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司法考试试题及答案(卷一)预测练习题二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 3
-
依据《商业银行法》的规定,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有哪些?
- A.商业银行的工作人员不得在任何组织中兼职
- B.商业银行的高级管理人员及信贷业务人员不能从本银行取得贷款
- C.商业银行合并分立解散需要报经中国人民银行的批准
- D.因经济犯罪被判处刑罚,刑满释放未逾5年的,不能担任商业银行的高级管理人员
- 5
-
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下列行为中哪些不属于不正当竞争行为?
- A.某单位工会过节为职工搞福利发给职工购物券,限定职工只能到某商店购物
- B.某微波炉生产厂家为了促销大减价。经查,减价后的价格仍在其生产成本之上
- C.某商场伪造用户投诉新闻散布另一商场经销的甲品牌的空调质量不及自己经销的乙品牌的空调
- D.某商业街因扩宽马路,需要拆迁的商家纷纷以低于成本的价格抛售商品,直接影响了马路对面不需拆迁的商家的经营
- 7
-
下面对罗马婚姻家庭法理解正确的有:
- A.实行一夫一妻的家长制家庭制度
- B.古罗马所称的家或家族包括家父、妻、子女,但是,奴隶不包括在内
- C.家的特点是以家父权为基础
- D.在帝国后期,民间婚姻主要以“无夫权婚姻”为主
- 11
-
下列选项中关于2004年宪法修正案的内容说法正确的是:
- A.规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
- B.在宪法序言关于与爱国统一战线组成结构的表述中增加“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 C.增加关于国歌的规定
- D.明确我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增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指导思想
- 13
-
下面关于法的普遍性的说法错误的有:
- A.在阶级社会中,法仅规范被统治阶级的行为
- B.在法的精神实质上,法的普遍性与法的公正性是一致的,而非矛盾的
- C.法的普遍性表现为法调整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各种社会关系
- D.法在一国国家权力管辖的范围之外也有法律效力,这充分体现了法的普遍性
- 14
-
下列选项中哪些表现了宪法的最高效力?
- A.宪法是普通法律制定的基础和依据
- B.宪法是一国之内所有组织和个人的最高行为准则
- C.宪法是一国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全面、集中表现
- D.在制定和修改的程序上,宪法较之比普通法律更为严格
- 15
-
下列关于法适用的步骤的哪些说法正确?
- A.法律解释对于法律适用来说是可有可无的,不是必要的
- B.当法律人在选择法律规范时,他必须以该国的整个法律体系为基础
- C.法律人适用有效法律规范解决个案纠纷的这三个步骤是各自独立且严格区分的单个行为
- D.法律人适用法律解决个案纠纷的过程,首先要查明和确认案件事实,作为小前提;其次要选择和确定与上述案件事实相符合的法律规范,作为大前提;最后以整个法律体系的目的为标准,从两个前提中推导出法律决定或法律裁决
- 18
-
关于我国的非正式法律渊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
- A.在当代中国,所有的习惯都是可以作为补充制定法的渊源的
- B.非正式法律渊源与刑法的基本原则并不矛盾,同样可以适用在刑事法律的领域
- C.在普通法系国家,判例是非正式的法律渊源;而在民法法系国家,判例是正式的法律渊源
- D.《民法通则》第6条明确规定:“民事活动必须遵守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应当遵守国家政策。”由此可见,政策是我国的正式的法律渊源之一
- 19
-
纵观自然法理论的发展史,可以大体上划分为三个基本阶段。那么下列关于自然法理论的表述中哪些是正确的?
- A.中世纪的神学的自然法将上帝的意志或者理性与法的两个层次联系起来,形成多层次的法理论。代表人物奥古斯丁认为按照效力的等级,法可以被划分为四个层次:永恒法、自然法、人法和神法
- B.古希腊的哲学自然法理论将法划分为(作为本质的)自然法与(作为现象的)实在法两个层次
- C.伴随着神之角色的消逝,“自然”一词的内容在近代的自然法观念上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人的理性成为自然的核心含义。这种理性的自然法以对人的预设为出发点,进而认为人的基本权利是自然法的关键
- D.自然法的含义经历了从“本质”到“神意”再到“人的理性”的演变,但其基本的认识结构并未发生变化,这种认识结构就是自然法的一元论
- 22
-
下列关于罗马私法的内容,描述正确的是:
- A.罗马法上的人格由自由权和市民权构成,只有同时具备这两种身份,才能在法律上享有完全的行为能力
- B.只有年满25岁的人才享有完全的行为能力
- C.罗马法上有明确的法人概念和术语
- D.实行一夫一妻的家长制家庭制度
- 24
-
下列有关我国古代地方司法机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明代允许越诉
- B.明代在各州县及乡设立“申明亭”,由民间德高望重的老人对民间纠纷加以调解
- C.明代地方司法机关分为县、府(直隶州)、省三级
- D.清代地方司法机关分为州县、府、省按察司、总督(及巡抚)四级
- 27
-
下列关于全国人大的表述正确的是:
- A.从理论上来说,全国人大具有全权性,所以全国人大行使职权没有限制
- B.国家机关之间存在一定的分工合作,说明全国人大的权力受到其他国家机关的制约
- C.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五年,从每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举行第一次会议开始,到下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举行第一次会议为止
- D.全国人大常委会是全国人大的常设机关,因此可以说,全国人大具有全权性实质上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具有全权性
- 28
-
关于我国立法程序,下列哪一选项的表述不能成立?
- A.提出法律案应当同时提出法律草案文本及其说明
- B.依照法律规定,全国人大代表30人以上或者一个代表团可以提出法律议案
- C.法律草案要经过全国人大的全体代表或全国人大常委会全体组成人员的过半数通过
- D.立法法规定列入常务委员会会议议程的法律案,一般应当经两次常务委员会会议审议后再交付表决
- 29
-
下列有关对我国特别行政区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我国设立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法律根据是《宪法》第31条
- B.特别行政区终审法院享有终审权,但要接受最高人民检察院的监督
- C.特别行政区享有立法权
- D.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自治权
- 31
-
根据我国现行《宪法》和《立法法》的规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吴某等30名全国人大代表联名向全国人大会议提出法律案,全国人大主席团以联名代表不属于一个代表团为由拒绝将其列入大会议程。全国人大主席团的做法是不正确的
- B.某省人民代表大会罢免了本省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项某的职务,然后直接选举了刘某为新的检察长。该省人民代表大会的做法是正确的
- C.某县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了关某为该县人民法院院长,关某根据法律的规定,提名曹某为该院副院长,县人民代表大会对该提名予以通过。这是符合法律规定的人事任免案
- D.全国人大常委会选举孙某为中央军委副主席。这是符合全国人大常委会权利行使程序的
- 32
-
属于狭义上的立法活动的是:
- A.国务院制定《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
- B.全国人大常委会对《刑法》第384条第1款关于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的含义做出的解释
- C.山东省人大制定《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办法》
- D.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关于审理国际贸易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
- 34
-
关于法律移植,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法律移植是指同一国家社会形态发生变革时期新的类型的法与旧的类型的法之间的历史联系,即新法中吸收旧法中的文明因素
- B.法律移植是指一个国家的法律制度的某些因素是从另一个国家的法律制度或许多国家的“法律集团”中输入的
- C.法律移植是一个必然的现象,自从法产生以来,现代世界各国的法律制度都不是封闭的、不与其他国家法律制度交往而自我独立发展的
- D.当代世界法律制度中,法律移植仅限于同一法律集团(无论是法的历史类型还是法系)内部,而在更高的层面上,法律移植的现象鲜有发生
- 38
-
关于法的渊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普通法系国家,判例是正式的法律渊源;而在民法法系国家,判例是非正式的法律渊源
- B.在当代中国,所有的习惯都是可以作为补充制定法的渊源的
- C.非正式法律渊源与刑法的基本原则并不矛盾,同样可以适用在刑事法律的领域
- D.《民法通则》第6条明确规定:“民事活动必须遵守法律,法律没有规定的,应当遵守国家政策。”由此可见,政策是我国的正式的法律渊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