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广播电视编辑记者考试(广播电视基础知识)模拟卷五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2

以下哪些认识或行为不符合广播电视工作者职业道德要求()。

  • A.为塑造典型人物,进行拔高、想象和夸张
  • B.有偿新闻,有偿不闻
  • C.报道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时,回避其真实姓名
  • D.利用新闻报道顺便拉赞助、拉广告
13

新闻工作贯彻三贴近的基本要求是()。

  • A.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
  • B.体现社会生活主流和本质
  • C.立足于基本国情,维护群众根本利益
  • D.改进工作作风和文风
14

马克思把舆论看作是()力量。

  • A.普遍的
  • B.隐蔽的
  • C.虚无的
  • D.强制的
15

广播中音乐的存在形式有()。

  • A.节目配乐
  • B.实况音乐会
  • C.音响
  • D.音乐节目
16

党对新闻事业的领导,主要是()的领导,是对宣传党的思想观点、方针政策的领导。

  • A.组织上、人事上
  • B.法律上、道德上
  • C.思想上、政治上
  • D.理念上、观念上
17

广播电视的三网融合包括()。

  • A.电信网
  • B.有线电视网
  • C.互联网
  • D.物流网
19

新闻起源于()。

  • A.人们对外部世界的好奇
  • B.人类的求知本能
  • C.人类社会性的生产劳动实践
  • D.人类所特有的听和说的生理需求
20

关于媒体的消息来源保密,错误的说法是。 ( )

  • A.媒体应当尊重消息来源的保密要求,承担不披露其真实身份的责任
  • B.我国内地在法律上还没有明确地规定消息来源保密
  • C.消息来源保密是媒体开展好批评报道的必要条件
  • D.法律应该对消息来源的披露豁免权进行保护,这种保护是绝对的
21

广播节目中,应尽量将书面语转成口头语,用复音词替代单音词,用白话文替代文言文,用通俗语替代专业语。以下做法正确的是()。

  • A.用“立即”替代“马上”
  • B.用“曾”替代“曾经”
  • C.用“打针”替代“注射”
  • D.用“不及”替代“比不上”
22

新闻事业以坚持()为主。

  • A.舆论监督
  • B.正面宣传
  • C.发挥创造力
  • D.经济发展
23

新闻工作的根本出发点是()。

  • A.实事求是
  • B.本质真实
  • C.理论联系实际
  • D.客观性原则
24

央广网的全称是()。

  • A.中国网络电视网
  • B.中央网络电视
  • C.中国广播网
  • D.央视国际网
25

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是全国广播电影电视业的行政主管部门,它的前身最早可追溯到1949年6月成立的()。

  • A.广播电影电视部
  • B.广播电视部
  • C.中央广播事业局
  • D.中央广播事业管理处
26

下列关于卫星传输方式的认识错误的是()。

  • A.卫星广播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 B.广播电视传统的、成熟的方式
  • C.有线电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 D.未来广播电视的发展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