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图上有些什么呢?”?
- B.“图上的小松鼠在做什么呢?”
- C.“这张图告诉我们一件什么事呢?”
- D.“图上讲的是个什么故事?”
- A.婴儿期
- B.先学前期
- C.学前期
- D.学龄期
- A.发现环境
- B.准备环境
- C.控制环境
- D.调整环境
- A.胆汁质
- B.多血质
- C.黏液质
- D.抑郁质
- A.“老师不知道。”
- B.“你现在很想念妈妈,是吗?妈妈4点半就来接你。”
- C.“妈妈4点半就来接你。”
- D.“妈妈马上就来接你。”
- A.语言教学活动
- B.早期阅读
- C.游戏活动
- D.欣赏文学作品
- A.2—3岁
- B.4—5岁
- C.6—7岁
- D.5—6岁
- A.开始对自己进行评价
- B.幼儿言语的发展
- C.幼儿开始知道自己的长相
- D.幼儿开始把自己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
- A.关键期
- B.敏感期
- C.最佳期
- D.危机期
- A.完全未分化
- B.高度分化
- C.相继分化
- D.基本分化
- A.按规定不能用
- B.小班幼儿年龄小,语言理解能力弱
- C.可以用考试对学生进行评价
- D.容易造成幼儿的逆反心理
- A.以教师为主,家长为辅
- B.家长和教师是平等的教育主体
- C.以教育能力较强的一方为主
- D.在园以教师为主,在家以家长为主
- A.情绪冲动性
- B.情绪易变性
- C.情绪两极性
- D.情绪感染性
- A.教育实践
- B.生产劳动
- C.经济发展
- D.社会实践
- 25
-
幼儿对语法的意识( )。
- A.从3岁开始明显出现
- B.从4岁开始明显出现
- C.从5岁开始明显出现
- D.从6岁开始明显出现
- A.《百家姓》
- B.《千字文》
- C.《弟子规》
- D.《三字经》
- A.4岁左右
- B.3岁左右
- C.2岁左右
- D.5岁左右
- A.传递功能
- B.唤起功能
- C.调节功能
- D.信号作用
- A.智育
- B.体育
- C.德育
- D.美育
- A.笼统现象
- B.表面现象
- C.连词现象
- D.固定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