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乙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
- B.乙构成窝藏毒品罪
- C.甲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
- D.甲构成窝藏毒品罪
- A.乡政府作为复议机关
- B.县政府作为复议机关
- C.县政府土地管理局作为复议机关
- D.县政府法制局作为复议机关
- A.犯罪嫌疑人甲,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
- B.犯罪嫌疑人乙,为犯罪准备工具、制造条件
- C.犯罪嫌疑人丙已死亡
- D.犯罪嫌疑人丁某聋哑人
- A.必须以书面形式提出
- B.必须通过原审人民法院提出
- C.必须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
- D.上级人民检察院可以向同级人民法院撤回下级人民检察院的抗诉
- A.张某作为证人不属于回避制度适用的范围,故张某不应回避
- B.张某作为共同犯罪人之一,如不出庭作证,案件就无法查明,故张某不应回避
- C.张审判长的弟弟与整个案件有利害关系,故其应当回避
- D.张审判长是本刑事诉讼中当事人张某的近亲属,故其应当回避
- A.复议申请人可以依法提起行政诉讼
- B.复议申请人可以申请上级行政机关责令其受理
- C.复议申请人可以申请上级行政机关直接受理而由上级行政机关直接受理
- D.上级行政机关不可以直接受理
- A.连续犯
- B.牵连犯
- C.吸收犯
- D.惯犯
- A.想象竞合犯
- B.结果加重犯
- C.继续犯
- D.连续犯
- A.应当听取辩护人的意见
- B.应当听取未成年被害人的意见
- C.应当听取未成年被害人的法定代理人的意见
- D.在押的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有认罪、悔罪表现的,检察人员可以安排其与法定代理人、近亲属等会见、通话
- A.结果加重犯
- B.继续犯
- C.连续犯
- D.吸收犯
- A.患有严重疾病
- B.是正在怀孕的妇女
- C.是未成年人
- D.是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
- A.甲对乙说:我儿子如果考上重点大学,我一定请你喝酒
- B.潘某在寻物启事中称,愿向送还失物者付酬金500元
- C.孙某临终前在日记中写道:若离人世。愿将个人藏书赠与好友汪某
- D.何某向一台自动售货机投币购买饮料
- A.吸收犯的数行为必须存在吸收关系,即前行为是后行为所经的发展阶段,后行为是前行为的当然结果。
- B.吸收犯必须是数个独立的行为符合数个犯罪构成的行为
- C.入室抢劫罪的非法侵入住宅与抢劫行为存在吸收关系
- D.使用破坏的手段盗窃数额较大财物,又毁坏大量财物的,属于吸收犯
- A.刑法理论一般认为对牵连犯一般不实行数罪并罚,而是择一重罪处罚或者择一重罪从重处罚的
- B.对于牵连犯都是择一重罪处罚
- C.刑法分则也有规定对牵连犯不实行数罪并罚,而是择一重罪处罚或者择一重罪从重处罚的
- D.分则条文也有对牵连犯规定了独立的法定刑的
- A.司法历来以解决社会冲突为己任,与社会冲突相伴相随。从古至今,司法一直为一种独立的解纷形态和制度
- B.司法和司法权曾是反对专制、对抗王权的一道屏障,负责监督政府、保护人民,同时也能有效地保护法官
- C.晋刘颂上疏惠帝,论及司法制度时说:“君臣之分,各有所司。法欲人奉,故令主者守之;理有穷,故使大臣释滞;事有时立,故人主权断”
- D.美国法学家亨利·米斯认为,“在法官做出判断的瞬间被别的观点或者被任何形式的外部权势或压力所控制和影响,法官就不复存在,法官必须摆脱不受任何的控制和影响,否则便不再是法官了”
- A. 因属于不负刑事责任的人被羁押,所以邓某提出的国家赔偿请求不能成立
- B. 邓某的国家赔偿请求成立,赔偿义务机关是B 县法院和B 县检察院
- C. 邓某的国家赔偿请求成立,赔偿义务机关是B 县法院
- D. 邓某的国家赔偿请求成立,其可以依据生效的再审判决直接提出国家赔偿请求
- A.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执行死刑
- B.报请当地高级人民法院核准执行死刑
- C.以无期徒刑和伤害罪判处的刑罚数罪并罚
- D.撤回减刑材料,延长考验期限
- A.有悔罪表现
- B.没有故意犯罪
- C.有悔改并有立功表现
- D.有立功表现
- A.判决确定
- B.判决执行
- C.死刑缓期执行期满
- D.判决公布
- A.15日
- B.1个月
- C.2个月
- D.3个月
- 21
-
管制的执行机关是( )。
- A.监狱
- B.检察机关
- C.基层单位
- D.公安机关
- 22
-
管制的期限一般是( )。
- A.3个月以上2年以下
- B.15日以上6个月以下
- C.2个月以上3年以下
- D.3年以上15年以下
- A.罚金
- B.管制
- C.拘役
- D.有期徒刑
- A.剥夺政治权利
- B.拘役
- C.管制
- D.有期徒刑
- A.甲某贩卖毒品1000克被当场查获,对其1000克毒品予以没收
- B.甲某是用自己的渔船组织偷越国(边)境,被法院予以没收
- C.甲某犯组织领导黑社会性质组织罪非法利益400万元,法院予以没收
- D.甲某犯贪污罪,法院没收属于其个人所有的全部财产
- A.1989年7月1日至1992年6月30日
- B.1999年7月1日至2002年6月30日
- C.1989年7月1日至1999年6月30日
- D.1989年7月1日至2002年6月30日
- A.牵连犯
- B.吸收犯
- C.想象意合犯
- D.异种数罪
- A.牵连犯
- B.结合犯
- C.连续犯
- D.继续犯
- A.继续犯
- B.吸收犯
- C.牵连犯
- D.连续犯
- A.想象竞合犯
- B.实质数罪
- C.牵连犯
- D.吸收犯
- A.想象竞合犯
- B.数罪
- C.牵连犯
- D.吸收犯
- A.想象竞合犯
- B.连续犯
- C.吸收犯
- D.结合犯
- A.破坏交通设备罪
- B.破坏通讯设备罪
- C.盗窃罪
- D.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 A. 用于伪造、变造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的设备、工具
- B. 伪造、变造的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
- C. 张某关于实施伪造、变造行为的供述
- D. 判别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真伪的鉴定结论
- A. 抢劫罪和绑架罪并罚
- B. 以故意杀人罪、盗窃罪和绑架罪并罚
- C. 以抢劫罪和敲诈勒索罪并罚
- D. 以故意杀人罪、侵占罪和敲诈勒索罪并罚
- A.不构成犯罪
- B.属于连续犯构成贪污罪
- C.属于继续犯构成贪污罪
- D.属于牵连犯构成贪污罪
- A.按牵连犯处断
- B.进行数罪并罚
- C.将故意杀人、致人重伤作为劫持航空器罪的加重情节
- D.按想象竞合犯处断
- A. 最高法院复核死刑案件,可以不讯问被告人
- B. 最高法院复核死刑案件,应当听取辩护律师的意见
- C. 在复核死刑案件过程中,最高检察院应当向最高法院提出意见
- D. 最高法院应当将死刑复核结果通报最高检察院
- A.结果加重犯
- B.结合犯
- C.吸收犯
- D.想象竞合犯
- A.检察监督原则
- B.诚实信用原则
- C.当事人诉讼权利平等原则
- D.同等原则和对等原则
- A. 某区人民政府必须在受理李某和张某的申请之日起20日内作出批准与否的决定
- B. 某区人民政府按照张某和李某申请的先后顺序作出批准决定是不合法的
- C. 李某有权对某区人民政府批准张某申请的行为提起行政诉讼
- D. 甲幼儿园有权对某区人民政府批准再建幼儿园的决定提起行政诉讼
- A.清末修律在法典编纂形式上改变了传统的“诸法合体”形式,明确了实体法之间、实体法与程序法之间的差别
- B.清末修律使延续了几千年的中华法系开始解体,同时也为中国法律的近代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 C.在司法机关改革方面,清末将大理寺改为大理院,作为全国最高审判机关;改刑部为法部,掌管全国检察和司法行政事务,实行审检分立
- D.清末初步规定了法官及检察官考试任用制度
- A.《法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成文法典
- B.《北魏律》在中国古代法律史上起着承先启后的作用
- C.《宋刑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刊印颁行的仅含刑事内容的法典
- D.《大明会典》以《元典章》为渊源,为《大清会典》所承继
- A.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
- B.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
- C.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
- D.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
- A. 甲男(25岁)明知孙某(女)只有13岁而追求她,在征得孙某同意后,与其发生性行为。甲的行为没有造成危害后果
- B. 警察乙丢失枪支后未及时报告,清洁工王某捡拾该枪支后立即上交。乙的行为没有造成严重后果
- C. 丙诱骗5岁的孤儿离开福利院后,将其作为养子,使之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丙的行为造成了危害后果
- D. 丁恶意透支3万元,但经发卡银行催收后立即归还。丁的行为没有造成危害后果
- A. 潘某可以撤回撤诉申请,请求法院恢复诉讼,继续审理该案
- B. 潘某可以对法院所作的准予撤诉裁定提出上诉
- C. 潘某可以申请再审,请求法院撤销准予撤诉的裁定
- D. 潘某可以对卫生局新的处罚决定提起诉讼
- A.自治权由民族自治地方的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行使
- B.自治州人民政府可以制定政府规章对国务院部门规章的规定进行变通
- C.自治条例可以依照当地民族的特点对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进行变通
- D.自治县制定的单行条例须报省级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并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
- A.选民登记按选区进行,每次选举前选民资格都要进行重新登记
- B.选民名单应在选举日的十五日以前公布
- C.对于公布的选民名单有不同意见的,可以向选举委员会申诉或者直接向法院起诉
- D.法院对于选民名单意见的起诉应在选举日以前作出判决
- A. 甲误将淫秽光盘当作普通光盘走私入境。虽不构成走私淫秽物品罪,但如按照普通光盘计算,其偷逃应缴税额较大时,应认定为走私普通货物、物品罪
- B. 乙走私大量弹头、弹壳。由于弹头、弹壳不等于弹药,故乙不成立走私弹药罪
- C. 丙走私枪支入境后非法出卖。此情形属于吸收犯,按重罪吸收轻罪的原则论处
- D. 丁走私武器时以暴力抗拒缉私。此情形属于牵连犯,从一重罪论处
- A. 我确实参加了抢劫银行
- B. 李某逼我去抢的
- C. 李某策划了整个抢劫,抢的钱他拿走了一大半
- D. 李某在这次抢劫前还杀了赵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