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收款凭证
- B.付款凭证
- C.转账凭证
- D.收付凭证
- E.税收凭证
- A.纯随机抽样
- B.机械抽样
- C.类型抽样
- D.整群抽样
- E.典型抽样
- A.公共物品
- B.外部性
- C.垄断
- D.信息不对称
- E.有效需求不足
- A.信用风险
- B.利率风险
- C.市场风险
- D.非正常情况风险
- E.破产风险
- A.商品自身价格,一般来说,一种商品的价格越高,该商品的需求量越小
- B.消费者偏好,消费者的偏好与商品需求量之间成同方向变动
- C.消费者收入,对大多数商品来说,当消费者的收入水平提高时,就会增加商品的需求量
- D.替代品的价格。一般来说,在相互替代的商品之间,某一种商品价格提高,消费者就会把需求转向可以替代的商品上,从而使替代品的需求增加,被替代品的需求减少,反之亦然
- E.互补品的价格。在互补商品之间,其中一种商品价格上升,需求量降低,会引起另一种商品的需求上升
- A.经济核算
- B.信息提供
- C.资源分配
- D.咨询
- E.监督
- A.货币发行
- B.黄金与外汇储备
- C.吸收存款
- D.经理国库
- E.公开市场业务
- A.自发地调节生产与流通
- B.自发地刺激商品生产者改进生产技术和提高劳动生产率
- C.造成贫富两级的分化
- D.更合理地促进生产资源的优化配置
- E.节约社会资源、增加社会财富
- A.资产负债比例管理
- B.资产负债对称管理
- C.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和资产负债对称管理
- D.资产负债不对称管理
- 10
-
会计要素包括( )。
- A.资产
- B.负债
- C.所有制权益
- D.收入
- E.支出
- A.收入的转销
- B.负债的增加
- C.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 D.费用的增加
- E.资产的增加
- A.季节性失业
- B.摩擦性失业
- C.结构性失业
- D.周期性失业
- A.基本统计指标体系
- B.高层设计指标体系
- C.中间层次指标体系
- D.专题统计指标体系
- A.辅助性
- B.决定性
- C.基础性
- D.先导性
- 15
-
GNP代表的是( )。
- A.国内生产总值
- B.国民生产总值
- C.社会生产总值
- D.国民生产净值
- A.8%
- B.10%
- C.12%
- D.16%
- A.复合型中央银行制度
- B.单一型中央银行制度
- C.准中央银行制度
- D.跨国型中央银行制度
- A.再贷款业务
- B.再贴现业务
- C.对政府贷款业务
- D.证券买卖业务
- A.国际技术组织协议
- B.国际条约
- C.政府间协议
- D.许可证贸易
- 20
-
企业的净资产是指()。
- A.全部资产减去全部收入后的净额
- B.全部资产减去全部成本后的净额
- C.全部资产减去全部利润后的净额
- D.全部资产减去全部负债后的净额
- A.所有者权益减少
- B.资产增加
- C.资产减少
- D.收入减少
- A.生产车间的管理费用
- B.厂部的管理费用
- C.报废固定资产的清理费用
- D.原材料的采购费用
- 23
-
我国的外汇银行是( )。
- A.中国工商银行
- B.中国银行
- C.中国发展银行
- D.华夏银行
- A.外来原始凭证
- B.自制原始凭证
- C.付款凭证
- D.转账凭证
- A.托管人
- B.抵押人
- C.抵押权人
- D.保证人
- A.降低中央银行再贴现率
- B.采取奖出限入的国际贸易政策
- C.动用国家外汇储备
- D.本国货币贬值
- A.环比价格指数
- B.基期价格指数
- C.年距价格指数
- D.定价价格指数
- A.53200
- B.61600
- C.71200
- D.79600
- A.危机阶段
- B.复苏阶段
- C.萧条阶段
- D.滞胀阶段
- A.货币发行
- B.吸收金融机构存款
- C.经理国库
- D.证券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