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所有DB计划都不提供一次性支付的方式
- B.DB计划的主要责任是退休金给付
- C.所有DB计划在正常退休年龄之前不提供残疾给付
- D.DB计划的参与者在退休前死亡,通常无死亡给付
- A.低收入者的替代率通常高于高收入者
- B.替代率与退休后的生活水平无关
- C.企业雇员的替代率越高,退休后收入越低
- D.替代率通常已考虑企业雇员的个人储蓄状况
- A.每期给付额为提供的单位数和期初每一单位的价值之乘积
- B.每期给付额为提供的单位数和当时每一单位的价值之乘积
- C.每期给付额为提供的单位数和期末每一单位的价值之乘积
- D.每期给付额为提供的单位数和每一单位期初、期末均值之乘积
- A.保费不确定终身寿险
- B.当期假设终身寿险
- C.修正终身寿险
- D.普通终身寿险
- A.向受益人或法定继承人给付约定的保险金
- B.向投保人给付约定的保险金
- C.向受益人或法定继承人退还约定的退保金
- D.向投保人给付约定的退保金
- A.现金退费年金
- B.分期退费年金
- C.最低保证年金
- D.弹性延期年金
- A.对
- B.错
- A.③④
- B.①②
- C.①③
- D.②③
- A.即期生存年金
- B.即期确定年金
- C.延期生存年金
- D.延期确定年金
- A.健康维护组织(HMO)
- B.优先医疗服务提供者组织(PPO)
- C.服务点计划(POS)
- D.互助性医疗服务提供者组织(EHO)
- A.保额不变的定期寿险和递增的储蓄
- B.保额递增的定期寿险和递增的储蓄
- C.保额不变的定期寿险和递减的储蓄
- D.保额递减的定期寿险和递增的储蓄
- A.三元素分红法
- B.经验保费分红法
- C.资产份额分红法
- D.责任准备金式分红法
- A.10
- B.7
- C.5
- D.3.5
- A.终身年金
- B.连生年金
- C.最后生存者年金
- D.单生年金
- A.适应性定价策略
- B.中立的定价策略
- C.利润最大化定价策略
- D.渗透性定价策略
- A.两全保险
- B.终身寿险
- C.年金
- D.定期寿险
- A.可续保保单即使在增加保额时也无须提供可保证明
- B.重新投保可以使用选择生命表
- C.重新投保有利于保险人更精确地风险分类和选择
- D.投保人可利用重新投保得到较低的保险费率
- A.受益人
- B.代理人
- C.投保人
- D.被保险人
- A.低于
- B.等于
- C.高于
- D.低于或高于
- A.①②③④
- B.④③②①
- C.②③④①
- D.③④①②
- A.投保人对保险公司已做了严格筛选
- B.投保人对被保险人的身体情况已做了详尽了解
- C.保险公司与投保人的信息不对称
- D.被保险人在投保时经过了保险公司的核保程序和风险选择
- A.对
- B.错
- A.完全符合规定,因为评估利率和预定利率的设定都符合要求
- B.违反了相关规定,因为预定利率不能高于评估利率和未到期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
- C.违反了相关规定,因为评估利率不得高于保监会每年公布的未到期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和该险种预定利率的较低者
- D.无所谓违不违反规定,因为对此没有明确规定
- A.产品规划
- B.产品组合
- C.产品开发
- D.产品创新
- A.人的自然机体得病
- B.丧失劳动力
- C.人的身体或寿命
- D.人的生存或死亡
- A.-4860
- B.4860
- C.3505
- D.-3505
- A.17995
- B.37995
- C.16995
- D.17505
- A.400000
- B.20000
- C.90000
- D.12000
- A.除了支付10万费用外,还剩余约4.6万元
- B.为了凑齐10万元费用,还需借款约4.6万元
- C.除了支付10万费用外,还剩余约1万元
- D.为了凑齐10万元费用,还需借款约1万元
- A.73428
- B.74140
- C.75022
- D.75131
- A.提高
- B.降低
- C.不变
- D.不能确定
- A.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
- A.公平性
- B.充足性
- C.适度性
- D.可行性
- A.恰好有34人死亡
- B.死亡人数少于34人
- C.死亡人数大于34人
- D.大约有34人死亡
- A.30
- B.15
- C.10
- D.0
- A.仅仅保障儿子的经济需要
- B.满足秦某的安全保障需要
- C.达到保障与储蓄双重目标
- D.资金投资的经济需要
- A.30
- B.15
- C.10
- D.0
- A.前者给付周期和免责期均较短
- B.两者给付周期相同,前者免责期较短
- C.两者免责期相同,前者给付周期较短
- D.前者给付周期较长,免责期较短
- A.保险人与投保人之间的公平
- B.投保人之间的公平
- C.保险人之间的公平
- D.受益人与投保人之间的公平
- A.责任准备金
- B.现金价值
- C.退保金
- D.保险费
- A.对
- B.错
- A.利润最大化
- B.中立性
- C.渗透性
- D.适度性
- A.商业周期
- B.产品销售渠道
- C.通货膨胀
- D.全球经济趋势
- A.具有不保证的保单价值
- B.最低保证利率随市场利率而变
- C.可以随时变更被保险人
- D.保额随现金价值同比例增减
- A.总括型、分散型和两全型
- B.集聚型、分散型和总括型
- C.保障型、储蓄型和投资型
- D.计划型、意外型和一揽子型
- A.①②
- B.①②③
- C.①②③④
- D.①②④
- A.现金给付
- B.增加准备金
- C.累计生息
- D.增加保额
- A.投保单
- B.保险单
- C.人身保险规划书
- D.缴费通知单
- A.①②③
- B.①③
- C.①②
- D.②③
- A.需求弹性很小
- B.保险金额很难标准化
- C.缴费期限很短
- D.具有一定的储蓄功能
- A.保单持有人对保险人的负债
- B.保险人对保单持有人的负债
- C.保险人对保险监管机构负债
- D.保险人对其他保险人的负债
- A.缴费宽限期起始日
- B.缴费宽限期中点
- C.续期保费应缴日
- D.缴费宽限期届满时
- A.社会保险首先必须遵循自愿原则,必要时可以强制施行
- B.商业人身保险保障对象是由法律明确规定的社会劳动者
- C.商业人身保险所收取的保费要满足等价交换和权力义务对等的原则
- D.社会保险可以按照参保人的意愿选择投保标的风险、确定保障水平
- A.人身保险可以为个人或家庭提供一定程度的经济安全保障
- B.人身保险可以集保障功能、储蓄功能和投资功能于一身,是有价值和有弹性的财务工具
- C.人身保险是家庭的“稳定器”,但无法用于稳定企业经营和财务状况
- D.人身保险减轻了社会福利制度的压力和政府的财政负担
- A.②③④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