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23
-
所谓关联关系,是指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与其直接或者间接控制的企业之间的关系,以及可能导致公司利益转移的其他关系。国家控股的企业之间因为同受国家控股而具有关联关系。( )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正确
- B.错误
- A.具有从事证券相关业务资格的会计师事务所
- B.具有从事证券相关业务资格的资产评估机构
- C.律师事务所
- D.以上均不对
- A.中国证监会
- B.派出机构
- C.证券交易所
- D.证券业协会
- A.银行账户
- B.会计核算科目
- C.各类库存现金
- D.有价证券
- A.变更登记申请报告
- B.保荐代表人的学习和工作经历
- C.证券业执业证书
- D.新任职机构出具的接收函
- A.全部网上定价发行
- B.网上定价发行与网下向机构投资者配售相结合
- C.部分向原社会公众股股东优先配售,剩余部分网下向机构投资者配售
- D.部分向原社会公众股股东优先配售,剩余部分采用网上定价发行和网下向机构投资者配售相结合的方式。
- A.充分
- B.准确
- C.具体
- D.及时
- A.主持公司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组织实施董事会决议
- B.组织实施公司年度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
- C.拟订公司内部管理机构设置方案
- D.制定公司的具体规章
- A.国有资产评估项目备案表一式三份
- B.资产评估报告(包括评估报告书、评估说明、评估明细表及其电子文档)
- C.与经济行为相对应的审汁报告
- D.与资产评估项目相对应的经济行为批准文件
- A.战略投资者的选择标准
- B.向战略投资者配售的股票总量
- C.占本次发行股票的比例
- D.持有期限制
- A.战略委员会
- B.审计委员会
- C.提名委员会
- D.薪酬与考核委员会
- A.未按期募足股份
- B.发起人破产清算
- C.发起人未按期召开创立大会
- D.创立大会决议不设立公司
- A.询价对象的数量和类别
- B.询价对象的报价总区间
- C.发行价格区间及确定依据
- D.发行价格区间对应的摊薄前后的市盈率区间
- A.对收购人的主体资格、资信情况及收购意图进行调查
- B.对外投资
- C.在要约收购期间,被收购公司董事辞职
- D.处置公司资产
- A.债权人
- B.控股股东
- C.实际控制人
- D.实际控制人控制的其他企业
- A.签订委托协议
- B.尽职调查
- C.外部审核
- D.规范辅导
- A.保荐机构尽职调查文件
- B.保荐机构从事保荐业务的记录
- C.申请文件及其他文件
- D.上市公司董事会会议记录
- A.发行方式、发行对象及向原股东配售的安排
- B.决议的有效期
- C.对董事会办理本次发行具体事宜的授权
- D.转股价格的确定和修正
- A.担任破产清算的公司、企业的董事或厂长、经理,并对该公司、企业的破产负有个人责任的,自该公司、企业破产清算完结之日起未逾3年
- B.担任因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的公司、企业的法定代表人,并负有个人责任的,自该公司、企业被吊销执照之日起未逾3年
- C.个人所负数额较大的债务到期未清偿
- D.因贪污、贿赂、侵占财产、挪用财产罪和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罪,被判处刑罚,执行期满未逾3年,或者因犯罪被剥夺政治权利,执行期满未逾3年
- A.对收购人的主体资格、资信情况及收购意图进行调查
- B.聘请独立财务顾问对要约条件进行分析,并提出专业意见
- C.在收购人公告要约收购报告书后20日内,将本公司董事会报告书与独立财务顾问的专业意见报送中国证监会
- D.处置公司资产
- A.评级委员会制度
- B.复评制度
- C.评级结果公布制度
- D.跟踪评级制度
- A.新股发行的方案
- B.本次募集资金使用可行性报告
- C.前次募集资金使用的报告
- D.其他必须明确的事项
- A.产权关系经过界定和确认的国有企业(集团公司)的全资子企业(全资子公司)
- B.产权关系未经过界定和确认的国有企业(集团公司)的全资子企业(全资子公司)
- C.控股子企业(不包括其下属企业)
- D.控股子企业(控股子公司)及其下属企业
- A.预备用于交换的股票
- B.预备用于交换的股票所产生的孳息
- C.库藏未预备用于交换的股票
- D.预备行使的股票期权
- A.会计
- B.法律
- C.经济
- D.金融
- 65
-
毒丸策略包括( )。
- A.股票毒丸计划
- B.人员毒丸计划
- C.资产毒丸计划
- D.负债毒丸计划
- A.在商务部的领导下,会同开展并购安全审查
- B.研究、协调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安全审查T作中的重大问题
- C.对需要进行安全审查的外围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交易进行安全审查并作出决定
- D.分析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对国家安全的影响
- A.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基本情况
- B.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基本情况
- C.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的基本情况
- D.不涉及现金收支的重大投资和筹资活动及其影响
- A.固定资产
- B.流动资产
- C.账面资产
- D.法定资产
- A.发起人投资行为和资产状况的合法性
- B.企业申请进行股份制改组的可行性和合法性
- C.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资格及发起协议的合法性
- D.原企业重大变更的合法性和有效性
- A.上网竞价方式
- B.发行认购证方式
- C.上网定价方式
- D.储蓄存款挂钩方式
- A.转股价格修正方案须提交公司股东大会表决,且须经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1/2以上同意
- B.转股价格修正方案须提交公司股东大会表决,且须经出席会议的股东所持表决权的2/3以上同意
- C.修正后的转股价格不高于前项规定的股东大会召开日前20个交易日该公司股票交易均价和前一交易日的均价
- D.修正后的转股价格不低于前项规定的股东大会召开日前20个交易日该公司股票交易均价和前一交易日的均价
- A.拟变更募集说明书的约定
- B.发行人不能按期支付本息
- C.发行人减资、合并、分立、解散或者申请破产
- D.保证人或者担保物发生重大变化
- A.是在中国境内依法成立的金融机构
- B.依法开展经营活动,近3年内在经营活动中没有重大违法记录,信誉良好
- C.财务稳健,资本充足率、偿付能力或者净资本状况等指标达到监管标准,具有较强的风险控制能力
- D.具有负责国债业务的专职部门和健全的国债投资和风险管理制度
- A.聘任或解聘高级管理人员
- B.上市公司的股东、实际控制人及其关联企业对上市公司现有或新发生的总额高于500万元或高于上市公司最近经审计净资产值的3%的借款或其他资金往来,以及公司是否采取有效措施回收欠款
- C.认为可能损害中小股东权益的事项
- D.公司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薪酬
- A.资产评估机构及人员
- B.评估对象与评估范围
- C.重要假设、评估方法及重要评估参数
- D.评估结论及影响评估结论的其他重要因素
- A.以协议转让、上市公司定向发行新股方式以及国家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方式取得上市公司A股股份
- B.投资可分期进行,首次投资完成后取得的股份比例不低于该公司已发行股份的20%,但特殊行业有特别规定或经相关主管部门批准的除外
- C.取得的上市公司A股股份2年内不得转让
- D.属法律法规禁止外商投资的领域,投资者不得对上述领域的上市公司进行投资
- A.独立、审慎、客观
- B.引用的资料真实、准确、完整、权威,并须注明来源
- C.对发行人所在行业的评估具有一致性和连贯性
- D.无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
- A.资料准备
- B.招股说明书草案的起草
- C.验证指引或验证备忘录的编制
- D.“责任声明书”的签署
- A.中国证监会的核准文件
- B.经中国证监会审核的全部发行申报材料
- C.发行的预计时间安排
- D.发行具体实施方案和发行公告、相关招股意向书或者募集说明书
- A.新股发行的方案
- B.本次募集资金使用的可行性报告
- C.前次募集资金使用的报告
- D.其他必须明确的事项
- A.拟配售股份数量不超过本次配售股份前股本总额的30%
- B.控股股东应当在股东大会召开前公开承诺认配股份的数量
- C.采用《证券法》规定的代销方式发行
- D.拟配售股份数量不少于本次配售股份前股本总额的20%
- A.证券代码
- B.证券持有人证券账户号码
- C.证券持有人有效身份证明文件号码
- D.本次登记的持有证券数量
- A.外国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 B.中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
- C.定居在国外的中国公民
- D.拥有外汇的境内居民
- A.取得地方政府或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的同意和推荐,向中国证监会提出申请
- B.由中国证监会就有关申请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利用外资政策以及有关固定资产投资立项规定会商国家发改委等有关部门
- C.聘请中介机构
- D.向香港联交所提出申请
- A.证券经纪
- B.证券自营
- C.证券资产管理
- D.融资融券等业务
- A.现任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最近12个月内受到过中国证监会的行政处罚
- B.现任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最近12个月内受到过证券交易所公开谴责
- C.上市公司或其现任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因涉嫌犯罪正被司法机关立案侦查或涉嫌违法违规正被中国证监会立案调查
- D.最近3年及1期财务报表被注册会计师出具保留意见、否定意见或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
- A.发行人运行3年以上的,应披露最近3年及1期的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
- B.发行人运行不足3年的,应披露最近1期的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量表
- C.发行人编制合并财务报表的,应同时披露合并财务报表和母公司财务报表
- D.发行人应披露财务报表的编制基础、合并财务报表范围及变化情况
- A.董事
- B.监事
- C.高级管理人员
- D.核心技术人员
- A.信用增进措施
- B.资金偿付安排
- C.其他偿债保障措施
- D.以上均不对
- A.10%
- B.20%
- C.25%
- D.30%
- A.保荐机构负责向中国证监会推荐,出具推荐意见,并负责报送发行申请文件
- B.保荐机构应对可转换公司债券发行申请文件进行核查
- C.保荐机构应向证券交易所申报核查中的主要问题及其结论
- D.保荐机构应负责可转换公司债券上市持续督导责任
- A.公司债券1年的利息
- B.公司债券半年的利息
- C.公司债的一半
- D.公司债券的发行额
- A.1
- B.2
- C.3
- D.5
- A.先核定规模、后核准发行
- B.只核定规模
- C.直接核准发行
- D.B或C
- A.股东大会
- B.董事会
- C.监事会
- D.以上均不对
- 96
-
集合票据是指( )以上、10个(含)以下具有法人资格的中小非金融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以统一产品设计、统一券种冠名、统一信用增进、统一发行注册方式共同发行的,约定在一定期限还本付息的债务融资工具。
- A.2个
- B.3个
- C.4个
- D.5个
- A.5
- B.4
- C.3
- D.2
- A.前1
- B.后1
- C.前3
- D.后3
- A.100
- B.1000
- C.2000
- D.3000
- A.最后签署之日起3个月
- B.最后签署之日起6个月
- C.最后签署之日起12个月
- D.最后签署之日起2年
- A.1个
- B.2个
- C.3个
- D.5个
- A.会计师事务所
- B.投资银行家
- C.证券公司
- D.资产评级机构
- A.3000
- B.4000
- C.5000
- D.6000
- A.15
- B.20
- C.25
- D.30
- A.国务院
- B.省级以上
- C.市级以上
- D.县级以上
- A.最近半年
- B.最近1年
- C.最近2年
- D.最近3年
- A.互联网
- B.报刊
- C.电视
- D.杂志
- A.最近3年
- B.最近1期
- C.最近2年
- D.最近3年及1期
- A.非无保留意见
- B.保留意见
- C.否定意见
- D.无法表示意见
- A.股东大会
- B.董事会
- C.证券交易所
- D.经理层
- A.受托机构从其受托管理的信贷资产信托项目中取得贷款利息收入
- B.贷款服务机构取得的服务费收入
- C.受托机构取得的信托报酬
- D.非金融机构投资者买卖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取得的差价收人
- A.5
- B.10
- C.15
- D.20
- A.最近1年股利分配政策、实际股利分配情况以及发行后的股利分配政策
- B.实际股利分配隋况
- C.发行后的股利分配政策
- D.最近3年股利分配政策、实际股利分配情况以及发行后的股利分配政策
- A.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段
- B.引言段
- C.管理层对财务报表的责任段
- D.以上均不对
- A.重大会计政策或会计估计将要进行变更的
- B.存在重大担保、诉讼、其他或有事项的
- C.未来资本性支出计划跨行业投资的
- D.存在重大期后事项的
- A.2日
- B.2个工作日
- C.3日
- D.3个工作日
- A.2个工作日内向证券交易所书面说明
- B.3个工作日内向中国证监会书面说明
- C.3个工作日内向证券交易所书面说明
- D.2个工作日内向中国证监会书面说明
- A.1000
- B.500
- C.200
- D.100
- A.原件2份,复印件2份
- B.原件1份,复印件2份
- C.原件1份,复印件1份
- D.原件1份,复印件3份
- A.1/2
- B.所持表决权的1/2
- C.2/3
- D.所持表决权的2/3
- A.资金保管机构
- B.受托机构
- C.投资机构
- D.贷款服务机构
- A.3
- B.5
- C.10
- D.15
- A.证券上市当年剩余时间及其后2个完整会计年度,自证券上市次年起计算
- B.证券上市当年剩余时间及其后2个完整会计年度,自证券上市之日起计算
- C.证券上市当年剩余时间及其后3个完整会计年度,自证券上市次年起计算
- D.证券上市当年剩余时间及其后3个完整会计年度,自证券上市之日起计算
- A.全部资产与业务
- B.核心资产与业务
- C.流动资产与业务
- D.核心资产与主营业务
- A.证券上市当年剩余时间
- B.证券上市后1个完整会计年度
- C.证券上市当年剩余时间及其后1个完整会计年度
- D.证券上市当年剩余时间及其后2个完整会计年度
- A.4名以上(含4名)
- B.4名以上(不含4名)
- C.2名以上(含2名)
- D.2名以上(不含2名)
- A.超过1个月之后
- B.超过3个月之后
- C.超过半年之后
- D.超过1年之后
- A.上市公告书
- B.发行公告书
- C.招股说明书
- D.发行保荐书
- A.1亿
- B.2亿
- C.3亿
- D.4亿
- A.5000万
- B.1亿
- C.3亿
- D.5亿
- A.10日
- B.5日
- C.15日
- D.7日
- A.10
- B.20
- C.30
- D.15
- A.中介机构尽职尽责
- B.中介机构自律
- C.中介机构信息披露
- D.中国证监会的监督
- A.次日
- B.第3日
- C.第4日
- D.第5日
- A.应重新申购
- B.发行底价就是最终的发行价格
- C.主承销商可以采用比例配售方式确定每个有效申购实际应配售的新股数量
- D.主承销商可以采用抽签的方式确定每个有效申购实际应配售的新股数量
- A.发行人假设按预计购买基准日完成购买的盈利预测报告
- B.假设发行当年1月1日完成购买的盈利预测报告
- C.假设发行当年12月30日完成购买的盈利预测报告
- D.发行人假设按预计购买基准日完成购买的盈利预测报告及假设发行当年1月1日完成购买的盈利预测报告
- A.国家土地管理部门
- B.国务院
- C.资产评估机构
- D.中国证监会
- A.3
- B.4
- C.5
- D.6
- A.7
- B.8
- C.9
- D.10
- A.20
- B.30
- C.60
- D.100
- A.近1年
- B.近2年
- C.近3年
- D.近5年
- A.提示性公告
- B.网下中签结果公告
- C.上市公告书
- D.网上网下发行公告
- A.2;应当在表决票上说明理由
- B.3;无须在表决票上说明理由
- C.2;无须在表决票上说明理由
- D.3;应当在表决票上说明理由
- A.公司控制权变动
- B.控制人变化
- C.公司业务变化
- D.公司管理层变动
- A.被金融监管机构采取市场禁入措施,且禁人期未满
- B.上年曾因违法经营受到行政处罚
- C.最近3年在税务、工商、金融等行政管理机关,以及自律组织、商业银行等机构无不良诚信记录
- D.在中国境内或者香港、澳门等地区工作满2年的境外人士
- A.30
- B.40
- C.50
- D.60
- A.《证券法》
- B.《证券交易法》
- C.《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
- D.《格拉斯一斯蒂格尔法》
- A.真实性原则
- B.完整性原则
- C.准确性原则
- D.及时性原则
- A.30%
- B.40%
- C.50%
- D.60%
- A.第一
- B.第二
- C.第三
- D.第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