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促进经济增长
- B.保持货币均衡供给
- C.增加财政收入
- D.价格稳定
- E.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 A.生产经营者都是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
- B.健全的市场体系
- C.所有的经营者和消费者都按竞争规则办事
- D.市场存在均衡状态
- E.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
- A.单式预算
- B.复式预算
- C.增量预算
- D.零基预算
- E.差量预算
- A.低成本企业领先的价格领先制
- B.统治型企业领先的价格领先制
- C.晴雨计价格领先制
- D.高价格企业领先制的价格领先制
- E.分散型企业领先的价格领先制
- A.负责租船订舱,支付运费
- B.负责办理货物出口手续并支付货物出口税
- C.负责货物装上船以前的一切费用
- D.负担货物到达目的港后的卸货费用
- E.负担货物进口税
- A.简单综合法
- B.简单算术平均法
- C.简单调和平均法
- D.加权算术平均法
- E.移动平均法
- A.会员制度
- B.期货保证金制度
- C.涨跌停板制度
- D.逐日盯市制度
- E.不限仓制度
- A.资源配置职能
- B.收入分配职能
- C.经济稳定和发展职能
- D.综合平衡职能
- E.货币发行职能
- A.偿债能力分析
- B.营运能力分析
- C.盈利能力分析
- D.存货能力分析
- E.应收账款周转率分析
- A.升水
- B.溢价
- C.贴水
- D.缩水
- E.平价
- A.广播电影电视业
- B.仓储及邮电通讯
- C.社会福利业
- D.科学研究业
- E.卫生、体育以及文化艺术
- A.资产的增加
- B.负债的增加
- C.资产的减少
- D.负债的减少
- E.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 A.中央与地方支出责任的划分
- B.中央与地方的收入划分
- C.中央与地方之间的转移支付
- D.中央对地方的补助
- E.地方对中央的上解支出
- A.凡由纳税人负担,不发生转嫁关系的税称为直接税
- B.财产税属于直接税
- C.所得税属于直接税
- D.消费税属于直接税
- E.增值税属于间接税
- A.公共物品
- B.外部性
- C.垄断
- D.信息不对称
- E.有效需求不足
- A.提高中央银行再贴现率
- B.设立外汇平准基金
- C.采取奖入限出的进出口政策
- D.使本国货币适度贬值
- E.放宽对外外汇管制
- A.中介服务收费
- B.公用事业收费
- C.公益服务收费
- D.专业服务性收费
- E.其他经营性服务收费
- A.信用风险
- B.利率风险
- C.市场风险
- D.非正常情况风险
- E.破产风险
- A.生产成本
- B.流通费用
- C.税金
- D.利润
- E.管理费用
- A.贸易收支
- B.服务贸易收支
- C.单方转移
- D.双方转移
- E.错误与遗漏
- A.进价金额核算法
- B.约当产量比例法
- C.定额比例法
- D.售价金额核算法
- E.按年初固定数计算在产品成本法
- A.承兑业务
- B.信用证业务
- C.票据业务
- D.汇兑业务
- E.证券业务
- A.商品自身价格,一般来说,一种商品的价格越高,该商品的需求量越小
- B.消费者偏好,消费者的偏好与商品需求量之间成同方向变动
- C.消费者收入,对大多数商品来说,当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提高时,就会增加商品的需求量
- D.替代品的价格。一般来说,在相互替代的商品之间,某一种商品价格提高,消费者就会把需求转向可以替代的商品上,从而使替代品的需求增加,被替代品的需求减少,反之亦然
- E.互补品的价格。在互补商品之间,其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需求量降低,会引起另一种商品的需求上升
- A.收购价格指数
- B.批发价格指数
- C.零售价格指数
- D.外贸进出口价格指数
- E.商品差价指数
- A.资产类账户的借方记录增加额,贷方记录资产的减少额
- B.负债及所有者权益账户的贷方记录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增加额,借方记录其减少额
- C.费用成本类账户的结构与资产类账户的结构基本相同
- D.借字表示:资产的增加,费用成本的减少,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减少,收益的增加
- E.贷字表示:资产的减少,费用成本的转销,负债及所有者权益的增加,收益的减少
- A.贸易汇价
- B.金融汇价
- C.电汇汇价
- D.信汇汇价
- E.票汇汇价
- A.基金管理公司
- B.商业银行
- C.农村信用社
- D.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 E.信托投资公司
- A.需求富有弹性,︱ED︱>1,也就是说,当需求变动的百分比大于价格变动的百分比
- B.需求单一弹性,︱ED︱=1,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数等于价格变动的百分数
- C.需求缺乏弹性,0<︱ED︱<1,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数小于价格变动的百分数
- D.需求完全弹性,即︱ED︱=∞,需求曲线为水平线,需求量变动对于价格变动的反应非常灵敏
- E.需求无弹性,︱ED︱=0,需求曲线是一条水平线
- A.固定利率债券
- B.浮动利率债券
- C.附息债券
- D.信托债券
- E.贴现债券
- A.生产工时比例法
- B.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
- C.机器工时比例法
- D.按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
- E.按产品数量比例分配法
- A.发货票
- B.工资汇总表
- C.收料单
- D.付款凭证
- A.导致企业未来经济利益的流出
- B.预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 C.使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增加经济利益
- D.代表企业所有者的权益
- A.商品流转额
- B.人均消费额
- C.商品流转量
- D.人均消费量
- A.内在价值
- B.清算价值
- C.账面价值
- D.票面价值
- A.降低中央银行再贴现率
- B.采取奖出限入的国际贸易政策
- C.动用国家外汇储备
- D.本国货币贬值
- A.8%
- B.10%
- C.12%
- D.16%
- A.外汇期货
- B.股票期货
- C.股票指数期货
- D.债券期货
- A.优先股票
- B.份额股票
- C.高风险股票
- D.增值股票
- A.单式预算
- B.复式预算
- C.零基预算
- D.增量预算
- A.营利性
- B.非营利性
- C.法治性
- D.效益性
- A.财政收入的多少
- B.财政支出的多少
- C.政权机关的设置
- D.政府的职能范围
- A.会计凭证
- B.会计账簿
- C.记账凭证
- D.原始凭证
- A.货币发行
- B.吸收金融机构存款
- C.经理国库
- D.证券买卖
- A.9600
- B.21600
- C.22400
- D.33500
- A.应当以人民币作为记账本位币
- B.可以选择其中一种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
- C.可以选择任意两种以上的外币作为记账本位币
- D.可以选择人民币和其中一种外币共同作为记账本位币
- A.53200
- B.61600
- C.71200
- D.79600
- A.危机阶段
- B.复苏阶段
- C.萧条阶段
- D.滞胀阶段
- A.32000
- B.30000
- C.8400
- D.6000
- A.外汇担保
- B.进出口结算
- C.咨询服务
- D.外汇放款
- A.金融债券
- B.企业债券
- C.国债
- D.地方政府债券
- A.比例相对指标
- B.结构相对指标
- C.强度相对指标
- D.动态相对指标
- A.记名股票
- B.不记名股票
- C.有票面金额股票
- D.无票面金额股票
- A.导致企业未来经济利益的流出
- B.预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 C.使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增加经济利益
- D.代表企业所有者的权益
- A.产品是同质的,无差别的
- B.企业的数目比较多,彼此之间存在着激烈的竞争,这种竞争不是完全竞争,也不是完全独家垄断
- C.产品具有差别性,卖者即是垄断者、竞争者
- D.进入与退出市场比较容易
- A.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实际完成数/计划完成数)×100%
- B.结构相对指标=(总体部分数值/总体全部数值)×100%
- C.比例相对指标=(总体中某一部分数值/总体全部数值)×100%
- D.强度相对指标=(某条件下的某一类指标数值/另一条件下的同类指标数值)×100%
- A.0.81
- B.0.84
- C.1.13
- D.1.88
- A.营业费用
- B.制造费用
- C.预提费用
- D.待摊费用
- A.寡头垄断是指少数几家巨型企业控制一个行业的供给的市场结构
- B.寡头垄断条件下企业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折弯曲线
- C.寡头市场上产量和价格决策的解是不确定的,尚未形成一套令人信服的均衡理论
- D.当寡头垄断企业降价时,面临的是一条缺乏弹性的曲线,总收益会增加
- A.中国工商银行
- B.中国银行
- C.中国发展银行
- D.华夏银行
- A.1.5625
- B.0.64
- C.0.44
- D.0.36
- A.资产负债比例管理
- B.资产负债对称管理
- C.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资产负债对称管理
- D.资产负债不对称管理
- A.整群抽样
- B.类型抽样
- C.机械抽样
- D.随机抽样
- A.直接标价法
- B.交叉标价法
- C.基础标价法
- D.间接标价法
- A.国际贸易首先碰到的是各个国家的语言和风俗习惯的不同,为了使国际交换顺利进行,必须采用一些共同语言,了解贸易对手国的风俗习惯
- B.各国对进出口的管理、外汇管制宽严、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措施必须相同
- C.国际贸易比国内贸易困难大
- D.国际贸易的复杂性是由国际交换的特点决定的
- A.1700
- B.1300
- C.1000
- D.600
- A.法治化
- B.弥补市场失灵
- C.为市场提供一视同仁服务
- D.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作为其出发点和落脚点
- A.自然失业率
- B.城镇失业率
- C.城乡失业率
- D.结构失业率
- A.偿还外债本息与当年贸易和非贸易外汇收入(国际收支口径)之比
- B.外债余额与国民生产总值之比
- C.外债余额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
- D.外债余额与当年贸易和非贸易外汇收入(国际收支口径)之比
- A.生产车间的管理费用
- B.厂部的管理费用
- C.报废固定资产的清理费用
- D.原材料的采购费用
- A.消费的竞争性
- B.消费的非竞争性
- C.消费的排他性
- D.消费的可分性
- A.6.7455
- B.6.8894
- C.9.2876
- D.9.6989
- A.基本统计指标体系
- B.高层设计指标体系
- C.中间层次指标体系
- D.专题统计指标体系
- A.财政部门
- B.国家
- C.社会
- D.机关
- A.单方转移
- B.官方储备
- C.错误与遗漏
- D.分配的特别提款权
- A.价格统计分析,是通过对价格指数变动的研究,分析价格变动程度和趋势及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程度,以进一步说明价格变动的规律性及其合理状况
- B.价格涨跌率是市场价格上升或下降的幅度,通过涨跌率分析可以了解市场价格水平的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
- C.涨跌率=100%-价格指数
- D.价格变动商品范围的分析能从广度上表明价格变动的普遍程度。
- A.自动稳定机制
- B.相机抉择机制
- C.自动稳定机制和相机抉择机制
- D.自动稳定机制和收入调节机制
- A.部门平均利润
- B.行业最低利润
- C.社会平均利润
- D.企业目标利润
- A.风险性
- B.流动性
- C.永久性
- D.收益性
- A.复合型中央银行制度
- B.单一型中央银行制度
- C.准中央银行制度
- D.跨国型中央银行制度
- A.会计主体
- B.持续经营
- C.会计分期
- D.货币计量
- A.周期性失业
- B.结构性失业
- C.摩擦性失业
- D.季节性失业
- A.内在价值
- B.清算价值
- C.账面价值
- D.票面价值
- A.固定税率
- B.累进税率
- C.差别比例税率
- D.浮动比例税率
- A.完全竞争条件下企业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水平直线
- B.完全垄断市场条件下企业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
- C.垄断竞争条件下,需求曲线与平均收益曲线重叠,边际收益曲线位于平均收益曲线的左下方
- D.寡头垄断条件下企业的需求曲线是一条折弯曲线。
- A.1
- B.-1
- C.1.2
- D.-1.2
- A.托管人
- B.抵押人
- C.抵押权人
- D.保证人
- A.全部资产减去全部收入后的净额
- B.全部资产减去全部成本后的净额
- C.全部资产减去全部利润后的净额
- D.全部资产减去全部负债后的净额
- A.不管供给价格弹性富有或缺乏,其总收益与价格的变动总是同方向运动
- B.时间因素是影响供给价格弹性大小的首要因素
- C.一般来说,生产商品的技术装备越简单,形成新的生产能力所需的时间就越短,对价格变动信号做出反应就越快,因而供给价格弹性就越大,反之亦然
- D.因扩大生产所引起的成本增量大于价格变动的增量,生产者就不愿扩大再生产,增加供给,因而供给价格弹性就大,反之亦然
- A.逐步提高职工生活水平
- B.公共基础设施投资
- C.增加国家物资储备
- D.非生产性基本建设投资的最低需要
- A.比例相对指标
- B.结构相对指标
- C.强度相对指标
- D.动态相对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