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编从业资格模拟试题(1)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1

以下对媒体舆论监督职能的表述中,哪一项表述不恰当?

  • A.我国“舆论监督”的提法最早出现在1987年党的十三大报告中
  • B.网络舆论监督只是网民追求一时的轰动效应,并未产生实
  • C.领导干部提高同媒体打交道的能力,需要自觉接受舆论监督
  • D.舆论监督与人民的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密切相关
2

以下关于改进新闻报道文风的表述中,不恰当的是哪一项?()

  • A.要避免机械呆板、不知所云、大而无当的口号式标题
  • B.要力求篇幅简短精炼,使新闻报道开门见山、直截了当
  • C.要使用具有冲击力的词语,让报道本身更抓读者眼球
  • D.要避免使用同质化语言和套路,谨防千篇一律
3

现代新闻出版自由政策的理念,始于下列哪篇新闻学文献?()

  • A.《论言论自由》
  • B.《论新闻表达自由》
  • C.《论自由》
  • D.《论出版自由》
4

新闻报道尤其是揭露性报道中,对隐匿权的保护,主要指对以下哪一主体的保护?()

  • A.对记者自身的保护
  • B.对报道对象的保护
  • C.对消息来源的保护
  • D.对媒体组织的保护
5

首次直接提出党报是“党的耳目喉舌”的观点,来自下列哪篇新闻学文献?()

  • A.《对晋绥日报编辑人员的谈话》
  • B.《对华北记者团的谈话》
  • C.《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 D.《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
6

以下对于新闻失实原因的分析或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跃进时期媒体放卫星主要在于体制性失实
  • B.媒体造假事件出现缘于媒体追求政治或经济利益的动机
  • C.采编环节的不畅通也有可能会导致新闻失实
  • D.新闻失实的出现于记者自身的职业素养关系并不大
8

“用时间消灭空间”使“抢新闻”成为常态的原因是什么?()

  • A.征服空间距离,是人类历史上常见的扩张方式
  • B.速度已成为新闻业竞争的唯一焦点
  • C.信息在空间运动的时间越短,所跨越的空间距离越大
  • D.信息传播的时间缩小,有助于克服空间上的障碍
9

以下记者或媒体的行为,不符合“走转改”精神的是哪一项?()

  • A.选择某偏远地区的乡村小学,长期蹲点进行采访
  • B.将演播室搬到街道社会中,与居民互动完成节目录制
  • C.深入基层和当地通讯员谈话,从中获得新闻稿件半成品
  • D.使用平实、大白话进行报道
10

以下哪项措施无助于党报增强自身的影响力和认可度?()

  • A.拓展更多的发行渠道,努力做到进报亭、进家庭
  • B.重视对国内外重大政治、经济事件报道的组织与策划
  • C.讲领导讲话和机关文件改造成新闻稿,以节约写作时间
  • D.在头版头条位置,安排有关普通群众的新闻报道
11

以下对新闻价值各个要素的描述中,错误的一项是哪个?()

  • A.越具有心里替代性的故事性事实,越具有新闻价值
  • B.事实与接受者的心里距离越近,便越具有新闻价值
  • C.事实的发生与受众的利益越相关,越具有新闻价值
  • D.越具有娱乐色彩或煽情内容的事实,越具有新闻价值
12

邓小平对新时期党报的基本任务阐释为:“要使我们党的报刊成为全国安定团结的思想上的中心。报刊、广播、电视都要把()作为自己的一项经常性的、基本的任务。”()

  • A.促进安定有序,提高人民的社会主义觉悟
  • B.促进团结统一,增强青年的社会主义意识
  • C.促进安定团结,提高青年的社会主义觉悟
  • D.促进统一有序,增强人民的社会主义意识
13

以下新闻标题中,舆论导向没有问题的是哪一项?()

  • A.电焊火星引燃建筑材料,初中生抄起灭火器冲上前
  • B.开学首日,伤害中小学生再收“减负大礼包”
  • C.历时两年精雕细刻汇聚国内风景名胜,一根象牙浓缩“九州欢腾”
  • D.厌世男制造东直门爆炸案受审,得知弃婴身份后想报复社会
14

在当前的新闻实践中,具体把握和贯彻党报的群众路线最基本要求是什么?()

  • A.为人民群众服务
  • B.坚持“三贴近”原则
  • C.拓展群众参与渠道
  • D.怀有群众意识
15

下列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观点与新闻理论对应有误的是哪一项?()

  • A.“用时间消灭空间”——新闻时效
  • B.“有机的报刊运动”——新闻真实
  • C.“根据事实描述事实”——新闻价值
  • D.“一般的公正”——新闻客观
18

下列哪句话不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新闻理念?()

  • A.报纸要根据事实来描写事实,不能根据希望来描写事实
  • B.报纸要处理好与党的领导机关的关系,在党的监督下开展工作
  • C.报纸是人民日常思想和感情的表达着
  • D.报纸的新闻报道处在一种有机的运动过程之中
19

毛泽东对《解放日报》改版的思路是什么?()

  • A.走基层
  • B.贴近生活
  • C.联系群众
  • D.改文风
20

以下关于马克思主义新闻官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具有时代意义、与时俱进的
  • B.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只适用于党报
  • C.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新闻专业主义是水火不容的
  • D.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就是学习领导人的语录
21

1842年马克思所写的《评普鲁士最近的书报检查令》最能体现以下哪一项?()

  • A.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与新闻实践的紧密结合
  • B.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进步的、发展的科学
  • C.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比较晦涩难懂、不容易理解
  • D.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论述充满生动而智慧的阐释
22

新闻记者要把()作为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聚焦点、着力点、落脚点。

  • A.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B.宣传和弘扬改革创新精神
  • C.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
  • D.宣传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2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

  • A.社会主义荣辱观
  • B.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 D.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26

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根本动力是()

  • A.文化体制改革
  • B.文化事业发展
  • C.文化产业进步
  • D.激发传统文化
27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是根本保障。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
28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是行动指南。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
29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是实现途径。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模式
3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依靠力量是()。

  • A.广大人民群众
  • B.工人阶级
  • C.无产阶级
  • D.全球华人
31

中国特色主义的本质属性包括以下那一项?()

  • A.社会和谐
  • B.生活小康
  • C.全面小康
  • D.四个现代化
32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

  • A.土地改革制度
  • B.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 C.改革开放政策
  • D.和平发展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