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教师公开招聘《小学教育理论综合》考前冲刺试卷(七)

如果您发现本试卷没有包含本套题的全部小题,请尝试在页面顶部本站内搜索框搜索相关题目,一般都能找到。
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那年学校安排我担任高一年级某班的班主任。组建班委会是我感到既敏感又头疼的一件大事,因为既要选举出能起表率作用、具有一定管理能力的学生,又要适当照顾那些性格内向、自卑、需要锻炼的学生。在观察中我发现,有个女学生很特别:性格孤僻,不敢与人正视,总是一个人发呆。通过和家长的沟通我了解到,该生在初中时活泼、开朗,曾经担任过班上的宣传委员,学习名列前茅,尤其擅长作文。但在一次学校组织的班级黑板报评比中,她负责的黑板报名落孙山,遭到班主任三番五次的严厉批评,这种打击直接影响到她的学习。在随后的考试中,由于成绩不理想,班主任又旧话重提,并以“你做什么都不行”为由撤掉了她宣传委员的职务。这使她受到了极大的心理刺激,学习成绩每况愈下,并经常自责,整天生活在忧郁和自卑的阴影中无法自拔。   

在安排班委的过程中,尽管我苦口婆心地动员、鼓励,但她执意拒绝担任宣传委员。为此,我有意将宣传委员的位置空缺,并宣布:“暂时没有发现合适人选,待学期结束后根据同学们的成绩和表现进行公开选举,希望大家抓住这个机会。”在此后的日子里,我多次暗地里给她创造机会:把她的演讲稿、学习心得等多次在班上进行展示,并在学校广播站广播。她所拍摄的有关宣传环保的图片被报社采用,作文也获得了学校的“新蕾奖”。我发现她渐渐变得开朗起来,愿意主动和同学交流了,也能听到她天真、爽朗的笑声了,不知不觉中她逐渐恢复了久违的自信。第二个学期初,在全体同学的掌声中她“站”到了宣传委员的位置上。两年后她以优异成绩考取了重点大学。

问题:结合材料分析因材施教教学原则的含义及其基本要求。

16

有利于学生系统掌握人类所取得的经验和科学认识的课程种类是(  )。

  • A. 学科课程   
  • B. 综合课程   
  • C. 活动课程   
  • D. 隐性课程
17

一个较长的学习内容,首尾部分记忆效果好,中间部分遗忘较多,这是受下列哪种因素的干扰?(  )

  • A. 消退抑制和干扰抑制
  • B. 倒摄抑制和干扰抑制 
  • C. 前摄抑制和消退抑制  
  • D. 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18

教育主体确定,教育对象相对稳定,形成一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特点的出现意味着(  )。

  • A. 教育现象刚刚萌芽
  • B. 教育形态已趋于定型
  • C. 教育制度初步形成
  • D. 教育活动趋于完善
19

学生学习“功一力×距离”,这种学习属于(  )。

  • A. 辨别学习   
  • B. 符号学习
  • C. 概念学习   
  • D. 规则或原理学习
20

学校的中心工作是(  )。

  • A. 教学工作
  • B. 公共关系
  • C. 行政工作
  • D. 总务工作
21

著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及其代表作是(  )。

  • A. 布鲁纳、《教育过程》   
  • B.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   
  • C. 赞科夫、《教学与发展》
  • D. 凯洛夫、《教育学》
22

“因材施教”体现了人的身心发展的(  )。

  • A. 个别差异性
  • B. 不均衡性
  • C. 阶段性
  • D. 顺序性
24

与学业成就直接相关的目标是(  )。

  • A. 知识和技能目标
  • B. 智能和性格目标
  • C. 环境目标
  • D. 身体目标
25

根据某人所属的人群特征来推测他所有的其他典型特征,这是一种(  )。   

  • A. 心理定势   
  • B. 刻板效应
  • C. 晕轮效应   
  • D. 首因效应
26

知识直观的类型中,(  )可以不受时间、地点和设备条件的限制,广泛使用。

  • A. 实物直观   
  • B. 模像直观   
  • C. 言语直观   
  • D. 符号直观
27

心理辅导的基本目标是(  )。

  • A. 开发潜能
  • B. 寻求发展
  • C. 个案辅导
  • D. 学会调适
29

提出学习过程应始终以人为本,必须重视学习者的意愿、情感、需要等的教育心理学家是(  )。   

  • A. 罗杰斯   
  • B. 布鲁纳   
  • C. 班杜拉   
  • D. 斯金纳
31

第三次全教会对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要求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  )。

  • A. 活动课程   
  • B. 社会课程   
  • C. 学校课程   
  • D. 特色课程
32

人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表明了个体的发展具有(  )。 

  • A. 顺序性   
  • B. 阶段性 
  • C. 不平衡性   
  • D. 差异性
33

“经验泛化说”是(  )提出来的。

  • A. 桑代克
  • B. 贾德
  • C. 詹姆士
  • D. 伍德沃斯
35

下列属于墨家主张的是(  )。

  • A. 有教无类
  • B. 兼爱
  • C. 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 D. 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36

教师自觉地利用环境和自身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  )。

  • A. 自我教育法
  • B. 榜样示范法 
  • C. 实际锻炼法
  • D. 陶冶教育法
37

在感觉记忆中,信息主要以(  )的形式存储。

  • A. 语义
  • B. 概念体系
  • C. 图式
  • D. 视象和声象
39

将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这是(  )。

  • A. 从课程制定者或管理制度角度划分的
  • B. 从课程的功能角度划分的
  • C. 从课程的组织核心角度划分的
  • D. 从课程的任务角度划分的
40

对学生的发展起主导作用的是(  )。

  • A. 遗传素质   
  • B. 主观能动性   
  • C. 学校教育   
  • D. 环境教育
42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来会打洞”,这一说法属于(  )。

  • A. 遗传决定沦
  • B. 环境决定论
  • C. 辐合论
  • D. 主体论
43

“闻一知十”、“触类旁通”指的是学习中的( )。        

  • A. 定势现象   
  • B. 迁移现象   
  • C. 记忆现象   
  • D. 创造性
44

墨子的教育思想中,除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外,主要的思想是(  )。

  • A. “兼爱、非攻”   
  • B. “弃仁绝义”   
  • C. “道法自然”   
  • D. “化性起伪”
45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规定,基础教育权属于(  )。   

  • A. 中央   
  • B. 地方
  • C. 学校   
  • D. 家庭