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国家旅游局
- B.公安部
- C.外交部
- D.国务院
- A.保险条款
- B.保险费
- C.保险费率
- D.保险时间
- E.保险单位
- A.由国务院文物行政管理部门发给文物出境许可证
- B.由国务院外经贸主管部门发给贸易出口许可证
- C.从国务院文物行政管理部门指定的口岸出境
- D.从国务院外经贸主管部门指定的口岸出境
- A.L签证
- B.外交签证
- C.礼遇签证
- D.公务签证
- A.根据事实符合法律规定原则
- B.先行调解原则
- C.公平合理与双方自愿原则
- D.依法独立原则
- A.签证
- B.护照
- C.旅行证
- D.出人境通行证
- A.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 B.具有高级中学、中等专业学校或者以上学历
- C.身体健康
- D.具有适应导游工作的基本知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 A.创业
- B.创新
- C.创先
- D.创优
- A.亚述法典
- B.汉默拉比法典
- C.十二铜表法
- D.法经
- E.唐律
- A.出具客票是承运人的法定义务
- B.承运人运送旅客,必须向旅客签发客票
- C.登机前交验有效客票是旅客的法定义务
- D.客票是航空运输合同订立和运输合同条件的初步证据
- A.因重大误解订立的合同
- B.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合同
- C.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的合同
- D.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
- A.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时,终止于死亡
- B.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无民事行为能力的公民也具有主体资格
- C.法人的民事行为能力是通过法人的内部机构来实现的
- D.法人只能在民事权利能力的范围内,以自己的行为取得权利和设定义务
- A.旅行社应付违约金
- B.旅行社应赔偿游客2倍房差
- C.原定合同为无效合同
- D.旅行社与游客变更了合同内容
- A.统一管理
- B.统一财务
- C.统一招徕
- D.统一咨询
- A.合同
- B.侵权行为
- C.不当得利
- D.无因管理
- E.违约行为
- A.时间
- B.地点
- C.性质
- D.原因
- E.损失程度
- 22
-
重大、特大旅游安全事故发生后,旅行社不仅应口头报告上级归口管理部门和所在地 的人民政府,还应报告所在地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和国务院归口管理部门。 在( )小时内,向上述管理部门送达书面报告。
- A.12
- B.24
- C.48
- D.72
- A.口头的意思表示方式
- B.书面的意思表示方式
- C.推定的意思表示方式
- D.默认的意思表示方式
- A.2
- B.3
- C.4
- D.5
- A.12
- B.24
- C.36
- D.48
- A.商务主管部门
- B.旅游行政主管部门
- C.外汇部门
- D.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 A.3000元
- B.5000元
- C.2000元
- D.8000元
- A.30天
- B.3个月
- C.6个月
- D.3年
- A.停业整顿
- B.罚款处罚
- C.吊销营业执照
- D.吊销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
- A.固定的营业场所
- B.必要的营业设施
- C.一定数量的经营人员
- D.规定的注册资本和质量保证金
- A.定金适用定金罚则
- B.定金不能超过合同标的额
- C.定金是合同担保的一种方式
- D.定金不具有违约救济功能
- A.1年,6个月
- B.6个月,6个月
- C.1年,3个月
- D.2年,1年
- A.2011年3月1日
- B.2010年7月29日
- C.2011年2月1日
- D.2010年11月8日
- A.欺诈的民事行为
- B.行为人对行为内容有重大误解的民事行为
- C.胁迫的民事行为
- D.乘人之危的民事行为
- 35
-
仲裁又称为( )。
- A.协商
- B.诉讼
- C.公断
- D.打官司
- A.不得对消费者进行侮辱、毁谤
- B.不得搜查消费者的身体及其携带的物品
- C.对消费者提出的商品或者服务质量、使用方法等问题,应当作出真实、明确的答复
- D.不得侵犯消费者的人身自由
- A.节省时间
- B.以人为本
- C.节省成本
- D.人身安全
- A.18周岁以上的人
- B.具有中专学历的人
- C.外籍华人
- D.具有大专学历的人
- A.5万元
- B.10万元
- C.30万元
- D.2万元
- A.经营者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 B.国家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 C.全社会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 D.消费者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 A.1年
- B.2年
- C.3年
- D.4年
- A.一次签证一次有效
- B.多次签证
- C.免除签证
- D.一次签证多次有效
- A.1年
- B.2年
- C.3年
- D.半年
- A.6分
- B.8分
- C.4分
- D.10分
- A.6个月
- B.1年
- C.2年
- D.3年
- A.可以和旅游者商定是否需要签订旅游合同
- B.约定不明确或者对格式条款的理解发生争议的,应当按照通常理解予以解释
- C.对格式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应当作出有利于旅游者的解释
- D.格式条款和非格式条款不一致的,应当采用非格式条款
- 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 B.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 C.依法治国
- D.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
- A.因不可抗力,不承担责任
- B.因不可抗力,责任得以减轻
- C.不能免除责任
- D.责任双方分担
- A.暂扣导游证3至6个月
- B.给予警告批评
- C.暂缓通过年审,通过培训和整治后,方可重新上岗
- D.全行业通报
- A.工商行政管理部门
- B.文物行政管理部门
- C.旅游行政管理部门
- D.公安行政管理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