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可以抵御竞争对手的进攻
- B.具有较强的对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 C.形成了进入壁垒
- D.竞争者无法模仿
- A.竞争者可能模仿
- B.目标市场由于技术创新、替代品出现等原因导致需求上升
- C.由于目标细分市场与其他细分市场的差异过小,大量竞争者涌人细分市场
- D.新进入者重新细分市场
- A.个人决策
- B.集体决策
- C.程序化决策
- D.非程序化决策
- A.成本领先战略
- B.差异化战略
- C.集中差异化战略
- D.集中成本领先战略
- A.劳动者违纪赔偿金
- B.劳动者保险费
- C.劳动者就业保证金
- D.劳动者违纪罚款
- A.2. 63
- B.1.69
- C.1.95
- D.1.02
- A.1. 12
- B.1.19
- C.1.15
- D.1.21
- A.3.47次/年
- B.5.79次/年
- C.5.28次/年
- D.4.19次/年
- A.填补策略
- B.并存策略
- C.取代策略
- D.集中策略
- A. 17.71%
- B.23. 91%
- C.21. 03%
- D.29.43%
- A.细分市场的潜量
- B.细分市场内的竞争状况
- C.细分市场具有的特征与企业总目标和资源优势的吻合程度
- D.细分市场的社会公益性
- A.无差异市场营销
- B.差异性市场营销
- C.集中市场营销
- D.专门市场营销
- A.横向一体化战略
- B.多元化战略
- C.稳定型战略
- D.收缩型战略
- A.经验决策
- B.理性决策
- C.非程序化决策
- D.程序化决策
- A.成本领先战略
- B.差异化战略
- C.稳定型战略
- D.市场开发战略
- 18
-
租船运输包括( )。
- A.定期租船
- B.临时租船
- C.班轮租船
- D.定程租船
- A.进攻性策略
- B.攻心战策略
- C.运动战策略
- D.外围战策略
- A.保证出口商凭单取得货款
- B.使出口商得到外汇保证
- C.可以取得资金融通
- D.保证取得代表货物的单据
- A.反补贴措施
- B.各国国内税
- C.“自动”出口配额制
- D.歧视性政府采购政策
- A.分离的服务和非分离服务
- B.供给者定位服务
- C.需求者定位服务
- D.需求者与供给者转付服务
- A.等价有偿是合同生效的条件之一
- B.确认书可以是合同形式之一
- C.金额不大、批数较多的小土特产品通常用简式合同
- D.订单不能被采用为合同形式
- A.信用证是一种银行开立的有条件的承诺付款的书面文件
- B.信用证付款是一种商业信用
- C.信用证不独立于合同之外
- D.信用证项下付款是一种单据的买卖
- A.对赌协议实际上就是期权的一种形式,
- B.通过条款的设计,对赌协议可以有效保护投资人利益
- C.对赌协议实际上是一种财务工具
- D.对赌协议产生的根源在于企业未来经营方式的不确定性
- A.评价企业的经营成果和盈利能力
- B.评价企业的偿债能力
- C.评价企业领导力水平
- D.考评企业管理当局的经营业绩,为利润分配提供依据
- A.参与重大经营决策
- B.公司清算时,优先分取剩余财产
- C.优先认股权
- D.有分配公司盈余的权利
- A.风险资本
- B.投资地点
- C.投资期限和投资目的
- D.投资方式
- A.适度的规模与发展潜力
- B.细分市场的吸引力大小
- C.企业的目标和资源
- D.相关政策法规
- A.位置差异
- B.服务差异
- C.人员差异
- D.形象差异
- A.实现利润最大化
- B.股东权益最大化
- C.员工利益最大化
- D.企业价值最大化
- A.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 B.预告解雇情况下,用人单位须提前30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
- C.当用人单位破产重整期间,可直接裁员
- D.在用人单位患有职业病的劳动者也可以被单方解除劳动合同
- A.生产者市场又称工业品市场
- B.客户的收入是生产者市场细分的依据
- C.客户规模是生产者市场细分的依据
- D.生产者市场的需求弹性较小
- A.医疗保险中,用人单位缴纳职工工资总额6%左右,职工本人缴纳工资收入的2%
- B.养老保险中,以每个员工月实际工资为基数,企业承担所有员工工资基数总额的10%
- C.失业保险中,城镇企业事业单位按照本单位工资总额的2%缴纳失业保险费
- D.工伤保险中,职工因工死亡,由单位发给职工平均工资的3个月工资作为丧葬费
- A.除双方另有约定外,劳动合同期满服务期尚未到期的,劳动合同续延至服务期满
- B.约定服务期的条件是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对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
- C.培训费用是指有支付凭证的培训费用
- D.违约金数额可以高于用人单位支付的培训费用
- A.根据评价方式分类,可分为软指标和硬指标
- B.根据评价内容分类,可分为工作业绩评价指标、工作能力评价指标、工作态度评价指标
- C.财务指标评价体系往往导致管理者作出有利于长远利益的决定
- D.产品市场占有能力属于非财务指标
- A.发展战略
- B.维持战略
- C.防御战略
- D.退出战略
- A.提高员工素质
- B.提高企业的绩效
- C.扩展人力资本
- D.扩大企业规模
- A.组织目标的变化和组织形式的变化
- B.企业财务的变化
- C.宏观经济政策
- D.劳动力市场的变化
- A.组织分析
- B.环境分析
- C.任务分析
- D.人员分析
- A.经营权
- B.所有权
- C.执行权
- D.监督权
- A.控制工作要具有全局观点
- B.控制工作应符合有关参与人员的要求
- C.控制工作应确立客观的标准
- D.控制工作应面向组织的过去发展经验
- A.个人独资企业
- B.合伙企业
- C.公司
- D.外资企业
- A.科学用人的艺术
- B.有效激励人的艺术
- C.分析人际关系的艺术
- D.适度治人的艺术
- A.物色合适的人选
- B.促进组织结构功能的有效发挥
- C.充分开发组织的人力资源
- D.更好地完成组织的目标
- A.通货膨胀不利于甲
- B.通货膨胀不利于乙
- C.通货膨胀有利于甲
- D.通货膨胀有利于乙
- A.充分就业
- B.物价适度增长
- C.经济增长
- D.国际收支顺差
- A.一致式开局策略
- B.坦诚式开局策略
- C.保留式开局策略
- D.挑剔式开局策略
- A.中老年男性应穿着西装或中山装
- B.女性不应穿着旗袍
- C.中老年男性一般可不打领带
- D.女性最好不穿着西装套裙
- A.班机运输
- B.包机运输
- C.集中托运
- D.航空急件
- A.单独海损有人为因素在内
- B.单独海损的损失由受损方自行承担
- C.共同海损的损失由各方平均分摊
- D.共同海损的牺牲必须是无意采取的行为
- A.多边出口管制
- B.单边出口管制
- C.个案出口管制
- D.法定出口管制
- A.在装卸货运转时由于一件或数件整件货物落海造成的全部或部分损失
- B.共同海损的牺牲、分摊和救助费用
- C.由于恶劣气候、雷电、海啸、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所造成的部分损失
- D.运输契约订有“船舶互撞责任”条款,根据该条款规定应由船方偿还货方的损失
- A.数量性外汇管制
- B.成本性外汇管制
- C.歧视性外汇管制
- D.平衡性外汇管制
- A.主要来源于国家投资
- B.向投资者支付的报酬可以根据企业的经营状况决定,比较灵活
- C.投资者承担无限责任
- D.主要是用现金投资
- A.反补贴税
- B.差价税
- C.普惠税
- D.特惠税
- A.资产负债率上升,流动比率下降
- B.资产负债率下降,流动比率上升
- C.资产负债和动比率均下降
- D.资产负债和动比率均上升
- A.实收资本
- B.资本公积
- C.盈余公积金
- D.应付账款
- A.资产负债表
- B.利润表
- C.现金流量表
- D.所有者权益变动表
- A.权益资金有固定的偿还期限
- B.借人资金的期望报酬率低于权益资金
- C.权益资金属于长期资金
- D.短期资金的筹集主要解决企业临时性需要
- A.对赌协议实际上就是期权的一种形式
- B.通过条款的设计,对赌协议可以有效保护投资人利益
- C.所有投资协议都有对赌协议
- D.对赌协议产生的根源在于企业未来盈利能力的不确定性
- A. 55000
- B.60500
- C.65000
- D.66550
- A.2.78
- B,3
- C.1.9
- D.0.78
- A.投资控股收购重组模式
- B.杠杆收购模式
- C.合资控股模式
- D.收购式重组
- A.只要支付一定比例的保证金就可以进行全额衍生品交易
- B.结算一般不采用现金差价结算的方式
- C.只有在满期日以实物交割方式履约的合约才需要买方交足货款
- D.金融衍生品交易具有杠杆效应
- A.人口细分
- B.地理细分
- C.心理细分
- D.行为细分
- A.经济因素
- B.购买动机
- C.社会性因素
- D.心理因素
- A.企业申请首次公开发行上市程序较复杂
- B.通过首次公开发行上市方式上市,企业承担全部费用
- C.兼并使被兼并企业失去法人资格
- D.收购是指企业获得另一企业全部股权并使其丧失法人资格的商业行为
- A.成本加成定价法
- B.目标定价法
- C.认知价值定价法
- D.诊断定价法
- A.产品
- B.定价
- C.促销
- D.分销
- A.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双方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 B.违反强制定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义务的,自应当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2倍工资
- C.劳动者在用人单位连续工作满10年,用人单位有缔结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义务
- D.连续订立三次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用人单位有缔结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义务
- A.国家规定平均每周不超过40小时的工时制度
- B.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3小时,但每月不得超过48小时
- C.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
- D.职工累计工作已满10年不满20年的,年休假10天
- A.20世纪40年代
- B.20世纪50年代
- C.20世纪60年代
- D.20世纪70年代
- A.量表法常用于团队绩效评价
- B.平衡计分卡常用于个人绩效评价
- C.MBO导向绩效管理通常分为四个阶段:计划、指导、考评和激励
- D.关键绩效指标法的关键是确定考核标准
- A.公平性原则
- B.竞争性原则
- C.激励性原则
- D.认可性原则
- A.职前培训
- B.继续教育
- C.实践培训
- D.职业教育
- A.财务控制
- B.生产控制
- C.质量控制
- D.成本控制
- A.企业内部优势
- B.企业的外部威胁
- C.企业弱势
- D.企业的外部机会
- A.公司战略
- B.经营战略
- C.多元战略
- D.职能战略
- A.高效的信息处理网络
- B.适宜的前馈控制系统模型
- C.及时的变量分析
- D.有效的措施
- A.经济效益原则
- B.任人唯贤原则
- C.程序化、规范化原则
- D.组织利益原则
- A.目的性
- B.主导性
- C.确定性
- D.效率性
- A.劳动密集型企业
- B.资源密集型企业
- C.技术密集型企业
- D.资金密集型企业
- A.通货膨胀率上升,失业率上升
- B.通货膨胀率上升,失业率下降
- C.通货膨胀率下降,失业率上升
- D.通货膨胀率下降,失业率下降
- A.管理具有二重性
- B.管理的对象是协调人员和组织生产
- C.管理是个动态的协调过程
- D.目的不明确,管理便无从谈起
- A.2.5
- B.200
- C.0.5
- D.100
- A.50
- B.40
- C.10
- D.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