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对会员国生产性建设项目提供长期贷款
- B.对会员国改善国际收支不平衡提供资金支持
- C.促进国际贸易的长期平衡发展
- D.协助解决国际金融摩擦
- E.协助欠发达国家发展生产、开发资源
- A.经营活动引起的现金流量
- B.投资活动引起的现金流量
- C.筹资活动引起的现金流量
- D.不直接影响现金的投资、筹资活动
- E.利润形成活动
- A.固定利率债券
- B.浮动利率债券
- C.附息债券
- D.信托债券
- E.贴现债券
- A.会员制度
- B.期货保证金制度
- C.涨跌停板制度
- D.逐日盯市制度
- E.不限仓制度
- A.公共物品
- B.外部性
- C.垄断
- D.信息不对称
- E.有效需求不足
- A.低成本企业领先的价格领先制
- B.统治型企业领先的价格领先制
- C.晴雨计价格领先制
- D.高价格企业领先制的价格领先制
- E.分散型企业领先的价格领先制
- A..调节财政收入的结构
- B..调节财政支出的结构
- C..调节国民收入的使用结构
- D..调节国民经济得产业结构
- E..调节社会资金供求
- A.利润形成不同
- B.生产条件即资本的技术构成不同
- C.体现的经济关系不同
- D.价值构成内容不同
- E.价格不同
- A.对低价倾销出口商品的限制
- B.对成员国国内最低限价的限制
- C.要求各成员国建立一个公平、统一、不偏不倚的海关估价制度
- D.对国内规费及费用的国民待遇的规定
- E.对增加出口补贴的限制及对价格管理方面的限制和我国对价格管理其他义务的承诺
- A.筹集资金
- B.套期保值
- C.保值增值
- D.分散风险
- E.优化资源配置
- A.风险性
- B.流动性
- C.永久性
- D.收益性
- A.短期借款
- B.应付票据
- C.应付债券
- D.应交税金
- A.不管供给价格弹性富有或缺乏,其总收益与价格的变动总是同方向运动
- B.时间因素是影响供给价格弹性大小的首要因素
- C.一般来说,生产商品的技术装备越简单,形成新的生产能力所需的时间就越短,对价格变动信号做出反应就越快,因而供给价格弹性就越大,反之亦然
- D.因扩大生产所引起的成本增量大于价格变动的增量,生产者就不愿扩大再生产,增加供给,因而供给价格弹性就大,反之亦然
- A.补偿贸易
- B.证券投资
- C.政府援助贷款
- D.长期出口贷款
- A.1700
- B.1300
- C.1000
- D.600
- A.9600
- B.21600
- C.22400
- D.33500
- A.国际收支状况
- B.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
- C.进出口商品结构和规模
- D.国家外汇储备状况
- 18
-
关税的税率采用( )。
- A.固定税率
- B.累进税率
- C.差别比例税率
- D.浮动比例税率
- A.买入保值
- B.卖出保值
- C.对冲平仓
- D.交割平仓
- A.自然失业率
- B.城镇失业率
- C.城乡失业率
- D.结构失业率
- A.依股东持有股票实际数量的多少递减
- B.依股东持有股票时间的先后递减
- C.依股东持有股票期限的长短递减
- D.是相等的
- A.财政平衡政策
- B.财政结余政策
- C.财政赤字政策
- D.略有结余政策
- A.导致企业未来经济利益的流出
- B.预期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 C.使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增加经济利益
- D.代表企业所有者的权益
- A.商品流转额
- B.人均消费额
- C.商品流转量
- D.人均消费量
- A.借方记录的内容
- B.贷方记录的内容
- C.账户记录的内容
- D.账户余额所在的方向
- A.53200
- B.61600
- C.71200
- D.79600
- A.总供给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向全社会提供的可供国内最终使用的商品和服务的总量
- B.总需求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的时期内,各个经济主体用于购买国内市场上的最终产品和服务的货币支付能力的总量
- C.所谓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是指两者绝对相等
- D.经济学中的平衡是一种相对的平衡或大致的平衡,而不是指总供给与总需求的绝对的相等
- A.借贷记账法
- B.增减记账法
- C.收付记账法
- D.复式记账法
- A.营业利润为营业收入减去营业成本和期间费用,再减去各种流转税及其附加费后的余额
- B.投资净收益为企业对外投资收益减去投资损失后的余额
- C.营业外收支净额是指与企业生产经营没有直接关系的各种营业外收入减去营业外支出后的余额
- D.短期投资属于非流动资产
- A.周期性通货紧缩
- B.外部影响性通货紧缩
- C.结构性通货紧缩
- D.收入分配性通货紧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