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交通信号灯
- B.交通标志
- C.交通标线和交通警察的指挥
- D.以上都是
- A.个人设立或者社会设立
- B.发起设立或者社会设立
- C.个人设立或者募集设立
- D.发起设立或者募集设立
- A.“保险公估从业人员资格证书”
- B.“保险公估从业人员执业证书”
- C.聘书
- D.以上都不是
- A.范围大小
- B.受损程度
- C.时效性
- D.经济利益
- A.承保公估业务
- B.理赔公估业务
- C.核保公估业务
- D.索赔公估业务
- A.公平原则
- B.诚实信用原则
- C.效率原则
- D.效益原则
- A.80公里
- B.90公里
- C.100公里
- D.120公里
- A.受托人
- B.委托人
- C.受托人和委托人
- D.两方各占一半
- A.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 B.人民政府
- C.建设部门
- D.城管部门
- A.15日
- B.10日
- C.5日
- D.3日
- A.稍好一点
- B.梢差一点
- C.相同
- D.无可比性
- A.信息咨询
- B.理赔公估
- C.承保公估
- D.残值处理
- A.12个月
- B.9个月
- C.6个月
- D.3个月
- A.协商
- B.催告
- C.通知
- D.诉讼
- A.独立性
- B.客观性
- C.科学性
- D.全面性
- A.警告
- B.罚款
- C.暂扣或者吊销机动车驾驶证
- D.以上都是
- A.“资格证书”
- B.“执业证书”
- C.聘书
- D.劳务合同
- A.国务院公安部门
- B.各省公安部门
- C.国务院交通部门
- D.各省交通部门
- A.刑法
- B.宪法
- C.商法
- D.国际准则
- A.货物的保险价值,是保险责任开始时货物在起运地的实际价值和保险费的总和
- B.货物的保险价值,是保险责任开始时非贸易商品在起运地的发票价格和保险费的总和
- C.货物的保险价值,是保险责任开始时货物在起运地的发票价格或者非贸易商品在起运地的实际价值以及运费和保险费的总和
- D.货物的保险价值,是保险责任开始时货物在起运地的发票价格或者非贸易商品在起运地的实际价值以及运费的总和
- A.按照履行合同时履行地的市场价格履行
- B.按照订立合同时履行地的市场价格履行
- C.按照订立合同时要约人所在地的市场价格履行
- D.按照履行合同时要约人所在地的市场价格履行
- A.8个
- B.9个
- C.10个
- D.11个
- A.25家
- B.23家
- C.19家
- D.15家
- A.损失事故
- B.风险事故
- C.保险事故
- D.意外事故
- A.“保险公估从业人员执业证书”
- B.“保险公估从业人员资格证书”
- C.专业学历证明
- D.专业培训证明
- A.在受要约人发出承诺通知之前到达
- B.随后发出
- C.在受要约人收到要约通知前
- D.与要约通知同时到达受要约人处
- A.经营状况严重恶化
- B.曾经失约过
- C.曾被其他债权人起诉
- D.利润下降
- A.有限责任公司
- B.股份有限公司
- C.合作企业
- D.合伙制企业
- A.出租人
- B.承租人
- C.托运人
- D.收货人
- A.只能为书面形式
- B.只能为口头形式
- C.可以用书面形式,也可以用口头形式
- D.采取书面形式和口头形式以外的其他形式
- A.丧失
- B.效力待定
- C.仍然有效
- D.部分无效
- A.受托人
- B.该第三人
- C.受托人和该第三人连带
- D.受托人和该第三人共同
- A.接受给付一方
- B.履行义务一方
- C.第三方
- D.接受一方或履行一方
- A.查明保险事故发生的原因
- B.清点现场未受损的财产
- C.查清保险标的与受损财产之间的关系
- D.确定保险财产的损失程度
- A.前车正在左转弯、掉头、超车的
- B.与对面来车有会车可能的
- C.前车为执行紧急任务的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救险车的
- D.以上都是
- A.3个月
- B.1年
- C.2年
- D.3年
- A.道路、交通设施的养护部门
- B.交通管理部门
- C.城管部门
- D.公安部门
- A.无偿使用权
- B.以同等条件优先受让的权利
- C.部分转让权
- D.完全转让权
- A.自愿性的
- B.强制性的
- C.主观性的
- D.客观性的
- A.要承担责任
- B.负责换赠无瑕疵的财产
- C.不承担责任
- D.负违约责任
- A.由第三人承担民事责任
- B.由行为人承担民事责任
- C.由第三人和行为人负连带责任
- D.由被代理人承担民事责任
- A.经当事人协商同意应当采取口头形式
- B.应当采取口头形式
- C.应当采取书面形式
- D.由当事人自由选择采取书面形式或口头形式
- A.只有被拖方可以解除合同
- B.只有施拖方可以解除合同
- C.双方均可解除合同
- D.双方各自承担赔偿责任
- A.保管单
- B.仓单
- C.保证金
- D.信用金
- A.因不可抗力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 B.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主要债务,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仍未履行
- C.债权债务同归于一人
- D.当事人一方迟延履行债务或者有其他违约行为致使不能实现合同目的
- A.应该完全以保险公估报告为准
- B.应该完全以其他部门的检验结果为准
- C.既要肯定其他部门检验结果的权威性,也要认识到保险公估人对投保标的和受损标查勘、鉴定的特殊性
- D.当二者冲突时,两者全部作废
- A.所属保险公司
- B.所属保险公估机构
- C.保险行业协会
- D.中国保监会
- A.不得转让
- B.经背书后可以转让
- C.空白背书转让
- D.无需背书,即可转让
- A.承保公估
- B.理赔公估
- C.参与防灾放损
- D.信息咨询
- A.重置价值
- B.估计价值
- C.市场价值
- D.现金价值
- A.5年
- B.3年
- C.2年
- D.1年
- A.某公司向客户寄送的价目表
- B.某公司的拍卖公告
- C.某公司的招标公告
- D.某公司向另一公司发去的订单
- A.法律机构
- B.政府相关机构
- C.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
- D.仲裁机构
- A.2年
- B.3年
- C.4年
- D.5年
- A.2亿元
- B.50 万元
- C.1亿元
- D.500万元
- A.分散化、一体化
- B.集中化、专业化
- C.分散化、专业化
- D.集中化、一体化
- A.所造或所修船舶完成时
- B.造船人、修船人不再占有所造或者所修的船舶时
- C.所欠债务清偿时
- D.船舶所有权转移时
- 58
-
甲公司于3月5日向乙公司发出签订合同的要约信函。3月8日乙公司收到甲公司声明该要约作废的传真。3月10日乙公司收到该要约的信函。根据《合同法》的规定,甲公司发出传真声明要约作废的行为属于( )。
- A.要约撤回
- B.要约撤销
- C.要约生效
- D.要约失效
- A.3日
- B.5日
- C.7 日
- D.10日
- A.公估业务委托书
- B.风险分析报告
- C.保险公估报告
- D.委托人授权书
- A.出卖人
- B.买受人
- C.承运人
- D.买卖双方共同
- A.行纪人或委托人
- B.委托人
- C.行纪人和委托人
- D.行纪人
- A.独立性
- B.专业性
- C.职业性
- D.竞争性
- A.出险单位代表
- B.保险人
- C.证明人
- D.被保险人
- A.每名旅客不超过833计算单位
- B.每名旅客不超过3333计算单位
- C.每名旅客不超过46666计算单位
- D.每名旅客不超过1200计算单位
- A.10日
- B.20日
- C.30日
- D.60日
- A.不受影响
- B.受到影响
- C.随之分割
- D.随之丧失
- A.无需通知甲
- B.应当自动抵消
- C.通知并征得甲的同意
- D.属于不同种类,因此不能抵消
- A.新闻、出版、广播、电视等有关单位
- B.教育行政部门
- C.学校
- D.机关、部队、企业事业单位
- A.数额较大的优先受偿
- B.后发生的先受偿
- C.按顺序受偿
- D.不分先后,同时受偿
- A.遗产
- B.负债
- C.财产
- D.资产
- A.是本案的当事人或者当事人的近亲属
- B.本人或者其近亲属与本案有利害关系
- C.与本案当事人有其他关系,可能影响案件的公正处理
- D.以上都是
- A.可以撤销赠与
- B.不可以撤销赠与
- C.已经丧失所有权
- D.不能损坏
- A.效用最大化
- B.收益最大化
- C.利润最大化
- D.“物尽其用”和“货比三家”
- A.3年
- B.4年
- C.5年
- D.6年
- A.“标的调查记录”
- B.“索赔调查记录”
- C.“项目调查记录”
- D.“现场查勘记录”
- A.30日
- B.50日
- C.60日
- D.90日
- A.被保险人
- B.保险人
- C.代理人
- D.受益人
- A.持续保障保险当事人双方利益
- B.每一项业务的书面资料就是一根工作档案
- C.便于中国保监会检查
- D.以上均正确
- A.无效
- B.托运人同意的生效
- C.收货人同意的生效
- D.实际承运人同意的生效
- A.第三人
- B.承租人
- C.第三人和承租人
- D.第三人或承租人
- A.委托人
- B.相关的执法机关或有提供证明资质的机构
- C.出险当事人
- D.保险受益人
- A.财产保险业务
- B.人寿保险业务
- C.信用保险业务
- D.责任保险业务
- A.业务受理合同
- B.保险公估项目档案
- C.初步保险公估报告
- D.最终保险公估报告
- A.只允许船舶所有人或授权人查询
- B.允许公众查询
- C.只允许船舶抵押权人查询
- D.只允许船舶经手人查询
- A.科学性原则
- B.客观性原则
- C.合作性原则
- D.独立性原则
- A.抵押人仍可将被抵押船舶转让给他人
- B.即使经抵押权人同意,抵押人也不得将被抵押船舶转让给他人
- C.抵押权人将债权部分转让他人的,抵押权随之转移
- D.抵押权人将债权部分转让他人的,抵押权不随之转移
- A.可以拒绝
- B.不得拒绝
- C.有选择性承运
- D.可以部分拒绝
- A.合同履行时
- B.支付仓储费时
- C.合同签订时
- D.合同成立时
- A.从货物装上船时起至卸下船时止
- B.从装货港接收货物时起至卸货港交付货物时止
- C.从装货港接收货物时起至卸下船时止
- D.从货物装上船时起至卸货港交付货物时止
- A.签订业务受理合同或委托书
- B.主动告知客户所属保险公估机构的有关信息
- C.对公估结论做出承诺
- D.与委托人协商公估价格
- A.180家
- B.234家
- C.260家
- D.323家
- A.船舶所有权
- B.船舶抵押权
- C.船舶优先权
- D.船舶留置权
- A.分别签发的保险单证
- B.预约保险单证
- C.初始保险单证
- D.先签发者
- A.不同公估案件对保险公估人员的专业技术要求不同
- B.体现保险公估机构的责任性
- C.避免外聘技术专家,以节约成本
- D.避免公估业务过程中保险人的参与
- A.建设部门
- B.社会保障部门
- C.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
- D.各级人民政府
- A.可以对抗第三人
- B.该行为受法律保护
- C.不得对抗第三人
- D.该行为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
- A.500元
- B.1 000元
- C.2 000元
- D.4 000元
- A.投保职业责任保险
- B.增加投入资本金
- C.承担无限责任
- D.投保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 A.自旅客购票时起至旅客离船时止
- B.自旅客登船时起至旅客离船时止
- C.包括承运人经水路将旅客从岸上接到船上和从船上送到岸上的时间
- D.包括旅客在港站内、码头上或者在港口其他设施内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