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32
-
持有、控制一个上市公司的股份低于该公司已发行股份的百分之三十的收购人,以要约收购方式增持该上市公司股份的,其预定收购的股份比例不得低于百分之五,预定收购完成后所持有、控制的股份比例不得超过百分之三十。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在设立募集期限内,净销售额超过1亿元
- B.在设立募集期限内,净销售额超过2亿元
- C.在设立募集期限内,最低认购户数达到100人
- D.在设立募集期限内,最低认购户数达到1000人
- A.法人人格否认
- B.关联关系规范
- C.累积投票
- D.独立董事
- A.引用的数字充分、准确
- B.编报规则
- C.内容与格式准则
- D.规范问答
- A.股份持有人
- B.股份控制人
- C.原料供应商
- D.一致行动人
- A.转债担保人的净资产额不得低于本次转债发行金额
- B.转债担保人的净资产额应由有关会计师事务所进行核验
- C.担保方式只能采用抵押或质押方式
- D.证券公司不得为转债发行提供担保
- A.市价折扣法
- B.完全摊薄法
- C.加权平均法
- D.贴现现金流量法
- A.拟招股的公司名称及招股性质
- B.发行股份及每股发行价
- C.保荐人及主承销人
- D.接受认购申请的起止日期
- A.公司资产减值准备的提取是否与公司资产质量状况相符,是否存在利用资产减值准备的提取和冲回调节利润的情况
- B.公司固定资产折旧的提取方法与比例是否符合会计制度的规定,是否存在漏提或少提折旧的情况
- C.公司广告费用、研发费用、利息费用等费用的确认与摊销是否符合会计制度、会计准则等的规定,是否存在将收益性支出挂账作为资本性支出的情况,此外,还应特别关注开办费的确认与计量
- D.公司收人确认是否符合会计准则的规定,是否存在提前确认和虚计收入的情况;公司资产置换收益、资产转让收益等非经常性损益的确认是否符合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的规定,相关的法律文件和批准程序是否满足收益确认的要求
- A.有较强的经营管理能力和资金实力
- B.较好的财务状况和信誉
- C.具有改善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能力
- D.促进上市公司持续发展的能力
- A.承销商及相关专业机构的宣讲推介
- B.散发或送达配售信息备忘录和招股文件
- C.向机构投资者发送预订邀请文件,并询查定价区间
- D.传播有关的声像及文字资料
- A.公司连续盈利情况
- B.股票市场指数
- C.公司财产增值情况
- D.公司规模
- A.真实性
- B.及时性
- C.重要性
- D.准确性
- A.证券登记结算机构出具的股份持有证明
- B.注册会计师出具的核准报告
- C.商务部原则批复函
- D.上市公司营业执照和法定代表人身份证明
- 74
-
累进比例佣金是( )。
- A.被收购方经常使用的方式
- B.投资银行的佣金随着交易额的上升而上升的收费方式
- C.莱曼公式的一种
- D.经常使用“逆莱曼公式”,如1--2--3-4--5公式的收费方式
- A.交易价格及定价依据
- B.交易标的的交付状态
- C.合同的生效条件
- D.支付方式
- A.使中介机构增强对企业的了解,以便发现问题
- B.使中介机构掌握有关企业的第一手资料,真实地写出招股说明书和其他相关材料
- C.使企业掌握重组的方向
- D.尽职调查要求中介机构必须真正尽到自己的责任,充分核实企业提供的材料,减少工作中的失误,同时免除因调查不充分而可能导致的责任追究
- A.券商
- B.企业法人
- C.其他投资者
- D.保险公司
- A.重大资产重组所涉及的资产定价公允,不存在损害上市公司和股东合法权益的情形
- B.不会导致上市公司经营状况发生波动
- C.有利于上市公司增强持续经营能力,不存在可能导致上市公司重组后主要资产为现金或者无具体经营业务的情形
- D.重大资产重组所涉及的资产权属清晰,资产过户或者转移不存在法律障碍,相关债权债务处理合法
- A.上海证券交易所会员署名的上市推荐书
- B.转债发行结束报告
- C.转债发行资金到位验资报告
- D.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出具的转债托管情况证明
- A.其经过和内容
- B.对发行人业务的连续性的影响
- C.对管理层的稳定的影响
- D.对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影响
- A.产权关系经过界定和确认的国有企业(集团公司)的全资子企业(全资子公司)
- B.产权关系未经过界定和确认的国有企业(集团公司)的全资子企业(全资子公司)
- C.控股子企业(不包括其下属企业)
- D.控股于企业(控股子公司)及其下属企业
- A.中国大陆及香港地区
- B.百慕大
- C.开曼群岛
- D.澳门
- A.公司最近3年资金闲置的金额
- B.公司用于委托理财的金额、委托理财所涉及的投资内容是否经过公司内部适当的程序批准,委托理财合同是否受法律保护
- C.资金存放是否安全,公司是否能够有效控制
- D.公司的资产负债率过低,通过本次股本融资可能会导致公司财务结构更加不合理,或公司缺乏明确的投资方向,资金可能出现剩余
- A.净资本为人民币4 000万元
- B.公司治理结构存在重大缺陷,风险控制制度不健全或者未有效执行
- C.最近3年内未因重大违法违规行为受到行政处罚
- D.从业人员中符合保荐代表人资格条件的有4人
- A.市场销路
- B.投资收益
- C.投资者的投资风险
- D.债券的发行质量
- A.违反《证券法》规定,改变公开发行公司债券所募资金用途的
- B.前一次公开发行的公司债券尚未募足的
- C.对已公开发行的公司债券或者其他债务有违约或者延迟支付本息的事实,且仍处于继续状态的
- D.连续两年出现亏损的
- A.要约收购
- B.用股票收购
- C.协议收购
- D.杠杆收购
- A.董事会及独立董事应当及时发表意见
- B.董事会有必要聘请独立财务顾问等专业机构提供咨询意见
- C.公告被收购公司董事会、独立董事和专业机构的意见
- D.独立董事对管理层和员工收购可能对公司产生的影响发表意见
- A.中国建设银行
- B.国家开发银行
- C.中国农业银行
- D.中国工商银行
- A.担任主承销商时,作为知情人对发行人公告前的内幕信息是否泄露
- B.有关档案资料和工作底稿的保存是否完备
- C.公司负责承销业务的高级管理人员及业务人员是否有相应的证券从业资格,或是否通过了从业资格考试
- D.公司是否建立了相应的制度和组织体系,以控制风险和加强对人员的管理
- A.会计年度营业收入
- B.每股赢利
- C.净利润
- D.利润总额
- A.募集资金
- B.关联交易
- C.委托理财
- D.为他人提供担保
- A.涉及向公众人士招股的任何上市方法,发行人须于上市文件内载列有关发售期限的详情
- B.上市文件所订明的可更改或延长发售期间或公开接受认购期间的权利必须限于香港联合证券交易所接纳的因热带气旋警告讯号或类似的外来因素而可能引致的延误
- C.上市文件所订明的可更改或延长发售期间或公开接受认购期间的权利必须载于文件的有关详情内
- D.在香港联合证券交易所接纳的任何条件的规定和限制下,上市文件所述发售期间及公开接受认购期间的截止日期不可更改或延长,而发行人、包销商或任何其他人士均不可单方面更改或延长该日期或期间
- A.市场对目标公司产品需求出现下滑
- B.并购后的收购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
- C.并购上市公司的消息外传,引起目标公司市价飞涨
- D.并购非上市公司的消息外传,引起几家公司竞标,使价格上涨
- A.资金管理的主要内部制度
- B.前次募集资金的方式、募集资金的到位时间、募集资金的数额、验资机构的名称
- C.前次募集资金时承诺的资金用途与实际运用情况的比较说明
- D.若募集资金的运用和项目未达到计划进度和效益,董事会应进行解释;若募集资金的运用发生变更,应说明变更原因、变更程序及其公开披露的报刊及日期、变更后的投资及效益情况
- A.提供担保的,担保人或担保物发生重大变化
- B.出现减资、合并、分立、解散、申请破产及其他涉及上市公司主体变更事项
- C.未转换的可转换公司债券数量少于3 000万元的
- D.可转换公司债券转换为股票的数额累计达到可转换公司债券开始转股前 公司已发行股份总额20%的
- A.最近2年内未发生重大违法违规行为
- B.各项风险监控指标符合中国证监会的有关规定
- C.发行人最近l期末经审计的净资产不低于10亿元
- D.资产未被具有实际控制权的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及其关联人占用
- A.申请上市的企业必须有两年活跃业务活动的记录,集中于一项主要业务,两年业务目标明确,但不设立最少盈利的规定
- B.公众股东的数量不少于50名
- C.公众股东持有的股份数额不应少于110万股
- D.在治理结构上,上市公司须有2名独立非执行董事,1名全职合格会计师,1名执行董事担任监察主任,以上要设立独立的审计委员会
- A.市场风险
- B.政策风险
- C.融资风险
- D.法律风险
- A.财税政策的重大变动
- B.取得或失去新的重大专利或特许权
- C.进行新的重大投资或融资行为
- D.业务方向和范围的重大变动
- A.《国有资产评估项目备案管理办法》
- B.《国有资产评估管理若干问题的规定》
- C.《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备案管理办法》
- D.《企业国有资产评估管理暂行办法》
- A.效率高
- B.流动性差
- C.效率低
- D.流动性强
- A.发行人所在地的中国证监会派出机构
- B.中国证监会
- C.中国人民银行
- D.财政部
- 104
-
亚洲美元债券属于( )。
- A.本国债券
- B.外国债券
- C.欧洲债券
- D.龙债券
- A.国家开发银行
- B.中国进出口银行
- C.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 D.中国人民银行
- A.1年,3年
- B.2年,1年
- C.3年,1年
- D.5年,3年
- A.40%
- B.50%
- C.70%
- D.80%
- A.1亿元,5亿元
- B.2亿元,5亿元
- C.1亿元,10亿元
- D.5亿元,10亿元
- A.1
- B.3
- C.5
- D.6
- A.保险公司
- B.信托投资公司
- C.商业银行
- D.农村信用社联社
- A.《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
- B.《证券发行上市保荐制度暂行办法》
- C.《关于进一步加强证券市场宏观管理的通知》
- D.《股票发售与认购办法》
- 112
-
相对估值法亦称( )。
- A.可比公司法
- B.市盈率法
- C.市净率法
- D.贴现法
- A.以历史数据代替
- B.以投资报告代替
- C.在发行公告和招股说明书的显要位置作出风险警示
- D.以注册会计师的意见代替
- A.投资者为上市公司持股15%以上的控股股东
- B.投资者可以实际支配上市公司股份表决权超过30%
- C.投资者通过实际支配上市公司股份表决权能够决定公司董事会半数以上成员选任
- D.投资者依其可实际支配的上市公司股份表决权足以对公司股东大会的决议 产生重大影响
- A.发行人基本情况调查
- B.申请文件及其他文件
- C.保荐机构尽职调查文件
- D.保荐机构从事保荐业务的记录
- A.中国证监会
- B.证券交易所
- C.国有资产管理公司
- D.行业主管部门
- A.25%
- B.75%
- C.30%
- D.90%
- A.银行贷款
- B.股票
- C.债券与其他有价证券
- D.企业内部自有资金
- A.5
- B.7
- C.10
- D.15
- A.对公司长期发展战略和重大投资决策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议
- B.监督公司的内部审计制度及其实施
- C.研究董事、经理人员的选择标准和程序,并提出建议
- D.研究和审查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政策与方案
- A.250万
- B.500万
- C.800万
- D.1000万
- A.发行速度和发行企业规模
- B.发行规模和发行企业数量
- C.发行速度和发行企业数量
- D.发行种类和发行规模
- A.25%,35%,15%
- B.15%,25%,35%
- C.35%,15%,25%
- D.35%,25%,15%
- A.本次交易完成后上市公司符合新股发行条件
- B.注册会计师为最近三个会计年度财务报告出具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 C.购买、出售、置换入的资产总额、净资产额和主营业务收入等相关指标介于50%~70%之间
- D.购买、出售、置换入的资产总额、净资产额和主营业务收入等达到70%以上
- A.上市公司
- B.股东大会
- C.证券交易所
- D.中国证监会
- A.关联交易
- B.内幕交易
- C.信息披露
- D.股权交易
- A.20个
- B.4个
- C.3个
- D.2个
- A.《国民银行法》
- B.《麦克法顿法》
- C.《格拉斯?斯蒂格尔法》
- D.《金融法》
- A.统一规范、分级管理
- B.分级规范、统一管理
- C.分区规划管理
- D.分层自行管理
- 130
-
资产评估报告书必须由( )。
- A.资产评估委托方独立撰写
- B.资产评估机构独立撰写
- C.资产评估机构和资产评估委托方共同撰写
- D.政府主管部门撰写
- A.初步询价和网上发行
- B.初步询价和网下配售
- C.累计投标询价和网上发行
- D.累计投标询价和网下配售
- A.行政审批资格的从业人员
- B.核准代表人资格的从业人员
- C.监管代表人资格的从业人员
- D.保荐代表人资格的从业人员
- A.10%
- B.15%
- C.20%
- D.30%
- A.募集资金
- B.发行债券
- C.发行股票
- D.内部筹资
- A.1~2
- B.2~3
- C.1~3
- D.2
- A.5
- B.6
- C.10
- D.12
- A.证券市场发展情况
- B.证券市场风险控制动态
- C.自身资产负债状况
- D.各项风险控制指标
- A.监事会
- B.董事会
- C.股东大会
- D.职工代表大会
- A.500手
- B.1000手
- C.3000手
- D.5000手
- A.5%
- B.10%
- C.20%
- D.25%
- A.控股股东
- B.商业银行
- C.发行人参与的合营企业
- D.股东控制或参股的企业
- A.登记机关
- B.税务登记机关
- C.中国人民银行
- D.外汇管理机关
- A.《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内容与格式准则第27号——发行保荐书和发行保荐工作报告》
- B.《证券发行上市保荐业务管理办法》
- C.《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管理办法》
- D.《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募集资金管理规定》
- A.5%
- B.10%
- C.20%
- D.30%
- A.最近3年及1期财务报表未被注册会计师出具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
- B.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严格遵循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
- C.资产质量良好,不良资产不足以对公司财务状况造成重大不利影响
- D.最近3年以现金方式累计分配的利润不少于最近5年实现的年均可分配 利润的30%
- A.5年
- B.3年
- C.2年
- D.1年
- A.反对
- B.弃权或暂缓表决
- C.同意
- D.附加条件同意
- A.1
- B.2
- C.3
- D.5
- A.子
- B.母
- C.合并
- D.集团
- A.20%
- B.30%
- C.40%
- D.50%
- A.工商部门
- B.行政机构
- C.中国证监会
- D.中国保监会
- A.半年
- B.1年
- C.2年
- D.3年
- A.50
- B.100
- C.200
- D.500
- A.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B.中国人民银行
- C.中国证监会
- D.国务院
- 155
-
股份有限公司的资本是指( )。
- A.在公司登记机关登记的资本总额
- B.实缴资本
- C.经营资本
- D.实物资本
- A.发行人、审批机关
- B.审批机关、发行人
- C.会计师、境外投资者
- D.境外投资者、会计师
- A.3
- B.6
- C.10
- D.12
- 158
-
《证券法》规定,通过证券交易所的证券交易,投资者持有一个上市公司已发行股份的( )时,应当在该事实发生之日起( )内,向国务院证券监督管理机构、证券交易所作出书面报告,通知该上市公司,并予以公告。
- A.5%,3日
- B.25%,3日
- C.5%,2日
- D.25%,2日
- A.基金公司
- B.新股发行人
- C.主承销商
- D.证券交易所
- A.75%
- B.25%
- C.30%
- D.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