺差
- D.逆差
- A.收益性
- B.风险性
- C.流动性
- D.永久性
- A.财产保险
- B.信用保险
- C.人身保险
- D.履约保证保险
- A.总理事会
- B.秘书处
- C.部长会议
- D.知识产权理事会
- A.私营经济需要
- B.社会公共需要
- C.国有经济需要
- D.涉外经济需要
- A.两国货币单位含金量之比
- B.两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比较
- C.两国综合国力的强弱之比
- D.两国签订的外汇汇价协议
- A.自动稳定机制
- B.相机抉择机制
- C.自动稳定机制和相机抉择机制
- D.自动稳定机制和收入调节机制
- A.产品是同质的,无差别的
- B.企业的数目比较多,彼此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这种竞争不是完全竞争,也不是完全独家垄断
- C.产品具有差别性,卖者即是垄断者、竞争者
- D.进入与退出市场比较容易
- A.定基发展速度
- B.年距发展速度
- C.平均发展速度
- D.平均增长速度
- A.周期性失业
- B.结构性失业
- C.摩擦性失业
- D.季节性失业
- A.依股东持有股票实际数量的多少递减
- B.依股东持有股票时间的先后递减
- C.依股东持有股票期限的长短递减
- D.是相等的
- A.外汇期货
- B.股票期货
- C.股票指数期货
- D.债券期货
- A.营业费用
- B.制造费用
- C.预提费用
- D.待摊费用
- A.海关管理贸易的行为
- B.政府管理贸易的行为
- C.企业实行自律管理的行为
- D.国际贸易组织
- A.企业行政管理费
- B.原材料
- C.燃料和动力费
- D.计件工资支出
- A.自然失业率
- B.城镇失业率
- C.城乡失业率
- D.结构失业率
- A.应当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
- B.可以选择其中一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
- C.可以选择任意两种以上的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
- D.可以选择人民币和其中一种外币共同作为记账本位币
- A.50%左右
- B.30%左右
- C.70%左右
- D.80%左右
- A.统计分组法
- B.综合指标法
- C.统计模型法
- D.统计推断法
- A.周期性通货紧缩
- B.外部影响性通货紧缩
- C.结构性通货紧缩
- D.收入分配性通货紧缩
- A.9600
- B.21600
- C.22400
- D.33500
- A.从价税
- B.从量税
- C.价内税
- D.价外税
- A.社会生产力
- B.经济全球化
- C.科学技术水平
- D.综合国力
- A.营利性
- B.非营利性
- C.法治性
- D.效益性
- A.32000
- B.30000
- C.8400
- D.6000
- A.商品价格和服务价格
- B.服务价格和盈利价格
- C.盈利价格、保本价格、亏损价格
- D.商品价格、生产要素价格、服务价格
- A.差额法
- B.比重法
- C.简单法
- D.加权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