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12
-
教育是指学校教育。( )
- 正确
- 错误
- 正确
- 错误
- 18
-
讲解说理
- 19
-
个性
- 20
-
性格
- A.德、智、体、美、劳诸方面
- B.德、智、体、心诸方面
- C.德、智、体、美诸方面
- D.美、智、德、心诸方面
- A.心理年龄
- B.实际年龄
- C.智力年龄
- D.知识经验
- A.科学概念
- B.抽象概念,
- C.日常生活概念
- D.辩证概念
- A.0-3岁
- B.3-6岁
- C.6-12岁
- D.0-18岁
- A.桑代克
- B.苏霍姆林斯基
- C.陈鹤琴
- D.奥苏伯尔
- A.注意的选择性
- B.注意的范围
- C.注意的稳定性
- D.注意的分配
- A.教育性原则
- B.主体性原则
- C.创造性原则
- D.色彩性原则
- A.儿童中心
- B.儿童生命
- C.适应自然
- D.反对成人化
- A.成熟
- B.生长
- C.遗传
- D.发育
- A.适量的运动负荷原则
- B.全面发展的原则
- C.经常化原则
- D.多样化原则
- A.行为主义理论
- B.建构主义理论
- C.社会建构主义理论
- D.成熟主义理论
- A.确保幼儿安全
- B.促进幼儿身体健康发展
- C.促进幼儿智力发展
- D.促进幼儿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
- A.陶行知
- B.陈鹤琴
- C.卢梭
- D.福禄贝尔
- A.幼儿年龄越小,安排的睡眠时间应越短,次数应越多
- B.游戏是儿童的基本活动,应保证他们的游戏时间
- C.制订作息制度要考虑到不同地区的差异,如南北方差异
- D.安排幼儿一日的生活作息制度,要考虑到家长的配合
- A.独立自主性原则
- B.发展适应性原则
- C.保教结合原则
- D.综合性原则
- A.学习
- B.上课
- C.玩耍
- D.游戏
- A.1.5—2岁
- B.2—4岁
- C.4—5岁
- D.5—6岁
- A.髓鞘化
- B.条件反射
- C.皮层抑制
- D.兴奋
- A.领域间的整合
- B.领域内的整合
- C.超领域的整合
- D.多个领域之间的整合
- A.陶行知
- B.陈鹤琴
- C.张宗麟
- D.张雪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