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A.产品的设计开发
- B.基金品牌管理
- C.基金产品线的延伸
- D.基金售后服务
- A.基金份额持有人
- B.基金管理人
- C.基金托管人
- D.基金销售机构
- A.交易部
- B.风险控制委员会
- C.投资决策委员会
- D.检查稽核部
- A.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的召开
- B.延长基金合同期限
- C.转换基金运作方式
- D.更换董事长、总经理等高级管理人员
- A.投资类的核算
- B.负债类的核算
- C.资产负债共同类的核算
- D.损益类的核算
- A.小公司效应
- B.低市盈率效应
- C.日历效应
- D.遵循公司内部人的交易活动
- A.具有交易成本最小化的优势
- B.具有管理费用最小化的优势
- C.放弃了从市场环境变化中获利的可能
- D.适用于投资者偏好变化较大的情形
- A.实现内部人员控制
- B.保护基金份额持有人利益
- C.改进内部控制制度
- D.规范基金运作
- A.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和重大遗漏
- B.不得出现与基金合同、基金招募说明书内容相抵触的陈述
- C.不得以任何形式向投资人保证获利或者承诺最低收益,经中国证监会批准设立的特殊品种的基金除外
- D.引用的数据和统计资料应当真实、准确,并注明出处
- A.基金合同期限届满而未延期的
- B.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决定终止的
- C.基金管理人职责终止,在6个月内没有新基金管理人承接的
- D.10%以上的基金份额持有人集体要求的
- A.证券投资基金是一种获取固定收益的证券
- B.公募证券投资基金可以向社会公开发行
- C.证券投资基金通过公开发售方式募集
- D.证券投资基金主要投资于证券市场
- A.对参与银行问同业拆借市场交易的监督
- B.对基金投资范围的监督
- C.对基金资产的投资组合比例的监督
- D.对基金管理人选择存款银行的监督
- A.投资目的
- B.投资经验
- C.财务状况
- D.短期风险承受水平
- A.套利组合必须是一个零投资、零因素风险的组合
- B.资产价格存在稳定性
- C.套利组合表现为能够产生正的收益率
- D.套利组合可以为零收益
- A.年收益率高于1年期银行贷款利率
- B.基金托管人、基金管理人最近3年内无重大违法、违规行为
- C.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和基金托管人同意扩募或者续期
- D.基金管理人同意扩募或者续期
- A.房地产基金
- B.科技股基金
- C.金融服务基金
- D.公用事业基金
- A.β值
- B.标准差
- c.持股集中度
- D.持股数量
- A.法律主体资格不同
- B.投资者的地位不同
- C.所筹资金的投向不同
- D.基金营运依据不同
- A.使组合中的收入型证券和增长型证券达到均衡
- B.选择那些既能带来收益,又具有增长潜力的证券进行组合
- C.使组合中的价值型证券和增长型证券达到均衡
- D.选择那些能带来收益的证券进行组合
- A.基金的投资计划
- B.基金的投资策略
- C.基金的投资原则
- D.基金的投资目标
- A.投资目的
- B.投资期限
- C.投资经验
- D.资产状况
- A.执行投资部的交易指令
- B.记录并保存每日投资交易情况
- C.保持与各证券交易商的联系并控制相应的交易额度
- D.负责基金交易席位的安排、交易量管理
- A.采用现金方式分红
- B.年度利润分配比例不得低于已实现利润的90%
- C.当年利润应先弥补上一年度亏损
- D.每年最多分配一次
- A.债券规模
- B.到期时间
- C.债券现金流
- D.市场利率
- A.合法性原则
- B.完整性原则
- C.灵活性原则
- D.审慎性原则
- A.基金的投资交易
- B.基金申购赎回
- c.基金持有证券的上市公司行为
- D.基金资产估值
- A.基金临时报告须经上市的证券交易所核准后予以公告,同时上报中国证监会
- B.基金临时报告须经中国证监会核准后予以公告,同时上报上市的证券交易所
- C.基金投资的上市公司出现重大事件,基金应编制临时报告并予以公告
- D.基金投资的上市公司出现重大事件,由于上市公司已经公告,基金无需再进行公告
- A.认购费率
- B.申购费率
- C.赎回费率
- D.管理费率
- A.提前终止基金合同
- B.基金扩募或者延长基金合同期限
- C.转换基金运作方式
- D.提高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的报酬标准;更换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
- A.投资理念
- B.分析方法
- C.个人魅力
- D.投资工具的选择
- A.确定证券投资政策
- B.进行证券投资分析
- C.组建证券投资组合
- D.投资组合业绩评估
- A.基金行业集中趋势突出
- B.开放式基金成为主流产品
- C.机构投资者,特别是退休基金成为基金的重要资金来源
- D.快速发展,市场地位和影响不断提高
- A.专业理财就是由拥有超常能力的基金经理理财
- B.理财的主要方法是由投资者决定的
- C.理财机构的从业人员由专业人士组成
- D.理财是由专业机构运作的
- A.开放式基金份额净值
- B.封闭式基金份额净值
- C.基金份额面值
- D.二级市场价格
- A.首次发行未上市的股票、债券和权证,采用估值技术确定公允价值
- B.在估值技术难以可靠计量公允价值的情况下,按同类投资品种的市价计量
- C.送股、转增股、配股和公开增发新股等发行未上市股票,按交易所上市的同一股票的市价估值
- D.首次公开发行有明确锁定期的股票,同一股票在交易所上市后,按交易所上市的同一股票的市价估值
- A.委托人
- B.受托人
- C.投资顾问
- D.受益人
- A.3个月
- B.6个月
- C.9个月
- D.12个月
- A.申购费
- B.交易佣金
- C.过户费
- D.托管费
- A.证券的期望收益率
- B.收益率的方差
- C.证券间的协方差
- D.证券的β值
- A.3
- B.5
- C.10
- D.50
- A.增加权重,增加权重
- B.增加权重,降低权重
- C.降低权重,降低权重
- D.降低权重,增加权重
- A.半弱势有效市场
- B.半强势有效市场
- C.强势有效市场
- D.弱势有效市场
- A.投资目标
- B.特殊现金比例
- C.投资结构
- D.正常现金比例
- A.信托资产
- B.债务资产
- C.法人资产
- D.借贷资产
- A.交易所交易资金清算
- B.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资金清算
- C.场外资金清算
- D.场内资金清算
- A.70%
- B.80%
- C.90%
- D.60%
- A.战略性资产配置
- B.恒定混合策略
- C.战术性资产配置
- D.投资组合保险策略
- A.每日
- B.每周
- C.每月
- D.每季
- A.T+0
- B.T+1
- C.T+2
- D.T+3
- A.交易前
- B.交易后
- C.交易进行1日后
- D.交易进行1日前
- A.基金募集
- B.基金的投资管理
- C.基金运营服务
- D.基金登记业务
- A.支付模式
- B.收益方式
- C.有利的市场环境
- D.对流动性的要求
- A.保护投资者
- B.保证市场的公平、效率和透明
- C.降低系统风险
- D.推动基金业的规范发展
- A.转换基金运作方式
- B.调增基金管理费用
- C.更换基金管理人或者基金托管人
- D.提前终止基金合同
- A.20%,5%
- B.20%,10%
- C.30%,5%
- D.30%,10%
- A.中国证监会
- B.中国银监会
- C.证券交易所
- D.中国证券业协会
- A.基金经理下达的投资指令应经风控部门的审核,确认其合法、合规与完整后才可执行
- B.基金经理直接向交易员下达投资指令,交易员才可执行交易
- C.基金经理可直接进行交易,从而提高效率
- D.基金经理下达的个股投资指令须征得研究员的认可
- A.对客户财务状况更了解,对客户控制较强
- B.客户可得到独立的顾问服务
- C.易于建立双向持久的联系,提高忠诚度
- D.推销新产品更容易
- A.电话提示
- B.书面警示
- C.书面报告
- D.定期报告
- A.对金融机构买卖基金的差价收入征收营业税
- B.企业投资者买卖基金份额征收印花税
- C.对企业投资者买卖基金单位获得的差价收入,不征收企业所得税
- D.企业投资者从基金分配中获得的收入,征收企业所得税
- A.零息债券
- B.贴现债券
- C.附息债券
- D.固定利率债券
- A.证券公司
- B.信托投资公司
- C.保险公司
- D.商业银行
- A.有限责任公司
- B.股份有限公司
- C.股份公司
- D.合伙公司
- A.基金净收益
- B.基金经营业绩
- C.损益平准金
- D.未分配基金净收益
- A.经济发展趋势与结构
- B.证券市场发展状况
- C.法律法规及政策预期
- D.主要的销售渠道和相关代销渠道的潜力
- A.10%
- B.30%
- C.15%
- D.20%
- A.进行证券投资分析
- B.组建证券投资组合
- C.投资组合的修正
- D.投资组合业绩评估
- A.平均价
- B.成本价
- C.开盘价
- D.收盘价
- A.投资者是风险爱好者,并以期望收益率和风险(用方差或标准差衡量)为基础选择投资组合
- B.投资者对证券的收益、风险及证券间的关联性具有完全相同的预期
- C.所有投资者的投资均为单一投资期,投资者对证券回报了均值、方差以及协方差具有相同的预期
- D.资本市场没有摩擦
- A.不同股票
- B.优先股票
- C.长期债券
- D.短期债券
- A.商业银行
- B.基金管理公司
- C.中国结算公司
- D.中国证监会
- A.15秒
- B.30秒
- C.1分钟
- D.1天
- A.垂直式
- B.水平式
- C.开放式
- D.综合式
- A.独立董事
- B.基金发起人
- C.基金托管人
- D.中国证监会
- A.4
- B.5
- C.6
- D.7
- A.中国证监会
- B.基金登记机构
- C.基金管理人
- D.基金托管人
- A.1997年11月14日
- B.1998年3月1日
- C.2000年10月8日
- D.2001年9月1日
- A.基金在不同资产类别上的实际配置比例对正常比例的偏离,代表了基金经理在资产配置方面所进行的积极选择
- B.不同类别资产实际权重与正常比例之差乘以相应资产类别的市场指数收益率的和,就可以作为资产配置选择能力的一个衡量指标
- C.基金在不同类别资产上的实际收益率与相应类别资产指数收益率的差乘以基金在相应资产的实际权重的和,就可以作为证券择时能力的一个衡量指标
- D.用于考查基金资产配置能力类似的方法,不可以对基金在各类资产内部细类资产的选择能力进行进一步的衡量
- A.合法性原则
- B.完整性原则
- C.及时性原则
- D.审慎性原则
- A.基金公会
- B.证券投资基金业委员会
- C.基金公司会员部
- D.基金业行会
- A.中国证监会
- B.中国证券业协会
- C.证券交易所
- D.中国银监会
- A.管理人收益
- B.托管人收益
- C.基金资产
- D.投资人受益
- A.2008年8月22日
- B.2008年8月23日
- C.2008年8月24日
- D.2008年8月25日
- A.范围类别
- B.时间跨度和风格类别
- C.配置策略类别
- D.实效类别
- A.公司型基金
- B.契约型基金
- C.单位信托基金
- D.对冲基金
- A.基金管理人
- B.基金托管人
- C.基金监管机构
- D.基金持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