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预先核保
- B.缮制单据
- C.开拓准保户
- D.提供咨询服务
- A.公示
- B.教育
- C.提醒
- D.警告
- A.保险综合代理机构、保险兼业代理机构和个人保险代理人
- B.保险专业代理机构、保险兼业代理机构和个人保险代理人
- C.保险一般代理机构、保险兼职代理人员和个人保险代理人
- D.保险专业代理机构、保险个人代理人员和个人保险代理人
- A.减少保额或中止合同
- B.增加保费或解除合同
- C.增加保额或中止合同
- D.减少保费或解除合同
- A.经济形势
- B.实际损失
- C.保险金额
- D.保险利益
- A.发生率、生存率、疾病率
- B.疾病率、死亡率、治疗费用
- C.发生率、死亡率、治疗费用
- D.疾病率、生存率、死亡率
- A.《产品质量法》
- B.《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 C.《合同法》
- D.《反不正当竞争法》
- A.增加保险金给付额
- B.减少保险金给付额
- C.退还多收保险费
- D.收取少交保险费
- A.道德风险几乎没有
- B.道德风险比较少见
- C.道德风险更为严重
- D.道德风险容易控制
- A.查明建筑物的主体结构及所使用的材料等
- B.检验其所处的环境是工业区、商业区还是居民区
- C.房屋是否属于高层建筑,周围是否通畅,消防车能否靠近等
- D.附近有无诸如易燃、易爆的危险源,救火水源如何以及与消防队的距离远近
- A.一般检查对象
- B.重点检查对象
- C.一般整顿对象
- D.重点整顿对象
- A.被保险人
- B.投保人
- C.保险公司
- D.受益人
- A.自主选择商品或服务的权利
- B.公平交易权
- C.知悉真情权
- D.依法求偿权
- A.50万元
- B.60万元
- C.55万元
- D.45万元
- A.阻碍投保人履行如实告知义务
- B.未对可保责任条款予以明确说明
- C.诱导投保人不履行如实告知义务
- D.隐瞒与保险合同有关的重要情况,欺骗投保人
- A.财产保险
- B.意外伤害险
- C.失业保险
- D.雇主责任保险
- A.附义务的民事法律行为
- B.附期限的民事法律行为
- C.附条件的民事法律行为
- D.附权利的民事法律行为
- A.一年或者一年以内
- B.承保风险的时间限制
- C.承保风险的空间限制
- D.承保风险的区间限制
- A.绝对责任
- B.刑事责任
- C.民事责任
- D.行政责任
- A.期内发生式
- B.期内索赔式
- C.期满发生式
- D.期满索赔式
- A.5%-15%
- B.5%-10%
- C.10%-15%
- D.6%-10%
- A.未按规定缴存保证金或者未经批准动用保证金
- B.未按规定投保职业责任保险或者未保持职业责任保险的有效性和连续性
- C.未按规定设立专门账簿记载业务收支情况
- D.超出被代理保险公司的业务范围、经营区域从事业务活动
- A.保单持有人享受经营成果
- B.客户不承担投资风险
- C.定价的精算假设比较保守
- D.保险给付、退保金中含有红利
- A.血缘关系
- B.婚姻关系
- C.被保险人或投保人通过保险合同指定
- D.同事关系
- A.全部保险人与全部经纪人之间的交换关系
- B.全部保险人与个别投保人之间的交换关系
- C.个别保险人与个别投保人之间的交换关系
- D.个别保险人与全部投保人之间的交换关系
- A.补缴合同效力停止期间的保险费及其罚金
- B.补缴合同效力停止期间的保险费及其利息
- C.补缴合同效力停止期间的保险费及其利润
- D.补缴合同效力停止期间的保险费及其费用
- A.10
- B.30
- C.60
- D.90
- A.法人
- B.单位
- C.个人
- D.机构
- A.适度性原则
- B.合理性原则
- C.公平性原则
- D.盈利性原则
- A.火灾保险
- B.人寿保险
- C.信用保险
- D.海上保险
- A.自2002年11月6日起
- B.自2002年1月1日起
- C.自2004年12月31日起
- D.自2005年1月1日起
- A.两全保险
- B.医疗保险
- C.疾病保险
- D.生存保险
- A.勤勉尽责
- B.守法遵规
- C.专业胜任
- D.如实告知
- A.医疗费用支出增加,保险人承担的比例减小,被保险人自负比例增大
- B.医疗费用支出增加,保险人承担的比例减小,被保险人自负比例也减小
- C.医疗费用支出增加,保险人承担的比例增大,被保险人自负比例减小
- D.医疗费用支出增加,保险人承担的比例增大,被保险人自负比例也增大
- A.确定纯费率的基础
- B.确定附加费率的基础
- C.确定管理费用的基础
- D.确定理赔费用的基础
- A.对保险营销员进行专门培训
- B.聘请大专院校教授对保险产品进行宣传
- C.接受保险行业协会对保险产品进行监督
- D.请求社会培训机构对保险产品进行推广
- A.中国保险学会
- B.中国保险行业协会
- C.中国保监会
- D.中国保险精算学会
- A.风险评价
- B.风险估测
- C.风险识别
- D.风险分析
- A.风险判断
- B.风险估测
- C.风险评价
- D.风险测量
- A.中资保险公司
- B.合营保险公司
- C.合资保险公司
- D.外资独资保险公司
- A.半年
- B.1年
- C.2年
- D.3年
- A.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或者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
- B.销售鲜活商品
- C.处理有效期限即将到期的商品或者其他积压的商品
- D.季节性降价;清偿债务、转产、歇业降价销售商品
- A.1
- B.2
- C.3
- D.4
- A.合同主体必须具有保险合同的主体资格
- B.主体合意
- C.客体合意
- D.客体合法
- A.确定纯费率的基础
- B.确定附加费率的基础
- C.确定管理费用的基础
- D.确定理赔费用的基础
- A.15日
- B.10日
- C.5日
- D.3日
- A.12万元
- B.0万元
- C.21.72万元
- D.2.22万元
- A.公平性原则
- B.合理性原则
- C.稳定性原则
- D.适度性原则
- A.损失保险
- B.保证保险
- C.信用保险
- D.责任保险
- A.风险发生的区域
- B.风险事故
- C.保险标的
- D.风险发生的原因
- A.一年
- B.二年
- C.四年
- D.二十年
- A.营业保费法
- B.营业保费等价公式法
- C.积累公式法
- D.根据利润指标进行定价
- A.警告
- B.公示
- C.通报
- D.教育
- A.检查费
- B.核准费
- C.手续费
- D.监管费
- A.《保险代理人资格证书》
- B.《保险代理人展业证书》
- C.《经营保险代理业务许可证》
- D.《保险代理合同书》
- A.初始费用、买人卖出差价
- B.买卖产品的佣金
- C.风险保险费、保单管理费
- D.手续费、退保费用
- A.预先核保
- B.缮制单据
- C.开拓准保户
- D.提供咨询服务
- A.免赔额条款
- B.贷款条款
- C.宽限期条款
- D.免责条款
- A.自主选择商品或服务的权利
- B.公平交易权
- C.知悉真情权
- D.依法求偿权
- A.保险财产
- B.公共利益
- C.保险标的
- D.保险利益
- 61
-
保险利益的载体是( )
- A.保险标的
- B.保险价值
- C.保险金额
- D.被保险人
- A.成立
- B.复效
- C.中止
- D.变更
- A.应当承担
- B.不应当承担
- C.和消费者共同承担
- D.协商解决
- A.突发性滑坡保险
- B.水暖管爆裂保险
- C.营业中断险
- D.雹灾保险
- A.退保费用
- B.年龄
- C.保险金额大小
- D.性别
- A.职业道德是职业实践活动的产物
- B.只有付诸实践,职业道德才能体现其价值和作用
- C.凡道德均有实践性特点
- D.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道德标准
- A.自主知情权
- B.公平交易权
- C.知悉真情权
- D.依法求偿权
- A.199年1月1日
- B.1992年12月1日
- C.199年12月1日
- D.199年10月1日
- A.普通型人寿保险
- B.年金保险
- C.简易人寿保险
- D.团体人寿保险
- A.购买保险
- B.保险合同生效
- C.保险事故发生
- D.保险合同订立
- A.被法律认可并受法律保护的利益
- B.与社会共公利益相一致的利益
- C.经济价值能够以货币衡量
- D.已经确定或可以确定的利益
- A.保监会的核准
- B.投保人的委托
- C.所属机构的授权
- D.行业协会的核准
- A.第三人不知情的情况下披露他人商业机密
- B.超市降价出售即将到期的食品
- C.煤气公司指定用户使用某种燃气灶
- D.商场给予VIP顾客购物折扣
- A.资产份额
- B.负债份额
- C.权益份额
- D.收入份额
- A.前1年内每年接受后续教育情况的有关证明
- B.前3年内每年接受后续教育情况的有关证明
- C.前5年内每年接受后续教育情况的有关证明
- D.前7年内每年接受后续教育情况的有关证明
- A.十元
- B.百元
- C.千元
- D.万元
- A.财产保险
- B.意外伤害险
- C.失业保险
- D.雇主责任保险
- A.不得同时与两家或者两家以上保险公司签订委托协议
- B.可以与两家或者两家以上保险公司签订委托协议
- C.必须与两家或者两家以上保险公司签订委托协议
- D.一般与两家或者两家以上保险公司签订委托协议
- A.法人代表
- B.团体成员
- C.团体本身
- D.被保险人
- A.借助行政力量进行竞争
- B.业务竞争
- C.向客户给予保险合同以外的经济利益
- D.向客户承诺最低的投资回报率
- A.返还财产
- B.解除
- C.终止
- D.中止
- A.机动车交通事故罚款赔偿限额
- B.死亡伤残赔款限额、医疗费用赔偿限额
- C.财产损失赔偿限额
- D.被保险人在道路交通事故中无责任的赔偿限额
- A.列举式全残
- B.绝对全残
- C.原职业全残
- D.推定全残
- A.责任风险
- B.投机风险
- C.信用风险
- D.动态风险
- A.未按规定缴存保证金或者未经批准动用保证金
- B.未按规定投保职业责任保险或者未保持职业责任保险的有效性和连续性
- C.未按规定设立专门账簿记载业务收支情况
- D.超出被代理保险公司的业务范围、经营区域从事业务活动
- A.期内发生式
- B.期内索赔式
- C.期满发生式
- D.期满索赔式
- A.违背购买者的意愿搭售商品
- B.在账外暗中给予对方单位或者个人回扣
- C.以明示方式给对方折扣
- D.擅自在出售商品上打上名优标志
- A.60日
- B.30日
- C.20日
- D.10日
- A.保险准备金
- B.风险保证金
- C.保险费
- D.保险金额
- A.风险应当是纯粹性风险
- B.风险应当具有必然性
- C.风险应当使大量标的均有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 D.风险应当有导致重大损失的确定性
- A.风险管理的对象是损失
- B.风险管理的主体可以是任何组织和个人,包括个人、家庭、组织(包括营利性组织和非营利性组织)
- C.风险管理的过程包括风险识别、风险估测、风险评价、选择风险管理技术和评估风险管理效果等
- D.风险管理的基本目标是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安全保障
- A.25
- B.38
- C.40
- D.48
- A.自主知情权
- B.公平交易权
- C.知悉真情权
- D.依法求偿权
- A.保险核保
- B.疑问解答并促成签约
- C.保险核赔
- D.保单签发
- A.规定一个索赔的截止期
- B.规定一个索赔的追溯期
- C.规定一个保险单生效的日期
- D.规定一个保险单生效的追溯期
- A.不得同时与两家或者两家以上保险公司签订委托协议
- B.可以同时与两家或者两家以上保险公司签订委托协议
- C.必须同时与两家或者两家以上保险公司签订委托协议
- D.一般同时与两家或者两家以上保险公司签订委托协议
- A.比例赔偿
- B.附加赔偿
- C.给付赔偿
- D.所有赔偿
- A.个人年金
- B.联合年金
- C.最后生存者年金
- D.联合及生存者年金
- A.被保险人的利益或丧失市场竞争能力
- B.保险人的利益或丧失市场竞争能力
- C.投保人的利益或丧失市场竞争能力
- D.受益人的利益或丧失市场竞争能力
- A.不得同时与两家或者两家以上保险公司签订委托协议
- B.可以与两家或者两家以上保险公司签订委托协议
- C.必须与两家或者两家以上保险公司签订委托协议
- D.一般与两家或者两家以上保险公司签订委托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