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500万元
- B.650万元
- C.350万元
- D.300万元
- A.损失频率
- B.损失平均值
- C.损失值
- D.损失幅度
- A.计划、协调、管理
- B.协调、管理、控制
- C.计划、组织、指挥、控制
- D.计划、协调、组织、决策
- A.保险金额
- B.保险价值
- C.保险费
- D.保险价格
- A.国家或政府往往通过立法形式实施社会保险
- B.公民或劳动者可自己决定是否参加社会保险
- C.社会保险只针对某些社会特定风险承保
- D.社会保险只针对基本生活需要提供经济保障
- A.资金运用率
- B.资金运用盈利率
- C.投资收益率
- D.利息率
- A.每一事故
- B.每一危险单位
- C.每一保险标的
- D.每一年度
- A.集中形式的后备基金是由国家通过财政预算对国民收入再分配实现的
- B.集中形式的后备基金即国家后备基金,它不仅包括实物形态而且包括货币形态
- C.集中形式的后备基金是积累性基金
- D.集中形式的后备基金不仅包括国家长期战略物质储备,而且包括财政预算总预备费
- A.临时再保险
- B.预约再保险
- C.比例再保险
- D.合同再保险
- A.保险给付
- B.经济补偿
- C.保险赔偿
- D.经济摊付
- A.保险单
- B.暂保单
- C.投保单
- D.保险凭证
- A.标准差与方差之比
- B.标准差与损失平均值之比
- C.损失期望值与方差之比
- D.损失频率与损失幅度之比
- A.敌对行为
- B.罢工、暴动
- C.地震、地陷
- D.暴风、暴雨
- 14
-
法定保险的特征是( )。
- A.公平性与公正性
- B.全面性与统一性
- C.强制性与公正性
- D.安全性与公平性
- A.保险利益
- B.保险价值
- C.保险金额
- D.保险期限
- A.临时再保险
- B.固定再保险
- C.预约再保险
- D.比例再保险
- A.洪水保险
- B.冰凌保险
- C.突发性滑坡保险
- D.盗窃保险
- A.2:1
- B.1:1
- C.3:1
- D.1:2
- A.赔偿期为18个月时,保险费率最高
- B.赔偿期为12个月时,保险费率最高
- C.赔偿期越长,保险费率越高
- D.赔偿期越长,保险费率越低
- A.工商建筑业
- B.国家机关
- C.家庭手工业者
- D.社会团体
- A.赔款准备金
- B.总准备金
- C.未到期责任准备金
- D.其他准备金
- A.推定全损
- B.权利代位
- C.物上代位
- D.委付
- A.保险地址内的财产有明显的盗窃痕迹所致的损失
- B.火灾
- C.窗外钩物行为所致的保险财产的损失
- D.放在阳台、走廊、院内道路上的财产的被盗损失
- A.该单位统一确定
- B.被保险人单独确定
- C.投保人分别确定
- D.以上方法均可
- A.财政援助
- B.社会救济
- C.社会福利
- D.保险补偿
- A.补偿损失
- B.给付保险金
- C.防灾防损
- D.融通资金
- A.比例再保险
- B.溢额再保险
- C.非比例再保险
- D.预约再保险
- 28
-
保险利益的载体是( )。
- A.保险标的
- B.保险价值
- C.保险金额
- D.被保险人
- A.损失数量
- B.损失幅度
- C.损失频率
- D.损失概率
- A.投保标的危险程度增加
- B.投保人未履行对标的的安全应尽的义务
- C.被保险人诈赔.
- D.货物运输保险标的的转让
- A.纯粹性
- B.可测性
- C.分散性
- D.不确定性
- A.分别属于互助形式后备基金、自保形式后备基金
- B.均属于互助形式后备基金
- C.均属于自保形式后备基金
- D.分别属于自保形式后备基金、社会保障形式后备基金
- A.人信用风险
- B.静态风险
- C.动态风险
- D.责任风险
- A.15天
- B.30天
- C.45天
- D.60天
- A.陨石坠落
- B.建筑物本身的倒塌
- C.施工中人工开凿而致石方飞射
- D.吊车运行时发生的物体坠落
- A.共同保险
- B.重复保险
- C.再保险
- D.超额保险
- A.赔款=(实际损失或财产恢复原状修复费用-应扣残值)X保险金额/出险时账面余额
- B.赔款=实际损失或财产恢复原状修复费用X保险金额/出险时账面余额-应扣残值
- C.赔款=保险金额-应扣残值
- D.赔款=实际损失或财产恢复原状修复费用-应扣残值
- A.推定全损
- B.权利代位
- C.物上代位
- D.委付
- A.注册资本
- B.公积金
- C.保费准备金
- D.赔款准备金
- A.保险金额
- B.保险价值
- C.赔偿金额
- D.实际损失
- A.保险人无权解除保险合同
- B.保险人有权解除保险合同,但应在扣除手续费后退还保险费
- C.保险人有权解除保险合同,并向受益人退还全额保险费
- D.保险人有权解除合同,但应退还保险单的现金价值
- A.保险金额
- B.账面原值
- C.重置价值
- D.账面净值
- A.法律上应付的责任
- B.受害人认为应付的责任
- C.致害人认为应付的责任
- D.保险公估人认为应付的责任
- A.投保时的账面原值
- B.出险时的重置价值
- C.投保时的重置价值
- D.出险时的账面余额
- A.有形财产
- B.责任
- C.信用
- D.经济利益
- A.自然风险
- B.静态风险
- C.纯粹风险
- D.投机风险
- A.2:1
- B.1:1
- C.3:1
- D.1:2
- A.造成损害应负的一切责任
- B.造成损害应负的民事赔偿责任或特别约定的合同责任
- C.造成损害应负的刑事责任
- D.造成损害应负的行政责任
- A.保险金额
- B.责任限额
- C.赔款金额
- D.保险费
- A.工资
- B.审计师费用
- C.毛利润
- D.原材料采购费
- A.投机风险
- B.动态风险
- C.纯粹风险
- D.静态风险
- A.被保险人与他人共有并由他人负责的财产
- B.被保险人自有的财产
- C.被保险人与他人共有并由自己负责的财产
- D.由被保险人代他人保管的财产
- A.分保条
- B.摘要表
- C.附约
- D.合同文本
- A.超额赔款分保
- B.事故超赔分保
- C.超额损失分保
- D.超额赔付率分保
- 55
-
不可保风险是指( )。
- A.商业保险无法处理的风险
- B.不可管理的风险
- C.责任风险
- D.总体风险
- A.货物运输保险中货物的转运
- B.机动车辆保险中机动车辆的转让
- C.产品责任保险中产品的买卖
- D.船舶保险中船舶的转让
- A.保险人
- B.投保人
- C.被保险人
- D.保险代理人
- A.保险承保率
- B.保险赔付率
- C.保额损失率
- D.保险费用率
- A.互助保险
- B.储蓄性保险
- C.相互保险
- D.社会保险
- A.保险代理人销售
- B.直接营销
- C.保险经纪人销售
- D.再保险经纪人销售
- A.泥石流
- B.地震
- C.洪水
- D.龙卷风
- A.自保形式的后备基金
- B.集中形式的后备基金
- C.社会保障形式的后备基金
- D.互助形式的后备基金
- 63
-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A.重复保险与共同保险并无实质区别
- B.重复保险与共同保险的惟一区别在于重复保险签发多张保险单而共同保险只签发一张保险单
- C.重复保险的保险金额总和必定超过保险价值,共同保险的保险金额总和必定小于或等于保险价值
- D.共同保险和重复保险均属于再保险
- A.纯粹风险
- B.静态风险
- C.动态风险
- D.社会风险
- A.损失幅度
- B.损失平均值
- C.损失标准差
- D.损失方差
- A.生产
- B.流通
- C.分配
- D.消费
- A.美国
- B.法国
- C.英国
- D.中国
- A.5.6万
- B.6.4万
- C.7.2万
- D.8万
- A.烘、烤、烫、烙造成焦糊变质现象
- B.点火烧荒、焚毁被玷污的衣物
- C.烘箱烘烤时,变压线圈着火燃烧并延及其他物品
- D.电机超负荷使用只造成自身损毁
- A.保险财产
- B.保费缴纳方式
- C.保险责任
- D.保险金额
- A.无限告知
- B.有限告知
- C.询问回答告知
- D.客观告知
- A.保险形式的后备基金
- B.自保形式的后备基金
- C.社会保障形式的后备基金
- D.集中形式的后备基金
- A.企业财产保险
- B.损失保证保险
- C.财产损失保险
- D.财产综合保险
- A.20000
- B.4000
- C.4800
- D.5600
- A.属于被保险人遗产,纳入遗产分配
- B.不属于被保险人遗产,不纳入遗产分配,但可用于清偿被保险人生前债务
- C.不属于被保险人遗产,不纳入遗产分配,也不可用于清偿被保险人生前债务
- D.属于被保险人遗产,纳入遗产分配,可用于清偿被保险人生前债务;
- A.保险责任继续有效
- B.保险责任终止,保险人从下一保险年度开始计算退还未到期保费
- C.保险责任终止,保险人从本保险年度开始计算退还未到期保费
- D.保险责任终止,保险人不予退还未到期保费
- A.责任风险
- B.财产风险
- C.纯粹风险
- D.人身风险
- A.保险期限
- B.保险金额
- C.保险标的
- D.保险责任
- A.动态风险
- B.静态风险
- C.纯粹风险
- D.投机风险
- A.责任恢复条款
- B.共命运条款
- C.过失或疏忽条款
- D.仲裁条款
- A.赔款成本为80/100,附加费用为20/100
- B.赔款成本为80/100,附加费用为20/80
- C.赔款成本为80/80,附加费用为80/20
- D.赔款成本为80/80,附加费用为20/80
- A.财产及其现有利益
- B.财产及其预期利益
- C.财产及其间接利益
- D.财产及其有关利益
- A.地震
- B.洪水
- C.暴雨
- D.雷击
- A.保险金额
- B.重置价值
- C.账面余额
- D.账面净值
- A.损失平均值
- B.标准差
- C.方差
- D.损失幅度
- A.未决赔款准备金
- B.已发生未报告赔款准备金
- C.已决未付赔款准备金
- D.总准备金
- A.以现在的积累解决将来的需要
- B.以将来的积累解决现在的需要,
- C.都属于自助行为
- D.受益期相同
- A.内容变更
- B.主体变更
- C.客体变更
- D.利益变更
- 89
-
各经济单位通过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评价等方式,并在此基础上优化组合各种风险管理技术,对风险实施有效的控制和妥膳处理风险所致损失后果,期望达到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安全保障目标的管理过程,称为( )。
- A.风险管理
- B.企业管理
- C.国家风险管理
- D.经济风险管理
- A..一人为众,众人为一
- B.大数法则与概率论
- C.保险费率的厘定
- D.保险准备金的提存
- A.1000元
- B.2(}00元
- C.500元
- D.4000元
- A.1年
- B.2年
- C.3年
- D.5年
- A.前者是后者的前提条件
- B.后者是前者的前提条件
- C.二者互为前提条件
- D.二者并无实质关系
- A.无差异性市场策略
- B.差异性市场策略
- C.集中性市场策略
- D.险种组合策略
- A.再保险
- B.足额保险
- C.不足额保险
- D.重复保险
- A.基本条款
- B.特殊条款
- C.附加条款
- D.保证条款
- A.加权平均法和比例法
- B.利润的一定比例
- C.经验法
- D.固定金额法
- A.确认保证
- B.承诺保证
- C.信用保证
- D.默示保证
- A.等同于保险推销
- B.特别注重推销
- C.运用价格竞争原则
- D.类似于其他具体商品营销
- A.社会保险基金
- B.保险基金
- C.保险准备金
- D.社会保障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