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产品的市场需求弹性
- B.产品覆盖的地区与市场占有率
- C.顾客满意度和购买力
- D.销售成本与费用控制
- E.主要竞争对手的市场占有率
- A.成本优势是决定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
- B.在现代经济中,公司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能力是决定公司竞争成败的关键因素
- C.在与竞争对手成本相等或成本近似的情况下,具有质量优势的公司往往在该行业中占据领先地位
- D.一般来讲,产品的成本优势可以通过规模经济、专有技术、优惠的原材料、低廉的劳动力、科学的管理、发达的营销网络等实现
- E.低廉的劳动力是决定产品生产成本的基本因素
- A.取值总是介于-1和1之间
- B.值为负表明两种证券的收益有正向变动的倾向
- C.等于1表明两种证券间存在完全的同向的联动关系
- D.值为零表明两种证券之间有联动倾向
- A.为投资者的投资决策过程提供分析、预测、建议等服务
- B.运用有效信息对证券的未来走势进行分析预测和评判
- C.为涉及上市公司收购、兼并等方面的业务提供财务顾问服务
- D.向投资者传授投资技巧,倡导投资理念,引导其做出理性投资
- A.楔形
- B.三角形
- C.旗形
- D.矩形
- A.协定价格与市场价格
- B.权利期间
- C.利率
- D.标的物价格的波动性
- A.持股观望者
- B.多头
- C.空头
- D.持币观望者
- A.比较分析法
- B.趋势分析
- C.因素分析法
- D.财务比率分析
- A.市场指数型证券组合
- B.市场指数基金
- C.收入型证券组合
- D.平衡型证券组合
- A.无差异曲线是由左至右向上弯曲的曲线
- B.同一条无差异曲线上的组合给投资者带来的满意程度相同
- C.无差异曲线的位置越高,其上的投资组合带来的满意程度就越高
- D.无差异曲线越陡峭,反映投资者承受风险的能力越强
- A.喇叭形
- B.三角形
- C.楔形
- D.头肩顶
- A.债券掉换
- B.骑乘收益率曲线
- C.利率消毒
- D.多重支付负债下的现金流量匹配策略
- A.第三浪和第五浪是调整浪
- B.波浪理论最重要的因素是完成某个形态所经历的时间
- C.完整周期的波浪数目与弗波纳奇数列有密切关系
- D.四浪的浪底一定比一浪的浪尖高
- A.选择趋势模型
- B.求解模型参数
- C.对模型进行检验
- D.计算估计标准误差
- A.预期收益额预测相对容易
- B.此价格易为买卖双方所接受
- C.评估中使用范围较广
- D.能真实和较准确的反映企业本金化的价格
- A.货币政策
- B.财政政策
- C.收入政策
- D.行政手段
- A.收入法
- B.支出法
- C.消费法
- D.生产法
- A.民事责任
- B.披露(备案)原则
- C.资格原则
- D.隔离制度
- A.中性
- B.扩张性
- C.紧缩性
- D.弹性
- A.通货膨胀率
- B.利率
- C.国际收支状况
- D.经济增长率
- A.发行上市制度
- B.市场设立制度
- C.股权流通制度
- D.市场监管制度
- A.投资建议的适宜性
- B.合理分析
- C.恰当表达
- D.信息披露
- E.保护客户机密
- A.该债券的转换比例为25
- B.该债券当前的转换价值为1 125元
- C.该债券当前的转换平价为48元
- D.该债券转换升水75元
- A.税收效应
- B.波纹效应
- C.存货效应
- D.负债效应
- E.利率效应
- A.伴随总体经济增长,公司经营效益提高,而投资风险减小
- B.伴随总体经济增长,人们对未来经济形势形成良好预期,投资积极性提高
- C.伴随总体经济增长,居民收入水平得以提高,导致投资需求增加
- D.伴随总体经济增长,政府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以控制经济的过速增长,使得企业的资金持有成本降低、企业利润增加
- A.资产负债表
- B.增值税申报表
- C.利润表
- D.现金流量表
- A.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 B.再贴现率
- C.窗口指导
- D.公开市场业务
- A.70
- B.95
- C.200
- D.220
- A.交易成本相对低廉
- B.成交价格相对透明
- C.交易效率相对较高
- D.更容易吸引中小投资者
- A.MACD是由DIF和DEA两部分组成,DIF是核心,DEA是辅助
- B.MACD的优点是除掉了移动平均线产生的频繁买入卖出信号,避免一部分假信号出现,用起来更有把握
- C.DIF和DEA均为正值,属多头市场;DIF和DEA均为负值,属空头市场
- D.当股价走势出现2 ~ 3个近期低点时,而DIF (DEA)并不配合出现新低点,是卖出信号
- E.当DEA向下跌破0轴线时,为卖出信号
- A.等于基金净资产总值与基金单位数量的比值
- B.是基金经营业绩的指示器
- C.是经常发生变化的
- D.是在基金发行期满后基金单位买卖价格的计算依据
- A.买卖方向相对应原则
- B.品种相同原则
- C.月份相同或相近原则
- D.数量相等原则
- E.风险收益匹配原则
- A.诚信原则
- B.隔离制度
- C.民事责任
- D.回避原则
- A.市场价格高于协定价格的看涨期权
- B.市场价格高于协定价格的看跌期权
- C.市场价格低于协定价格的看涨期权
- D.市场价格低于协定价格的看跌期权
- A.股东权益比率
- B.速动比率
- C.资产收益率
- D.固定资产周转率
- E.资产负债比率
- A.多空双方斗争很激烈
- B.多方已经取得决定性胜利
- C.窄幅盘整,交易清淡
- D.这是一种涨势的信号
- A.政府直接投资
- B.差别税率
- C.优惠税
- D.保护性关税
- E.补贴
- A.可动用的银行贷款指标
- B.准备很快变现的长期资产
- C.偿债能力的声誉
- D.未作记录的或有负债
- E.担保责任引起的负债
- A.从事管理工作的愿望
- B.专业技术能力
- C.良好的道德品德修养
- D.人际关系协调能力
- A.电力逐渐取代了蒸汽动力
- B.喷气式飞机逐渐取代了螺旋桨飞机
- C.纳米材料逐渐取代了现有纺织材料
- D.通信卫星逐渐取代了海底电缆
- A.公司的经营效益
- B.投资者对股票价格的预期
- C.机构投资者的操作策略
- D.资金的持有成本
- A.分析公司的背景和历史沿革
- B.分析公司的投资与融资
- C.分析公司潜在的项目风险
- D.分析公司所属产业
- E.分析公司的经营管理
- A.限制投资经理为了追求高收益而持有高风险品种
- B.促使投资经理只选择风险小的品种
- C.促使投资经理通过市场上不同期限品种交易量的变化来分析市场在期限上的投资偏好,结合市场对利率走势的判断选择适合久期的债券品种进行投资
- D.在控制整个组合利率风险的同时,又给予投资经理一定的选择空间
- A.私营劳动者的劳动收入
- B.技术专利有偿转让取得的收入
- C.有价证券投资取得的收入
- D.技术专利投资入股取得的收入
- E.不动产租金收入
- A.突破缺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成交量的变化
- B.对于上升的突破缺口,必须要有成交量的配合,否则形成假突破
- C.一般来说,突破缺口一旦确认以后,投资者必须立即做出买入或卖出指令
- D.突破缺口的市场意义是,表明证券价格的变动将沿着既定的方向发展变化
- A.股本增加
- B.净资产增加
- C.投资者持股占总股本的比例不变
- D.每股利润下降,投资者得到的股利总额减少
- A.公司净资产
- B.公司增资
- C.公司盈利水平
- D.股份分割
- A.转换平价为50元
- B.转换升水为1000元
- C.转换贴水为1000元
- D.转换升水比率为25%
- A.货币的时间价值是指使用货币按照某种利率进行投资的机会是有价值的
- B.一笔货币投资的未来价值高于其现值,多出的部分相当于投资的利息收入
- C.一笔未来的货币收入的当前价值必须低于其未来值,低于的部分也相当于投资的利息收入
- D.货币投资的现值实际上是对未来值作逆运算的结果
- A.时间价值
- B.息票利息
- C.票面额
- D.期望收益额
- A.哈里?马柯威茨
- B.威廉?夏普
- C.特雷诺
- D.史蒂夫?罗斯
- A.员工
- B.债权人
- C.供应商
- D.客户
- A.不考虑交易成本
- B.不考虑对红利、资本利得和红利征税
- C.信息自由流动
- D.证券可无限分割
- A.储蓄
- B.就业
- C.生活
- D.消费
- E.投资
- A.可行域内部任意组合
- B.可行域的左边界上的任意可行组合
- C.按照投资者的共同偏好规则,排除那些被所有投资者都认为差的组合后余下的组合
- D.可行域边界上的任意组合
- A.明确这些证券的价格形成机制
- B.明确影响证券价格波动的因素
- C.明确影响证券价格波动因素的作用机制
- D.发现那些价格偏离价值的证券
- A.建筑业
- B.工业
- C.交通运输业
- D.邮电服务业
- E.房地产业
- A.宏观经济风险
- B.管理风险
- C.操作风险
- D.汇率风险
- E.利率风险
- A.信用担保
- B.资金占用
- C.共同控制
- D.重大影响
- E.关联购销
- A.潜在进入者
- B.替代品
- C.供需方
- D.行业内现有竞争者
- E.外部竞争环境
- A.增发国债导致流向股票市场的资金增加
- B.减少税收可导致证券市场价格的下跌
- C.扩大财政支出可造成证券市场价格上涨
- D.增加财政补贴可使整个证券市场价格上涨
- A.减少税收,降低税率,扩大减免税范围
- B.扩大社会总需求,从而刺激投资,扩大就业
- C.国债发行规模增大,使市场供给量增大,从而对证券市场原有的供求平衡产生影响
- D.增加财政补贴
- A.国债
- B.企业亏损补贴
- C.财政管理体制
- D.国家预算
- A.完全利用
- B.长期利用
- C.充分利用
- D.全部利用
- A.以工业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按企业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来计算
- B.企业内部允许重复计算
- C.把企业内部各个车间(分厂)生产的成果相加
- D.企业之间、行业之间、地区之间不存在重复计算
- A. 0.5
- B.500
- C.250
- D.1000
- A.农村城镇登记失业率
- B.城镇登记失业率
- C.城市人口失业率
- D.城镇人口失业率
- A.利率变化会引起期权标的物的市场价格变化,从而引起期权内在价值的变化
- B.利率变化不会使期权价格的机会成本变化
- C.利率变化还会引起对期权交易的供求关系变化,因而从不同角度对期权价格产生影响
- D.利率对期权价格的影响是复杂的,应根据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
- A.普通股票
- B.债券
- C.封闭式基金
- D.开放式基金
- A.狭义货币供应量M1
- B.广义货币供应量M1
- C.狭义货币供应量M0
- D.广义货币供应量M2
- A.不变增长模型
- B.可变增长模型
- C.两阶段增长模型
- D.三阶段增长模型
- A.30
- B.28
- C.19. 67
- D.17. 33
- A.司法监管
- B.行政监管
- C.行业自律
- D.以上都对
- A.MM定理
- B.CAPM
- C.APT13
- D.布莱克一斯科尔斯期权定价模型
- A. RSI
- B.PSY
- C.WMS
- D.BIAS
- A.DEA
- B.DIF
- C.EMA
- D.EMA - DEA
- A.收入型证券组合
- B.平衡型证券组合
- C.避税型证券组合
- D.增长型证券组合
- A.5.50%
- B.5.83%
- C.6.00%
- D.6.32%
- A.5. 88%
- B.6.09%
- C.6.25%
- D.6.41%
- A.14
- B.21
- C.10
- D.28
- A.市场预期理论
- B.合理分析理论
- C.流动性偏好理论
- D.市场分割理论
- A.1000
- B.1070
- C.1076
- D.1080
- A.替代掉换
- B.市场内部价差掉换
- C.利率预期掉换
- D.纯收益率掉换
- A.强式有效市场
- B.弱式有效市场
- C.混合有效市场
- D.半强式有效市场
- A.完全竞争
- B.不完全竞争
- C.寡头竞争
- D.完全垄断
- A.1
- B.2
- C.3
- D.5
- A.贸易收支
- B.经常项目
- C.资本项目
- D.经常项目+资本项目
- A.股价变化领先于盈利变化
- B.股价变化滞后于盈利变化
- C.股价变化同步于盈利变化
- D.股价变化与盈利变化无直接关系
- A.息票利率小于必要收益率时,债券价格高于票面价值
- B.息票利率小于必要收益率时,债券价格小于票面价值
- C.息票利率大于必要收益率时,债券价格小于票面价值
- D.息票利率等于必要收益率时,债券价格不等于票面价值
- A.繁荣
- B.衰退
- C.萧条
- D.复苏
- A. 90. 80
- B.90. 87
- C.90. 92
- D.90. 95
- A.价格
- B.时间
- C.空间
- D.成交量
- A.售出产品可能发生的质量事故赔偿
- B.尚未解决的税额争议可能出现的不利后果
- C.诉讼案件和经济纠纷可能败诉并需赔偿
- D.发生财产重大损失,保险公司受理理赔
- 157
-
24.( )不是税收具有的特征。
- A.强制性
- B.无偿性
- C.灵活性
- D.固定性
- A.三类
- B.五类
- C.六类
- D.十类
- A.随机漫步理论
- B.循环周期理论
- C.相反理论
- D.道氏理论
- A.动态分析
- B.静态分析
- C.主要是动态分析,也包括静态分析
- D.主要是静态分析,也包括动态分析
- A.无效市场
- B.弱式有效市场
- C.半强式有效市场
- D.强式有效市场
- A.经济周期
- B.道氏理论
- C.斐波那奇数列
- D.以上全是
- A.分红前卖出股票,买人股指期货
- B.分红前买入股票并持有,卖出股指期货
- C.分红前卖出股票,买入股指期货
- D.分红前买入股票并持有,买入股指期货
- A.基础知识考试
- B.标准知识考试
- C.最终考试
- D.“股票定价与分析”科目
- A.1989年2月14日国务院颁布的《中国产业政策大纲》
- B.1989年3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当前产业政策要点的决定》
- C.2002年3月11日发布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
- D.20世纪90年代发布的《90年代国家产业政策纲要》
- A.居住在本国的公民
- B.居住在本国的公民和外国居民
- C.居住在本国的公民和暂居外国的本国公民
- D.居住在本国的公民、暂居外国的本国公民和长期居住在本国但未加入本国国籍的居民
- A.税后利润
- B.现金流量
- C.销售收入
- D.股票的账面价值
- A.快
- B.慢
- C.同步
- D.不确定
- A.证券组合分析法
- B.技术分析
- C.行业分析和区域分析
- D.基本分析
- A.技术分析法
- B.基本分析法
- C.数理统计分析法
- D.投资组合分析法
- A.某上市公司与其母公司80%的资产进行了资产置换
- B.某上市公司将10%的资产进行了剥离
- C.某上市公司与另一家公司(被并购企业)的全部资产合并在一起
- D.某上市公司与被并购公司70%的资产进行了股权一资产置换
- A.股权一资产置换
- B.购买资产
- C.收购股份
- D.合资或联营组建子公司
- A.公司的分立
- B.资产配负债剥离
- C.收购公司
- D.股权的无偿划拨
- A.公司过去的最好水平
- B.公司以往几年的平均水平
- C.公司当年的计划预测水平
- D.同行业的先进水平或平均水平
- A.单个年度的财务比率分析
- B.对公司不同时期的财务报表比较分析
- C.与同行业其他公司之间的财务指标比较分析
- D.对公司未来经营状况的预测
- A.营运能力
- B.变现能力
- C.盈利能力
- D.流动资产的规模
- A.公司资本结构
- B.公司盈利状况
- C.公司偿债能力
- D.公司资本化程度
- 178
-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分析财务报表所使用的比率以及对同一比率的解释和评价,因使用者的着眼点、目标和用途不同而异
- B.长期债权人和企业投资者分析财务报表着眼于企业的获利能力和经营效率,对资产的流动性则很少注意;投资者分析财务报表的目的在于考虑企业的获利能力和经营趋势,以便取得理想的报酬
- C.不同资料使用者对同一比率的解释和评价,基本上应该一致,不可能发生矛盾
- D.比率分析涉及到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大致可分为以下六大类:变现能力分析、营运能力分析、长期偿债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分析、投资收益分析和现金流量分析等
- 179
-
1.有形资产净值是指( )。
- A.资产总额减去无形资产净值后的净值
- B.股东权益减去无形资产净值后的净值
- C.资产总额减去无形资产后的净值
- D.股东权益减去无形资产后的净值
- A.债务额的大小
- B.流动性的高低
- C.债息的高低
- D.债务的风险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