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营销渠道由间接式变成直销式
- B.营销渠道变长
- C.营销渠道变宽
- D.营销渠道变短
- A.经济型购买行为
- B.冲动型购买行为
- C.减少失调感的购买行为
- D.习惯性的购买行为
- A.供应品
- B.便利品
- C.选购品
- D.特殊品
- A.1. 25
- B.1.18
- C.1.14
- D.1.12
- A.35. 24%
- B.36.75%
- C.38. 31%
- D.40.7%
- A.对自身资源和能力的正确估价
- B.对市场情报资料的广泛收集
- C.准确理解相关法律和政策
- D.具有强烈的进取心和高度的敏感性
- A. 3.98%
- B.4.35%
- C.5.14%
- D.5.66%
- A.5. 21%,4.61%
- B.4.75%,4.61%
- C.5.21%,4.86%
- D.4.75%.4.86%
- A.张某是因为不能胜任工作才被辞退的,因而不用支付经济补偿金
- B.不论什么原因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都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
- C.张某工作年限不满1年,应当按半个月的工资支付经济补偿金
- D.张某工作年限虽不满1年但超过6个月,应当按1个月的工资支付经济补偿金
- A.由于甲公司没有及时与张某订立劳动合同,因而甲公司应当在订立劳动合同前向张某每月支付2倍的工资
- B.如果合同约定的试用期超过了法定限制,那么甲公司应当以张某试用期满月工资为标准,对超过的期间向张某支付赔偿金
- C.甲公司应当退还其收取的张某的5000元的保证金,并另支付5000元作为赔偿金
- D.甲公司应当向张某支付加班费,并加付两倍的赔偿金
- A.合同期限为两年,试用期为3个月
- B.试用期工资为转正后工资的80%
- C.鉴于张某的工作会接触大量公司的商业秘密,合同终止后3年内,张某不得到甲公司的竞争对手工作,此期间甲公司逐月支付张某补偿金
- D.如果张某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甲公司有权在额外支付张某1个月工资后解除劳动合同,而不必提前通知张某
- A.张某正处于怀孕期间
- B.张某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
- C.张某被选举为该单位的职工代表,尚在任期内
- D.张某由于与工作无关的犯罪,已经被判处有期徒刑
- A.竞争者可能模仿,使得差异消失
- B.保持产品的差异化往往以高成本为代价
- C.企业要想取得产品差异,有时要放弃获得较高市场占有率的目标
- D.目标市场由于技术创新、替代品出现等原因导致需求下降
- A.市场需求具有较小的价格弹性
- B.所处行业的企业大多生产标准化产品,价格因素决定了企业的市场地位
- C.实现产品差异化的途径很少
- D.用户购买从一个销售商改变为另一个销售商时,转换成本很小,因而倾向于购买价格最优惠的产品
- A.成本领先战略
- B.集中化战略
- C.差异化战略
- D.密集型成长战略
- A.后向一体化
- B.前向一体化
- C.横向一体化
- D.专业一体化
- A.企业过去战略的影响
- B.管理者对风险的态度
- C.企业对外界环境的依赖程度
- D.企业组织机构的影响
- A.直线型结构
- B.职能型结构
- C.直线职能型结构
- D.矩阵型结构
- A.员工对收入不满意
- B.管理层次多
- C.企业权力过于集中
- D.职能部门的权力过大
- A.知识互补
- B.职务较高
- C.性格协调
- D.信息灵通
- A.总经理的管理幅度过大
- B.职能部门职责不明确
- C.公司的管理权限分散
- D.企业组织结构设计不合理
- A.向出口方索赔
- B.向进口方索赔
- C.向轮船公司索赔
- D.向保险公司索赔
- A.制订让步的计划
- B.以对方先让步为前提
- C.留出让步的谈判空间
- D.让对方感到让步非常困难
- A.利率变动风险
- B.再投资收益率风险
- C.购买力风险
- D.公司债券的违约风险
- A.进口配额制
- B.“自动”出口配额制
- C.进口许可证制
- D.出口押金制
- A.进口税
- B.出口税
- C.过境税
- D.转口税
- A.多头套期保值
- B.空头套期保值
- C.单头套期保值
- D.零头套期保值
- A.净现值法
- B.现值指数法
- C.内含报酬率法
- D.平均报酬率法
- A.收到的租金
- B.收到的增值税销项税额和退回的增值税款
- C.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
- D.吸收权益性投资所收到的现金
- A.目前国际贸易结算中使用最广泛的支付工具是票据
- B.票据是出票人签名于票据上,无条件约定由自己或另一个人支付一定金额的、不可以流通转让的证券
- C.汇付、信用证是银行信用,托收是商业信用
- D.目前最常见的国际贸易结算的方式有三种:汇付、托收、信用证
- A.资本保全
- B.企业积累
- C.资产的流动性
- D.偿债能力
- A..财政调节
- B.信贷调节
- C.价格调节
- D.审批调节
- A.直接投资
- B.固定资产投资
- C.流动资产投资
- D.间接投资
- A.风险投资基金
- B.创业投资基金
- C.成长型基金
- D.收购基金
- A..存货周转率
- B.成本费用利润率
- C.净资产收益率
- D.速动比率
- A.市场风险
- B.公司特有风险
- C.第三人风险
- D.消费者风险
- A.用人单位被依法宣告破产的
- B.劳动合同期满的,劳动者以工资待遇太低为由主动要求不再续约
- C.企业生产经营发生严重困难而裁员的
- D.劳动者达到退休年龄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
- A.55.固定资产
- B.B.应收账款
- C.C.长期投资
- D.D.存货
- A.使企业准确掌握市场信息
- B.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
- C.大大增加企业的库存
- D.有助于企业提供个性化的产品
- A.劳动合同期限届满
- B.企业宣告破产或依法被撤销
- C.劳动者达到退休年龄
- D.劳动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
- 41
-
心理定价策略包括( )。
- A.尾数定价策略
- B.整数定价策略
- C.满意定价策略
- D.声望定价策略
- A.固定期限
- B.无固定期限
- C.长期期限
- D.以完成一定工作为期限
- A.决定市场需求
- B.竞争的重要手段
- C.49影响企业营销目标的实现
- D.受企业营销环境条件的制约
- A.市场需求具有较小的价格弹性
- B.所处行业的企业大多生产标准化产品,价格因素决定了企业的市场地位
- C.实现产品差异化的途径很少
- D.用户购买从一个销售商改变为另一个销售商时,转换成本很小,因而倾向于购买价格最优惠的产品
- A.市场渗透战略
- B.市场开发战略
- C.产品开发战略
- D.扭转战略
- A.优化国有企业的股权结构
- B.恰当确定董事会的构成与功能行使机制
- C.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
- D.加快政府监督队伍的形成与发展
- A.中央银行开展公开市场业务,可以直接影响银行系统的准备金情况,从而直接影响货币供应量
- B.公开市场业务使中央银行能够根据金融市场的变化,随时进行经常性、连续性的操作,可以作为中央银行日常调节工具
- C.中央银行运用这一工具时,可以主动出击,而不像实行再贴现政策时处于被动的地位
- D.由于公开市场业务的规模和方向可以灵活安排,中央银行可以运用它对货币供应量进行微调,可以产生较为剧烈的影响
- 48
-
经济增长的源泉有( )。
- A.劳动力数量的减少
- B.资本投入的增加
- C.技术的进步
- D.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
- A.物色合适的人选
- B.促进组织结构功能的有效发挥
- C.将所定人选配置到合适的岗位上
- D.充分开发组织的人力资源
- A.经济迅速增长
- B.物价绝对稳定
- C.资源合理配置
- D.收入公平分配
- A.向对方提供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选择,引导对方
- B.以强硬的措辞击垮对方的心理防线,使其最终签约
- C.'消除对方的障碍,使对方在己方的暗示下及时签约
- D.向对方分析签约与不签约的利弊得失,强调现在达成协议对其更有利
- A.势均商务谈判策略
- B.优势商务谈判策略
- C.劣势商务谈判策略
- D.动态商务谈判策略
- A.共同海损的危险必须是共同的,采取的措施是合理的,这是共同海损成立的前提条件
- B.共同海损的危险必须是真实存在的而不是臆测的,或者不可避免地发生的
- C.共同海损的牺牲必须是自动的和无意采取的行为,其费用必须是额外的
- D.措施引起的损失是额外的,费用支出是特殊性质的
- A.过境交付
- B.境内消费
- C.商业存在
- D.自然人流动
- A.直接产品补偿
- B.其他产品补偿
- C.劳务补偿
- D.资金补偿
- A.寄售人与代销人是合作销售关系
- B.寄售人与代销人是委托代售关系
- C.寄售是由寄售人先将货物运至寄售地,然后再寻找买主,因此,它是凭实物进行的现货交易
- D.寄售方式下,代销人不承担任何风险和费用,货物售出前的一切风险和费用均由寄售人承担
- A.来料加工
- B.来件装配
- C.进料加工
- D.租赁贸易
- A.班轮运输的航线、挂港、船期、运价比较固定
- B.班轮运货的港口装卸费由托运方负担
- C.班轮运费包括基本运费、附加费、装卸费
- D.租船通常是指包租整船方式,小宗货物一般都采用租船运输
- A.1
- B.2
- C.3
- D.4
- A.手续简便快捷,资金筹集的速度快,筹资成本低
- B.每介投资者的持股比例相对较大,有可能分散企业控制权
- C.可以直接获得投资者的先进设备和先进技术,尽快形成生产能力和生产规模,尽快占领市场
- D.支付投资报酬的方式灵活,分红压力小
- A.NDP= GDP -折旧
- B.NDP= GDP -企业间接税
- C.NDP= GDP -个人所得税
- D.NDP= GDP -储蓄
- A.购买者的投入程度和品牌差别程度
- B.购买过程中解决问题的程度
- C.购买者的消费心理
- D.购买者的个性特征
- 63
-
产品线的总量是( )。
- A.产品组合的深度
- B.产品组合的广度
- C.产品组合的长度
- D.产品组合的宽度
- A.5次B.5.3次
- C.6次D.6.4次
- A.总资产周转率
- B.应收账款周转率
- C.存货周转率
- D.销售利润率
- A.营业现金净流量比率
- B.资产负债率
- C.流动比率
- D.速动比率
- A.16. 67%
- B.21. 67%
- C.27.66%
- D.78. 33%
- A.上升
- B.下降
- C.保持不变
- D.期末保持不变
- A. 300%
- B.200%
- C.150%
- D.l00%
- A.资产负债表
- B.利润表
- C.利润分配表
- D.财务状况变动表
- A.经营理念
- B.管理理念
- C.服务理念
- D.领导理念
- A.具体的营销活动
- B.营销的费用预算
- C.营销的组织领导
- D.营销资源的分配
- A.企业内部资源
- B.企业能力
- C.企业产品形态
- D.企业核心竞争力
- A.越贫穷
- B.越富裕
- C.越先进
- D.越落后
- A.离心多元化战略
- B.同心多元化战略
- C.不相关多元化战略
- D.密集型成长战略
- A.投资基金从性质上讲是一种金融投资
- B.投资风险由投资者共担
- C.投资收益由投资者共享
- D.通常不需要委托给专业团队进行管理
- A.收益权
- B.双重选择权
- C.表决权
- D.管理权
- A.劳动者严重违反劳动纪律
- B.用人单位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需要裁减人员
- C.劳动者患病后不能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用人单位另行安排的工作
- D.劳动者因公负伤并丧失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
- A.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指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约定无确定终止时间的劳动合同
- B.劳动者在该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十年的,劳动者可以提出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 C.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 D.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期满后,劳动者可以要求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 A.资产置换式重组模式
- B.杠杆收购模式
- C.吸收股份并购模式
- D.投资控股收购重组模式
- A.8%
- B.10%
- C.15%
- D.20%
- A.净利润
- B.利润总额
- C.营业利润
- D.息税前利润
- 83
-
股票市场的核心是( )。
- A.股份公司
- B.股东
- C.证券公司
- D.证券交易所
- A. 100 4000 6000
- B.300 4000 6000
- C.300 3000 4000
- D.100 3000 4000
- A.市场机制、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分配公平
- B.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 C.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分配公平
- D.市场机制、产权明晰、政企分开、管理科学
- A.事业部具有独立的产品和市场,是产品责任或者市场责任单位
- B.具有独立的利益,实行独立核算,是利润中心
- C.特点是不受部门限制,可以快速组合、重组、解散,形成相对独立的、高效的、自我管理的、可以完整地完成某种产品的制造或者服务的部门
- D.是一个分权单位,具有足够的权力,能自主经营
- A.生产计划
- B.财务计划
- C.安全计划
- D.专项计划
- A.获取加工和利用信息的艺术
- B.对不同的决策问题采取不同方法的艺术
- C.尽量实现经营决策的程序化
- D.经常分析影响人际关系的因素
- A.0~1之间
- B.0~2之间
- C.1~2之间
- D.0~10之间
- 90
-
恩格尔系数是( )。
- A.住房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
- B.文化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
- C.税收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
- D.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的比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