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教师公开招聘《小学教育理论综合》预测试卷(11)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23

班主任建立良好班集体可以采取的基本手段和方法包括( )。

  • A.善于向学生提出教育要求
  • B.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 C.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
  • D.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24

我国教育目的的精神实质是(  )。

  • A.培养劳动者是总要求
  • B.德、智、体等全面发展是质量标准
  • C.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根本特点
  • D.深化教育改革是基本途径
25

学校对高中生可以进行以下何种处分?(  )

  • A.警告
  • B.记过
  • C.送劳动教养
  • D.开除学籍
26

思维的基本过程是(  )。

  • A.分析
  • B.综合
  • C.比较
  • D.抽象和概括
27

加涅将人类学习分为( )。

  • A.认知策略
  • B.动作技能
  • C.智力技能
  • D.情感
28

构成教育活动最基本的因素有( )。

  • A.受教育者
  • B.教育者
  • C.教育环境
  • D.教育内容
29

保证未成年人的工作,应当遵循的原则有(  )。

  • A.保证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
  • B.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
  • C.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的特点
  • D.教育与保护相结合
30

关于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的关系描述正确的有()

  • A.感受性是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衡量的
  • B.感受性越高,感觉阈限越低
  • C.感受性越高,感觉阈限越高
  • D.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没有关系
31

在课堂教学中要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这里的“发展”是指( )。

  • A.全面发展
  • B.个性发展
  • C.能力发展
  • D.可持续发展
32

以下说法反映当代世界各国课程改革中所存在着的一些共同的发展趋势是(  )。

  • A.重视个别差异
  • B.重视课程内容的现代化、综合化
  • C.重视基础学科和知识的结构化
  • D.重视能力的培养
33

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  )。

  • A.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 B.发展学生的全面素质
  • C.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 D.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35

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过程,其进行顺序是(  )。

  •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 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 C.以意为开端,意、知、情、行依次进行
  • D.视具体情况,可有多种开端
36

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

  • A.素质教育
  • B.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 C.应试教育
  • D.著名学者的学说
37

阅读技能、写作技能、运算技能、解题技能都属于(  )。

  • A.操作技能
  • B.心智技能
  • C.应用技能
  • D.学习技能
38

下列选项不属于教师权利的有(  )。

  • A.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
  • B.从事科研、参加学术团体
  • C.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及寒暑假的带薪休假
  • D.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39

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 )。

  • A.涂尔干
  • B.卢梭
  • C.赞科夫
  • D.福禄贝尔
40

师范学校的出现,与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从时间上来说(  )。

  • A.是同时的
  • B.师范学校出现得早
  • C.教师成为一种独立的社会职业的时间早
  • D.无法判断
42

课堂中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称之为(  )。

  • A.课堂规范
  • B.课堂气氛
  • C.课堂管理
  • D.课堂纪律
43

根据评价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可分为诊断性评价、(  )。

  • A.正式评价和非正式评价
  • B.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
  • C.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 D.正确评价和错误评价
44

一个社会的教育发展进程与其政治经济发展进程之间的关系是(  )。

  • A.教育超前于政治经济发展
  • B.教育滞后于政治经济发展
  • C.教育常常与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不平衡
  • D.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发展状况
46

我国最早论述教育学原理的著作是( )。

  • A.《大学》
  • B.《论语》
  • C.《学记》
  • D.《中庸》
47

学生的权利不包括( )。

  • A.使用图书和教学设备
  • B.提高自身修养
  • C.按时完成作业
  • D.选择是否上学
49

与学业成就直接相关的目标是(  )。

  • A.知识和技能目标
  • B.智能和性格目标
  • C.环境目标
  • D.身体目标
50

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度”,属于(  )。

  • A.策略性知识
  • B.陈述性知识
  • C.条件性知识
  • D.程序性知识
52

一般来说,小学阶段相当于人生发展的(  )。

  • A.幼儿期
  • B.少年期
  • C.童年期
  • D.青年期
53

感受器在刺激物持续作用下,引起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是(  )。

  • A.感觉适应
  • B.感觉对比
  • C.感觉相互作用
  • D.实践活动影响
54

皮亚杰提出的四个阶段由低向高的发展顺序是(  )。

  • A.不可改变的
  • B.可以跳跃的
  • C.因人而异的
  • D.可人为改变的
56

我国义务教育经费来源的主渠道是(  )。

  • A.国家财政拨款
  • B.城乡教育费附加
  • C.社会集资、捐资
  • D.教育专项资金
57

下列适合用驱力说解释行为原因的例子是( )。

  • A.猫儿吃饱饭后找水喝
  • B.诗人常常一醉方休
  • C.穷孩子如饥似渴读书
  • D.青少年偷偷抽烟
58

《理想国》的作者是( )。

  • A.孔子
  • B.苏格拉底
  • C.柏拉图
  • D.亚里士多德
59

主张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是(  )。

  • A.孟禄
  • B.达尔文
  • C.利托尔诺
  • D.汤姆逊
60

学生座位的安排对课堂整个教学活动( )。

  • A.有影啊
  • B.有实质性影响
  • C.无影响
  • D.影响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