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作为一审行政案件,本案可以组成合议庭审判,也可独任审判
- B.人民法院在审理过程中,可以对双方当事人进行调解
- C.若经人民法院两次合法传唤,原告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缺席判决
- D.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以法律和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依据
- A.由省工商局作被告
- B.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作被告
- C.由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管辖
- D.由省工商局所在地的中级人民法院管辖
- A.由省工商局作被告
- B.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作被告
- C.由省工商局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管辖
- D.由省工商局所在地的中层人民法院管辖
- A.甲为原告
- B.县公安局为被告
- C.乙为共同被告
- D.县公安局为第三人
- A.第一项判决正确
- B.第一项判决错误,理由:法院只能审理行政机关行为合法性,不能审查合理性
- C.第二项判决正确
- D.第二项判决错误,理由:当事人未提出民事诉讼,应责令被申请人重新作出具体行政行为
- A.由二审法院提起审判监督程序进行再审
- B.由二审法院之同级检察院抗诉,二审法院进行再中
- C.由二审法院之上级检察院抗诉,二审法院进行再审
- D.由关押赵二的监狱移送检察院处理
- A.只有被告人口供和被害人陈述
- B.只有证人证言
- C.兵有A、B所列证据材料
- D.并无任何证据材料
- A.甲为申请人
- B.市公安局为复议机关
- C.县公安局为第三人
- D.乙为被申请人
- A.可以对该行为进行调查,并在查证属实后在二审判决中对此予以判决
- B.应当将案件移交同级检察院补充侦查
- C.应当将案件移交一审中提起公诉的检察院补充侦查
- D.应当将本案发回原审法院重新审判
- A.审判长甲参加合议庭
- B.审判员乙参加合议庭
- C.审判员丙参加合议庭
- D.原审法院院长考虑到原合议庭对该案案情熟悉,仍由其担任本案的重审工作
- A.小李是本案当事人的近亲属,故应当回避
- B.小李不是被害人的同胞哥哥,故其回避理由不成立
- C.决定小李是否回避的主体为该公安机关负责人
- D.决定小李是否回避的主体为同级人民检察院的检察委员会
- A.侦查阶段的侦查员小李
- B.起诉阶段的审查起诉人小王
- C.一审合议庭
- D.重审合议庭
- A.就省国土资源厅的拒绝发证行为应当先申请行政复议才能提起诉讼
- B.就省国土资源厅的拒绝发证行为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C.就市国土资源局向乙公司的发证行为应当先中请行政复议才能提起诉讼
- D.就市国土资源局向乙公司的发证行为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A.深圳市罗湖区人民法院
- B.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
- C.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
- D.北京市中级人民法院
- A.周某必须提供公安局书面收容审查和释放决定书
- B.周某必须提供公安局作出收容审查决定的法律依据
- C.周某必须指出明确的被告
- D.周某必须提出具体诉讼请求和事实依据
- A.将应某列为监控对象的行为,是一种不影响其权利义务的非强制行为
- B.对于应某在参军、招工、招干中遭受的损失,应予赔偿
- C.对于应某提出的精神损失,公安局承担金钱赔偿责任
- D.对于应某为撤销错误监控打官司支付的5000元交通费损失,国家应予赔偿
- A.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张某的采光权
- B.企业A是中外合资企业中的外资方,政府的某一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该企业的合法权益
- C.雷某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被乡政府的具体行政行为侵犯
- D.某股份制企业的董事会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了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 A.认为行政机关侵犯法律、法规规定的经营自主权的
- B.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申请行政机关颁发许可证和执照,行政机关拒绝颁发或不予答复的
- C.对限制人身自由或对财产的查封、扣押、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不服的
- D.对拘留、罚款、吊销许可证和执照、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物等行政处罚不服的
- A.甲地刘某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
- B.乙地铁路运输法院
- C.乙地铁路公安分局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
- D.乙地市公安局所在地的基层人民法院
- A.行政处罚决定依法作出后,当事人应当在行政处罚决定的期限内,予以履行
- B.复议和诉讼期间行政处罚不停止执行,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 C.作出罚款决定的行政机关应当与收缴罚款的机构分高
- D.当事人应自收到行政处罚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到指定的银行缴纳罚款
- A.《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
- B.《出口食品卫生管理法》
- C.《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
- D.《公民出入境管理法》
- A.公务员李某,原系领导成员,在离职2年内,不得到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企业或其他营利性组织任职
- B.公务员陈某,原系领导成员,在离职3年内,不得到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企业或其他营利性组织任职
- C.公务员张某,非系领导成员,在离职2年内,不得从事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的营利性活动
- D.公务员赵某,非系领导成员,在离职3年内,不得从事与原工作业务直接相关地营利性活动
- A.市精神病院对张某开具的精神病情况的诊断结论
- B.博物馆开具的盖有该单位公章并由法定代表人签名的单位失盗情况说明
- C.街道办事处开具的张某一贯表现情况的说明
- D.文物专家对失窃文物价值的鉴定意见书
- A.参加法庭调查
- B.参加法庭辩论
- C.委托辩护人辩护
- D.二审法院不得加重其刑罚
- A.证人作证前应核实证人身份
- B.证人作证前应核实证人与被告人的关系
- C.证人作证前应告知有意作伪证要负法律责任
- D.证人作证前应让其在如实作证的保证书上签名
- A.被监视居住的犯罪嫌疑人会见其聘请的律师须事先经过公安司法机关的批准
- B.犯罪嫌疑人在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期间只要实施了犯罪行为的,就应当予以逮捕
- C.对于两次未经批准,擅自会见他人的被取保候审的犯罪嫌疑人,应当予以逮捕
- D.犯罪嫌疑人在取保候审或者监视居住期间只要经传讯不到案的,就应当予以逮捕
- A.大港列车机务段段长聂天明挪用公款案
- B.新港邮电局投递员马海明私拆邮件案
- C.海天公司经理吴月明非法拘禁案
- D.新生监狱管教员李文明私放罪犯案
- A.王某的亲属向原法院提出中请
- B.检察院未派人员出庭支持诉讼
- C.法定期限内检察院没抗诉
- D.公开审判
- A.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判
- B.提起公诉的县人民检察院必须派员出席法庭
- C.县人民法院应当在受理此案后30日内审结此案
- D.县人民法院在判决宣告前应当听取李某的最后陈述意见
- A.甲,男,16岁,某中学高中学生,放学回家时正好路过斗殴现场,向侦查人员陈述了斗殴经过
- B.斗殴正好在某房地产公司门口发生,该公司以公司名义书写了一份关于斗殴并杀人经过的证言
- C.目睹杀人经过的卖水果的乙向侦查人员陈述了事件经过
- D.将要受理此案的人民法院审判员丙正好路过杀人现场,目睹了事件的部分情节,向侦查人员就其目睹的情节作了陈述
- A.甲某构成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
- B.甲某构成偷税罪
- C.甲某属于单位犯罪
- D.甲某属于个人犯罪
- A.遗弃罪
- B.遗弃伤病军人罪
- C.故意杀人罪
- D.故意泄露军事秘密罪
- A.工人赵某将爱在外打架惹事的12岁儿子用铁链子锁在家中两天
- B.群众胡某、邢某扭送正在实施伤害行为的钟某
- C.个体户周某为索债而将债务人钱某关在自己家中3天3夜,并进行殴打
- D.派出所民警卢某怀疑两年前徐某偷了同村李老汉的平板三轮车,遂私自将徐某关了5天5夜
- A.惯犯高某从1995早起先后多次在公共场所扒窃,所得赃款赃物折合83.5万元
- B.王某盗窃某证券交易所职工大院内汽车一辆,价值45万元
- C.盗墓犯李某盗窃国家一级珍贵文物二件,导致无法追回
- D.陈某伙同邢某盗窃某银行金库,获现金50万元
- A.偷税罪
- B.抗税罪
- C.逃避追缴欠税罪
- D.故意伤害罪
- A.走私犯罪
- B.恐怖活动犯罪
- C.黑社会性质的组织犯罪
- D.毒品犯罪
- A.张某1986年因抢劫被判刑8年,1994年刑满释放后,无业可做,便多次窃取自行车,1996年销赃时被当场抓获,后人民法院判其有期徒刑3年
- B.武某盗窃被邻居王某告发,被判处拘役,刑满释放后到家的当晚,越想越气,抓起菜刀直奔王家,王某正在门口吃饭,武某见状冲上去,口中道“妈的,你找死啊!”举刀向王某砍去,王某躲闪不及,身中数刀而当场死亡
- C.江某因危害国家安全罪而服刑5年,刑满释放。12年后,因生意破产,遂参加间谍组织再次进行危害国家安全活动
- D.刘某因盗窃罪而服刑3年,刑满释放回厂后多次打架,被领导批评,第2年,因不慎把一幢集体宿舍烧了,刘某虽自己也努力扑救,仍给工厂带来损失8万元
- A.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执行原判刑期不满1/2,因特殊情况需要假释的
- B.被判处超过3年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因特殊情况需要缓刑的
- C.犯罪分子不具有法定的减轻处罚情节,但是根据案件的特殊情况需要在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的
- D.因特殊情况需要类推适用法律定罪判刑的
- A.依照法律、法规规定行使国家行政管理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 B.在受国家机关委托代表国家机关行使职权的组织中从事公务的人员
- C.虽未列入国家机关人员编制但在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在代表国家机关行使职权的
- D.国家机关工作人员
- A.甲某犯破坏选举罪后,自动投案,但在投案以后又逃跑。后来被公安机关抓获,如实承认自己的罪行
- B.甲在犯敲诈勒索罪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但后来又翻供,拒不认罪。直到被检察机关起诉至法庭,在庭审期间才又恢复原先如实的供述
- C.某饭店老板甲某为了败坏丙某经营的饭店的声誉,挤垮丙某的生意,便指使本店的伙计乙某往丙某饭店的汤锅中投放老鼠药,结果造成多人中毒死亡。乙某见罪责难逃自动到公安机关投案自首,说此次投毒是自己一人所为,与甲某无关,一人承担了案件的全部罪责
- D.甲某因为盗窃银行钱财时被当场抓获。在审问中,甲某又主动交待曾经盗窃作案 5起的犯罪事实
- A.甲与乙共谋共同杀丙,但后时乙因为生病而没有前往犯罪地点,由甲一人杀死丙
- B.甲在境外购买了毒品、乙在境外购买了大量淫秽物品,然后,二人共谋共雇一条走私船回到内地,后被海关查获
- C.甲发现某商店失火后,便立即叫乙:“现在是趁火打劫的好时机,我们一起去吧!”乙便和甲一起跑到失火地点,窃取了商品后各自回到自己家中
- D.医生甲故意将药量加大10倍,护士乙发现后请一医生改正,医生说:“那个家伙 (指患者)太坏了,他死了由我负责。”乙没有吭声,便按甲开的处方给患者用药,导致患者死亡
- A.对未遂犯的处罚采取得减主义
- B.对预备犯的处罚采取必减主义
- C.对中止犯的处罚采取必减主义
- D.对既进犯的处罚采取从重主义
- A.省级政府卫生行政部门根据全国应急预案制定本行政区域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 B.省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1小时内向国务院报告
- C.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制定全国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报送国务院备案
- D.省政府应当在接到报告1小时内向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 A.采购人可以委托采购代理机构代表其与供应商签订政府采购合同。由采购代理机构以采购人的名义签订合同的,应当提交采购人的授权委托书,作为合同附件
- B.政府采购合同不适用合同法,采购人和供应商之间的权利义务无需按照平等自愿的原则以合同方式约定
- C.国务院政府采购监督管理部门应当会同国务院有关部门,规定政府采购合同必须具备的条款
- D.政府采购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 A.维持被告处罚决定
- B.变更被告处罚决定
- C.撤销被告处罚决定
- D.裁定驳回原告决定
- A.县人民法院
- B.市工商局所在地人民法院
- C.县法院或市工商局所在地法院
- D.邻县人民法院
- A.没收用于购买毒品的3000元,将存折内余款返还乙
- B.没收用于购买毒品的3000元和准备用于购买毒品的存折内余款
- C.将乙用于购买毒品的3000元和存折内余款返还甲
- D.没收用于购买毒品的3000元,将存折内余款返还甲
- A.李某可以直接对该行政征收行为提起行政复议
- B.李某可以针对该规范性文件要求复议审查
- C.李某可以在申请复议征收行为时要求审查该规范性文件
- D.李某不必经过复议,可以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 A.市人民政府
- B.市综合治理委员会
- C.市政府市场管理办公室
- D.省综合治理委员会
- A.都是行政罚款
- B.都不是行政罚款
- C.200的罚款不是行政处罚
- D.16元的罚款不是行政处罚
- A.区房地产管理局的备案登记行为不是对预售合同效力的确认行为
- B.区房地产管理局在备案登记时没有尽到审查职责,应当对李某的损失承担部分赔偿责任
- C.甲与本案的审理结果有利害关系,可以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
- D.备案登记行为没有对李某的权利义务产生实际影响,不属于人民法院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
- A.老王下岗后自谋生路,想自己开一个小饭馆,于是向工商局提出申请营业执照
- B.公安交通部门根据李某的申请,发给李某驾驶执照
- C.进出口食品检疫机关经鉴定后,给某公司的出口食品上贴上了检疫标签
- D.某大学希望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拨款对学校进行扩建,上级教育部门对其申请进行审批
- A.行政机关调解因环境污染所引起的损害赔偿的行为
- B.行政机关颁发有关市场管理收费规定的行为
- C.认为行政机关侵犯合法的经营自主权的
- D.法律、法规、规章规定可以中请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
- A.对于甲公司拒绝纠正自己违法行为的情形,工商局可以违法行为处于持续状态为由作出处罚
- B.2002年4月工商局的处罚决定违反了一事不再罚原则
- C.2004年6月工商局的处罚决定是对前两次处罚决定的补充和修改,属于合法的行政行为
- D.2001年7月工商局的处罚决定违反了行政处罚法关于时效的规定
- A.并非所有行政机关都能成为行政主体
- B.并非所有场合行政机关都能成为行政主体
- C.在所有场合行政机关都能成为行政主体
- D.并非所有行政主体都是行政机关
- A.是正确的
- B.是错误的,省级政府无权规定行政处罚的事项
- C.是错误的,应当以省长的名义发布规范性文件
- D.是错误的,省政府办公厅是内部办公机构,无权对外实施公共管理只能,此规范性文件应当以省政府的名义发布
- A.物证
- B.鉴定结论
- C.不属于法定证据种类
- D.既是物证又是鉴定结论
- A.公开审判了强奸案件
- B.未向当事人交待回避的权利
- C.陪审员是本案唯一的目击证人
- D.对被告人量刑崎重
- A.被告人王某,在执行前揭发了一个正在通缉的犯罪集团头目的隐藏之处
- B.被告人刘某,执行前声明自己已怀孕3个月
- C.书记员张某发现判决中有重大疏忽,可能有错误的
- D.被告人田某,声称自已有一名未满1岁的孩子,正在哺乳
- A.应由服刑地浙江省的相应法院审理
- B.应由广东省的相应法院审理
- C.应由犯罪地江西省的相应法院审理
- D.应由前罪审判地广西壮族自治区的相应法院审理
- A.公诉人
- B.被害人
- C.被告人
- D.其他出庭作证的证人
- A.上一级公安机关研究同意
- B.县检察委员会研究决定
- C.上一级检察院批准
- D.省级以上人民检察院决定
- A.应受受委托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要求的约束
- B.要受指定他的人民法院的意见的约束
- C.要受同是维护社会利益和公诉人的意见的约束
- D.依法独立自主地辩护,而不受委托人、法院、公诉人意见的约束
- A.被告人实施犯罪的年龄
- B.被告人案发时的年龄
- C.审理时被告人的年龄
- D.采取强制措施时被告人的年龄
- A.法庭应以不属于法定回避情形为由当庭驳回
- B.法庭应以符合法庭回避情形为由当庭作出回避决定
- C.李某应否回避需提交法院院长决定
- D.李某应否回避需要提交检察院检察长决定
- 66
-
某县法院对检察院提起公诉的一起受贿案件进行审查后,发现虽然起诉书有明确的指控犯罪事实并附有证据目录、证人名单和主要证据复印件,但检察院尚未移送赃款赃物等实物证据。此时,法院应如何作出决定?( )
- A.决定开庭审判
- B.因移送的证据材料不充足,决定不开庭审判
- C.通知检察院补充移送相应的实物证据,待其移送后,再决定开庭审判
- D.通知检察院补充移送相应的实物证据,如果检察院仍然不移送,再决定不开庭审判
- A.如果是在庭前审查发现的,则县法院可以要求检察院撒诉,如不撤诉,县法院有权直接请求移送上级法院审理
- B.县人民法院直接请求移送上级法院审理
- C.县人民法院在建议县人民检察院撤诉不获同意后,应当开庭审理,经开庭仍认为须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刑罚的,可以请求移送上级人民法院,上级法院可以接受也可以不接受
- D.县人民法院在建议县人民检察院撤诉不获同意后,应当开庭审理,经开庭仍认为须判处无期徒刑以上刑罚的,可以请求移送上级人民法院,上级法院必须接受
- A.高利转贷罪
- B.挪用费金罪
- C.挪用公款罪
- D.用账外客户资金拆借发放贷款罪
- A.被看守人员赵某殴打监管人员,情节严重
- B.罪犯钱某与郝某有仇,一日趁外出放风之机用劳动用的铁锹将郝某打伤
- C.牢头孙某,组织在押犯数10人聚众闹事,扰乱监管秩序
- D.李某组织“牢友会”,自任“会长”,组织乎下对刚入狱的犯人殴打、体罚
- A.不构成犯罪
- B.抢夺罪
- C.抢夺罪,但从重处罚
- D.抢夺罪或过失致人重伤罪,择一重罪处罚
- A.擅自进口固体废物罪
- B.非法处置进口的固体废物罪
- C.走私固体废物罪
- D.走私废物罪
- A.甲成立故意毁损文物罪,因为毁损文物的结果是甲故意开抢的行为造成的
- B.甲、乙成立故意杀人罪的共犯
- C.对甲应以故意杀人罪和过失损毁文物罪实行数罪并罚
- D.甲的行为属于一行为触犯数罪名,成立牵连犯
- A.构成奸淫幼女罪
- B.构成强奸罪
- C.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
- D.构成猥亵儿童罪
- A.甲在实施抢劫之后,为了灭口,将被害人杀死
- B.乙强奸某女,引起某女自杀
- C.丙与丁通奸多年,某日,丙要丁杀死其夫,丁不同意。丙毒打丁,并砸毁其家中物品,扬言如果丁2日内不能杀死其夫,就要丁自杀,丁因不忍心杀夫而自杀身亡
- D.某男与某女相约自杀,欺骗某女先自杀后,该男逃走
- A.张某的行为构成非法出借枪支菲
- B.高某的行为构成私藏枪支罪
- C.张某的行为构成丢失枪支不报罪
- D.高某的行为构成丢失枪支不报罪
- 76
-
青年未婚男子吴某因一次输血不幸感染了艾滋病。在绝望之余,他来到北京。他利用事先准备好的针筒,先抽取自己的体液,然后再随意的用针筒向行人和游客针刺和注射,引起社会的巨大恐慌。吴某的行为应如何定性?( )
- A.构成传播性病罪
- B.构成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 C.构成传染病菌种、毒种扩散罪
- D.不构成犯罪
- A.行贿罪
- B.对非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罪
- C.非法经营罪
- D.不构成犯罪
- A.抢劫罪
- B.诈骗罪
- C.渎职罪
- D.招摇撞骗罪
- A.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 B.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 C.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 D.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 A.属于一般自首,完全满足一般自首的成立条件
- B.在胡某未被抓获前既未投案又未如实交待罪行,不能算自首,只有被抓获后的行为才算是特殊自首
- C.不属于自首,因胡某不是主动投案,而是被抓获的
- D.不属于自首,因胡某被抓获后交待的罪行实际是汤某已检举的司法部门已经掌握的罪行
- A.1989年7月1日至1992年6月30日
- B.1999年7月1日至2002年6月30日
- C.1989年7月1日至1999年6月30日
- D.1989年7月1日至2002年6月30日
- A.继续犯
- B.连续犯
- C.成立数罪
- D.牵连犯
- A.不构成犯罪
- B.构成贪污罪
- C.构成侵占罪
- D.构成职务侵占罪
- A.犯罪预备
- B.犯罪中止
- C.犯罪既遂
- D.犯罪既遂
- A.故意伤害
- B.正当防卫
- C.防卫过当
- D.紧急避险
- A.犯罪中
- B.犯罪预备
- C.犯罪未遂
- D.犯罪既遂
- A.中止的自动性是中止犯与预备犯、未遂犯区别的根本标志
- B.是否着手实行犯罪是未遂犯与预备犯区别的标志
- C.在犯罪准备的过程中和犯罪实行的过程中都可能成立犯罪中止
- D.在犯罪既遂之后及时返还原物的,也可能成立犯罪中止,体现了现代刑法鼓励悔过的刑事政策
- A.直接故意
- B.间接故意
- C.疏忽大意的过失
- D.过于自信的过失
- A.甲的行为构成,抢劫罪
- B.乙的行为构成抢劫罪
- C.丙的行为构成抢劫罪
- D.三人属于来成年人犯罪,应当从轻处罚
- A.只能是故意
- B.只能是过失
- C.既可以是故意,也可以是过失
- D.只能是间接故意
- A.抢劫罪
- B.诈骗罪
- C.寻衅滋事罪
- D.不构成犯罪
- A.不具溯及力,因陈某的盗窃行为是1997年6月20日,此时新《刑法》未生效,应依行为时法
- B.不具溯及力,因陈某案已于新《刑法》生效之前(1997年9月4日)审结
- C.具有溯及力,因对陈某判的刑太重
- D.具有溯及力,因上诉期间判决书还不具有终审效力,根据司法解释应适用“从旧兼从轻原则”,新《刑法》规定16周岁对盗窃罪不负刑事责任,对此案来说是轻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