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应该将证券投资基金的管理主体——基金管理公司的经营活动与证券投资基金的经营活
- B.从及时性原则出发,基金会计期间划分必然更加细化,即以周甚至是日为核算披露期间
- C.基金以投资管理为主要业务,除非基金合同另有约定,基金持有的金融资产和承担金融负债通常归类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
- D.基金管理公司管理的不同基金应集中建账、合并核算
- A.取得基金从业资格
- B.通过中国证监会或者授权机构组织的高级管理人员证券投资法律知识考试
- C.最近1年没有受到证券、银行、工商和税务等行政管理部门的行政处罚
- D.具有3年以上基金、证券、银行等金融相关领域的工作经历及与拟任职务相适应的管理经历
- A.内部控制机制
- B.内部控制原则
- C.内部控制制度
- D.内部控制目的
- A.人员推销
- B.广告促销
- C.营业推广
- D.公共关系
- A.基金管理人
- B.基金托管人
- C.代表基金份额10%以上的基金份额持有人
- D.基金监管部门
- A.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单个开放日,基金净值赎回申请超过基金总份额的10%
- B.单笔赎回单位超过1亿
- C.当日累计赎回单位超过2亿
- D.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连续7个开放日,只有赎回清单,没有申购清单
- A.前端收费模式
- B.网上收费模式
- C.后端收费模式
- D.前台收费模式
- A.建立并管理投资者基金份额账户
- B.负责基金份额登记
- C.确认基金交易
- D.代理发放红利
- A.股票
- B.债券
- C.资产支持证券
- D.权证
- A.证券公司
- B.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
- C.基企管理公司
- D.基金托管人
- A.使组合中的收入型证券和增长型证券达到均衡
- B.选择那些既能带来收益,又具有增长潜力的证券进行组合
- C.使组合中的价值型证券和增长型证券达到均衡
- D.选择那些能带来收益的证券进行组合
- A.临时日报
- B.临时周报
- C.提示函
- D.基金运作监督周报
- A.评估基金公司的微观环境和宏观环境
- B.收集、分析金融市场、相关基金产品、本公司以往的历史数据
- C.分析基金公司拟发行基金的目标市场
- D.评估基金公司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
- A.买入(卖出)何种有价证券
- B.买入(卖出)的时间
- C.买入(卖出)的数量
- D.买入(卖出)的价格控制
- A.交易所交易资金清算
- B.全国银行间市场交易资金清算
- C.场外资金清算
- D.中国证券登记结算公司清算
- A.股权结构
- B.经营目标
- C.资本实力
- D.网点设置
- A.资产委托人
- D.资产管理人
- C.资产托管人
- D.资产担保人
- A.价值型股票
- B.成长型股票
- C.收入型股票
- D.平衡型股票
- A.基金合同摘要
- B.基金投资组合报告
- C.基金财务状况
- D.基金募集情况与上市交易安排
- A.通过邮寄、电话进行营销
- B.客户可得到独立的顾问服务
- C.销售机构有业绩才有佣金,基金公司不承担固定成本
- D.商业对手对渠道的竞争提高了代销成本
- 81
-
基金份额持有人是( )。
- A.托管人
- B.基金出资人
- C.基金资产的所有者
- D.管理人
- A.内部控制理论
- B.内部控制大纲
- C.基本管理制度
- D.部门业务规章
- A.有较大升值潜力的小公司股票
- B.新兴行业股票
- C.大盘蓝筹股
- D.政府债券
- A.产品的设计开发
- B.基金品牌管理
- C.基金产品线的延伸
- D.基金售后服务
- A.市场供求关系
- B.基金资产净值
- C.上市公司质量
- D.投资时间长短
- A.商业银行与保险公司
- B.证券公司
- C.金融咨询机构
- D.基金管理公司
- A.未知价交易原则
- B.已知价原则
- C.确定价原则
- D.金额申购、份额赎回原则
- A.计划实施概要
- B.市场营销现状
- C.威胁和机会
- D.目标和问题,市场营销和战略
- 89
-
套利理论的观点有( )。
- A.套利理论认为投资者可以不断地进行套利交易
- B.市场均衡时,证券组合的期望收益可以由其承担的因素风险所确定
- C.市场均衡可以通过套利达到
- D.市场可以有均衡状态
- A.积极投资法
- B.消极投资法
- C.历史数据法
- D.情景综合分析法
- A.变更投资顾问
- B.投资顾问主要负责人变动
- C.经理人变动
- D.QDII基金变更境外托管人
- A.定期报告
- B.行政处罚
- C.书面警示
- D.电话提示
- 93
-
( )属于基金定期报告。
- A.基金份额上市交易公告书
- B.年度报告
- C.半年度报告
- D.基金份额发售公告
- A.营业税
- B.印花税
- C.个人所得税
- D.其他税收
- A.保证公司经营运作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行业监管规则
- B.防范和化解经营风险,提高经营管理效益
- C.确保基金、公司财务和其他信息真实、准确、完整、及时
- D.确保股东获得投资收益
- A.分层抽样法
- B.优化法
- C.方差最小化法
- D.随机抽样法
- A.封闭式基金的交易遵循“价格优先,时间优先”的原则
- B.封闭式基金的报价单位是每份基金的价格
- C.封闭式基金的价格有集合竞价和连续竞价
- D.封闭式基金实行T 1交割制度
- 98
-
基金收益的来源有( )。
- A.股票股利收入
- B.债券利息收入和买人返售证券收入
- C.证券买卖差价收入
- D.存款利息收入和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 A.有利于消除证券市场系统性风险
- B.有利于投资者的价值判断
- C.有效防止信息滥用
- D.有利于防止利益冲突与利益输送
- A.基金管理人申请
- B.基金持有人大会决议通过
- C.出现基金契约或基金规定的情形
- D.基金托管人申请
- A.主动型基金和被动型基金
- B.公司型基金和契约型基金
- C.开放式基金和封闭式基金
- D.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
- A.股票股利
- B.配股
- C.现金
- D.转股
- A.投资组合保险策略的效果优于买人并持有策略,进而将优于恒定混合策略
- B.买入并持有策略的效果优于投资组合保险策略,进而将优于恒定混合策略
- C.恒定混合策略的效果优于买入并持有策略,进而将优于投资组合保险策略
- D.恒定混合策略的效果优于投资组合保险策略,进而将优于买入并持有策略
- A.基金托管人必须将自有资产与基金资产严格分开
- B.基金托管人应以自己的名义代基金开立账户
- C.基金托管人应实行严格的岗位分离制度
- D.基金托管人应建立会计复核制度
- A.书面代销协议
- B.书面委托协议
- C.书面交易协议
- D.书面合作协议
- 106
-
收入型基金的基本目标是( )。
- A.追求稳定的经常性收入
- B.追求现金收入
- C.追求资本的长期增值
- D.将资本分散投资于股票和债券
- A.公司总经理审议和决定基金的总体投资计划
- B.风险控制委员会确定资金资产配置比例或比例范围
- C.主管投资的副总经理审批各基金经理提出的投资额超过自主投资额度的投资项目
- D.基金经理向中央交易室的基金交易员发出交易指令
- A.沪、深B股或H股账户
- B.开放式基金账户
- C.沪、深A股账户
- D.封闭式基金账户
- A.50%
- B.60%
- C.70%
- D.80%
- A.市场供求关系
- B.经济周期
- C.基金单位净值
- D.基金单位面值
- A.反方向
- B.同方向
- C.方向不定
- D.无关联
- 112
-
基本分析的优点是( )。
- A.能够比较全面地把握证券价格的基本走势,应用起来相对简单
- B.同市场接近,考虑问题比较直接
- C.预测的精度较高
- D.获得利益的周期短
- A.远期利率
- B.即期利率
- C.平均利率
- D.中短期平均利率
- A.基金持有人
- B.基金发起人
- C.基金管理人
- D.基金托管人
- A.3
- B.7
- C.10
- D.30
- A.20%;5%
- B.20%;10%
- C.30%:5%
- D.30%;10%
- A.低估证券的实际风险,进行过度交易
- B.对不熟悉的股票、资产敬而远之
- C.选择过快地卖出有浮盈的股票,而将具有浮亏的股票保留下来
- D.追涨杀跌
- A.全球基金
- B.国际基金
- C.离岸基金
- D.在岸基金
- A.基金账户要独立于托管银行账户
- B.要保证基金的一切货币收支活动均通过基金的银行账户进行
- C.基金账户的开立和使用并不限于开展基金业务,也可以用于其他业务活动
- D.基金托管人和基金管理人不得出借和擅自转让基金的任何证券账户
- A.10
- B.20
- C.30
- D.60
- A.买入“价值低估”的股票、卖出“价值高估”的股票
- B.买入“价值低估”的股票和“价值高估”的股票
- C.卖出“价值低估”的股票和“价值高估”的股票
- D.卖出“价值低估”的股票、买入“价值高估”的股票
- A.30
- B.60
- C.90
- D.120
- A.股票投资占基金资产净值的比例如发生少量的变动,并不意味着基金经理一定进行了增仓或减仓操作
- B.通过对基金收入来源的分析,尤其是通过基金间收入来源结构的比较分析,可以更为深入地了解该基金具体投资状况
- C.对于股票基金及债券基金来说,费用的高低对于基金净值有着较大的影响
- D.如果基金份额变动较大,则会对基金管理人的投资有不利影响
- A.首次发行未上市的股票
- B.送股、转增股、配股和增发新股等发行未上市股票
- C.发行未上市的债券和权证
- D.非公开发行股票、公开发行股票网下配售部分等有明确锁定期的流通受限股票
- A.30
- B.60
- C.90
- D.180
- A.买入并持有战略
- B.恒定混合战略
- C.投资组合保险战略
- D.指数化投资战略
- A.每日
- B.每周
- C.每月
- D.每季
- A.特雷诺指数描述了全部风险
- B.夏普指数调整的是总风险
- C.夏普指数越大,基金绩效越好
- D.夏普指数同时考虑了绩效的广度和深度
- A.5%
- B.10%
- C.25%
- D.30%
- A.3000万元;3个
- B.2000万元;3个以上
- C.2000万元;3个
- D.3000万元;3个以上
- A.久期
- B.标准差
- C.费用率
- D.周转率
- A.范围类别
- B.时间跨度和风格类别
- C.配置策略类别
- D.实效类别
- A.市盈率
- B.净值增长率
- C.标准差
- D.市净率
- A.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者重大遗漏
- B.有明确、醒目的风险提示和警示性文字
- C.预测该基金的证券投资业绩
- D.登载单位或者个人的推荐性文字
- A.指数基金
- B.增长型基金
- C.收入型基金
- D.平衡型基金
- A.账务复核
- B.头寸复核
- C.资产净值复核
- D.财务报表复核
- A.商业银行
- B.基金管理公司
- C.中国结算公司
- D.中国证监会
- A.积极型投资策略
- B.集体投资策略
- C.个人投资策略
- D.消极型投资策略
- A.同一规模公司的股票具有相同的流动性
- B.同一规模公司的股票具有不同的流动性
- C.不同规模公司的股票具有相同的流动性
- D.不同规模公司的股票具有不同的流动性
- A.发起人、管理人和份额持有人
- B.管理人、托管人和份额持有人
- C.托管人、发起人和份额持有人
- D.受益人、管理人和份额持有人
- A.基金份额发售公告
- B.基金份额上市交易公告书
- C.基金份额净值公告
- D.澄清公告
- A.20
- B.50
- C.60
- D.80
- A.日历异常
- B.事件异常
- C.公司异常
- D.会计异常
- 144
-
股票基金的特点是( )。
- A.投资风险小,回报率低
- B.投资于短期金融工具
- C.无法抗御通货膨胀
- D.适合长期投资
- A.保护投资者
- B.保证市场的公平、效率和透明
- C.降低系统风险
- D.推动基金业的规范发展
- A.基金发起人
- B.基金托管人
- C.基金持有人
- D.基金管理人
- A.10%以上5%以下
- B.所买卖股票等值以下
- C.3万元以上30万元以下
- D.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
- A.营业税
- B.企业所得税
- C.个人所得税
- D.增值税
- A.不同股票
- B.优先股票
- C.长期债券
- D.短期债券
- A.现金比例变化法
- B.现金变化法
- C.银行存款比例变化法
- D.二次项法
- A.稳定
- B.上升
- C.下降
- D.影响不确定
- 152
-
技术分析的鼻祖是( )。
- A.股利贴现模型
- B.道氏理论C.超买超卖指标
- D.价量关系指标
- A.指数基金
- B.增长型基金
- C.收入型基金
- D.平衡型基金
- 154
-
基金资金账户的管理不包括( )。
- A.资金账户的开立
- B.资金账户的更名
- C.资金账户的销户
- D.资金账户的预留印鉴
- A.法律主体资格
- B.投资者的地位
- C.基金营运依据
- D.基金营运规模
- A.增加权重;增加权重
- B.增加权重;降低权重
- C.降低权重;降低权重
- D.降低权重;增加权重
- A.监管部门对基金管理人和托管人的制衡机制
- B.投资人拥有所有权、管理人管理和运作基金资产、托管人保管基金资产,三方当事人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机制
- C.基金投资者通过公众舆论监督基金管理人和托管人的制衡机制
- D.基金管理人内部相互制约的制衡机制
- A.大;小
- B.大;大
- C.小;稳定
- D.大;稳定
- A.封闭式基金
- B.开放式基金
- C.私募基金
- D.公募基金
- A.基金账务的复核
- B.基金头寸的复核
- C.基金资产净值的复核
- D.业绩表现数据的复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