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躁狂症患者
- B.神经症患者
- C.精神分裂症患者
- D.正常人
- A.总分超过160分
- B.阳性项目数超过47项
- C.任一因子分超过2分
- D.阴性项目数低于47项
- A.神经质
- B.精神质
- C.内外向
- D.掩饰性
- A.停止该单元
- B.继续该单元
- C.停止整个测验
- D.继续下一单元
- A.适用于16岁以上的受测者
- B.包括卡片式和手册式施测方式
- C.包括十个临床量表和四个效度量表
- D.采用T分数记分
- A.数字广度
- B.领悟
- C.数字符号
- D.知识
- A.咨询师
- B.咨询方法
- C.求助者
- D.咨询目标
- A.求助者不理解心理咨询的实质
- B.求助者养成依赖的个性特征
- C.求助者对心理咨询师有抵触情绪
- D.求助者不愿承受抉择的痛苦
- A.积极、可行的
- B.双方接受的
- C.具体、量化的
- D.属于医学范畴的
- A.奖励正常行为,惩罚异常行为
- B.阳性强化使用正强化
- C.阳性强化应该适时、适当
- D.目标行为固化为习惯后,最终可以撤销强化物
- A.较年轻
- B.智力水平较高
- C.领悟力较强
- D.文化水平较高
- A.咨询理念
- B.咨询理论
- C.个性特征
- D.咨询态度
- A.发展标准
- B.操作标准
- C.体验标准
- D.统计标准
- A.制定咨询目标
- B.进行心理健康水平评估
- C.制定咨询方案
- D.询问既往医学治疗历史
- A.转移责任
- B.减少自我探索
- C.形成依赖
- D.社会交往下降
- A.心理咨询过程
- B.心理健康评估标准
- C.心理咨询理念
- D.心理健康评估结果
- A.工作分析
- B.列特定的概念下定义
- C.项目分析
- D.确定测验的具体内容
- A.评分者信度
- B.分半信度
- C.复本信度
- D.同质性信度
- A.心理测验是心理学研究方法之一
- B.“一考定终身”说明心理测验很重要
- C.测验为宿命论和种族歧视提供了心理学依据
- D.心理测验作为研究方法和测量工具尚不完善
- A.是一种稳定的心理状态
- B.始终能发挥自身功能
- C.有利于个体生存与发展
- D.可围绕常模上下波动
- A.信度
- B.目的
- C.功能
- D.长度
- A.现实检验能力
- B.自知力
- C.情绪调节能力
- D.快感度
- A.社会环境性
- B.社会性
- C.一般单一性
- D.叠加性
- A.心理防御
- B.两种基本神经过程的艰难相遇
- C.强烈刺激
- D.高级神经过程灵活性出现欠缺
- A.参加奥数学习
- B.学会合理安排和分配时间
- C.学会思考
- D.学会学习的规则和方法
- A.直观形象水平
- B.形象抽象水平
- C.本质抽象水平
- D.初步本质抽象水平
- A.下降律
- B.几何级数率
- C.接近律
- D.先外后内律
- A.观念上的碰撞
- B.追求独立自主
- C.经济上的自主
- D.追求平等的社会地位
- 29
-
巴斯把婴儿气质分为( )
- A.活动性
- B.情绪性
- C.冲动性
- D.自我性
- A.压力越大,亲合倾向越强
- B.高焦虑者亲台倾向较强
- C.出生顺序影响个体亲合倾向
- D.恐惧时,亲合倾向会增强
- A.较强的能力
- B.必要的遗传素质
- C.较高的情商
- D.较长的生活依附期
- A.利他
- B.依恋
- C.亲密
- D.表情
- A.原始需要
- B.生长性需要
- C.高级需要
- D.缺失性需要
- A.内省法
- B.投射法
- C.行为反应测量法
- D.量衰法
- A.情境
- B.接受者
- C.反馈
- D.传递者
- 36
-
感觉反映的是( )
- A.过去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
- B.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
- C.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
- D.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
- A.能力水平
- B.获得知识的快慢
- C.能力类型
- D.发展早晚
- 38
-
神经细胞的组成包括( )
- A.树突
- B.细胞体
- C.轴突
- D.突触
- A.有意识
- B.与克服困难相联系
- C.有目的
- D.受无意识支配
- A.指向性
- B.意志努力
- C.目的性
- D.集中程度
- A.>61.5
- B.56.7~61.5
- C.38.5~43.3
- D.≤38.5
- A.阳性项目数
- B.阳性项目均分
- C.阴性项目数
- D.因子分
- A.按症状出现的频度分为5级评分
- B.各项目分数相加得到总粗分
- C.各项目均采用正向记分法
- D.有5个项目采用反向记分
- A.爱德华个人偏好量表
- B.明尼苏达多相人格测验
- C.卡特尔16种人格因素测验
- D.杰克逊人格问卷
- A.55
- B.60
- C.65
- D.70
- A.抑郁
- B.精神分裂症
- C.疑病
- D.轻躁狂
- A.4
- B.5
- C.6
- D.7
- A.标准九分
- B.T分数
- C.标准十分
- D.标准二十
- A.标准型与彩色
- B.标准型与高级型
- C.彩色型与高级型
- D.标准型与儿童型
- A.保护个体的自我认识与自尊
- B.增强个体的自我防御
- C.对行为矫正的不服从
- D.对自我暴露的抵抗
- A.咨询目标
- B.求助者的自我体验
- C.心理测量的结果
- D.咨询师的观察与评定
- A.人是理性的
- B.人是非理性的
- C.人是悟性的
- D.人既是理性的,又是非理性的
- A.合理情绪疗法
- B.放松训练
- C.自我管理程序
- D.阳性强化法
- A.指导
- B.解释
- C.释义
- D.面质
- A.完全不相容的
- B.根本对立的
- C.互相排斥的
- D.侧重点不同
- 56
-
重复技术的作用在于( )
- A.加重语气
- B.表达情感
- C.解释原理
- D.澄清事实
- A.评估阶段
- B.诊断阶段
- C.咨询阶段
- D.巩固阶段
- A.常形的心理冲突
- B.认知障碍
- C.变形的心理冲突
- D.情绪障碍
- 59
-
共情又称为( )
- A.同情
- B.投情
- C.移情
- D.情感表达
- A.常形冲突
- B.微弱刺激
- C.变形冲突
- D.强烈刺激
- 61
-
摄人性会谈的目的是( )
- A.收集资料
- B.治疗
- C.防止意外
- D.诊断
- A.没有掌握好必要的理论
- B.会谈类型选择错误
- C.没有理解求助者的问题
- D.会谈目标指定错误
- A.较低的焦虑
- B.较高的焦虑
- C.一点也不焦虑
- D.适度的焦虑
- A.解决心理问题
- B.治疗精神疾病
- C.解决生活困扰
- D.提高活动水平
- A.中断
- B.情感反射
- C.释义
- D.情感引导
- A.简单随机抽样
- B.系统抽样
- C.分组抽样
- D.分层抽样
- A.高
- B.低
- C.大
- D.小
- A.3
- B.2
- C.1.5
- D.1
- A.30或100个
- B.100或500个
- C.300或1000个
- D.2000或3000个
- A.高尔登
- B.卡特尔
- C.比内
- D.韦克斯勒
- A.1~3个月
- B.6~12个月
- C.3~6个月
- D.12个月以上
- A.2
- B.3
- C.4
- D.5
- A.郭念锋
- B.许又新
- C.钟友彬
- D.丁瓒
- A.思维迟缓
- B.幻觉
- C.意识狭窄
- D.妄想
- A.内感性不适
- B.假性幻觉
- C.内脏性幻觉
- D.真性幻觉
- A.诊断
- B.治疗
- C.转归
- D.机制
- A.思维不连贯
- B.思维中断
- C.破裂性思维
- D.思维松弛
- 78
-
幼儿的主导活动是( )
- A.学习
- B.游戏
- C.运动
- D.模仿
- 79
-
前运算阶段的年龄是( )
- A.0~2岁
- B.2~7岁
- C.6~12岁
- D.12岁以后
- A.固着
- B.存在焦虑
- C.投射
- D.基本焦虑
- A.通过社会学习获得行为发展
- B.环境因素决定心理发展
- C.遗传与环境共同决定心理发展
- D.遗传因素决定心理发展
- A.心理的成熟
- B.经验
- C.身体的成熟
- D.动作
- A.经验描述
- B.哲学思辨
- C.实证分析
- D.正式确立
- A.个体心理经常出现波动
- B.个体一生的心理发展并不随年龄匀速发展
- C.心理发展过程中会出现阴阳失调
- D.心理发展和行为发展不协调
- A.自我调整
- B.自主满足
- C.延迟满足
- D.自我的束
- A.想象的
- B.现实的
- C.隐含的
- D.表象的
- A.近因效应
- B.刻板印象
- C.光环效应
- D.首因效应
- A.图像
- B.行为主体
- C.背景
- D.刺激客体
- A.恐惧
- B.依恋
- C.焦虑
- D.孤独
- A.价值观
- B.认知
- C.行为倾向
- D.情感
- A.出生
- B.青春期
- C.幼儿
- D.成年
- A.2个
- B.3个
- C.4个
- D.5个
- A.感觉阈限用感受性大小来衡量
- B.感受性用感觉阈限大小来衡量
- C.感受性越高感觉阈限越高
- D.感受性和感觉阈限的关系并不确定
- A.模仿
- B.社会学习
- C.强化
- D.本能
- 95
-
视觉的适宜刺激是( )
- A.波长在380-780纳米的电磁波
- B.波长在16~20000纳米的电磁波
- C.紫外线
- D.红外线
- A.色调
- B.频率
- C.明度
- D.波长
- A.底丘脑
- B.中脑
- C.下丘脑
- D.中央后回
- A.布洛卡区
- B.角回
- C.威尔尼克区
- D.中央前回
- A.到旅游胜地游览,对风景感觉良好
- B.领导感觉小王是个有前途的青年
- C.白天进电影院,眼前感觉一片漆黑
- D.初恋的感觉很美好
- A.换一份新工作
- B.找几个朋友宣泄一下
- C.想办法多充充电
- D.没办法,以后再说
- A.依照协议办事
- B.走一步说一步
- C.等协议到期,就会离开
- D.联合员工找公司经理协商涨工资的事情
- A.与做企划的公司签约
- B.暂时先不签,考虑一两天再做决定
- C.与做销售的公司签约
- D.找企划公司谈谈,希望提高待遇
- 103
-
因经营状况不佳,公司单方面连续减少员工的工资和福利待遇。员工们私下多有怨言,但没有人提出抗议,也没有人向职能部门反映情况。即使这样,在这家公司的收入依然会比同类公司要略高一些。这时,你会( )
- A.向工会等职能部门反映情况
- B.向公司领导反映情况,以期引起重视
- C.联合员工一同商议应对办法
- D.自己不会出头处理这种情况
- A.一如既往
- B.就此打住
- C.注意把握对象
- D.玩笑过后,及时和对方沟通
- A.一如既往地支持他
- B.继续支持他,希望他改正
- C.喜欢他的歌,但不认同他的为人
- D.不会再喜欢这样的人
- A.严格按照主管的要求去做
- B.因为想法差距较大,自己肯定会婉拒
- C.找主管的上司汇报一下,听听他的意见后再作决定
- D.局面无法改变,只好硬着头皮应对
- 107
-
某生物制剂公司采取活熊取胆收集原材料,视频曝光后引起社会各界质疑和反对。该企业负责人回应说,企业乃合法经营,熊不疼痛,况且“人非熊,焉知熊之疼痛”。于是引起更加广泛的议论。对此,你的看法是( )
- A.企业生产经营要考虑社会感受
- B.法不禁止不为过,该企业无需过多考虑社会议论
- C.该企业老板只是太张扬,才引起广泛议论
- D.应该禁止在活熊身上取胆
- A.节约是小气、吝啬
- B.节约是不该花的钱不花
- C.节约是合理使用资源
- D.节约是积累财富的一种方式
- A.直接回家
- B.赶回公司
- C.请示经理
- D.附近转转,待到下班
- A.凡事不计较,不拿原则约束同事关系
- B.要严格要求自己,也要同样严格要求他人
- C.与人为善,热心帮助他人
- D.善于与同事沟通交流,努力向先进和模范学习
- A.坚持正确原则,不为个人利害关系左右
- B.澄清事实,主持公道
- C.主动担当,不自保推责
- D.敢于在任何场合有一说一,有二说二
- A.立场坚定
- B.方法适合
- C.以德服人
- D.不近人情
- A.在制度上,职业纪律代表了企业管理者的意志
- B.在观念上,不管员工认同与否都要接受
- C.在执行上,员工对职业纪律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 D.在处理上,违犯职业纪律的行为需受到相应处罚
- A.职业知识
- B.职业技术
- C.职业能力
- D.职业道德
- A.只有员工高度敬业的企业才会充满希望
- B.企业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是推动每一个员工努力工作
- C.员工的敬业精神是由企业管理者决定的
- D.非竞争性企业无需塑造员工的敬业精神
- A.技术创新
- B.办事公道
- C.科学发展
- D.仁爱和谐
- A.标准化
- B.规范化
- C.制度化
- D.人性化
- A.企业和谐发展
- B.为人民服务
- C.员工职业理想的实现
- D.技术创新
- A.倡导“先进”,但要给“落后”留取空间
- B.不以先进性的标准要求广大员工
- C.依据广大员工的现实状况确定职业道德的具体要求
- D.从实际出发,以先进性要求引导员工整体进步
- A.听话是“忠诚”的根本要求
- B.忠于职责并圆满完成自己的职责
- C.忠诚于自己的内心需要
- D.始终站在老板或企业的立场上思考问题
- A.敬业
- B.勇敢
- C.诚信
- D.守纪
- A.职业是从业人员责任、权利、利益的有机统一
- B.职业是从业人员实现个人发展愿望的事业平台
- C.职业是从业人员牟取生活资料的重要手段
- D.职业是从业人员进行劳动价值交换的主要渠道
- A.收人状况
- B.社会舆论
- C.个人好恶
- D.群众需要
- A.社会舆论
- B.风俗习惯
- C.经济关系
- D.领导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