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由当地旅行社核实后开具证明
- B.失主持遗失证明到当地公安局报失
- C.经核实后开具身份证明
- D.持公安机关开具的身份证明,机场和铁路安检人员核准放行
- A.接待社开具遗失证明,到当地派出所挂失并取得报失证明
- B.组团社开具遗失证明,到当地派出所挂失并取得报失证明
- C.携旅游团接待计划和报失证明到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处申请一次性有效的出境证明
- D.携旅游合同和报失证明到公安局出入境管理处申请一次性有效的出境证明
- A.帮助寻找。确认丢失,接待社开具遗失证明。失主准备照片
- B.失主持遗失证明和照片到当地公安局出入境办理处挂失并申请新护照
- C.持新护照去其侨居国驻华使、领馆办理入境签证
- D.失主持其新护照到中华人民共和国使领馆办理入境签证
- A.问清情况,帮助游客回忆,费用问题分清责任后处理
- B.与领队联系:没有将护照还给游客还是已经还给他了,以求分清责任
- C.与领队一起协助游客游客寻找护照,领到新护照后到我国省、市自治区级公安局办理签证手续
- D.确定护照丢失,地方接待社要开具遗失护照证明,失主持公安局的遗失证明到他的国家驻华使、领馆申请领取新护照或临时证件
- E.失主持旅行社证明到当地公安局挂失并开具遗失证明
- A.登机检查需要证件时不应由全陪直接向游客收取
- B.登机检查需要证件时,全陪不用参与
- C.用完后将证件交还领队但应当面点数
- D.发登机卡不应是全陪,而是领队
- A.提前两个小时
- B.提前一个半小时
- C.提前一个小时
- D.提前半小时
- A.旅游团即将离开本地时
- B.存在安全隐患时
- C.游客要求去不对外开放的地方
- D.游客要去不健康的娱乐场所
- A.游客:儿童自我(任性型)导游(成人自我状态)
- B.游客:下属(不成熟型)导游(成人自我状态)
- C.游客:儿童自我(任性型)导游(领导型自我状态)
- D.游客:领导型(任性型)导游(下属型自我状态)
- A.分析法:着重分析引起旅游者情绪原因及其得失关系
- B.补偿法:用游客关注的损失补偿他们想去观看联欢活动的愿望
- C.转移注意法:把游客的注意力转移到可能的损失上,是他们不再关注于观看联欢活动
- D.暗示法:用语言影响游客的心理暗示他们不能因小失大,造成损失
- A.正确决策
- B.推卸责任
- C.错误决策
- D.应予处罚
- A.认为旅游经营者违反合同约定的;
- B.因旅游经营者的责任致使投诉人人身、财产受到损害的;
- C.因不可抗力、意外事故致使旅游合同不能履行或者不能完全履行,投诉人与被投诉人发生争议的;
- D.人民法院、仲裁机构、其他行政管理部门或者社会调解机构已经受理或者处理的;
- A.旅行是因自身过错未达到合同约定的服务质量标准而造成旅游者的经济权益损失
- B.旅行社的服务未达到国家或行业规定的标准而造成旅游者的经济权益损失
- C.旅行社破产后造成旅游者预交旅游费的损失
- D.不可抗力因素或者旅游者本身原因造成旅游者经济损失的
- A.损害行为发生地旅游投诉处理机构管辖。
- B.旅游合同签订地或者被投诉人所在地县级以上地方旅游投诉处理机构
- C.上级旅游投诉处理机构有权处理下级旅游投诉处理机构管辖的投诉案件
- D.上级旅游投诉处理机构管辖
- A.小李应根据旅行社的指示,与全陪一起制定应急措施:作好领队及游客的工作,争取其谅解与支持;
- B.如有费用问题,应妥善处理
- C.因旅游团提前半天离开上海,要抓紧时间尽量完成计划内游览项目或代表性景点.
- D.让计调妥善处理11月20日退餐、退车事宜
- E.通知下一站
- A.称呼语
- B.欢迎语
- C.愿望语
- D.感谢语
- A.事先在网上查找了解其概况
- B.向曾经带团去过海洋水族馆景点的同时请教基本情况
- C.提前踩点,熟悉情况
- D.随机应变
- A.熟悉接待计划
- B.落实接待事宜
- C.知识、形象和心理准备
- D.购物准备
- A.计划时间
- B.时刻表时间
- C.问讯时间
- D.到达时间
- A.说话行走要慢,预防事故
- B.耐心关照,注意细节
- C.谦恭
- D.区别对待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35
-
导游和领队是一样的。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业务范围
- B.使用语言
- C.职业性质
- D.(技能)等级
- E.性别年龄
- A.带失者到机场失物登记处办理行李丢失和认领手续
- B.一时找不回行李时,要协助失者购置必要的生活用品
- C.向旅行社报告,请领导派人协助寻找
- D.如行李确系丢失,可告知失者向有关航空公司索赔
- E.首先安排团队活动,暂不处理
- A.了解不熟悉的景点
- B.研究旅游团情况
- C.整理仪容仪表
- D.安排活动日程
- E.为游客准备所需药物
- A.直接创收
- B.扩大客源,间接创收
- C.促销商品
- D.缩小地区差别
- E.可以赚取小费
- A.使讲解的内容与所见景物同步
- B.见人说人,见物说物
- C.注意调动游客的兴趣
- D.可适当讲故事,做游戏
- E.引导游客购买特产和纪念品
- A.婉言拒绝
- B.与餐厅联系,满足其要求
- C.告诉其餐费自理
- D.告知综合服务费不退
- E.置之不理
- 86
-
护照一般种类有( )
- A.旅游护照
- B.普通护照
- C.公务护照
- D.外交护照
- E.个人护照
- A.客人
- B.主人
- C.女士
- D.年长者
- E.男士
- A.去异性游客房间
- B.擅自给患者用药
- C.带游客去计划外的景点
- D.携带自己的亲友随团活动
- E.满足游客个别要求
- A.为了维护国家的航空主权和民用航空权利
- B.保障民用航空活动安全和有秩序地进行
- C.保护民用航空主权和民用航空权利
- D.促进民用航空事业的发展
- E.促进经济发展
- A.因协议上事先未写明,所以婉言拒绝
- B.通知餐厅为其做一碗面条
- C.如餐厅确有因难,帮助其自行解决
- D.通知餐厅为其做一婉面条,并向客人另外收费
- E.让游客自理
- A.托运人或者旅客根据自愿申请办理报价运输的,按照实际损失赔偿,但最高不超过保价额
- B.未按保价运输承运的,按照实际损失赔偿,但最高不超过国务院铁路主管部门规定赔偿限额,但是铁路运输企业的故意或者重大果实造成损失的除外
- C.托运人或者旅客根据自愿可以向保险公司办理货物运输保险,保险公司按照保险合同的约定承担赔偿责任
- D.不得以任何方式强迫办理保价运输或者货物运输保险
- E.强制保险
- A.人民法院已经受理或者处理的
- B.仲裁机构已经受理或者处理的
- C.社会调解机构已经受理或者处理的
- D.超过旅游合同结束之日60天的
- E.不属于旅游投诉处理机构职责范围或者管辖范围的
- 93
-
旅游保险的特点有( )
- A.保证性
- B.补偿牲
- C.长期性
- D.短期性
- E.科学性
- A.仪表不整并漏接旅游团队
- B.在带团过程中谩骂游客
- C.擅自中止导游活动
- D.讲解中掺杂庸俗内容
- E.在导游活动中向游客索要小费
- A.正在与妻子进行离婚诉讼的王某
- B.正处于被判处缓刑期间的赵某
- C.正在被劳动教养的张某
- D.已经被劳动教养完毕的高某
- E.正要结婚的李某
- A.依法从文物商店购买
- B.依法继承或者接受赠与
- C.从经营文物拍卖的拍卖企业购买
- D.国家规定的其他方式
- E.公民个人合法所有的文物相互交换或者依法转让
- A.尽量调解原则
- B.平等互利原则
- C.调解自愿原则
- D.诚实守信原则
- E.公平原则
- A.使用刚买的高压锅,炸伤手臂
- B.电视机着火烧坏房屋及家具
- C.大夫为患者作青霉素皮试,没有过敏反应,但按操作规定注射却因此而死亡
- D.因上述原因而引起的精神损害
- E.因购买的高跟鞋鞋跟断裂,将脚扭伤
- A.未持出境、入境证件的
- B.持有无效出境、入境证件的
- C.持用他人出境、入境证件的
- D.持用伪造或者涂改的出境、入境证件的
- E.有持用他人出境、入境证件的嫌疑的
- A.制作、贩变、传播淫秽物品
- B.赌博
- C.从事邪教、迷信活动
- D.贩卖、提供毒品
- E.提供或从事以盈利为目的的陪侍
- A.护照
- B.旅行证
- C.出入境通行证
- D.签证
- E.身份证
- A.缩短其在中国停留的期限
- B.取消其在中国居留的资格
- C.没收护照
- D.注销护照
- E.治安拘留
- A.查明事实
- B.平均分配责任
- C.解决纠纷
- D.分清责任
- E.尽量调解
- A.刑事案件的被告人
- B.人民法院通知有未了解民事案件不能离境的
- C.有其他违反中国法律的行为尚未处理,经有关主管机关认定需要追究的
- D.公安机关或者人民检察院或者人民法院认定的犯罪嫌疑
- E.持用无效出境证件的
- 105
-
不予受理的旅游投诉的情形( )
- A.不属于旅游投诉机关管辖范围
- B.投诉者不是与本案有直接立利害关系的旅游者,旅游经营商,或从业人员
- C.没有明确的被投诉者,或者虽有明确的被投诉者,却没有具体的投诉请求和事实依据
- D.不属于《旅游安全管理暂行办法》所列的投诉范围’
- E.超过投诉时效的
- 106
-
旅游被投诉者的义务( )
- A.在接到通知当日起30天内作出书面答复
- B.协助旅游投诉管理机关调查核实旅游
- C.提供证据,不能隐瞒妨碍工作
- D.确有过错,并损害游客利益的,主动赔礼道歉,赔偿损失
- E.争取与投诉者和解
- 107
-
旅游投诉者的权利( )
- A.有权了解投诉处理情况
- B.请求调解
- C.与被投诉者自行和解
- D.放弃投诉
- E.变更投诉
- A.由被投诉者所在地,损害行为发生地的旅游投诉受理机关协商确定管理机关
- B.由被投诉者所在地,损害结果发生地的旅游投诉受理机关协商确定管理机关
- C.损害行为发生地,损害结果发生地的旅游投诉受理机关协商确定管理机关
- D.由被投诉者所在地,损害行为发生地或者损害结果发生地的旅游投诉受理机关的上一级旅游投诉受理机关协调指定管理机关
- E.由被投诉者所在地,损害行为发生地或者损害结果发生地的旅游投诉受理机关
- A.县级旅游投诉受理管理机关
- B.省级旅游投诉受理管理机关
- C.国家旅游投诉受理管理机关
- D.地方旅游投诉受理管理机关
- E.市级旅游投诉受理管理机关
- A.死者偕行人员
- B.所属使领馆人员
- C.我方工作人员
- D.组团社人员
- E.地接社人员
- A.认为旅游经营者不履行合同或者协议
- B.认为旅游经营者没有提供价质相符的旅游服务
- C.认为旅游经营者故意造成投诉者行李品破损或丢失的
- D.认为旅游经营者过失造成投诉者行李品破损或丢失的
- E.认为旅游经营者欺诈投诉者
- A.外国使领馆
- B.所属使领馆人员
- C.组团社
- D.接待社
- E.外交部
- A.旅游者家属
- B.驻华使领馆
- C.组团社
- D.接待社
- E.外交部
- A.品名
- B.厂名
- C.外文标识
- D.配方
- E.食用方法
- 115
-
食品卫生的基本要求是( )
- A.食品中可以加入药品
- B.食品首先必须是无毒、无害
- C.食品包装必须符合卫生要求
- D.各种食品应当符合各自的营养要求
- E.食品应当具有相应的色、香、味等感观性状
- A.按照传统既是药品又是食品的物品
- B.以治疗为目的的药品
- C.作为营养强化剂的药品
- D.作为食品原料、调料用的药品
- E.能够起到保健、滋补作用的药材
- A.予以取缔,没收违法所得
- B.没收违法所得,处5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
- C.没收违法所得,处1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的罚款
- D.有违法所得,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 E.有违法所得,没收违法所得,并处违法所得2倍以上4倍以下的罚款
- A.细菌性
- B.化学性
- C.物理性
- D.有毒动植物
- E.真菌性
- A.精神病
- B.心脏病
- C.高血压
- D.痴呆病
- E.高血脂
- A.孕妇
- B.老人
- C.小孩
- D.残疾人
- E.未成年人
- A.登山
- B.汽车
- C.狩猎
- D.探险
- E.漂流
- A.由河南省公安机关办理新护照
- B.由加拿大驻华使馆办理新护照
- C.持新护照到河南省公安机关办理签证手续
- D.持新护照到加拿大驻华使领馆办理签证手续
- E.河南省公安机关和加拿大驻华使领馆均可为该华侨办理相关手续
- A.突出重点发
- B.问答法
- C.引而不发法
- D.分段讲解法
- E.概述法
- A.登记制度
- B.领取制度
- C.交接制度
- D.查验制度
- E.保管制度
- A.旅差费的使用情况
- B.旅游者的意见
- C.旅游日程安排及交通情况
- D.发生的问题及处理经过
- E.自费项目的购买情况
- A.签发警告通知书
- B.通报批评
- C.处以罚金
- D.降低或取消星级
- E.不准申请重新评定星级
- A.建筑规格变化
- B.主管部门变化
- C.设施设备变化
- D.服务项目变化
- E.服务质量变化
- A.接待计划
- B.导游证
- C.导游旗
- D.结算凭证
- E.小礼物
- A.未持有效出境入境证件或者拒绝、逃避接受边防检查的;
- B.被判处刑罚尚未执行完毕或者属于刑事案件被告人、犯罪嫌疑人的;
- C.有未了结的民事案件,人民法院决定不准出境的;
- D.因妨害国(边)境管理受到刑事处罚;
- E.或者因非法出境、非法居留、非法就业被其他国家或者地区遣返,未满不准出境规定年限的
- A.警告
- B.200元以下罚款
- C.追究刑事责任
- D.责令该旅馆停业整顿
- E.责令旅行社停止营业
- A.生动
- B.准确
- C.幽默
- D.灵活
- E.清楚
- A.导游讲解内容不同
- B.自由度不同
- C.价格不同
- D.付费方式不同
- E.旅游行程的计划与安排不同
- A.未携带正规旅游接待计划的
- B.擅自终止导游活动的
- C.未通过年审继续从事导游业务的
- D.有殴打或谩骂旅游者行为的
- E.以明示或暗示的方式向旅游者索要小费的
- 134
-
海外领队的职责主要包括( )
- A.介绍情况、全程陪同
- B.落实旅游合同
- C.联络工作
- D.组织和团结工作
- E.讲解工作
- A.导游人员进行导游活动时,有损害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的言行的
- B.导游人员进行导游活动时,向旅游者兜售物品或者购买旅游者的物品的,或者以明示或者暗示的方式向旅游者索要小费的
- C.导游人员进行导游活动时,欺骗、胁迫旅游者消费或者经营者串通欺骗、胁迫旅游者消费的
- D.导游人员进行导游活动时,擅自增加或者减少旅游项目的,或者擅自变更接待计划的,或者擅自终止导游活动的
- E.导游人员进行导游活动时未佩带导游证的
- A.无民事行为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
- B.患有传染性疾病的
- C.受过刑事处罚的,过失犯罪的除外
- D.被吊销导游证的
- E.被吊销导游证的又考取导游资格证的
- A.导游人员未经旅行社委派,私自承揽或者以其他任何方式直接承揽导游业务,进行导游活动的
- B.导游人员进行导游活动时,有损害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的言行的
- C.导游人员进行导游活动时,向旅游者兜售物品或者购买旅游者的物品的,或者以明示或者暗示的方式向旅游者索要小费的
- D.导游人员进行导游活动时未佩带导游证的
- E.导游人员进行导游活动时,擅自变更接待计划的
- A.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取得导游资格证
- B.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取得导游证
- C.接受旅行社委派
- D.为旅游者提供向导
- E.为旅游者提供相关旅游服务
- A.高级中学、中等专业学校或者以上学历
- B.身体健康
- C.适应导游需要的基本知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 D.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 E.没有受过刑事处分的
- A.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
- B.国家文化行政管理部门
- C.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国家文化行政管理部门
- D.国务院
- A.合同约定
- B.管理规定
- C.行业标准
- D.服务标准
- A.消费者维护自身权益的行为
- B.低毁超市商业信誉的行为
- C.新闻媒体损害竞争对手商业信誉的行为
- D.侵犯经理名誉权的行为
- A.旅游投诉是行政行为,行政诉讼是诉讼行为
- B.行政诉讼是行政行为,旅游投诉是诉讼行为
- C.行政诉讼和旅游投诉都是诉讼行为
- D.行政诉讼和旅游投诉都是行政行为
- A.旅游者有权自主选择旅游产品和服务
- B.旅游者有权要求旅游经营者根据临时情况提供产品和服务
- C.旅游者有权拒绝旅游经营者的强制交易行为
- D.旅游者有权知悉其购买的旅游产品和服务的真实情况
- A.知情权
- B.自主选择权
- C.知识获取权
- D.监督权
- A.7,30
- B.6,10
- C.3,18
- D.7,25
- A.不承担
- B.承担全部
- C.承担部分
- D.视情况承担
- A.旅游经营企业
- B.县(市)旅游行政管理部门
- C.地(州)旅游行政管理部门
- D.省、自治区旅游行政管理部门
- A.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
- B.1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
- C.3000元以上10000元上
- D.1000元以上30000元以下
- A.半年
- B.1年
- C.2年
- D.3年
- A.40小时
- B.48小时
- C.56小时
- D.64小时
- A.24小时
- B.12小时
- C.72小时
- D.48小时
- A.已变更
- B.未变更
- C.未签订合同
- D.合同无效
- A.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
- B.分社营业执照
- C.旅行社分社备案登记证明
- D.旅行社备案登记证明
- A.公安机关
- B.人民检察院
- C.国家安全机关
- D.国家监督机关
- A.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
- B.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
- C.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人会
- D.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人会
- A.所在地的设区的市
- B.所在地的市
- C.所在地的区
- D.所在地的县
- A.统一指导
- B.分级管理
- C.以基层为主
- D.统一管理
- A.人事、财务、管理、接待
- B.管理、财务、招徕、咨询
- C.接待、线路、招徕、财务
- D.人事、财务、招徕、接待
- A.飞机坠毁造成乘客死亡
- B.空中颠簸造成乘客受伤
- C.乘客在飞机上被劫持者杀害
- D.完全因乘客自身健康状况而造成的人身伤亡
- A.海关
- B.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 C.文物局
- D.公安部门
- A.10%
- B.15%
- C.20%
- D.25%
- A.文物、旅游
- B.文化、文物
- C.建设、文化
- D.文物、建设
- A.当事人协商一致
- B.履行法定的手续
- C.发生不可抗力
- D.一方违约
- A.国务院
- B.国务院建设主管部门
- C.国务院环境保护主管部门
- D.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
- A.平等原则
- B.诚实信用原则
- C.公平原则
- D.自愿原则
- A.有不少于30万元人民币的注册资本
- B.有不少于40万元人民币的注册资本
- C.有不少于50万元人民币的注册资本
- D.有不少于60万元人民币的注册资本
- A.无故不随团活动
- B.不尊重旅游者民族风俗
- C.未经旅行社委派私自承揽导游业务
- D.发生重大安全事故不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救助
- 169
-
旅游合同属于( )范畴。
- A.民事合同
- B.经济合同
- C.民事合同兼经济合同
- D.民事合同或经济合同
- A.3年
- B.两年
- C.1年
- D.4年
- A.12
- B.24
- C.36
- D.48
- A.只能经营国内旅游业务
- B.只能经营国内和入境旅游业务
- C.不能经营出境旅游业务
- D.可以经营国内、入境和出境旅游业务
- A.1年
- B.两年
- C.3年
- D.半年
- A.国家最低工资标准
- B.所在省(区、市)最低工资标准
- C.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 D.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工资标准
- A.行政法规
- B.部门规章
- C.地方性法规
- D.法律制度
- 176
-
享有求偿权的主体不包括( )
- A.商品购买者
- B.商品运送者
- C.商品使用者
- D.接受服务者
- A.保安制度
- B.保安部门
- C.保安人员
- D.防盗安全设施
- A.1年
- B.2年
- C.5年
- D.10年
- A.可移动文物
- B.珍贵文物
- C.一般文物
- D.不可移动文物
- A.旅游法律关系的主体
- B.旅游法律关系的客体
- C.旅游法律关系的内容
- D.旅游行政管理机关
- A.县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
- B.市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
- C.省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
- D.国家旅游行政管理部门
- A.20%
- B.25%
- C.40%
- D.30%
- A.4个月
- B.5个月
- C.6个月
- D.7个月
- A.取得导游人员资格证书,受旅行社委派,为旅游者提供向导、讲解及相关服务的人员
- B.取得导游人员资格证书,为旅游者提供向导、讲解及相关服务的人员
- C.取得导游证,为旅游前提供向导、讲解及相关服务的人员
- D.取得导游证,受旅行社委派,为旅游者提供向导、讲解及相关旅游服务的人员
- A.2013年1月1日
- B.2013年5月1日
- C.2013年10月1日
- D.2014年1月1日
- A.80%
- B.85%
- C.90%
- D.95%
- A.5万元
- B.10万元
- C.20万元
- D.30万元
- A.外国护照,外国签证
- B.外国护照,中国签证
- C.中国护照,外国签证
- D.中国护照,中国签证
- A.婉言劝阻,若游客坚持时则同意
- B.说明为了安全不能同意其要求
- C.同意其要求但要陪同前往
- D.可以满足但须征得多数旅游者同意
- A.50元
- B.100元
- C.150元
- D.200元
- A.道歉
- B.安慰
- C.责备
- D.训斥
- A.0至10岁
- B.0至12岁
- C.2至10岁
- D.2至12岁
- A.客房内发现蟑螂
- B.客房朝北没有阳光
- C.客房在走廊尽头
- D.不是单间
- A.10%
- B.20%
- C.40%
- D.50%
- A.抢救伤员
- B.保护现场
- C.向旅行社汇报
- D.安抚旅游者
- A.保持微笑,耐心解释
- B.向公安机关报案
- C.不卑不亢,求同存异
- D.严正驳斥
- A.食物中毒
- B.中暑
- C.晕车
- D.心脏病猝发
- 198
-
被称为“交际世界语”的是( )
- A.首语
- B.手势语
- C.微笑语
- D.姿态语
- A.物质补偿法
- B.精神补偿法
- C.转移注意法
- D.分析法
- A.身心动机
- B.社会动机
- C.文化动机
- D.经济动机
- A.多变型旅游者
- B.稳重型旅游者
- C.活泼型旅游者
- D.忧郁型旅游者
- A.中国护照、中国签证
- B.美国护照、中国签证
- C.中国护照、美国签证
- D.美国护照、美国签证
- A.商定日程
- B.熟悉接待计划
- C.落实接待事宜
- D.语言和知识准备
- A.画龙点睛法
- B.虚实结合法
- C.突出重点法
- D.类比法
- A.时间
- B.身份
- C.地点
- D.场合
- A.报案
- B.安慰旅游者
- C.报告旅行社
- D.保护旅游者
- A.制造悬念法
- B.突出重点法
- C.虚实结合法
- D.画龙点睛法
- 208
-
导游员不宜使用的目光语是( )
- A.平视
- B.仰视
- C.环视
- D.正视
- A.设法将毒刺拔出
- B.包扎伤口
- C.用口或吸管吸出毒汁
- D.让其服用自备的止痛药
- A.组团社
- B.地接社
- C.酒店
- D.游客
- A.答应并安排
- B.不管,任期自行解决
- C.告知费用自理,退还综费差价
- D.告知费用自理,不退综合服务费
- A.帮他买药
- B.建议他去看医生
- C.拿自己的备用的感冒清给他服用
- D.婉言拒绝
- A.等距离交往
- B.不介入
- C.一视同仁
- D.进行调解
- A.满足要求
- B.婉言拒绝
- C.不予理睬
- D.清示领导
- A.致欢迎辞
- B.清点人数
- C.介绍司机
- D.介绍当地风情
- A.征求领队和其他旅游者意见
- B.婉言谢绝
- C.请示组团社
- D.请示地接社
- A.20年,5年
- B.20年,3年
- C.10年,5年
- D.10年,3年
- A.30分钟
- B.40分钟
- C.50分钟
- D.60分钟
- A.100字
- B.200字
- C.300字
- D.400字
- A.不予退还
- B.全部退还
- C.部分退还
- D.不予理睬
- A.0.5米
- B.1.0米
- C.1.5米
- D.2.0米
- A.将身份高者介绍给身份低者
- B.将年长者介绍给年轻者
- C.将男士介绍给女士
- D.将客人介绍给主人
- A.采取防范措施,但不告诉游客以免引起惊慌
- B.提高警惕,但一般不必采取措施,也不用告诉乘客
- C.向游客说明真实情况,作出明确警示并采取防止危害发生的措施
- D.全陪请地接社要求当地派出所派人保护旅游者
- A.漏接
- B.空接
- C.错接
- D.误机
- A.7:00
- B.7:30
- C.8:00
- D.8:30
- A.计划时间、时刻表时间、问询时间、集合时间
- B.计划时间、时刻表时间、问询时间、出发时间
- C.计划时间、时刻表时间、票面时间、集合时间
- D.计划时间、时刻表时间、票面时间、问询时间
- 227
-
下列不属于欢迎辞的内容是( )
- A.代表所在接待社本人或司机欢迎客人光临本地
- B.表示提供服务的诚挚愿望
- C.诚恳征求游客对接待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 D.预祝旅途愉快
- A.介绍下榻饭店
- B.集中清点行李
- C.核实实到人数
- D.集合登车
- A.领队
- B.全陪
- C.地陪
- D.讲解员
- A.不予通过年审
- B.暂缓通过年审
- C.全行业通报
- D.警告批评
- A.调节性
- B.标志性
- C.指导性
- D.补充性
- A.中国旅行社
- B.商业银行分社
- C.上海旅行社
- D.旅游部
- A.初级中学
- B.高级中学
- C.大学专科
- D.大学本科
- 234
-
近代旅游业诞生的标志是( )
- A.1784年詹姆斯.瓦特发明了蒸汽机
- B.1841年托马斯.库克组织了世界上第一次商业性旅游活动
- C.1845年托马斯.库克创办了世界上第一家商业性旅行社
- D.1864年托马斯.库克织了世界上第一次由商业导游陪同的旅游活动
- A.西汉、唐代
- B.东汉、唐代
- C.西汉、明代
- D.东汉、明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